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恢复齐藩

数轮炮击过后,水寨一片狼藉,岸看热闹的人群尽皆奔散。

外面包裹了铁皮的小型运兵马船,在傅安的旗令下,率领着走在前面的几条船冲击水寨,将原来停留在水寨外的青州战船撞翻了一片。

即便是小型马船,在内河中的体型也显得十分巨大,再加上外面包裹了铁皮的原因,在内河之上,简直可以横冲直撞。

再加上此时,傅安所率的船队自东北方向冲向西南,占着上风,一时间顺风鼓帆,的确是势不可挡。

傅安看看前方的战舰已经冲进了水寨,然后对齐王说道:“王爷,看来我们此行颇顺,青州城守军并无防备,王爷马上就能回家了。”

齐王抱拳感谢道:“全赖傅大人,为本王做主!”

“王爷言重了!下官可受不起,全赖太子殿下,全赖朝廷,全赖陛下才是。”傅安朝着南边拱手道。

“对对对。本王都欢喜的过头了,全赖太子殿下,全赖朝廷,全赖陛下为我齐藩做主!”齐王真心实意地朝着南边拜了几拜。

傅安哈哈一笑道:“王爷,此时感谢尤显过早啊!还得马上收回王府才是!”

说完此话,傅安意气风发地大声喝道:“给前锋传令下去!占据有利地形,架设火炮!”

一时之间,相互之间彼此间隔不远的船队之中,到处响起了“占据有利地形,架设火炮”的呼喊之声。

而此时的先头登陆部队已经根据命令先行靠岸登陆,一队五百人的山神部队,在子母船装上岸的一瞬间,纷纷跳上河岸,就近抢占有利地势。

然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多余的。

因为当他们上了岸之后发现,眼前除了一片狼藉之外,连个鬼影子都没有,更别提有什么青州守军了。

“咣!咣!咣!……”岸上架设好的火炮,开始了连绵不断的炮击,火炮轰鸣声震天响起,炮弹如冰雹般砸向青州城墙,震得墙中的夯土大块大块的往下脱落。与此同时,随船的齐王也都发动对青州城的影响力,城中拥护齐王的人,一起跑了出来不顾死伤地向青州各处城门与旱门发起猛攻,将守军兵力牢牢牵制住。

辽王的船队到达青州府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么一副炮火连天的情形。

辽王朱植在将军权移交给武延光之后,便马上离开自己的封地广宁城,仅带数百护卫坐船直航青州府。

按照辽王的想法本来是要去往莱州府补给,然后继续南下,去往舟山等待朱柏召见的,但临行之前蒙鉴告诉了他华夏海军的动向。蒙鉴的意思是,辽王南下的时候,可以去青州与齐王见个面,最好是当众跟齐王叙叙亲情、抱头痛哭一场,然后二王一起打出旗号、表明态度拥护新朝的态度,感谢朱柏为藩王恢复王爵与封地。

蒙鉴这话,自然是朱久炎的意思,而朱久炎的意思,由不得辽王不放在心上,哪怕是绕路,多走上半个月也是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

恰好在傅安率军攻城的这一天辽王的船队也来到了青州城外,辽王当即命人打出了建业新朝的旗号,再让护卫们高呼“奉圣上之命”“辽东兵马助齐王恢复王爵”等口号。

“十五弟?”

眼看马上就能回到青州就藩的齐王见到辽王如此动作,那叫一个高兴,先前辽王虽然对朱允炆有投诚之举,但如今在这个关键时刻,跑过来摇旗呐喊,齐王哪有不高兴之理?怎么都是亲兄弟,先前的不愉快自然给齐王忘了个干净,十分愉快地迎了上去。

辽王见齐王迎过来,他也下船迎了上去。

然后二王互相行礼完毕之后,便马上攀谈了起来。

这边齐王感叹当今圣上对他们这些兄弟实在不错,不仅救出了他,恢复了王爵,还为了自己的封地,不惜出动一路偏师来到青州。

那边辽王也在感叹,岳父郭英果然没有看错,当今圣上对于藩王的政策确实优待:没封地的可以去海外选封地,执行新政策;而有封地的藩王,则不仅可以有多方选择,还可以向齐王他们一样保持太祖定下的藩王政策。

就在他们互相感叹的时候,傅安走了过来,对齐、辽二王行礼道:“青州已破,敢问两位王爷何时进城?”

