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太原粮食多

十月初八,关彝一战下晋阳。消息传出,晋阳附近的盂县、狼梦、榆次等城,纷纷投降。

“大司马,经过清点,晋阳城内有存粮三十万石,附近几个县城各有粮食一两万不等。加上我军带来的剩余粮食,一共约莫四十万石,足够我军三月消耗。”

“这点粮食不够。消息传开后,上党的杜元凯定然会有动作,到时候我们的粮道说不定会断掉。”这时候的晋阳,其实秋收不久,老百姓手里的粮食是有不少的,但是这一次季汉又不是来偷鸡一把就撤退的。所以这抢老百姓粮食的事情,不能做。

“兄长,我军现在将近八万人。便是杜元凯要断我粮道,我军还是可以和其来一场会战的。”

“呵呵,国威啊,话不是这么说的。我军的粮道从冯翊郡过来,输送距离很长不说,而且既要渡河又要翻山。那杜元凯完全可以派出一支规模不大但机动力很强的部队对我粮道进行袭扰。其主力则紧守关隘不与我交战。如此几个月下来,我军就难以维持了。”

“那兄长的意思是?”

“粮食的事情你们暂时不用管,我有解决的办法,倒是我军这支部队的行止,现在不能困守晋阳城,要赶紧的动起来。”

“请大司马示下。”

“留下一万人镇守晋阳,其他的六万人,立即南下界休,先把太原郡的南大门给关上!”

“遵命!”

十月十一日,在初步稳定了太原郡的形势后,季汉的军队开始动了起来。十月十三日,主力部队七万人抵达祁县。

“右贤王,这个地方,就是以前曹孟德分配给你们的牧场吧?”

“正是如此,可恨那中部和左部的杂碎们贪心不足,不断逼迫我等。我等不得已只有西迁到吕梁山下。但也正是如此,才使得我匈奴右部从离大司马最远变成了离大司马最近。”

“所以啊,世事变幻,总有定数。右贤王,您是立志做匈奴大单于的人,这心胸可得宽广一些。对待中部和左部匈奴,可不能是刚才那副表情啊。”

“多谢大司马提醒。只是大司马,现在中部和左部其实说起来是两部,但都在刘豹那老匹夫的掌控之下,小王……”

“呵呵呵,这样啊,右贤王。现在本官忙着率军南下去堵住杜元凯的军队,实在没有力气帮忙。而且我们华夏讲究的乃是先礼后兵。不如你先派出使者,去离石告知那刘豹一声。约他找时间面谈。如果这厮来了,那就一切好说,若是不来,呵呵,我这一队的后军可是还有七万人在黄河西岸呢。到时候他们渡河后就不去翻吕梁山了,而是直接西进走离石这一线……”

“好,就照大司马说的办。”

安排好了刘猛,关彝对赵毅道:“国威你们率军继续前进吧,伯定,率领亲卫队跟我去一个地方。”

关彝要去的,是东汉司徒王允王子师的坟茔。

王允的生平就不必多说,这位本有机会拯救东汉的汉臣,最后因为性格问题彻底毁灭了东汉复兴的希望不说,还连累自己一家被李傕等人清算,夷灭三族。

还好,当时李傕郭汜等人能够控制的也就是关中那一块,关东这边是没有哪个诸侯鸟他们的。所以,当年跟随王允在长安出仕的王家人全都掉了脑袋,而留在老家的王家人全都活了下来。

等到汉献帝在曹操的支持下安定了下来了,还是追述王允的功劳,封其嫡孙为亭侯,并出钱把王允的尸骨迁回其在太原郡祁县的老家安葬。

关彝这个时候去祭拜王允的坟茔,其实就一个意思:太原王氏啊,我都这个态度了,你们还不赶紧靠过来?

在当前这个时代,太原王氏比起他们的另一支亲戚琅琊王氏来,声势要弱上许多。在历史本位面上,整个东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都一直比太原王氏显赫得多。但是,笑到最后,成为五姓七望的,却是太原王氏。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两点便是:其一,太原王氏的女儿很多,肤白貌美家教好,各种联姻非常成功!得到了河北各大世家的集体支持。其二,由于这里临近草原,所以很多异族南迁汉化后,在取汉姓的时候都不自觉的向着太原王氏靠拢。这些异族在改姓王氏后,为了自己家族的声望,都会极力的抬高太原王氏的声望……

“草民王懿,拜见大汉大司马。大司马戎马倥偬之中,能够拔冗前来祭奠曾祖坟茔,王家上下,铭感五内。”

“呵呵呵,仲德贤弟不必如此。王司徒乃是我大汉的忠臣,现在大汉既然回到了太原,在吾皇暂时不能亲至的情况下,本官理当前来祭拜。”

虚伪的客套之后,关彝开始主动的把话题朝着正事上引:“我大汉意欲一统天下,发兵东征。虽说此举符合天下大义,但到底是让太原的百姓们糟了兵灾,仲德一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吧?”

“还好,大司马麾下的军队军纪很好,草民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

“那就好啊。呃,这个仲德啊,实不相瞒,为了躲开杜元凯的并州和司州之间给我安排的两个钳子,我不得已率军翻阅吕梁山。这粮道很不稳定。所以,不知仲德何以教我啊?”

