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新朝班底,君威滔滔!

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魏国皇宫内弥漫着一股不寻常的沉寂,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曹丕如今静静地躺在龙榻之上,再也无法睁开那双曾洞察世事的双眸。

太子曹叡,多年的隐忍与等待,在这一刻终于迎来了转折。

曹丕驾崩之后。

曹叡迅速做出了决定,封禁了所有关于曹丕驾崩的消息,确保宫内外的平静,不让任何风吹草动影响到接下来的布局。

皇后郭照此刻正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泪水如断线珍珠般滑落,染红了她的面颊。

“母后,陛下龙驭上宾,还请节哀。”

曹叡的声音低沉而温柔,他轻轻拍了拍皇后的肩膀。

皇后郭照闻言,身体微微一震,抬头望向曹叡,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最终,她只能长叹一声,道:“便按规制来罢。”

这句话,既是无奈,也是对现实的接受。

随着皇后起身,一系列早已准备好的仪式开始有序进行。

宫人们为曹丕收敛妆容,是对逝者最后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慰藉。

更重要的是对遗体的特殊处理,以保证在长达数月的停灵期间,天子的身体不会腐臭发烂。

曹叡站在一旁,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一切。

当皇后郭照离去的背影映入眼帘,那丰腴而略显沉重的身姿,竟莫名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某根弦。

多年的压抑与克制,在这一刻似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缺口,他的唇角不经意间微微上扬,但很快,理智便如潮水般涌回,将那份不合时宜的冲动淹没。

现在不是沉湎于个人欲望的时候。

于是,曹叡迅速调整心态,大步流星地走向太极殿。

一路上,他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每一步棋,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深远。

太极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一众臣僚或期待、或紧张的面容。

他们之中,基本上都是曹叡昔日的府内大臣,多年的蛰伏与等待,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时刻。

他们相互交换着眼神,那份兴奋与激动难以掩饰。

曹叡的到来,无疑是一个信号,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即将拉开。

“诸位,陛下已逝,国不可一日无君。”郑称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环视四周,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还请太子承先帝遗志,共谋国家大计。”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时代终于来临。

曹丕看着面前的诸臣,眼神闪烁,这些都是他们的肱骨之臣。

郑称、何曾、毌丘俭、高堂隆、吉茂、毕轨、李丰.

在这么一刻,曹叡也感觉自己手底下人才济济。

而这些人要上位,有些人肯定是要从权柄之位上下来的。

“父皇尸骨未寒,此事之后再说。”

登临至尊之位,一般都是要三辞三让的,这就是要走个程序了。

其余臣僚都懂,一时间都不再说这些话,反而是纷纷开口献言,处理后续之事。

一干人商议了很久,宫门有内官前来通禀:“殿下,尚书令与中领军求。”

曹叡闻言,笑着说道:“诸位且去做事,我去见见尚书令他们。”

陈群、朱铄是曹丕四友,那是他父皇的班底,虽然先帝遗诏陈群、朱铄是辅政大臣,但,作为君主,没人想要和别人分润权力,曹叡同样如此。

他已经开始准备要削弱这些辅政大臣,从而做到独揽大权。

陈群与朱铄步履匆匆,穿过宫城的重重深邃,他们的步伐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与急切。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班驳地洒在他们身上,却似乎无法驱散那股由内而外散发的寒意。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明了——皇帝驾崩的消息,已经如野火般在禁中悄然蔓延,而他们,正是为了确认这一震惊朝野的变故而来。

踏入太子宫的大门,一股凝重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往日的喧嚣截然不同。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曹叡孤独而挺拔的身影,他正站在一幅巨大的舆图前,凝视着那繁复的线条,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听见脚步声,曹叡缓缓转过身,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臣下拜见殿下。”陈群与朱铄齐声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曹叡轻轻挥手,示意他们起身,他的动作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却又隐含着几分疲惫。

陈群上前一步,声音低沉而急切:“听闻宫中生变,殿下,不知……”

他的话语未尽,但意思已明。

曹叡的眼眶突然泛红,仿佛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悲伤所笼罩,眼泪悄无声息地滑落,他的声音哽咽:“父皇,父皇已经龙驭上宾了。”

此言一出,殿内仿佛凝固,连空气都变得沉重。

陈群的面色瞬间变得苍白,朱铄也是一脸难以置信,他们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们明白,魏国的天,真的要变了。

曹叡的演技堪称精湛,他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透露出深深的哀痛,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其感染。

“陛下已经发了遗诏,”曹叡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

“二位皆是辅政大臣,日后孤还要仰仗二位。”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陈群和朱铄的心头,他们先是惊愕,随即涌上心头的是复杂的情绪——既有被信任的喜悦,也有对未来不确定的忐忑。

一朝天子一朝臣,但若能成为新帝的左膀右臂,未尝不是一种机遇。

于是,他们齐声说道:“我等愿为殿下效死!”