齐王欣喜地说道:“现在就入城。”然后转头对辽王伸手引领道:“十五弟往哥哥府上一行?”

辽王顺势答应,二王在万众瞩目之下,跟随傅安的大军进入了洞开的青州城中。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如狼似虎的傅安所部,进了青州之后,一路猛攻猛打,很快就将城内抵抗的守军杀散,而跪地投降者,则捆绑缚地。

傅安当然知道关键所在,进了城门以后,就在齐王的带领下,直奔知府衙门而去。

铁铉他们将精锐都调去了泰安州,如今这齐鲁内的守军,都不是什么训练有素的卫所兵,而是在朱久炎围攻南京的时候,被铁铉临时征召起来准备前往南京勤王的军余、乡兵。

这些人别说战斗力了,连组个队列都要老半天,由于青州知府投降得太快,这些城内的民军,还没有出发,战事就已经结束。

在齐王府里与齐、辽二王叙话之后,傅安才说道:“齐藩已经收回,齐王还请好生镇守藩地。傅安还要前往济丨南与陈将军的主力汇合;至于辽王殿下?”

辽王赶紧道:“在王兄这里用过晚膳之后,本王就将坐船前往舟山,等后陛下召后,前往京城觐见陛下。”

傅安点了点,与齐、辽二王辞行,迅速回营,留下一百士卒帮助齐王恢复三卫兵马,然后带领剩余的将士,押解着青州的俘虏,向济丨南的方向进发。

傅安刚走到半道,就遇上了回来报捷的陈瑄部下,说济丨南已被陈瑄部攻占。

傅安闻报大喜,心里的一颗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喜笑颜开。齐鲁的几个重要地方都收复了,接下来只要太子殿下在铁铉那里取得进展,那便可以三军集合前往河丨北,解决燕王、李景隆,终结内战了。

……

朱久炎带着李天福等人,在东厂齐鲁负责人孙礼的带领之下,来到了曲阜城北面的一座普通村庄之中。

“启禀殿下,铁铉他们在这里!”东厂的势力的铺展必须要在大军的前面,这一点是朱久炎的硬性要求,所以,哪怕铁铉带着人一闪即逝,想跟朱久炎捉迷藏,也难拖延时间。

“敲门吧!”

朱久炎嘴角勾勒起了一抹淡淡的笑容,他现在倒很有兴趣看看这个敢以身犯险、冥顽不明的铁铉到底长啥模样。

笃笃笃笃!

李天福带人走上去,对着紧闭的大门,连续地敲了敲,但是里面没有丝毫的动静,不像有人的样子。

“他有没有可能离开了?”朱久炎问道。

“没有!”孙礼断然道:“我们的发现他带人过河之后,前前后后派出三批人,死死地盯着他们,绝对不会给他逃走的机会!”

“嗯,破门!”朱久炎也直接的很。

“轰!”

李天福直接一脚踢开的大门。

咻咻咻咻……

大门洞开,门里发出了是一支支尖锐的箭矢,李天福早有准备,反应迅速,一个翻身,躲过了箭雨;何耀祖带领的盾牌兵,马上与其换位,把箭矢都挡了下来。

“这么多的军弩,看来是错不了了!”朱久炎微微一笑,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

“孔家的人看来又攀上高枝了。”

院子里,一个中年儒生,在几百名死士的保护下,目光冷冷的看着走进来的朱久炎。

“久违了。山丨东布政使,铁铉!”朱久炎无视数百兵刃,细细地打量了一下铁铉。

铁铉谋略六七分,内政八九分,算是一个很出众全面型人才,加上他在齐鲁的声望根基,朱久炎倒可以再给他一个机会,起一个稳定齐鲁的作用。

“对面可是伪帝之子朱久炎?”

