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所谓贤王

朱权看后笑道:“那里朵颜三卫牧民的定居点之一,泰宁卫的阿札施里起名为永新镇。”

泰宁卫、福余卫,朵颜卫,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朵颜三卫了。

不过这时候三卫的实力最强的是泰宁卫,福余卫次之,朵颜卫最小,所以泰宁卫的首领阿札施里算是三卫的领导者。除了南京过来的朱权,其实大宁这边很少有人用朵颜三卫来代指三卫,他们一般称兀良哈三卫。

“永新镇?这不是咱们闺女的封号吗?”张妙珂好奇地问道。

朱权没好气地笑道:“这是阿札施里为拍本王的马屁专门起的名字,他这记马屁本王受了,以后这里叫做永新镇。”

张妙珂嫣然一笑道:“其实永新镇这个名字不错,荆州不也有个永兴屯嘛,正符合咱们大宁学习荆州发展的宗旨。”

“永新和永兴发音能一样吗?这你也能扯到一起。不过,阿札施里这记马屁拍的还挺用心。”

“哼,大宁这边的发音就是一个样。王爷,咱们进永新镇吗?”

“先晾着他们,咱们先去视察六号卫城。”

车队缓缓驶过了永新镇,进了六号卫城车队才停下来,朱权下了马车,转身张妙珂牵下马车,这时,一名中年官员闻讯赶来,给朱权躬身施礼道:“下官六号卫城县令窦岳,拜见王爷,拜见王妃娘娘。”

朱权见他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便笑问道:“本王见过你吗?怎么有些眼熟?”

窦岳笑着回道:“王爷,其实下官还和您共过事呢。那年王爷主持赛经报纸,下官就是李永李大人推荐的印刷商啊,当时王爷还去下官的印刷工坊里指导。”

朱权脑海里出现了在京城与朱久炎弄赛经报纸捞钱的时候,自己还在那个院子里当过一阵子的总编辑,那个将自己命令执行地一丝不苟的印刷商人,他顿时想起了起来,欣喜地笑道:“原来是你!难怪这么眼熟,你怎么会来大宁了?”

窦岳回道:“世子殿下要求李大人派两个荆州人来大宁,李大人说我经商失败,家里困难,便给我个机会,把我给派来了。希望殿下不要嫌弃。”

经商失败?朱权可没听说过荆州的商人破过产,尤其是跟着李永搞事情的商人,哪个不是家缠万贯,怎么可能困难。朱权猜测他应该是受到建文朝廷的迫害,毕竟谁都不会允许掌控喉舌的人是敌方的。

朱权知道窦岳发展经济的能力很棒,又敢于作为,这样的人来他的大宁当官,是他朱权的运气才是。朱久炎这小子,倒是应要求,着实给了他几个能人。

朱权笑着拍了一下他肩膀道:“千万别这么说,说到底还是本王和朱久炎连累了你。而且你的能力本王是很清楚的,这里正需要你这样的人。如果,你能顺利将这些新住民都安顿好,将第六卫城建设好,本王就升你为知府。”

大宁虽是朱权的封地,但他这个塞王只能负责大宁的军务,政务平时由大宁知府主管,知府更是只能由朝廷派遣,朱权承诺升窦岳为知府,这就表示不再听从朝廷的管制了。

窦岳知道朱权这不仅是在给自己机会,更是准备响应湘王府了,他大喜躬身道:“王爷请放心,下官一定会将王爷交代的任务都完成好。”

“嗯。你带本王与王妃看一看刚迁来的新住民情况。”

“是!王爷王妃请随下官来。”

在窦岳与一众新选拔官吏的引导下,朱权夫妇带着几十名亲兵护卫走进了新划定的居民区。

刚进街道,朱权便发现这里的街道卫生条件很好,虽然还有一部分是临时帐篷,但四处的街道都有了木制建筑物,更让朱权欣慰是,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有民居开门做起了生意。

大部分是做小商品买卖的,最多的是卖兽皮与种子的,还有日常杂货、衣料铺子、酒楼等等,商品琳琅满目,人流往来不息,已经有了中原的交易环境,很难相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中间广场上的台子上搭建着官府的登记点,主要负责新住民的登记,编造户籍,土地、农具、种子分配,调解移民间的矛盾之类,一共有五名精通各种语言、文字的书吏在台上忙活,也不知窦岳是怎么找来的。

“王爷,这里是最新划定的一处居民区,他们都是刚来到大宁落户的,总共有两千一百户,一万五千四百二十七人,土地、种子、农具都已经分配完毕,每户的耕牛也给他们准备好了。若是来年想放牧的,官府还给他们准备好了羊羔、牛崽,现在下官主要在动员他们互相修建房屋,以及让其中的汉人教他们汉字、汉语,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高涨呢。”

“以自愿为原则,不准逼迫。”朱权吩咐一声后,命令众人换成普通装束,换好之后,才下令道:“接下来官员都不准说话,本王自己逛,自己问。”

窦岳等人点头称是。

朱权带领队伍往最偏僻的土地走去,来到一处没什么人烟的地方,看到一名汉家老农正蹲在地上研究土质,朱权便一个人走了上去蹲下笑问道:“老人家,小子因关内战乱逃来的大宁,以前在运河上卖力气挣饭吃,没什么耕地经验,想问问老人家,您感觉咱们分配的土地土壤如何?”

