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八、老无所依(上)

往日热闹的的东宫,此时此刻冷清很多,自从北方大胜,平南王被封为晋王之后,几乎再无人来太子府了。

之前一直跟在太子屁股后面跑的六部官员也是,太子派人去请,他们就推脱有事,或得病或不在家.......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次太子是要完了,如果只是李星洲有如神助般得胜或许还不足以奠定胜局,但皇上却加了晋亲王,如果不是有易储之心,这样加封,简直就是逼人内斗。

皇上自然没那么蠢,所以意思大家都懂,只怕等晋亲王从北方回来之时,太子好日子也到头了,六部官员依附太子是为自己牟利,如今见势不妙,无力回天,自然不会等死,个个想的都是如何与太子断绝来往。

这种变化太子显然是料不到的,方先生已经被他气走了。

所以当众人突然叛离之时,太子已经大发脾气好几天,又是大骂下人,又是摔东西,没人敢上前搭话,还打死了一个侍女,尸体抬出去的时候府中没人敢说话。

.......

烈日之下,府中气氛死寂,来往人行色匆匆,低头不敢高声语,一个下人在殿外犹豫许久之后,还是颤抖的敲开了房门。

此时太子神情衰落,整个人没了之前的神采。

“出去,给吾滚出去!”太子开口。

下人吓得噗通一声跪下,“殿下!小人不是故意的,实在外面有人求见,已经等两个多时辰了,赶也赶不走,小人.......小人这才来问。”

“让他滚!”

“是,小人这就去赶他走!”下人匆匆忙忙的的起来,连滚带爬退了出去。

太子无神的坐了在那,自斟自饮。

.......

杨洪昭一身素服等在东宫门外,还要避开耳目,手在微微颤抖。

走出这一步,他很难,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他进京那天,众多民众夹道骂他国贼,从南正门,直到午门,一路上的口水足以把他淹死,他挺过来了。

之后很多文人名士,聚集东华门情愿,说他作战不利,祸国殃民,实乃国贼,要皇上严惩不贷。

那时他开始有些害怕了,本来路上他想过很多,觉得此战失利,他却有责任,但不至于丢性命,他规划是对的,顶多不过因谨慎而有延误,出问题的环节在于童冠和杨虎,两人贪得无厌,纵兵抢掠才导致燕山府百姓激愤群起反抗,然后连锁反应,招致后面一系列失败。

可如今这些书生这么一闹,此事就不是看他有没有错的事了,如果闹得太过严重,即便他没错,皇上为稳定人心,说不定也不得不杀他。

景国不杀文官,可杀起武人来从不手下留情,前武德使朱越的惨剧不过就在两三年前,还历历在目。

即便如此,他还是稳住了,老老实实在朝堂认罪,然后被暂时革职在家,等候御史台发落,之所以如此,他心中还有事放不下,他还可以撑下去。

那就是儿子的死活。

郭药师说他死了,可杨洪昭不信,被辽军围困,那也有可能是......是投降了吗,只要投降了,辽人说不定不会杀他。

越是想起那些,他又开始老泪纵横,为什么自己当初要教儿子精忠报国,教他将门之后,宁死不降云云的话,他从小就这么做的,此时.......

可他还不死心,他要等,没有人攻入燕山府,证明杨建业死的那天,他都不信。

所以他能面对朝臣众口一致的口诛笔伐而默不作声,面对文人百姓的怒骂装作听不见,任由别人去说,甚至外面有些人说起北方战事,骂他也就罢了,还骂到他儿子身上。

很多人在河边或是六楼茶肆,悠然自得一本正经说杨建业有勇无谋,死也是活该自找之类的话,又引经据典以来类比。

他咬牙切齿依旧忍住,因为如果那时与人起冲突说不定会给言官口实.....

(题外话,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这样小事杨洪昭身为曾经大员要害怕吗?举个例子,北宋时期狄青官至枢密使,两府宰辅之一,一品大员。可只因他武人出身,言官们群起攻击他:他家黑狗长了个角,是邪兆!

仁宗皇帝百般呵护没办法,甚至亲自去求当时的通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彦博,结果还是没用。最终他只得将狄青荣罢出京,立下赫赫功劳的一代名将,在惊惧中病死外地。古人是不讲科学的,言官要弄死人,特别是武人,任何微笑失误都会成为致命的理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说的就是那种感觉。)

但没过多久,随北方晋王大胜消息而来的,还有令他绝望的消息.......新军破辽国之后解救了数百景军俘虏,还找到游骑将军杨建业的首级。

消息一到,顿时如晴天霹雳,他失神一般在在院子里站了一下午,无数念头在脑中纷纷扰扰,搅做一团,最后嚎啕大哭.......