铁铉终于看见了朱久炎,一个挺拔英武,相貌堂堂的年轻人,他皮笑肉不笑地道:“八年前老夫就想见你一面了,请教一下荆州的发展经验,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八年。朱久炎,你确实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在说话的同时,铁铉便用手势命令属下放弃抵抗。抵抗也没有用,这院子已经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死死的,墙上都站满了持弓的军士,想反抗,必然身死当场。

朱久炎直接来到铁铉的面前,毫不谦虚地道:“现在请教也不晚。有什么话,你可以当面问。”

“看来齐鲁以后不用我操心了……我现在倒想问一件事情……”铁铉沉吟一下,问道:“建文皇帝的削藩可有错?”

“单指削藩这一条来说,并没有错。”朱久炎一笑,坦然道:“不说藩王是朝廷的潜在威胁,单说数代人的繁衍就是个没什么人看见的巨大问题。前几代藩王的人数相对较少,朝廷自然可以供养起,但各处王府在数代之后必然子孙繁茂,到时候便是霍乱的开始,宗室多了,不肖子孙自然也多,欺压百姓、兼并良田等事必然发生。而土地兼并,必会导致饥民无以为食,遂揭竿而起……所以削藩确实是长治久安、江山永继的保证,我这个湘王府长大的藩王世子在这方面的体会更深,藩镇的权势在地方上确实太大了。”

铁铉默默点头,他叹了口气道:“你小小年纪,却有如此的犀利洞察,看到了后世的乱象根源,实在不凡。我听说你也在改变藩王之策,不知你的迁徙藩王往海外的意图是什么?”

朱久炎沉吟一下,笑道:“其实从古至今,就是一轮王朝取代另一轮王朝的过程,在立朝之初,往往是经历大乱,人口巨减,资源丰富,那时新的当权者取千田便可滋养,不与民争利,也不会与民争利;

但待百年后,当权者的子孙滋生蔓长,千田不足养,需要万田、百万田,而百姓的人口也同样在成倍的增加,对土地需求同样增大。

这时资源不足,当权者开始与民争利,巧取豪夺,无一不足,矛盾开始积累,待矛盾积累到足够多时就会爆发,又重新改朝换代,千百年来就是循环着这一怪圈。”

“那怎么解决呢?”铁铉沉思良久又问道。

朱久炎笑了笑,“其实解决的办法也有,那就是走出去!以天下之广袤,资源之丰富,土地不再稀缺,百姓得以生存,王朝便可以延长,至于能延长多久,那就不是你我所能知道的了,那是后世子孙的事。”

铁铉忍不住感慨到:“我曾听南洋商人说过,海上之路足有数十万里之遥,有千万海岛与国家……也不知道有生之年我铁铉还能不能有机会,看一看天下究竟有多么广阔?”

“即便你看不到,我朱久炎也必然会看到,我将率领汉家儿郎向海外发展,完成先辈从未完成过的大业!”

“希望如此。”

两人对视一眼,一起大笑起来。

院子里的气氛开始变得缓和了一些,朱久炎正色道:“我们是不是应该谈谈眼下的事情了!”

“谈什么?”铁铉深呼吸了一口气,正题来了。

“铁公,投降如何?”朱久炎眯着眼,道。

“休想!”铁铉一口就拒绝了,坚定回道:“铁某人只认建文皇帝。”

“你不认我没关系,认他就行。”朱久炎没有生气,目光看向李天福赶进来的一个瑟瑟发抖的青年,微笑道。

“高岭?”

