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针对小米note高配版的2K屏幕有业内人士发飙,该人士表示说:“在高端手机在屏幕选择上,我坚决否决了2K屏,而选择了1080P屏,理由是功耗!对于300~400多PPI,对于普通人眼足够了,毕竟大家不会拿着放大镜看手机!我们一些人担心这样宣传规格上不够高,让自己吃亏。这种偏离消费者体验的所谓坑爹的高规格,是否有意义?相反,应该把对比度和色饱和度再提升一些!!”
其实关于手机屏幕分辨率从720P向1080P进化的时候就有了,这个东西的真相如何呢?
PPI到底多少够?
人眼其实没有“分辨率”这个指标,应该用“视觉张角”来评价人眼的分辨能力。
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眼的理论分辨能力大约为20角秒(1度=60分=3600秒的“秒”),但是实际分辨能力没这么高:
对于最容易分辨的5000纳米波长左右的黄绿光(其他波长的光线分辨能力会更差一些),眼神比较好的(像白天能看到星星二战时期日本王牌飞行员),可以达到1角分;视力1。5的普通人,3~5角分;近视眼、远视眼,带散光……,就比较杯具了。
假设用智能手机的都是人类中眼神比较好的人,按照分辨能力1角分来分析计算:
1角分=1/60度=2Pi/(60×360)=0。0003弧度,即:在1米处能够看到的最小点距为0。3毫米;相应的,在1米处放置一个屏幕的话,它的分辨率如果达到:1英寸/0。3毫米=25。4/0。3=85ppi,就应该足够了;
当然,你并不是每次都把每种屏幕放在离你1米远的地方:如果屏幕离你近,分辨率需要相应增加;如果屏幕离你远,分辨率减小一些你也不会觉得观看感觉差;
下面咱们就计算一下,在各种屏幕的典型使用距离下,分辨率应该达到什么等级:
手机:一般观看距离在25厘米~30厘米之间,分辨率应该达到:85×(100/30~100/25)=283ppi~340ppi;
平板:一般观看距离在40厘米~50厘米之间,分辨率应该达到:85×(100/50~100/40)=170ppi~213ppi;
液晶电视:一般观看距离在2米~4米之间,分辨率应该达到:85×(1/4~1/2)=21ppi~43ppi
应该说,苹果把300ppi叫做视网膜屏幕还是有点依据的,在手机的正常观看距离内,没有必要追求太高的ppi,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你的眼睛没有那么好。
手机分辨率多少够用?
按照300ppi够用,350ppi过极限来算,目前主流的1920*1080屏幕可以支持到6-7寸的屏幕。而7寸已经算是平板手机了,也就是说对于手机,1080P的分辨率足够用,再高不是不行,而是在正常距离内大部分人的眼睛分辨率不出来,没有实际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该人士说的是对的。至于2K屏幕,可以支持到8到9寸的屏幕,手机一般没有那么大的。
至于2K屏幕,甚至更高ppi的屏幕流行,更多是市场宣传的需要。类似于8核心,理论上更好,但是正常用感觉不出来。除非你真有鹰的眼睛,或者把手机贴到鼻子尖上用。(屏幕距离眼睛10cm,你就需要850ppi的屏幕,2k屏幕就不够用了,4K屏幕才能满足你)。
需要一提的是三星喜欢用的Pentile排列,这种排列子像素的数量只有普通排列的2/3,所以这种屏幕的PPI也要更高才能满足要求。不过,目前三星P排列的屏幕用的比较少,华为和小米目前的产品都不涉及,还是以前面的理论为准。
高PPI有什么坏处?
其实在没有坏处的情况下,PPI当然越高越好,我就是喜欢贴到鼻子尖看屏幕怎么了?