从此之后,他再无牵挂,如同行尸走肉。

每日呆呆出门到河边酒楼听人们的谩骂讥讽,传唤入朝听昔日同僚搬动是非的无端指责。

慢慢的,他那颗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炽热之心,也和儿子一起死在了燕山府战场上。

杨洪昭不似从前了,他开始放声大笑,也不再谨慎隐忍,出去见那些躺在河边,坐在酒楼茶肆,闲极无聊,根本不懂什么叫沙场,却夸夸其谈胡言乱语,颠倒是非的人,他破口大骂,厉声斥责,甚至不惜动手,又默默记下他们的名字,住处。

对朝堂上的无端指责,他开始大声回击,高声嘲笑那些酸腐言官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手无缚鸡之力,见血都要腿软,还敢一己臆断,妄言兵事,是祸国殃民.....

气得很多人吹胡子瞪眼,破口大骂。

换来的自然是更加严厉的打压和斥责,甚至有人直接威胁要他好看,几个昔日好友也私下来提醒他,不要反驳言官们的论调,否则他的处境只会越发危险,越发有性命之忧。

杨洪昭只是磕头恳求他们,不要再管自己的事了,以免拖累,好友面面相觑,但似乎看出他心中决绝,一边流泪一边允诺。

他早就毫无牵挂,接连的不得志,爱子的去世,早磨光他最后的锐气,最后的希望,他身上只有怒火,一个老无所依的武人最后的怒火......

七百八十二、难熬的夜六百七十二、金国皇后三百零五、到底成没成?五百五十、接着忽悠+让你欠我一百三十五、秋儿的地位三百四十九、一丁点圣人+羽承安的机会五百七十二、入海口五百三十四、风雨前的宁静九十六、汤舟为之求一百九十四、祸起七百一十、霸州两百零一、古人都这么皮的吗五十七、王府的夜五百六十九、信任训练的力量四百四十二、李星洲的觉悟+太子势弱两百八十七、世子岳父六百三十二、草原和中原六百三十九、蒙古大帐六百零八、事态失控六百六十六、天翻地覆开元城+夏国又来人了七百八十四、恐惧蔓延(上)四百四十,琐事;情愫两百六十九、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百四十三、宫宴一百四十一、礼部孟知叶两百六十五、何时归六百二十、铁骑绕龙城(下)四百零六、不以常理度之的人六百九十三、交锋五百九十七、探望两百一十二、苏、泸局势+试爆一百七十、王府来客七百九十三,完颜宗弼的战术三百一十三、女真崛起一百四十九、火药配制六百五十四、相遇七百一十三、谨慎五十一、营救对策四百一十二、文化冲突一百五十一、爆炸就是艺术四百零三、大将军之哀(下)两百六十三、天干物燥,人心浮动四百零二、处理两百零九、青玉案四百三十三、王府日常事+寻常中的阴影一百五十、不知价的李业七百九十二、隐患+辽王出山四百三十六、胜利的消息七百一十五、固立川五百四十三、古科学精神(科普,本书核心观念,还是建议看一下)三百六十九、唯利尔一百五十一、爆炸就是艺术五百六十、扶大厦之将倾四十九、吴皇后四百四十五、长远之计两百六十五、虎狼惊马六十八、屋里的贵人五百四十四、处置+蒙古情报八百零七、谈判四百四十五、长远之计两百六十七、恶鬼横行一百四十九、火药配制七百零八、出发!第三章、麻烦来了两百零九、青玉案六百一十五、来龙去脉三百四十九、一丁点圣人+羽承安的机会五百二十六、王府发展三百七十七、线索指向五百三十九、感悟和计划三百一十一、天下三权六百七十二、金国皇后六百八十八、八月初六百零六、刘旭之谋(下)三百二十五、朝堂的明争暗斗(下)五百七十九、一步先,步步先八百一十三、家里的女人+女人的心思六百五十九、战端开启六百五十五,命运的邂逅五百三十四、风雨前的宁静两百四十八、同天及天生大耶律术烈可汗+行军九十五、突然转变的风向五十九、酒与红烧肉第十六章、误会两百六十三、虎狼大军三百七十二、反算计七十三、暗香浮动月黄昏(1)第三十章、谁写的诗三百二十三、中秋前三百三十四、快召平南王!八十七、登门槛效应一百八十三、鸿门宴两百三十九、神机营+孟知叶报复一百六十六、验证推测七百二十五、大炮显威(上)六百一十八、铁骑绕龙城(上)五百六十、真的打起来了(上+下)三百一十六、口舌之争一百七十三、突如其来的机会(上)五百五十五、玄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