“大司马,我们太原王家呢,乃是翦公后裔。其家训呢,便是忠于当朝。草民的曾祖子师公食汉禄,便为汉室尽忠。叔祖彦云公(淮南一叛里被司马懿夷灭三族的王凌)食魏禄,便为曹氏奋斗到最后一刻。而我王懿,现在吃的是晋国的粮食啊。”

我呸!你们家王允先不去说他,就说那个王凌吧,哪里是为了曹魏奋斗到最后一刻啊?一仗都没打,看到司马懿来了就直接投降了。还以为就此认输司马懿会放过自己,哪晓得那位鹰视狼顾的老贼那么狠。而你王懿呢?呵呵,若是没有我,你在将来可是先投靠石勒,然后因为石虎过于残暴,又跑到东晋投靠琅琊王氏啊。

“嗯,王家一门忠烈,彝是极为感佩的。那么,彝就在这里征辟仲德为我大汉的太原太守如何?这样仲德可就是食汉禄了啊。”

“哎,非是王懿恬不知耻,实在是为了太原郡数万百姓,不得已勉为其难吧。”

“善!那就这样说定了。如此,仲德有以教我?”

“大司马,这晋阳城及其周围,都是大山内的河谷盆地,每年的产出是不少的。而且由于近三年来王士治镇守并州,严查走私。并州的商路其实是断了的。这就造成并州内各大世家的仓库了装满了粮食却无法换来其他的货物……”

“原来如此,本官明白了。那么,此事就交给仲德操办如何?本官先期要一百万石粮食。价钱什么的都好说,不要钱要我复兴社商品的一律打九折!”

“下官领命,必不负大司马所托!”

这么快就自称下官了?你这厮还真是个官迷啊。咦?你这家伙怎么还不走?

“大司马,下官还有一事相求。”

“王……太守请讲。”

“下官族中有一女子,年方二九,已经仰慕大司马多年了……”

啧啧……“啊,哈哈,这个啊,仲德啊,本官已经三十九岁了,怕是不太合适吧?”

“哪里,大司马天下英雄,便是九十九岁又如何呢?”

你这厮还能再无耻一点么?!哎,不管怎么说,在彻底击败杜元凯的并州军团前,只要能稳住粮食的来源。稍微付出点牺牲,也不是不可以吧。

“如此,这个事情本官就应下了。只是现在我军还在打仗,具体的事项还是等战后再详谈吧。”

“这是当然。如此,下官就赶紧去做事了。大司马放心,一月之内,一百万石粮食,绝对一粒不少的送入大司马指定的府库!”

第二九一章 关中大决战(十六)第二一四章 群鸦的盛宴(十)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风(二)第二八二章 关中大决战(七)第三零八章 关中的复苏(二)第四零二章 如此之政变(四)第二十八章 深耕涪陵郡(五)第三六七章 不得不出兵(二)第二九五章 晋国有新锐(四)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变(五)第四八二章 洛阳是雒阳(十)第五二一章 长远的布局(二)第四九一章 关东之精华(二)第一六零章 权力的游戏(四)第十一章 来个下马威第二六四章 异样的春耕(四)第一四八章 战争与和平(四)第一零零章 邓艾的决心(一)第二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二)第八十二章 弹指三年间(五)第二七零章 决战的序幕(三)第五零一章 魂兮归来兮(二)第四零二章 如此之政变(四)第二五零章 关彝的日常(二)第二零六章 群鸦的盛宴(二)第二六零章 郿县防御战(五)第二二五章 北伐的庙算(一)第三四零章 国家的未来(二)第二一一章 群鸦的盛宴(七)第四九零章 关东之精华(一)第四五一章 一退和一进(一)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第二三六章 北伐进行时(六)第二零四章 我们的目标(三)第四一二章 惶恐的晋吴(三)第二一二章 群鸦的盛宴(八)第一一七章 反击的准备(三)第二十五章 请皇帝代言第三五二章 一路向西行(七)第四八三章 洛阳是雒阳(十一)第一二六章 复兴反击战(八)第五二七章 横扫如卷席(二)第二七五章 中线和东线(三)第四章 求知涪陵郡(二)第一三九章 复兴歼灭战(七)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第一四八章 战争与和平(四)第七章 求知涪陵郡(五)第三一零章 关中的复苏(四)第一五五章 战争与和平(十一)第二三五章 北伐进行时(四)第一三五章 复兴歼灭战(三)第三八零章 处处是南中(四)第五一四章 糖是要给的第二四二章 街亭争夺战(二)第三十六章 蝴蝶的翅膀(二)第一八六章 江南的新风(三)第九十四章 钟会的运气(一)第一八七章 江南的新风(四)第三四八章 一路向西行(三)第一二六章 复兴反击战(八)第三二三章 大司马一家(一)第六十九章 布局江阳郡(一)第二七一章 决战的序幕(四)第三九四章 文明的交汇(四)第五零八章 江山真如画(二)第四二零章 瞌睡遇枕头第二六六章 皇后的力量第四七七章 洛阳是雒阳(五)第二五零章 关彝的日常(二)第三七零章 我要打两个第二六七章 好日子到头第一七一章 盐场拍卖会(一)第八十章 弹指三年间(三)第一五七章 权力的游戏(一)第五十五章 弱国的无奈第一九二章 大司马很忙(三)第二一一章 群鸦的盛宴(七)第四八九章 一碗红糖水第五零三章 小卫求学记(二)第六十八章 新鲜的血液(二)第八十四章 风云初涌动(二)第三九五章 向大海进军第四六九章 大陆泽之战(四)第四四五章 并州之会战(六)第二九零章 关中大决战(十五)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一二二章 复兴反击战(四)第五三三章 横扫如卷席(八)第五一九章 世家的改变第二一二章 群鸦的盛宴(八)第四六九章 大陆泽之战(四)第四三八章 会战之前奏(四)第二十六章 深耕涪陵郡(三)第二四三章 街亭争夺战(三)第四四五章 并州之会战(六)第二十七章 深耕涪陵郡(四)第五三零章 横扫如卷席(四)第三六八章 不得不出兵(三)第一五五章 战争与和平(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