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六章 小卫求学记(五)

西元274年十二月中旬,徐州刺史卫瓘的府邸内,涌入了很多不速之客。

这些人里,领头人姓陈名越,乃是广陵陈氏的现任族长(晋大将军陈骞之父陈矫原姓刘,是因为其父亲早亡,跟随母姓过继给广陵陈氏的,所以他这一支当不了族长)。其祖上便是大名鼎鼎的陈登。其他的,还有姓王的,姓诸葛的……好吧,全都是徐州地面上有头有脸的大世家。

“使君,朝廷不是说今年仍然实行九品中正制吗?怎么大中正都把名单报上去两个月了,朝廷仍然没有任命下来?”

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从曹魏初建,到南北朝时期逐渐消亡。其自身也经历了很多变化。简单点说就是:大世家对这个制度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强,普通地主、豪族由此逐渐衰落。这一制度根本性的转变,在于司马懿。

九品中正制刚刚建立的时候,是没有州中正这个职务的。郡一级中正对人才品评有决定性作用。州级基本上就是把郡级对人才的品评转一道手交给中央。

司马懿第一个提出在州级设立大中正,在人才品评上起主导作用,这个建议一开始被当时的曹魏大将军曹爽给否定掉了。等到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又把这个建议拿出来,变成了实际政策。

试问?和郡里的中正,稍微家里有点资产、名望便能争取一下比起来。谁能做一州大中正?当然只能是高门世家。这样一来,原先相对公平的九品中正制,一下子就成了高门世家的私利工具。

这才是顶级世家支持司马家篡位的根本原因之一。

这样做,司马家登上了皇位,顶级世家获得了世袭出仕权,并且对次级世家形成绝对掌控,这利益不可谓不大。但也由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没有了竞争,本阶层腐化堕落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不过,正因为腐化堕落得实在太快,所以这些世家更离不开这项制度了。

季汉入主中原,司马家是死是活不关世家老爷们的事。只要你新政权继续承认这项制度,我们朝你拱拱手,拜一拜,也是可以的。

所以,当关彝为了迅速稳定关东,宣布九品中正制继续执行一年的时候,这一年,关东八州总体保持了安静。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这一年都快结束了啊。我们品评出了那么多的上中、上下什么的,早早的都把名单交出去了。按以往的流程,是马上录用做朝官,还是任命为地方官。差不多也该有个眉目了啊。

所以,大家伙忍到十二月中旬才到刺史府闹腾,已经是很有涵养了。

“诸位,诸位,请静一静,静一静。诸位都是徐州的栋梁,为何在本官的官衙如此喧哗,请静一静……”

“静一静?怎么静?卫使君,我们可没有你运气好,有那么漂亮的一个女儿。直接就勾搭上了关子丰。你现在全家官位不愁,哪里能明白我们的焦虑?”

“就是!听说关子丰那次子长得奇丑无比,身如黑炭!哎,卫使君,在下对您的钦佩,真是难以言表啊。”

“啪!”听到这些家伙如此露骨的嘲讽自己卖女求荣,平日里脾气再好,这会儿也装不下去了:“左右,与我将这些人按到各自座位上去!”

卫瓘的侍卫,乃是季汉的关西老兵。刚才在场边看着这些人的丑态,那是早就不耐烦了。这时候官长一旦下令,那就个个如狼似虎的扑了上来。

“哎哟!轻一点!”

“啊,好痛!你这人怎么如此粗鲁?”

“啊啊啊,我的腿,我的手,断了,断了…….”

“卫伯玉,你居然敢如此折辱我等?”

看着下面众人的一番丑态,卫瓘着实的长叹了一口气:“诸位,朝廷没有发布明令,说今年品评举荐的人才如何安置。本官又有什么办法?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大司马一再指示,要本官不要介入大中正的品评。但诸位扪心自问?徐州今年的品评结果是正常的吗?去年,徐州九品里,上上为零,上中为三,上下为五。今年呢?上上为一,上中为十八,上下为三十七。至于中品,更是数百之多。这样做,真的不对啊。”

“卫使君。”到底是身后有如狼似虎的残暴汉子伺候,这时候的世家代表们也不敢闹得太过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大汉入主中原,天地气运响应啊!这是大大的好事嘛!”

“我们徐州人算是有自制的了。你看看北边的青州,上上倒是没有,但是上中呢?整整六十人!比去年翻了二十倍!”

