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东角门之议

朱允炆沉声道:“前年,四皇叔奉旨入京朝觐,表面上对本宫恭敬,其实全是演给皇爷爷看的!有一次,他与本宫在宫中相遇,瞧见周围没人,他对本宫不但不行礼让道,还拍着本宫的肩膀说道‘不意儿乃有今日“(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然后哈哈大笑而去!四皇叔骄横狂悖至此,其他皇叔有多少对本宫也存着不臣之心?!”

“朱棣好大的胆子!敢对储君如此无礼!”黄子澄的眼中简直要喷出火来,他气愤地难以自禁:“殿下,微臣现在就要到圣上面前去告他!微臣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朱棣的所作所为与狼子野心!”

“黄师傅!皇爷爷现在这样的身体,你要将他气出个好歹来?!”朱允炆挡到了黄子澄的前面,“何况事隔这么久了,本宫又没有证据,让人家看笑话吗?说我朱允炆不容亲叔?”

黄子澄喘着粗气道:“燕王的性格、做派朝廷上下皆知,陛下岂会不知?”

朱允炆默默地道:“皇爷爷老了,能领兵的将领也……没有了。皇爷爷还需依靠四皇叔镇守北疆,且……不愿伤了父子情分。黄师傅还是帮本宫想想,以后若是……”

说到这里,朱允炆脸上的表情变了变,变得满面愁容,他语气也充满了忧愁,“若不是有先生们的辅助,本宫不会被立为皇太孙,可是……倘若皇爷爷万岁之后,本宫新登大位,各位皇叔都拥有重兵,尤其燕王府与那湘王府,皆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怎样才能制服他们呢?”

黄子澄是有心的人,对此他早有筹度,他回道:“湘王府这些内陆藩镇只有三卫护卫军,只够看家护院自守,而朝廷的军卫犬牙交错期间,平时足以防制,殿下不太过担心;至于那九大塞王,子澄也有法削除他们的兵权。退一步讲,假如谁要造反,我们还可以派遣大军去对付,量他是谁,也不能与朝廷的千军万马抗衡。

何况,诸王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微臣素闻燕晋二藩素不相与,燕湘二王也是面和心不和,燕王的手又一向伸得很长,诸王对他也是心有不满,只是惧其强大而已。”

朱允炆的表情还是不明朗,黄子澄使出他博古通今的本领给学生举例论证:“当初汉景帝刚当了皇帝,吴王刘濞就带着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结果如何呢?汉景帝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把他们全平定了。谁敢说七个诸侯国没有战斗力?可最终的下场还是自取灭亡。

子澄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从道义上讲,朝廷是主,正义之师,最终也会是胜利之师;另一方面力量悬殊,朝廷有举国之力为后盾,兵多将广,偏居一隅的诸侯哪能对抗得了?由此则强弱立判,不战而胜负可晓。

现在我大明的藩王们就好比汉时的那些诸侯,只要让各王离心离德,分而治之,单单一两个心怀不轨的藩王又能成什么气候?殿下他日以天下而制一隅,当有雷霆万钧之气势!”

黄子澄胸有成竹,义正辞严,朱允炆多少觉得有了心里安定了一些,仿佛有了一根主心骨,但他的眉头并没有解开,接着问道:

“黄师傅此言有理。只是庄公有祭仲、子封,汉景帝有周亚夫、窦婴,本宫的将帅在哪里啊?”

黄子澄道:“殿下不须担心,您以后会富有四海,朝廷所拥有的人才和兵马不是一个藩王所能及的。中军都督府大都督、魏国公徐辉祖,曾数次奉旨前往陕丨西、北平、山丨东、河丨南,他深得乃父中山王(徐达)真传,可比汉初周亚夫;

再有曹国公李景隆,开国勋臣岐阳王(李文忠)之后,喜读兵书,举止雍容,又曾在湖广、陕丨西、河丨南等地练军,抚慰过西番,可为窦婴也……”

朱允炆听得眼中精光连闪,频频点头:“魏国公的才干与景隆表哥的英姿都是上上之选,黄师傅继续。”

黄子澄自得一笑,继续道:“再有兵部侍郎齐泰,也知兵事,有儒将风范,洪武二十八年,圣上召其问天下兵事,齐泰对答如流,圣上称之善,太孙殿下也可重用齐泰。

武将当中上有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与武定侯郭英,下有圣上的义子平安平将军,此三人皆战功卓著的虎狼之辈,且对朝廷忠心耿耿。如此多的精兵强将,殿下何足忧?”