老农回头看了一眼朱权,见他衣着普通,皮肤黝黑,手上有茧,像个吃过苦的人,便知无不言地道:“小老儿是北平人,我们那里土地还是很肥沃的,毕竟那里曾经是大都,土地都是上等田,那可是经过千百年的耕种才耕出来的好地。而这免费分给我们的土地竟然比北平的土地还要肥沃,而且水源阳刚都很充足,如果种子好的话,一亩地至少可以收几百斤,并且这大宁没什么自然灾害,不用看老天吃饭,咱们可出对关了!”

朱权听了心中高兴,继续追问道:“老人家家里分了多少土地?”

朱权制定的土地分配标准主要是按人头、按能力分配,上限是每户三百亩。

由于大宁这里地广人稀,朱权定下的是百姓永久拥有土地,而且可以继承,但不许买卖,户籍消亡则土地自动归还官府,两年内不耕种、不放牧则视为主动放弃土地,赋税是定得极低的,家里要是有人参军、有人为宁王府打造铁器,更是可以完全减免赋税,这比别处的田制进了一步,大明的田地是允许买卖的,留下了一个给权贵、官员、士绅兼并土地的口子。

老农自得一笑道:“燕王那里说得是一套一套的,其实还不是用粮食强征人当兵,幸好小老儿见过世面,一听到风声不对就拉着我那两个傻儿子逃了出来。我家八口人,嘿嘿,分了个最上限,一共分了三百亩这样土地,现在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那老人家原来在北平有多少亩田地?”这时张妙珂带着人走了上来,饶有兴致地问道。

老农见张妙珂美貌端庄,光彩夺目,后面还有大群人护卫,便知道是大人物来了,立刻恭敬地回答道:“不瞒贵人说,小老儿一家原来一亩地都没有,我们一家都是燕王王庄的佃农,燕王以前对我们是不错的,衣食无忧,小老儿本不该说王爷是非。

但,但自燕王起兵之后,庄上的佃农便都被强征入伍了,打仗啊,得死多少人?

以前还只征青壮,后来随着朝廷的大军压进,连十三以上的孩子,和六十五以下的老头都要征,并且有些庄户连个幼子都没给留,小老儿只好带着全家跑了出来。路上听人说宁王这里最安全,朝廷和燕王都不敢惹,还能分地,所以小老儿都随大流来了大宁。没想到来了之后,真的得到了土地,这都是宁王殿下的恩赐啊,可惜小老儿见不到他,否则老头子我一定给他磕上九个响头。”

后面跟上来的窦岳指了指满脸笑容的朱权,笑道:“这就是你想叩谢的宁王殿下。”

“噗通!”

老农跪了下来,对着朱权连连磕头,用充满感激的语气道:“王爷千岁!谢谢王爷,谢谢王爷给了我们一家生路,谢谢王爷给了我们一家盼头!没有您我们一家此刻恐怕不是冻死,就是饿死了,请您再受小老儿一拜!”

朱权连忙扶住他笑道:“三跪九叩可是对皇帝的礼节,朱权可受不起,老人家请起。”朱权扶着老农的手道:“老人家你今天的话可是给我找到了一个隐患,我还要感谢你呢。”

“感谢小老儿?”老农可不知道自己帮了朱权什么。

“对啊,感谢你道出了皇室庄田的弊端,本王决定将宁王府的庄田全部送给佃农,让佃农都耕有其田,让他们自己为自己耕种。”朱权此话一说,所有人皆惊。

惊的不是朱权对一个普通老农礼遇有加,而是朱权居然连宁王府的几万顷王田都舍得拿出来,足见朱权是一个一心为民、一心为大明而奋斗的好藩王。

要知道朱权的庄田都是太祖皇帝赐下来,这可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好田地,并且还都是连接成片的田庄耕地,这可是能传给后辈子孙的最好财富,没想到朱权居然毫不留恋地要送给百姓,连宁王妃张妙珂都被丈夫的决定给震住了。

窦岳看了看朱权的神色不似作秀,也是激动地上前跪下行礼道:“王爷的德行让人敬佩之至,请受下官一拜!”

见窦岳跪下行礼,其他官吏也都赶紧上前跪下,称颂朱权大德无私之后,又是三呼王爷千岁。

朱权在这件事情上却不是受朱久炎的影响,他执掌大宁之后,深深明白皇室的特权有多大。尤其眼前的老农的话,深深地刺激了他,第一代亲王中就有很多德行不好的,何况后世的亲王?

一个亲王要想抢夺、兼并百姓的田地实在是太简单了,被迫害的百姓不仅无处伸冤,以后更是没有了任何希望。这种情况无人可以管制,也是必然会发生的。

大明皇室现在只有几十号人,现在出几个败类确实没什么影响,但几十年之后呢,一百年,两百年之后呢!?

那时的皇室会有多少人?土地兼并的情况会多么严重?