“哎,诸公。”长叹了一口气,卫瓘站起身来:“多的话本官不想说了。你们的来意,本官清楚了,马上就命人起草奏表,询问朝廷到底如何行事。另外,本官所在之河东卫家,与徐州诸多世家交往了数十年。所以在这里,本官尽最后一点责任,给大家念一封家书吧。”

……

“父亲大人钧鉴。

儿承父命,携四弟向西游学,短短数百里,感慨实多。

初,因四弟、五弟体弱多病不耐颠簸,加之儿与四位弟弟皆不能乘船。故不得已乘牛车入秦。自华阴起,沿途多遭嘲笑、唾弃。

一路行来,只觉民有胆气,敢于直面贵人。官有操守,多见于田间地头。沟渠纵横,绿荫蔽日。禾苗茂盛,鸡鸭成群。农妇歌于水旁,孩童嬉戏池边。一言以蔽之,生机勃勃也。

入得长安,人口繁盛,市井繁华。高鼻深目、金发碧眼,乃至身如黑炭之人,虽不能言比比皆是,但亦不算罕见。走街蹿户,各地方言,乃至各国语言,充塞于耳间。城内集市之中,泰西之名马、丽人、各类杂货,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颇有让人目不暇接之感。

儿于十五年前曾游学长安,昔日之长安,虽然城廓宏伟,但民众有限,军伍甚多。故而有清冷肃杀之感。今日之长安,百业兴盛,户口密集。道路修葺一新,街面整洁平顺。人车分流,左右分向。虽人流汹涌,但忙而不乱。故而十五年之间,竟使儿有沧海桑田之感。

昔日长安,虽军伍众多,但士兵精神萎靡,铠甲兵器皆不堪入目。今日之长安,士兵于城内偶见,无一不昂首挺胸,器宇轩昂。大人已出知徐州方面之任,当知朝廷今日新颁之勋章制度。以儿擅自揣测,便在徐州,有老兵能佩戴勋章者,路人多半视而不见。然在长安,胸配勋章者,顾盼自豪。路人皆俯首致意。关西尚武崇公之民风,已是蔚然。

儿近日拜访长安令,谈论政务。长安令曰:长安之新物事,有三者最为使其自豪。

一曰下水道。于地面之下铺设水泥沟渠,平日各类污水自行流走。街面可无异味。盛夏雨季,城内街道绝不积水。二曰环卫工。寅时起,酉时息。随时保证街面整洁。三曰城管,其在集市,保证各类商户有序经营。其在坊间,确保民户房屋比邻有序,不得乱搭乱建……长安令曰,如此,可保长安未来常住之口便超百万,亦无虞瘟疫、水患、火灾也。

更有长安城北龙首原学院,其地域甚广,逾雒阳太学十倍有余。在校师生近三千人。其开具课程,儒、墨、道、法、阴阳、纵横、兵家、农家无一不涉。有格物之学,穷天人之构想。更有泰西学者讲解罗马法、波斯法。大司马更亲自著书立说,详解社会演变之根源。

此校虽以培养国家官员为要务,但仍注重体术与体格之培养。儿所见此校学生,个个均能纵马奔驰,弓术亦有可称道者。一身武艺虽较之五丈原学院学生不值一提。但若遭遇一两蠡贼,亦有自保之力。

儿在见得龙首原学院助祭赵赵叔和后,赵公予儿四张学院一年级学生年终考卷。儿无一门得分过六成。而赵公曰:此乃不及格也,当留级。

儿心有不忿,以为助祭故意刁难。然安奴曰,去年他以十一岁之龄参考,四门功课得分均超九成。

惭愧矣!

在长安所处时日愈久,愈觉此地与雒阳有天地相隔之感。此地高官谈论实事,言必举证数字或实例,否则则谓言之无物,缺乏支撑。此地权贵、富商,娱乐饮酒有之,博戏招妓亦有之。然更喜闻乐见者,曰足球、曰篮球。而我关东泛滥如五石散,在此地敢有吞食者,皆为世间所不容也。

今日之关西,官民一家,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奋发向上,少年体格雄健,老幼各有所养。虽仍可见各种瑕疵,然,瑕不掩瑜,较之关东,其生机勃勃,一派兴旺之像。便是盲人,亦可身受矣。

另,儿在龙首原,亦见到曹氏与司马氏……

儿今年虽已三十有五,但已下定决心,抛弃一切无谓颜面,先入长安蒙学五年级旁听。之后再参加龙首原入学考试。儿昔年在河东参加品评,亦是上中。补习一年,定然能够顺利入学。只是如此至少五年,不能在父亲膝下尽孝,还望大人保重身体,勿以孩儿为念。

四位弟弟,均与孩儿同一选择。四弟、五弟身体太弱,年龄较小,当自长安蒙学一年级重新就学。孩儿与二弟已经置信河东家中,欲将家中我等之子送往长安,然后入长安蒙学就读。然安奴言,长安蒙学已经满员,明年招收名额已经被烈士子女所预定完毕。故而只能以旁听生入学……虽然如此,儿仍以为此事当行……

言而总之,关西青年一代,胜我关东世家子弟十倍有余……大司马造势已成,天下大变近在眉前。若我等还不奋起直追,不消十年,关东再无世家矣…….