黄子澄一介书生出身不知兵事,只会侃侃而谈。

耿炳文与郭英虽然都南征北战、以战功封侯,但他们都是跟随老朱一起起兵开国的元勋,此刻他们的年纪都在六十四岁以上了,可谓是垂垂老矣。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六十多岁老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像在黄忠那样,胡子白了还能领兵出征,定军斩夏侯。

用耿本文和郭英这样的老将守守城防、负责一下后勤还能胜任,黄子澄以后还想依靠耿炳文他们这样年纪的人领兵出征……对上一般人还行,对上燕王这样战场上的天才,却是纯属找死。

黄子澄将两个老将排在勇猛善战的平安之后,便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了深深的祸患,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此刻朱允炆却是将黄子澄的这番话全都听了进去,徐辉祖、李景隆、齐泰、耿炳文、郭英与平安的名字被他死死地记了下来。

三好学生朱允炆对于老师黄子澄的话,那一直是特别上心的,这些人的名字连顺序都一点没有记错。

甚至他还在心里反复默念:徐辉祖、李景隆、齐泰都是帅才可在朝堂之上帮本宫掌控天下,执掌兵权;耿炳文、郭英与平安是将才可领兵冲锋陷阵。

可怜的平安连朱允炆的面都没有见过,就因为黄子澄的一番话,在朱允炆的心中,排到了最后。

默念到永远都不会忘记之后,朱允炆才说出了自己一直想说的话:“黄师傅可敢明日当殿向皇爷爷提出削藩?”

黄子澄躬身道:“子澄愿效死力尔!”

“好!”朱允炆大喜:“黄师傅,届时还请您……”

朱允炆用极低的声音在黄子澄耳边嘀咕着,黄子澄拈着胡须,不断地点头。

第六百一十四章 剿灭逆藩!第二百九十章 龙潭虎穴 上第六百五十章 朱久炎的GPS系统第五百一十四章 宁王!?第三百二十九章 名正才能言顺第八十八章 各个都难缠第五百四十八章 神童朱瞻基第九十一章 发展第八百零九章 朱久炎你这人心思太重第三百零一章 牧猪奴戏 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忠心耿耿魏国公第三百三十八章 封妻荫子就在今日第七百七十一章 两败俱伤第六百零三章 欺上门来第五百一十二章 被撒狗粮的朱权第五百三十六章 上蹿下跳的李景隆第三百八十七章 神兵利器第二百三十八章 绝世战将第四百九十五章 打破武士刀神话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王之道 下(两章合一)第七百四十三章 永乐?不行!第一百八十章 恐吓第三百零六章 两个女人争斗 上第四十二章 私盐 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武学四境第四十六章 蓝图第二百一十七章 吃鸡吃出块封地第六百二十三章 攻城略地 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登陆宝岛第五百四十六章 顶级洗地第三百零五章 情报先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武定侯在行动第二百二十三章 皮进后宫第四百八十一章 未来战略第一百四十三章 夜未眠 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细节决定成败第一百一十九章 断你根基第六百八十一章 “龙凤和鸣”第三百零四章 怜星的威严第二百零五章 各怀心思的四位亲王第九十一章 发展第六百五十九章 人人奋勇第四百一十九章 台安城!第七百三十二章 树倒猢狲散第八百零二章 道衍之死第三百五十五章 成王败寇第七百七十三章 朱高煦在此!第二十七章 逛街 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雄的暮年第二百五十六章 唾面自干第七百四十二章 谁来写登基诏书?第五百五十七章 三请三辞第四百三十一章 青史留名之事第三百零三章 妖艳而邪异第四百一十二章 真假朱久炎第六百四十七章 马革裹尸还第八百一十六章 攻打秦王府!第三十七章 渡口第六百四十九章 战云密布第五百一十八章 吴王的名号不管用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传说中的天子第八十一章 扯皮第一百六十章 朱久炎的黄埔军校 中第二百零七章 与燕王的第一次接触第六百零七章 骑墙派第三十九章 决斗 下第二十七章 逛街 下第五百零五章 抓捕代王一家!第六百零三章 欺上门来第九十九章 再遇袭击 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朱久炎的黄埔军校 下第一百零五章 复仇之誓第六百八十九章 特种战术第四百二十四章 锦衣卫指挥使的魔咒第七百五十九章 世上最好的女婿第四百零二章 马皇后的手段 下 (大章)一百六十六章 楚王府的反击 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诡异的军令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平被打破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毛骨悚然第二百三十六章 蓝玉发难第五百三十五章 朱能逞威第六百一十七章 无惧生死第三百一十四章 刺眼的血红 (第三更)第七百二十三章 听皇后的话第一百五十章 周而复始的循环第五百九十六章 岷王之危第十章 出宫迎客 (精修)第七百九十三章 再战永平第五百七十四章 刺杀讯息第八百一十九章 燕王的不安第六百五十六章 飞夺荆门关 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洛阳纸贵”第二百二十九章 恶人须得恶人磨第四百九十五章 打破武士刀神话第三百八十九章 三种炮弹第二百七十章 挡我者,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皮名远播第四百七十章 徐增寿的无间道第四百零二章 马皇后的手段 下 (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