琉璃不知道该怎么说,博艺一直以来说话都是半真半假。
想了想,琉璃决定什么都不说,仙中山的事和她一个南交峰的人有什么关系,她只要做到不闻不问置身事外就好。
“所以,琉璃你要给师兄保密啊,要是让四峰暗恋师兄的人知道,还不得芳心碎落一地!”
琉璃看着没个正形的博艺,嫌弃的离博艺远了些。不要脸,哼!
若华醒后,雅醇和子衿来看过若华一趟,送了些丹药护身玉佩,便和景铄在一旁说话。
“师父现在闭关不出,师兄你打算怎么办?”
景铄看着雅醇,心中想着小小的若华,微微皱起眉头,他没想到除了养孩子,还得考虑如何教导她,现在孔阳很明显闭关修炼短时间是不可能出来的。
所以如何教导若华也是个问题,若是教她修道,那么是自己收她为徒,还是等孔阳出关之后收她为徒,这些都是问题。
“先教导她些心法医术,待师父出关之后在做定夺吧。”
一旁的沉默不语的子衿开了口,目光落在窗外的若华身上,若华看着结冰的寒湖显得十分好奇。
若华看着原本深不见底的寒湖此刻却结冰了,好奇的不得了,小心翼翼的伸出一只脚踩了踩,确定能踩之后,再放下另一只脚,整个人彻底踩在冰面之上,跳了跳,发现真的冻上了,随后转了个圈,自言自语了起来。
“这湖这么大,怎么就冻上了呢!好神奇……”
若华说着,使劲踩了几脚,冰面却纹丝不动。
若华不知,她现在的行为已经全然落在了三人眼中。
“仔细打扮了一番,和云月仙子越发相似了,若不是她还要几分像她生父,只怕是与云月仙子一摸一样。”
雅醇看着若华缓缓开口道。
云月仙子是和孔阳一同入门,也是看着他们师兄弟几人入的门,有时候孔阳考虑不到的事云月仙子都会考虑到,对他们师兄弟六人也是极好的,如今却这么殁了,想想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景铄看着若华的样子,缓缓叹了口气,若华拽着自己的衣角说怕的样子又浮现在自己脑中。
“她也是个可怜人。”
叹息过后。
“就如子衿所说,我先教导着她心法和医术,待师父出关之后再说吧。”
雅醇点了点头。
“至于斯年和乐成那边,我回去提点他们几句。”
“嗯嗯。”
“如此这般,师兄我与子衿就先离开了!”
“回去吧。”景铄点了点头目光却一直看着窗外的若华。
雅醇和子衿对视一眼,朝着殿外走去。
若华看着雅醇和子衿要有,对着二人挥了挥手。
“雅醇师兄,子衿师兄再见。”
雅醇点了点头,这是子衿却走上前,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泥人,递给若华。
“给。”
若华看着手中的泥人愣了愣,她记得娘亲对她说过,以前有一个小男孩总是哭,后来她知道原来是因为害怕,所以娘亲亲手做了一个泥人给他。
若华看着子衿,子衿笑了笑。
“拿好!”
若华点了点头,子衿师兄是不是娘亲说的小男孩?
子衿看着若华,摸了摸若华的头顶,随后跟着雅醇离开。
景铄觉得,这养孩子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难,若不是若华晕了过去,只怕是他都要忘了,人是还需要吃东西的。
“景铄师兄……”
若华看着景铄,眨了眨眼,有些不好意思。
景铄无奈的摇了摇头,罢了。
“你好好躺着,博艺已经去给你拿吃的,怎么饿了不和我说呢?”
若华将脸埋在被子中,显得有些不太好意思,她觉得不能一直麻烦景铄她们,可是却万万没想到,这仙中山真的是除了丹药,任何吃的都没有。
“好了,你好好休息几日再说吧。”
景铄为若华盖好被子,他需要下山一趟,看看凡尘之人是怎么养孩子的,要不是若华……他真的几乎快有百年没有下过山。
若华养了几日,发现寒水殿变了些许样子,多了一个厨房,厨房之中还有各种吃食。若华很开心,以后终于不会饿着了。
景铄准备好了厨房中的一切,忽然发现他不会做吃的,若华还小,更加不可能会做吃的。
无奈之下,他又只能让博艺每天带着琉璃上来教若华做吃的,顺便做吃的给若华吃,可是后来却是景铄待在厨房……
“这是我找的一些最基本的心法还有医术,你先自己看熟,我在给你讲解里面的内容。”
景铄将自己手中的书卷放到若华面前,若华愣了愣,接过景铄手中的书卷,翻了翻,脸色微红,低下头。
“师兄……”
“怎么了?”
景铄看着若华,认为若华不想学习,纵然天生聪慧,可是若是天天只想着玩乐,那便凭白浪费了这份天资,脸色微微沉了沉。
“我,我不识字。”
若华低着头,细若蚊蝇一般的发出声音。
景铄一愣,有些错愕,若华竟然不识字,这一点他倒是真的没想到,若华的年纪,在凡尘早已经过了启蒙的年纪,现在若华却对自己说,她不识字。
“娘亲一直病着,也没人教我,所以我不识字。”
若华小声的解释道,景铄也明白了些许,这也怪不得若华,叹了口气,养孩子除了想办法让她吃饱,加上教她识字这是真真正正的养孩子。
“没事,我教你。”
景铄拿过一旁的纸笔,在宣纸之上写下若华的名字,随后拿到若华眼前。
“来,写写看,这是你的名字,若华……”
若华学着景铄的样子在纸上写着,可是她不明白为什么在景铄手中服服贴贴的狼毫在她手中这么不听话。如同狗爬一般在景铄写下的字旁写下若华二字。
景铄无奈的笑了笑,起身来到若华身后,握着若华的手,在纸上缓缓的写了起来。
“若华,是神木若木的花,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知道了吗?”
若华点了点头,看着宣纸上的若华二字。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