儿卫密拜上,大汉归元三年十一月三十日,长安。”

…….

抑扬顿挫的念完自己的长子寄来的家书,卫瓘扫了一遍下面沉默不语的众人:“诸位,你们的子弟,比我那犬子如何?”

这个还用说嘛?真的不能比啊。卫家子除了长得帅,还是能够做实事的。更不要说卫密作为卫家长子,在曹魏还存在的时候就已经出仕了。这些年人家在朝廷里也算是见多识广,比起今年这些大多数都没出过徐州范围的年轻人,那是强得多的!

可是现在卫家子居然说关西普通士子的才华都超他十倍?这,这岂不是说我们的子弟都是垃圾?

就在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接话的时候,一个侍卫匆匆的走了进来:“使君,朝廷有新的政令到了。”

“嗯?拿来本官一览…….呵呵呵,好了,诸位,你们担心的事情有结果了:大司马令,今年关东八州,凡是被品评为中中及以上的青年才俊,务必于归元四年三月以前,全部到长安报到!”

第四三九章 东吴再出兵第三四一章 国家的未来(三)第三三七章 杜武库点兵(三)第二七六章 关中大决战(一)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东渡第五一五章 有人造反了(一)第二八三章 关中大决战(八)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二三零章 晋国的应对(一)第二一四章 群鸦的盛宴(十)第一六二章 江东之英主第一六二章 江东之英主第三六七章 不得不出兵(二)第四三三章 幽燕多壮士(六)第二六零章 郿县防御战(五)第一九三章 新生的晋国(一)第四二八章 幽燕多壮士(一)第二五九章 郿县防御战(四)第三九七章 政变的前奏第三二七章 都是墙头草(三)第一六二章 江东之英主第四六三章 钟会的谋划(二)第二一九章 群鸦的盛宴(十五)第三四四章 五原的商路(二)第一一四章 谁敢说投降(三)第三六一章 廉者当自警第一九三章 新生的晋国(一)第四七八章 洛阳是雒阳(六)第十章 婚姻是大事(二)第三七二章 西城攻防战(一)第三零一章 战后的余波(一)第二六二章 异样的春耕(二)第三零三章 战后的余波(三)第四八零章 洛阳是雒阳(八)第一八六章 江南的新风(三)第三零五章 战后的余波(五)第二零四章 我们的目标(三)第五十四章 你家出事了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报(三)第一二三章 复兴反击战(五)第三九五章 向大海进军第二十二章 三代的理想(七)第八十七章 天地已变色(一)第五三零章 横扫如卷席(四)第三八四章 西城之反击(一)第一八六章 江南的新风(三)第二八五章 关中大决战(十)第二七二章 决战的序幕(五)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初阵(三)第二十五章 请皇帝代言第四一一章 惶恐的晋吴(二)(为书友王映翔加更!)第四四八章 匈奴与鲜卑第一六零章 权力的游戏(四)第三六三章 闲子变重子第三十七章 蝴蝶的翅膀(三)第七十六章 无愧于曹姓(二)第二二八章 入场的东吴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第九十九章 你是白痴么第十一章 来个下马威第九十四章 钟会的运气(一)第一零六章 向承都进军(二)第一三六章 复兴歼灭战(四)第二八二章 关中大决战(七)第三三二章 世家的方向(二)第九十七章 钟会的运气(三)第五三二章 横扫如卷席(七)第三零一章 战后的余波(一)第二十八章 深耕涪陵郡(五)第二八七章 关中大决战(十二)第三四一章 国家的未来(三)第四一零章 惶恐的晋吴(一)第六十八章 新鲜的血液(二)第五一七章 记忆当长久第二五八章 郿县防御战(三)第八十四章 风云初涌动(二)第一五一章 战争与和平(七)第二一二章 群鸦的盛宴(八)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战(五)第一六八章 司马家的人(二)第五二二章 长远的布局(三)第二十一章 三代的理想(六)第一三六章 复兴歼灭战(四)第三六一章 廉者当自警第一七一章 盐场拍卖会(一)第一七零章 杀完给颗糖第二八零章 关中大决战(五)第一二一章 复兴反击战(三)第八十二章 弹指三年间(五)第一六六章 抄家进行时(四)第三九五章 向大海进军第一五零章 战争与和平(六)第一八八章 魏晋之禅代(一)第四九九章 全新的试验第四一四章 全国总动员(二)第四五五章 焦点是冀州第三八一章 进击的关索(一)第三九八章 异族的准备第三六八章 不得不出兵(三)第二二六章 北伐的庙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