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为后人所铭记

“哎呀呀,什么叫标榜!?本来就是!老夫从不贪污,也从没有接受过任何赠礼,吃的用的全是自己的俸禄!连学生们的六礼束脩都是严格按照规定的来收取。老夫现在已然辞官,普通百姓一个,收你这御酒,没有任何问题,如何不清廉?”郑沂急赤白脸地道。

朱柏幽幽地道:“拿《三友百禽图轴》的时候,好像还是礼部尚书吧?”

“额,额……这《三友百禽图轴》是边文进当场所画,这友人的墨宝馈赠!岂能算是受贿?”郑沂飞快地解释道。

朱柏冷笑道:“《三友百禽图轴》够普通人吃一辈子了吧?”

郑沂抚掌而笑:“也够某些人记一辈子了,哈哈哈……”

朱柏但笑道:“嘿嘿,文进此刻虽然当了宫廷画师,但他毕竟在咱府中当了这么多年的属官,往来无一凡人,文进的翎毛、赵士濂的虎、蒋子成的人物,咱都有!还有众人的合作,满满一个大殿!”

这时他才回过头来看着郑沂,道:“咱会惦记你那《三友百禽图轴》?”

郑沂微微一笑,两人便在这马车内无所顾忌地嘲讽着、打趣着、追忆着、畅聊着,有时候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来的很简单,尤其有着共同爱好、共同观念的人,他们无论相隔多远,无论年龄的悬殊,身份差距,也会一直是朋友。

正如郑沂所说,相似的灵魂永远相交在一起……

两人在一起互相打趣,追忆往事,展望未来,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各地的风土人情无所不谈,竟让郑沂都产生了一种不愿离京的感觉。

可惜,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道路的来往行人也越来越稀少。

郑沂朝朱柏拱手道:“多谢小友送别,我那老仆还在外等着呢,该说的老夫都说了,今日一别后,朝堂跟老夫再不相干,道路艰难,望好生珍重。”

朱柏心中一颤,眼眶微微泛了红:“今生能与老友相交,却是生平一大幸事,此番一别,以后怕再无相见之期。老友的后人往后若有解决不了的事,可来找朱柏。”

“一定,能有个亲王答应了难,我的那些个后辈可是有了大造化了。”郑沂说完,与朱柏相视一眼,接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人生一世能结交到的知己能有几人?

尤其是矗立于庙堂的政客,朝堂里可没有黑白之分、忠贱之辨,大多数人只想着如何在朝堂中慷慨陈词,只想着如何说话才能显示自己的大仁大义,人前是一套,背后却是另外一套。

满嘴仁义道德的人,背后干的事情却是一个比一个下流肮脏,尤为讽刺的是,只要没有落马,他们便永远是道德的楷模,一言一行,代表着先贤圣人,代表着正义与公正,代表着一切光辉而伟大的正面词汇。

而那些一心为公的实干派,往往却不被众人所容,他们都是异端,是避世者,是不近人情,是世人眼中的怪人。

这种人须常年经历心灵的煎熬,虽然习惯了孤独,习惯寄情于艺术、山水,却不代表他们不需要朋友,不珍惜朋友。

马车内二人沉默许久,突然心有灵犀般默默举起酒杯,相视一笑。

朱柏笑道:“山高水长,后会无期,晚辈祝老友一路顺风,含饴弄孙,安度晚年。”

郑沂也笑道:“我这一杯也敬你,但愿天下尽早太平,但愿大明繁荣昌盛!”

二人饮尽,皆长长舒了口气。

“保重!”朱柏朝着郑沂拱手相送。

郑沂哈哈一笑,利落地走出马车,一跃而下,大步朝着老仆与驴车走去。

那辆破旧的驴车,“吱呀吱呀”地消失在朱柏的视线之外。

朱柏站在车辕之上,静静注视着前方的官道,良久之后,忽然整了整衣冠,朝着空无一人的官道深深一揖到底。

二帝元来,两朝开济,郑沂,你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你走的却是这么苍凉、狼狈,竟然没有一个人前来相送。

朱柏回到马车,怜星与李尧、武延光相继走了进来,以探徇的眼光看向朱柏。

李尧笑着说道:“王爷,此番可是成了?”

朱柏意兴阑珊地将那个收好的小匣子,扔到桌上道:“全在这上面了,你们看看吧,看完了,怜星好生收着。”

众人的视线都聚集到了那小匣子上,武延光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与李尧一同观看起来。

唯有怜星的视线落到了朱柏的身上。

朱柏此刻在窗边凭栏而望,一幅惆怅的模样,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怜星心道,这或许是一种女人所不能理解的情怀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父王此刻应该很郁闷吧,回去后要跟母妃说一下,让母妃想想办法帮父王排解排解。

……

九月,宝岛的气候跟中原差不太多。夏天的潮湿雨季已经过去,秋季到了,天气晴朗凉爽,是宝岛最佳的季节,到处都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气象。从高处看去,一片片荒凉的土地上,缓缓涌动着一群群开垦荒地的人群。