曹叡上前几步,亲手扶起陈群与朱铄,目光中满是诚恳:“孤知二位皆是忠良之士,魏国的未来,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安抚了陈群与朱铄之后,曹叡并未有丝毫的松懈,眼前的平静只是暂时的,魏国正值多事之秋,每一步都需谨慎。

他即刻下令,将毌丘俭、李丰二人召至太极殿中。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曹叡坚毅的面庞。

“魏国如今生变,孤要你们带着孤的手诏,分别前往青州、寿春。”曹叡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

他首先看向毌丘俭,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征东大将军是辅政大臣,孤要召见他回洛阳,寿春便由你主事,崔林为军司马,司马师为副将,你可有守卫寿春的信心?”

毌丘俭闻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这不仅是曹叡对他的信任,更是他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

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望着曹叡,声音铿锵有力:“臣素知兵事,必不会让殿下失望。”

曹叡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又将目光转向了李丰。

青州,那片土地上有着汉军的精锐,而赵子龙更是不可小觑的劲敌。

他需要一个能够担当重任的人,去青州传达他的意志。

“青州那边有汉军精锐,赵子龙是劲敌,我要你去青州,告知大将军,不管如何,一定要打个胜仗出来。”

曹叡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他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直视那遥远的战场。

李丰闻言,心中虽有千般思绪,但面上却无丝毫动摇。

他深知此行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他毫不犹豫地领命,声音坚定而有力:“臣领命,必不负殿下所托。”

在这个时刻,军事已经不再单纯是战场上的厮杀与较量,它更是政治的延续与体现。

作为新帝登基的曹叡,他需要胜利来为他巩固权柄,来向世人证明他的能力与智慧。

他看向眼前的毌丘俭与李丰,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信任。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孤将大任予你们,你们要好生努力。魏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们的手中。”

毌丘俭与李丰闻言,心中皆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他们当即表态:“只要我们有一息尚存,便不负殿下!”

。。。

先帝驾崩,魏国上下顿时陷入了一片繁忙与纷扰之中。

曹叡身为新帝,肩上的担子沉重如山,他不得不连续在太极殿中奋战了三天三夜,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国事。

夜深人静之时,他才得以抽空回到太子宫,渴望能在这片刻的宁静中得到一丝喘息。

然而,刚一踏入太子宫的大门,曹叡的眉头便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空气中飘荡着一股他极为厌烦的吴音,那是太子妃孙鲁班与她身边的女侍从在奏乐。

曹叡的脚步沉重,他穿过长廊。

太子宫内庭院,烛光摇曳,映照着孙鲁班那温婉而又略带忧郁的面容。

她身穿一袭华丽的吴服,发髻高挽,珠饰闪烁,正端坐在琴前,手指轻拨琴弦,一曲吴乐悠扬而出,充满了哀愁与思念。

她的身边,几位女侍从也手持乐器,随着她的琴声轻轻和奏。

她们的面容上带着淡淡的忧伤,仿佛也被这乐声所感染,一同沉浸在了对故国的怀念之中。

曹叡站在门外,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中的厌烦与不满愈发浓烈。

孙鲁班虽身为太子妃,但她的心,却从未真正属于过魏国,属于过他。

这份不满,早已在他心中积压了许久,如今他掌控了权柄,自然想要将这份不满发泄出来。

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口废掉孙鲁班的太子妃之位时,他却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这种念头又被他硬生生地隐藏了下来。

还是等等罢!

虽然他现在掌控了权柄,但权位尚且不稳,国内外都有诸多势力在虎视眈眈。

此时废掉太子妃,无疑会引发一系列的动荡和不安,这是他所不能允许的。

想到这里,曹叡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内心的情绪。

然后,他缓缓地走进了殿内,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而冷静:“这么晚了,你还在奏乐吗?”

孙鲁班闻言,手指微微一顿,琴声也随之停歇。

她抬起头,看向曹叡,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然而,她很快便镇定了下来,微笑着回答道:“只是有些思念故国,便奏了一曲吴乐,以寄哀愁。”

曹叡看着她那冰冷的面容,轻轻地哼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他转身离去,只留下一个冷漠的背影和一句淡淡的话语:“以后注意些,不要让这乐声再传到我的耳中。”

孙鲁班闻言,却当做没听到。

如今他行尸走肉的活着,却不如死了算了。

穿过幽静的庭院,曹叡步履匆匆,直奔太子宫的寝殿。

夜色已深,但寝殿内依旧烛火通明,映照出他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躁动与渴望。

他要做出一件在国丧期间极为不妥的事情,如今一朝掌权,如同决堤的洪水,再也无法遏制。

一进寝殿,

“臣拜殿下。”

曹叡当即说道:“换好衣服!”

“诺!”