但是,高PPI是有代价的。我们通常用的LCD屏幕原理是背后有一个背光层,前面有一个液晶层,液晶层遮挡背光层,配合滤色片形成我们看到的图像。
PPI越高,意味着遮挡的液晶层密度越大。如果达到同样的亮度,背后的背光就要越强,而背光强意味着耗电多。而手机恰恰又对功耗敏感。
结果就是,或者手机厂商选择高PPI,但是降低屏幕的亮度、色域等指标作为妥协,或者是手机厂商不妥协,增加电池容量。像MOTO的DROID/Turbo,尽管565PPI到了达到了业界第一,但是它的亮度仅有248尼特
高分辨率对功耗的影响还不止在亮度上。
更高的分辨率意味着屏幕的液晶层需要更多的电力来驱动。更高的分辨率也意味着在运行程序时,CPU和GPU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来驱动屏幕。内存需要更大的带宽,这些消耗也会严重影响续航。
无须太在意!
虽然2K屏幕从体验上说没有必要,从功耗上看有一些劣势,但是市面上2K屏幕的产品依然不少,而且没有大规模的反应出来问题。这说明目前的技术条件下2K屏幕依然有生命力。
2K屏幕是要消耗更多的电力,但是现在手机电池早已不是1500mah、2000mah的时代,3000mah起步甚至4000mah的电池,对于2K屏幕多消耗的这点电力并不敏感。
至于该人士跳出来抨击2K屏幕,其他家没有大动静,主要还是他自家CPU的问题。
他家自研的麒麟920内存带宽是12。8GB/S,而2K屏幕流畅需要的内存带宽大约得14。8GB/S,其他家用骁龙801、805上2K屏幕也就上了,多点功耗加电池就行了。
而该人士知道如果上2K,不仅仅有功耗问题,还有流畅性的问题,所以他才会跳出来。
所以,对于2K屏幕,消费者无可无不可。目前的技术用不用都行,用了虽然感知不出来但是看着2K的参数就爽。增加的那点功耗,现在的电池容量足以应付。
该人士虽然说的有道理,但是他还是站在自己家产品的角度上,消费者可以理解这里面的意味,但是无需太在意。
整个触摸屏技术与显示领域的技术发展一样,从小屏幕扩展到大屏幕。陈非凡也不打算一上来就来大屏幕,初期定在4英寸左右还是合适的。一出来就把调子定的过高,不利于后续的跟新和演进,而且屏幕越大读显示技术和CPU等要求将更高,也不切实际!
手机领域的触摸屏开创性的使用是在IPhone上,当时选用的是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差不多占据了所有手持设备市场份额。
作为一个高度定制化产品,每一款触摸屏产品的生命周期都非常短(iPhone手机相对长一点,其它手机一般不到半年),要求生产商必须有足够快的爬坡速度,在出货量最集中的前三个月就能迅速将良品率提高到非常高的水平,才能够有经济效益。尤其,现在手机整机厂商要求触摸屏模组厂商将触摸屏和LCD显示屏贴合好后再出货,因为LCD显示屏的价值一般是同尺寸触摸屏价值的两倍,因此对触摸屏厂商来说快速提升良品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可可以说是良品率为王)。正因为这个原因,电容式触摸屏的技术壁垒很高、产业化难度非常大。
触摸屏模组三个组成部分Sensor(传感器)、CoverLens(屏幕部分)和ControlIC(控制芯片),三者地位同等重要。其中IC厂商介于Sensor和下游客户,在推广触摸屏的过程扮演重要角色,对行业的认识更深入。Sensor领域是目前涉及公司最多的。
电容式触摸屏中,中小尺寸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主要制造商有台湾的宸鸿(TPK)、胜华(Wintek),韩国厂商ELK、Melfas、Synopex等,以及电阻式触摸屏制造商洋华(Youngfast)。但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只有TPK和Wintek两家。
良品率是核心竞争力,从各大台湾厂商的毛利率比较中可以看到TPK的优势明显,同为
Apple的主供应商,TPK的毛利率大大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主要得益于其良品率较高,到2014年已经是该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
TPK是2000年开始才涉及触摸屏领域,到现在2001年才刚起步没多久,实现比较好的飞跃是在苹果2003年的介入,所以这又给了陈非凡提早介入的最佳时机。
《手机霸主》最新章节由云起书院首发,最新最火最快网络小说首发地!(本站提供:传统翻页、瀑布阅读两种模式,可在设置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