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税收制度

第68章 税收制度

“军中无酒,只能以茶代酒了。”

刘禅坐在主位上,下首坐着祝融公主。

“酒能醉人,军中若是多有酒水,怕将校士卒也不会如此勤于练军了。”

祝融公主捧着酒水,小口的抿了一口。

“其实今日让公主过来,也不仅仅是挑选精壮士卒的事情。”

“哦?”

祝融公主将手上的茶碗放下去,绝美的脸上露出探寻之色。

“那不知郎君还有何事?你我本一体,不妨直说。”

刘禅盯着祝融公主秋波泛起的眼睛,语气稍稍加重,说道:“此事若要施行下去,颇为艰难,届时必有反抗,流血漂橹,人头落地之事不可避免。”

祝融公主心中微微一紧,但她脸上还是挤出了一点笑容出来。

“若是对蛮族有利,便再艰难,妾身也愿意襄助郎君。”

祝融公主虽然倒向了刘禅,但有一个前提,便是不能损害蛮族的利益。

刘禅赞赏的看了祝融公主一眼,说道:“公主放心,此事对蛮族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对于蛮族贵人、部族首领来说,则是灭顶之灾。”

“哦?”

祝融公主眉头一皱,问道:“这是为何?”

刘禅没有直接回答祝融公主这问题,而是反问道:“大理王城居南中四郡中,如何收取赋税?”

祝融公主想了一下,说道:“由各地的蛮族首领定期上贡。”

“上贡多少?”

“收成的十分之一。”

“那你如何知晓他的收成?”

“这”

祝融公主眉头微皱,但还是继续说道:“这是按百年前一郡十万人丁收取的。”

刘禅呵呵一笑,说道:“百年前南中一郡都不止十万人,现如今,更是不止了,大理王城赋税收之不上,自然军力不胜,乃至于越巂郡夷王高定敢不服蛮王王令,益州郡孟获觊觎蛮王大位。”

“这便是赋税制度的问题。”

赋税是古代中国王朝成立和维护统治的一大重要支柱,赋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为了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一种政策措施。

赋税制度不行,那一地的资源便得不到整合,最终会出现类似叟王高定、益州郡孟获这样的地方毒瘤,危及统治。

“公子所言,我南中四郡的赋税制度太过陈旧了?”

“不是陈旧,是太陈旧了,这已经是千年之前的制度了。”

刘禅看着祝融公主,缓缓说道:“赋税自夏代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只是以类似于税的概念的产物存在的,即为“贡”,字面意思可理解为贡赋,从贝从武,以征而收。部落或者平民根据田地产出的一定比例来进行上贡。

也就是说,公主的南中地区,所谓的赋税,不过是夏朝时期的制度而已,连井田都不如。”

祝融公主端正坐姿,她虽然有接受过汉文化教育,但毕竟能教授她知识的汉人都水平不高。

这个时代关键知识是密不外传的,类似于这种制度的知识,祝融公主还是第一次听到。

“还请郎君教我。”

多爱学习啊!

刘禅瞥了一眼头一点一点,差点要打瞌睡的关银屏,心中微微叹气。

人家学习加补课,你学习的时候在睡觉,这脑子好用才怪!

“赋税制度主要包括,以人丁为根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根据的财产税,即户调;以田亩为根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及以成年男子为根据的徭役和兵役;关税市税等林林总总的其他杂税。”

看着在低头深思,消化知识的祝融公主,刘禅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从三皇五帝至今,施用的许多税收制度、如井田制、初税亩、屯田制。”

祝融公主眼神中全是探寻,她将坐垫稍稍前移,与刘禅靠得更近了。

原本朦朦胧胧还在打瞌睡的关银屏,不知怎的,突然精神起来了,她转了个方向,故意挡在祝融公主与刘禅之间。

听课没见你这般积极?

刘禅没好气的挖了关银屏一眼。

“何谓井田制、初税亩、屯田制?”好学学生祝融公主细腰挺直,问询道。

“所谓井田制,是西周时期,以道路和沟渠为界线,周天子把土地分割成“井”字形,中间为公田,其余八块为私田分给八家。中间公田由这八家助耕,收获全部归“公”,由各级封建主获得,比如周天子,诸侯等。

初税亩,是春秋时期的鲁国鲁宣公时期施行的,鲁国承认土地私有,不分公田与私田,一律按照土地交纳土地税。后来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并且可以买卖。

至于屯田制,乃是我朝为了守护西北边疆地区,减少长距离运输粮食带来的不便,使用军人开垦土地进行耕种,既能守边,也能解决粮食问题。”

祝融公主思索片刻,问道:“那南中地区,到底该施行井田制、初税亩,还是屯田制?”

“都不是!”

刘禅摇了摇头。

“都不是?”

祝融公主唇口未张,心中有些好奇。

“郎君胸中有比这三个更好的制度?”