要知道宗室名下的田亩是不需要交税的,朝廷收不到税收,如何维持天下的运转?如何抵御外敌?如何发放官员的俸禄?如何维持百姓的福利?

到时候大明非亡不可!大明要是没有,朱家人还是皇室吗?朱家人对得起太祖皇帝与天下万民吗?

所以,朱权对于这件事很重视,别的藩王他管不了,但他已经决定自他朱权开始,后世宁王一系永不再拥有王田,永远不与民夺利。

朱久炎这小子说得没错,赚钱的办法有很多,不必要赚百姓的血汗钱,那是恶性循环。要有良性循环,才能稳定发展。

朱权现在更是深深地明白了朱久炎这句话的正确性,自从大宁学习荆州的发展模式之后,王府内库的收入来源增加了很多,这些都是合法收入,王府庄田的收入,反而只占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宁王府以后根本就不需要靠着王庄的产出来维持生计。

而且,多数的王田都是由王府太监在看管,而收入中的多数,都被太监所贪墨,有时候入不敷出,还要王府内库来补贴。

更有一些建文朝赐下来的王田,从来就没有使用过,自从化为宁王府的田产之后,就是一直荒着,也没人敢开垦耕种。

所以,王府庄田不仅是隐患,而且还是鸡肋,留下这些田庄又有什么意义呢?反倒不如全给百姓,让他们自己创造出更多的有益价值。百姓们有了钱,国家自然也就强盛了起来。

朱权跟张妙珂解释完后,看大家还跪着。朱权命令他们起身,然后说道:“本王身为大明亲王、太祖皇子,自该凡是为大明考虑,为百姓考虑。从今往后,自我朱权开始,宁王府一系永不拥有田庄,也不与百姓争利,你等官民百姓可共鉴之。”

诸人又是齐声称颂朱权英明。

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明光芒照耀四海千秋第五十一章 洗冤 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朱久炎的演技第一百四十八章 传世秘笈 下(两章一起发了)第十四章 倚香 第一百六十五章 楚王府的反击 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朱允炆的双重标准 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夺取兵权第八十九章 暗流第七百六十七章 团灭登陆、炮轰青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嗔狂可悲第三百四十六章 跳帮接舷 上第五十章 涉案第六百二十八章 轰然坍塌第五百七十四章 刺杀讯息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久炎和你讲道理第四百七十三章 总编辑朱权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兵第七百六十五章 这才是真正的朝廷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腥杀戮第三百四十三章 怜星剑斩白莲根第三百三十七章 吹响冲锋号角第七十二章 信息第三百八十六章 成功迈出第一步第三百零九章 心中的岩浆 下第七百零一章 温水煮青蛙第五章 血溅承奉司(精修)第二十三章 装病第一百一十七章 狼与狈第六百六十六章 威势第七百四十三章 永乐?不行!第四百零三章 敢骂皇帝?!第四十六章 蓝图第六百八十七章 人微言轻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亡乐章第六章 湘王(精修)第八百一十六章 攻打秦王府!第六百六十三章 武昌见闻第四百五十三章 燕王的枭雄本性 下 (大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殊死抵抗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葬立碑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肉沙包第一百零六章 整军追击第二百零四章 四大亲王来会审第五百七十六章 阴险第六百六十九章 朱允炆的魔咒第三百八十五章 全球中华村第四百四十四章 准备开战 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侥幸过关第七百六十四章 凤阳考察第六百六十六章 威势第六百四十八章 丧子之痛第二百七十四章 发兵快活楼第六百五十四章 奇袭第七百章 所谓贤王第七百零六章 天塌地陷第五百零四章 朕才是天下的主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朱高炽 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落葬封陵 下第三百二十章 欲火焚神第二百七十七章 就地处决第六百零二章 “千古善政”第三百四十七章 跳帮接舷战 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朱柏发难第七百五十章 建文一家的结局第三百二十七章 惊空遏云第七百六十五章 这才是真正的朝廷第二百九十三章 神针七篇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明光芒照耀四海千秋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真的朱允炆 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奔腾雷动第五百五十八章 朱允炆的爆发第三百二十二章 玲珑浮凸第三百四十八章 狂战不休第七百二十一章 建文皇帝的战场首秀第五百五十六章 猪队友的反助攻第三十一章 争夺 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允炆的A计划第三百四十九章 湘王锁洞庭第七百二十章 意外收获第一百六十四章 向着南京前进第五百零七章 优柔寡断的建文帝第七百三十一章 “七王议和”第五百三十八章 台下台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查遗补缺的朱柏第七百三十三章 金銮殿上的疯狂第一百二十八章 互相玩弄心计第三百九十七章 查遗补缺的朱柏第三百四十六章 跳帮接舷 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装神弄鬼(第二更)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肉沙包第八十八章 各个都难缠第三百一十章 处境堪忧第三百八十一章 谋主道衍第六百六十五章 越了解越恐惧第一百二十二章 给本宫跪下说话第五百二十八章 凤山玉碎昆仑叫第三十六章 裹挟第二百九十章 龙潭虎穴 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怜星的B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