随着绝大部分宝岛族的臣服,朱久炎已经绝对控制了宝岛。

他从宝岛族的十几万人之中,精挑细选了最强壮的五万人加入军队,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长老与首领则一个不要,只要年轻朴实的。首先练的是站军姿,士兵需要培养的是服从精神,接着才是队列、步伐、施工作业等训练,时间已经不多了,朱久炎抓得非常紧。

不求他们都多强的战斗力,他求的是这些新兵们能无条件地服从命令!他的底子是华夏海军,是护卫军,是讲武堂,新兵们只要学会了服从命令,自然便能发挥出无穷的战斗力。

当然,少不得要给他们洗脑,灌输忠诚观念,这一整套流程讲武堂使用得已经非常娴熟了。

宝岛族不是喜欢崇拜神仙,服从强者吗?他们便将朱久炎包装成战神下凡,出生便有异像,他是战无不胜的天神!

他的军队,拥有无数的舰队,他的兵马雄视诸国,他拥有百万大军,都有着异常精良的装备,是所有国家的共主。

(负责翻译的傅安都有些脸红,他看了看下边的士卒,咳嗽一声才克制住了心中的异样)

他很富有,家中有米山面山,有成群的牛羊(相比于金银,食物与家畜显然更能打动宝岛族人),他富有四海,却从不吝啬,他带领服从他的属下拓荒,过上世界上最好的生活!

在他的领导下,我们便是不可战胜的!

咱们的天神新首领可是刚刚成年的少年!这还是虚岁!

所有的宝岛新兵都肃然起敬,须知绝大多数人在朱久炎这样的岁数,可都是什么事都不懂的野小子!

也只有战神转世才可以解释清楚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我们的新首领是如此英明神武,如此的与众不同!

他就是神!

华夏海军的将士们对于神化朱久炎是不遗余力,幸运的是,朱久炎以后也一直胜利,故此他的形象在宝岛族士兵心中是越发的光辉!越发的高大!越发的不可侵犯!

至此朱久炎他的华夏海军算在宝岛彻底站稳了脚跟,舟山至宝岛的航道已经让李天佑往返了多次,航道稳定贯通,朱久炎把整个海军分成了两支舰队,一趟一趟地来回运送物资与新移民至台安城。

定海县县令经过东厂的人恐吓过后,已经对贱民出海之事彻底撒手不管了,他也管不了。

县令默认了,下面的人自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数放行。

有了道门在背后支持,江浙一带的贱民差不多都去了舟山,愿意移民宝岛的,朱久炎开了更好的条件,贱民们纷纷从舟山搭乘免费的船只前来宝岛。

在宝岛安家的新移民托海军给舟山的亲朋好友捎信,陈说他们到达宝岛后的各种见闻和安置情况,消息反馈回舟山,愿意去宝岛的人更多了。

这段时间从舟山迁移至宝岛的人口最少在四万以上,都进驻了台安城周边,宝岛北部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如今的台安城周边已经陆陆续续地开辟出五座简易的城镇,有汉人的,有宝岛族青壮的,以后这些城镇便能发展成州县。

作为宝岛的第一座城池,台安城经过这么久的努力,大致上已经基本落成,街道布置合理,对称有序,一座座崭新的房屋排列得整整齐齐,这是宝岛上的第一座城市,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座城市!

台安城城主府就耸立在最中央,最显眼的地方,一面大明的旗帜高高扬起,城主府的样式是大明官府结构。

城主府西侧有申明亭,这是大明所有官府的标配,由老朱诏令全国各地修建,凡民众婚姻、田产、地基、斗殴诸多纷争,都先诉至申明亭由书吏调解。经调解无效者,可写状纸击鼓,由本地主官升堂审理,判决。

城主府的第二道门,也叫仪门,最为高大雄伟,立于两层三级台阶上,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面的黄铜大钉也跟中原官府别无二致。

总之就是一句话,宝岛虽然是湘王府找到的,由朱久炎所占据,但是它永远是大明的一部分,汉族的文化要在这里流传,汉族的制度也将在这里建立。

目前城主府的城主是湘王府设立的最大官职,台安城的第一任城主,朱久炎已经授予了周季陶。

开荒屯田,是周季陶这个城主的首要之务,也是朱久炎与朱柏最看重的地方。湘王府投入了无数精力和时间,就是要将宝岛发展成一个后勤粮仓。

在宝岛,没有什么比开荒屯田更重要的了。

周季陶已经来了宝岛一段时间,他跟傅安学习了一些当地语言,已经能彻底地适应工作。不愧是在柳林州港口当了多年皇商的官吏,哪怕舟山的移民一批批的到来,周季陶也能有条不紊地一边安置,一边指挥他们投入开荒屯田建设当中。

别看他已经五十岁了,他的斗志依然旺盛。周季陶可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他熬了大半辈子,终于从吏熬到了官,现在又从官熬到了一城之主!这可是他多年的梦想,尤其世子殿下将城主府建立成大明府衙的模样,更加给予了他无尽的动力!