“不错。”

所谓的井田制、初税亩、屯田制,这种制度,其实也是相对落后的。

譬如唐朝的租庸调制,这可是是中国古代实物税的集大成者,远远甩过前面的三种税收制度,更不用说唐代中期的两税法、北宋时期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明代时期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清朝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了。

若能够选择,刘禅肯定选最后一个了。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

摊丁入亩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突破3亿大关,再到道光十四年全国人口突破4亿。

这虽然有高产作物如红薯玉米的功劳,但税收制度的变化,无疑才是其中的关键!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口吃成一个胖子,那肯定是不行了,步子大了还会扯着蛋呢!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是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但便是如此,在当初也激起千层浪,作为皇帝的雍正,都差点翻车,文人官绅更是将其骂的狗血淋头。

刘禅要是敢在这个时候搞出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毫不客气的说,不用曹操孙权来攻,他刘禅自己表演一个死给你看。

那既然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不行,那刘禅要选择哪种制度呢?

(本章完)

599.第594章 百官,麻将,备战!第775章 世家本性,冷血权术!第645章 仲达难眠,人心向汉!第79章 醉生梦死再钓鱼(求追读!)第599章 众叛亲离,黄粱一梦!第422章 邓艾复命,刘禅的考验!第745章 驯狼做狗,幽并一期!第173章 曹家传承,新老魏王交接!第663章 阴谋诡计,谁更心黑?第134章 水淹七军,刘禅将擒(求订阅!)第717章 并州五部,匈奴中郎!第173章 曹家传承,新老魏王交接!第138章 太子刘禅展神威,讲武堂风采初现!第431章 正奇结合,以吴练兵!第782章 曹真起复,不顾一切!536.第531章 建章讲武,掌控禁军!第296章 稳如老狗,汝南事毕!第796章 城破殉国,大河冰封!494.第489章 我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第395章 无能狂怒与彻底疯狂!第251章 亿手准备第219章 堂中大戏,王侯基业须命赌!第57章 进驻王城!(求追读!)第413章 强国行霸道,弱国为臣妾!(三千字第411章 步练师:妾身宁死不从!第151章 江陵,江陵!第365章 巴地暗流已涌动!第819章 勇将之殇,魏国势起!第188章 正旦大会,刘禅治官!第8章 崇文馆与讲武堂第308章 论功行赏,行万里路!550.第545章 危如累卵,战略主动!501.第496章 无妄之灾与魏军决策!第693章 皇庄府兵,草原政策!第411章 步练师:妾身宁死不从!第319章 欲得长安,先下陇西!(月票50加更第32章 南中四郡(求追读!)第264章 魏国内乱,少主显峥嵘!第648章 微服私访,人心难定!第195章 一汉当五胡,蛮夷算个球!第682章 苦肉用计?将计就计!第356章 水匪劫贵女,刘禅收夷王!第221章 诸葛孔明与赵子龙!第635章 抄家灭族,搜寻美人!第602章 坂上走丸,剖决如流!第410章 十胜十败,咆哮朝堂!第634章 弑父杀兄,狗咬狗斗!529.第524章 多子多福,关西情报!第2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647章 虎落平阳,宽抚孙氏!531.第526章 侍讲经筵,话语权之争!第356章 水匪劫贵女,刘禅收夷王!576.第571章 人妻之乐,陇西归附!第760章 拼死突围,冀州归汉!第139章 大魏将倾?第765章 天命十年,灭魏檄文!542.第537章 战略主动变被动。曹真:我成小第329章 驾驭英雄者,方是明主,雄主!第133章 我的志向是星辰大海!第311章 五秒真男人,魏国风波定!第336章 科学院,火药研制!528.第523章 太后吴氏,血脉子嗣!第652章 寿春谍战,假传圣旨!第307章 丧家之犬,后续安排!第828章 骄兵必败,围魏救赵!(新年快乐!)第766章 性命担保,存亡之战!第749章 秋收余粮,门阀自私!第141章 宛城风云,于禁末路!第35章 山雨欲来(打赏加更!)第113章 火烧大江船,生擒吕子明!(求订阅第763章 红粉骷髅,际会难测!528.第523章 太后吴氏,血脉子嗣!第799章 困守尤斗,美人侍奉!第651章 潜龙在渊,生死险关487.第482章 谋武关,徐州破!494.第489章 我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第58章 公主绝色,幽怨银屏!(求追读!第五第687章 以退为进,分化瓦解!第731章 华夏圣盾,坚不可摧!第412章 步练师与张春华!523.第518章 将军沙场死,神关羽最后的波纹第121章 刘禅献计,关羽服了!577.第572章 攻略凉州,陇西讲武!第57章 进驻王城!(求追读!)第75章 平二寨,招贤才!第663章 阴谋诡计,谁更心黑?第167章 刮骨疗毒,刘禅二气曹孟德!第825章 破关陷城,兵贵神速!第720章 鲜卑南下,公孙反骨!第202章 收服蛮酋,长沙蛮遁逃!第149章 殿下驾到!第696章 奴儿军来,天无二日!第215章 大王轮流坐,恶从胆边生!第219章 堂中大戏,王侯基业须命赌!第45章 各方云动第692章 长安月明,天命圣君!第650章 太子监国,幽怨美人!第400章 傀儡有好处,备胎没人权!第735章 田豫愿降,并州事定!526.第521章 天命元年,昭武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