铁铉感觉自己的胸口在加急跳动,全身血气跃动,手心也已经出汗了。他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但高巍的独子却是让他十分紧张。

“高巍为他的忠义逃出了南京,一路北上,连独子都来不及带上,我怎忍他父子分别呢?何况在你们定下的决战关口,怎么着也要想办法让他们父子见上一面,哪怕是最后一面。”朱久炎冷冷一笑,若有所指地道。

第六百四十七章 马革裹尸还第五百二十六章 盛大的开幕式 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敲闷棍的完美演绎第二百八十二章 妖娆柔媚第六百二十七章 违反常规的操作第三百八十四章 孩儿有帝王之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死里逃生第七百二十一章 建文皇帝的战场首秀第七百四十七章 新的时代第七百五十八章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第二十八章 阅江第九十八章 再遇袭击 上第八十章 王松的特殊爱好第七十八章 姓朱很占便宜第二百八十一章 怪命运吧第五百二十六章 盛大的开幕式 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军锋锐第二百零八章 此处是港湾第八百零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三十五章 朱能逞威第十七章 百夷 第七百六十一章 弑君称帝者,岂可为皇?第二十九章 跋扈第六百零九章 当朕是傻子吗!?第一百一十七章 影后级演技第三百九十二章 迫不及待的朱允炆第四百八十六章 海上风筝 上第四百三十章 开疆拓土之功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给我畅快,恨死你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给机会第七百五十四章 南方一统第三百九十二章 迫不及待的朱允炆第四百三十九章 燕王府版鸿门宴 中第三章 世子殿下的手段(精修)第五百六十四章 徐家兄弟第七百二十五章 许你世代放牧第六百九十二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二百五十九章 荆州小霸王第五百三十一章 对皇帝的第二波嘲讽第五百九十章 君父从来无错第二百一十一章 敲闷棍的完美演绎第七十七章 横插一杠第一章 湘王世子朱久炎(精修)第六百九十七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六百零八章 燕王疯了!?第三百八十章 惊闻噩耗 (大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注东厂 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徐家兄弟第五百三十二章 开幕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从吾赴国难者,非忠孝也!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下于我何加焉!第四百一十二章 真假朱久炎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给机会第二十五章 出宫 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绝色妖女第四百三十七章 钻树林的传统第六百八十二章 “龙凤和鸣” 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厚积薄发第七百九十三章 再战永平第五百一十四章 宁王!?第八百一十五章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第四百九十八章 绝妙的入京计划第四百一十六章 先帝遗诏?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景隆的结局第五百零四章 朕才是天下的主人!第三十五章 反转第五百八十八章 我相信朱久炎第八十六章 高二宝的小心思第七百四十九章 帝王气魄第六十一章 整治第一百九十章 如斯武力,让人羡慕第三百九十二章 迫不及待的朱允炆第四百七十二章 威风凛凛朱高煦第七百六十三章 衍圣公的传承第六百一十四章 剿灭逆藩!第十九章 审问第七章 怜星第四百七十六章 世态炎凉第六百一十四章 剿灭逆藩!第三百六十八章 咱还没到圣人的境界第二百三十章 为怜星报仇第三百零九章 心中的岩浆 下第二百零五章 各怀心思的四位亲王第六百五十八章 全军出击!第四百七十九章 为后人所铭记第三百六十四章 朱允炆的反应 (两章合一)第四十七章 收服第六十六章 栽赃第五百一十五章 打了再说!第六百二十八章 轰然坍塌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锅上的蚂蚁 下第六百九十章 铜墙铁壁第一百九十四章 疯狂与狂妄(除夕快乐,四千字大章)第七百一十五章 朕,朕不能当亡国之君第二百七十三章 嗔狂可悲第一百二十三章 就是要将事情闹大第六百一十五章 外行的指挥第七百八十九章 燕军后院失火!第六百零四章 朱柏的压箱本领第五百五十五章 蹊跷的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