仿佛是一剂猛烈的催化剂,瞬间点燃了曹叡心中那股压抑已久的火焰。

步入寝殿,身姿轻盈,步履间透露出一种别样的韵味。

面容精致,眉眼间带着几分媚态,皮肤白里透红,宛如凝脂。

微微欠身,向曹叡行了一礼,那声音轻柔而细腻,仿佛能勾起人心中最深处的欲望。

曹叡看着眼前的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冲动。

他快步上前,一把将其拉入怀中,那双手仿佛带着无尽的渴望与力量。

随即便明白了曹叡的意图。

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惊恐、有羞涩、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刺激与兴奋。

闭上眼睛,任由曹叡摆布,仿佛在这一刻也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终于,当一切归于平静时,曹叡松开了双手。

他喘息着,眼神中闪烁着满足与疲惫。

自己虽然做出了一件极为不妥的事情,但在这一刻,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释放。

“哈哈哈~”

曹叡仰天大笑。

他现在,终于是想要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了!

没有人能够管他。

也没有人敢管他了!

537.第532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第107章 大王守成都,太子领军征!第356章 水匪劫贵女,刘禅收夷王!第257章 司马懿:诸葛亮你中计矣!(250月票第608章 颍川战起,提前出招!第457章 娘希匹!夏侯楙无能,丧权辱国!第275章 抢我女人,还要抢我江山?第95章 斩使来投,班超故事!(二合一大章)534.第529章 关中变化,曹真困局!第333章 太子大婚,一次娶四个老婆是什么体第339章 汉室宗亲欲杀汉献帝!(月票两百加563.第558章 此生仅有的机会!第335章 早晨做运动第356章 水匪劫贵女,刘禅收夷王!第200章 武陵尽在掌握,荆南震怖!第476章 重泉落,英雄斗!第750章 天命八年,势如破竹!第460章 何不以礼来降,不失有封侯之位!489.第484章 靠友军不如靠自己!574.第569章 朕还是喜欢你桀骜不驯的样子!486.第481章 抉择!第210章 乌合之众,围而歼之!第711章 大疫大灾,战机已至!第253章 身不由己第179章 诸葛亮定平关中策!498.第493章 红脸白脸!第477章 陷阵营与汉军神将!第831章 腐化之风,雷霆手段!第214章 孙权不要叫我江东鼠辈了,我很勇的567.第562章 阳谋难挡!第455章 长安震怖!第314章 魏王心如铁石,曹植才高八斗!第141章 宛城风云,于禁末路!585.第580章 三国第一搅屎棍!第348章 血脉延续,太子被刺!第339章 汉室宗亲欲杀汉献帝!(月票两百加第802章 进退维谷,洛阳粮尽!第782章 曹真起复,不顾一切!第719章 调征渠帅,共赴国难!第154章 猛将无双,孙权惊惧!493.第488章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489.第484章 靠友军不如靠自己!第678章 新朝班底,君威滔滔!第763章 红粉骷髅,际会难测!第195章 一汉当五胡,蛮夷算个球!579.第574章 惠陵定,关公薨!第115章 陆逊:又是他娘的刘公嗣!(求订阅第281章 腹黑女婿可恶,孙权被气得吐血!571.第566章 王师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第623章 兵临建业,世家归附!第677章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第423章 舆论起,飙升的粮价!第215章 大王轮流坐,恶从胆边生!第295章 最后一计!(中秋节快乐!)第415章 薄裳难动情郎,断臂方有转机!第195章 一汉当五胡,蛮夷算个球!第65章 王城公审第30章 关于本书二三事第679章 王者嬗变,风起辽东!第231章 不完美的胜利第459章 祭皇陵,刘备的人格魅力!521.第516章 关中定,选秀女!第88章 公子威名扬第834章 天朝巨宦,卖官鬻爵!第697章 土地冲突,君争民退?第679章 王者嬗变,风起辽东!第705章 灭魏之议,攘外安内!第44章 举兵谋逆第825章 破关陷城,兵贵神速!576.第571章 人妻之乐,陇西归附!第726章 大军南下,幽州归属!第773章 贼计突显,斩首战术!第796章 城破殉国,大河冰封!第26章 一号技师关银屏567.第562章 阳谋难挡!第185章 抄家灭族,威震南阳!第327章 马超决断,婚事将定!第808章 君父臣民,天纲地常!第93章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第769章 野战破敌,退而求次!第112章 荆州危局:太子刘禅计定荆襄!(求第21章 步入正轨第430章 伐吴开端,国际观瞻!第222章 吴敦:臧霸是我的挚友亲朋!第748章 冀北防区,整饬四郡!484.第479章 万骑内患,刘禅的决策!487.第482章 谋武关,徐州破!第732章 大汉飞将,绝命挣扎!第108章 孙权的选择,历史的分叉路口!594.第589章 汉国见闻,两宫之争!第301章 司马懿被刘禅搞出PTSD了!第644章 尚香重游,男儿本色!第720章 鲜卑南下,公孙反骨!第701章 青州战场,守城神将!第724章 合纵连横,无上可汗!第468章 汉帝临汉京,新的危机!531.第526章 侍讲经筵,话语权之争!第266章 汝南两龙齐聚!第819章 勇将之殇,魏国势起!第347章 太子西征,江东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