他以前还担心王府找到这么大的一个岛屿,怕是有可能成立一个新的王国,用以对抗朝廷。就像秦朝的赵佗一样,哪怕秦朝再强大,赵佗到了岭南,还不是建立了南越国,当了一辈子的国王。

南越国的风俗习惯跟汉族完全不同,哪怕国王与上层人士都是汉人,但治下的百姓也不承认自己是汉人,到最后,底层的越人影响了上层移风易俗,去汉化,攻打汉人,直到一百年后,才被强悍的汉武帝给收了回来。

若是王府打算在宝岛独立的话,他周季陶能留名于史册吗?即便在史册之上,怕也不是什么好名声,所以,当朱久炎在城主府上挂上大明旗帜的时候,周季陶亢奋了!

他知道,自己这个台安城的第一任城主,已经青史留名了!他光耀周家门楣了!哪怕湘王府最后对抗朝廷失败,功绩也不可能被抹杀掉他们开辟宝岛的功绩!

他们会得到后世的称颂!

所以,能担任这样的职位,周季陶浑身上下充满了动力!他还想更进一步,或许自己在史册上的光芒还能更强烈一些呢?

在这之前,周季陶已经从肖广南的口中得知,在未来与朝廷的战争之后,宝岛就是湘王府的粮仓,他周季陶能否再进一步,就要看他在宝岛的屯田表现了。

所以,来宝岛之前周季陶就已经做足了功课,在舟山寻找到不少务农的好手,还专门涉险去定海县的户科求来了不少农业方面的书籍,了解朝廷里的先进屯田经验。

第五百三十章 皇上驾到第四十一章 私盐 上第九十三章 孤注一掷的朱孟熜第六百八十章 捧毂推轮第二百二十八章 二板凳当关,万夫莫开第七百九十六章 军魂!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朝会 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极度自尊的朱孟熜 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徐家兄弟第四百六十六章 辽东总兵杨文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天下为棋第二百八十一章 怪命运吧第一百一十七章 狼与狈第六百一十九章 重掌荆州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燕王府的鸿门宴 上第六百九十九章 塞外天堂第六百八十六章 一鸣惊人金幼孜第六百七十二章 断头林第六百五十章 朱久炎的GPS系统第一百二十八章 互相玩弄心计第五百九十九章 朕先给你一个‘戾’!第九十九章 再遇袭击 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遭遇一窝蜂第一百四十四章 夜未眠 下第六百八十七章 人微言轻第七百四十九章 帝王气魄第三百二十六章 冲天大火第八百零九章 朱久炎你这人心思太重第二百二十五章 柿子也是有尊严的第六十七章 变脸第一百零三章 战士,天佑第七百五十三章 千方百计约回来的…含着泪也要打完第七百四十四章 年号建业第三十三章 暴力第七百五十三章 千方百计约回来的…含着泪也要打完第六百二十六章 强夺岳州 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狂野无比的湘王 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扶桑人的自信来源 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少年爱慕第六百八十二章 “龙凤和鸣” 下第三百章 吆五喝六第三十四章 诬陷第四百四十一章 朱高炽 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万事俱备第三百一十八章 金银逞威第八百一十七章 秦王朱尚炳第四十五章 折返第七百一十章为谁而战?第二十七章 逛街 下第五百零五章 抓捕代王一家!第四百一十一章 燕王三子 下第七百四十四章 年号建业第五章 血溅承奉司(精修)第七百九十五章 游走于生死之间第六百九十八章 “借兵”大宁第三百四十九章 湘王锁洞庭第九十章 蹊跷的落水第二百七十八章 毛骨悚然第二百九十六章 裹挟谋逆第七百七十一章 两败俱伤第五百零九章 两位长史第一百三十一章 初闻燕王 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疯狂与狂妄(除夕快乐,四千字大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台下台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建文帝的顺水人情第七百二十一章 建文皇帝的战场首秀第一百三十六章 会员制度 上第七百一十八章 被鲜血染红的南京土地第六百四十三章 存乎一心,贵在应变第一百四十一章 立身之本第七十七章 横插一杠第四百六十章 朱柏的心思第三百八十一章 谋主道衍第七百零四章 今夕是何年?第八百零三章 政治家朱棣 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群殴的言官 (二章合一)第五十章 涉案第五百八十九章 神威凛凛第十九章 审问第四百一十七章 真有遗诏!第二百四十二章 各显神通的亲王们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第四百三十章 开疆拓土之功第三百五十三章 极度自尊的朱孟熜 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藐视皇帝第三百八十九章 三种炮弹第六百四十六章 无法抵抗的屠戮第四百三十章 开疆拓土之功第六百一十三章 举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下于我何加焉!第三百三十七章 吹响冲锋号角第二百五十六章 露馅了 (昨天章节序号打错了)第十七章 再遇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城拔寨 中第六百八十六章 一鸣惊人金幼孜第五百八十七章 陷入绝境第三百四十九章 湘王锁洞庭第六百六十四章 九歌.东君平时喜欢写点其他的历史文章,想看的可以点进来第八百一十一章 纵横四海,经略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