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同化蕃邦

为什么要开设商站?

因为朝廷要以商站为中心,大肆移民定居,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但凡富裕繁闹之地必然是商业兴旺之处,也是人口密集的城镇。

在高昌和甘肃行省中,不论是被朝廷强制迁徙还是即将到来的移民潮,只有把这地方的彪悍民风改成商贸风气,几十上百年后,这些地方被商业融合,再也恢复不了民族独立意识。

后世不论是美国的西部大开发还是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归根结底就是西部地区经济太差导致民众失心,被野心家阴谋家一怂恿,就会爆发独立浪潮。

为了瓦解西部地区的民族独立意识,是必须要移民和进行经济发展的,这是中华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眼下趁着战争动荡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正是最佳时机,对付敢跳出来闹事的人很简单,照脑袋赏他一个铁丸就是了。

甘肃和高昌很穷,民生落后,土地也较为贫瘠,但发育不起来吗?非也。

其地适合种植棉花、蓖麻、芝麻、甜菜、苏子、大蒜、茶叶、小麦等经济作物,畜牧业较为发达,尤其是羊。部分水田也适合种植南方的油菜。

中华国现在已经不缺畜牧的地方了,河套、燕云、甘肃和成都府行省部分接壤的吐蕃地区,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

市面上的羊肉价已是跌到了五角四分钱一斤,可以预见的是,在燕云、河套一带的畜牧三年发育期后,羊肉价将进一步下跌,很可能会跌到两三角钱一斤。

不但羊肉价在跌,一元五角钱一斤的牛肉价也在跌。当然,朝廷还没有放开牛肉管制,在畜牧业未达到一定规模前,律法严令耕牛不得宰杀。

其实现在国内很多农场主都用机械取代人力了,就比如骡马拉动的能收割庄稼的镰车--其实就是雪橇加上一定分量的坠重物然后,在中间架几片锋利的单向铁刀,离地面土壤约莫两寸高度(可自行调节高度),牲畜拉动镰车后人在后面压重,就可以抵得上三四个人的劳动力。

不过这种镰车售价不菲,要百十来元,只适合北方超过拥有百亩地且连成一片的农场主使用,南方散户农民购买的少。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西部和北部打拼事业,因为这两个地区地广人稀,相比起南方一亩地售价近三十元的价格,北方土地虽然水田较少,但毕竟单亩地价才十八元上下。

而且各地官署为了鼓励农耕,给来投资的农场主们采取“分期付款”的政策--反正土地荒着也是荒着,有人种当然是求之不得。

农场主们卖掉南方的土地,来到北地和西部往往都是一下就从官署里购买一两百亩连成片的土地,尽管跟朝廷欠下上千元的高额债务,但他们一点都不担心还款问题。

当地官署不但给他们修建水利设施,挖蓄水池和池塘,还派人指导他们耕种土地,利用小麦一年一茬的空闲期和休耕期,还可以种些苜蓿、芝麻等经济作物由朝廷或者商人来收购。

并且各地官署都兴修公共厕所,以低价把这些粪肥卖给农场主,让他们拿去肥田改良土质。

朝廷这般给力,农场主焉能不富?

南方本来就有许多温饱不愁却犹豫不定的百姓,但当被亲朋好友来信劝说后,再也按耐不住躁动的心纷纷去开荒当农场主,有效地缓解了西、北地区的地广人稀现象。

伴随着人口流动,则是驿站规模的扩大,内阁计划在新年也就是中华四年在全国新建五百处用来传递新建的邮政服务,成立邮政总署来管理,划归到交通运输总署中。

当然,邮政站点一部分是归属朝廷,一部分名额下放给民间镖行运输集团公司,为避免邮政混乱,严令中小公司不得私建邮政站点。

在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下,张林充满信心,中华帝国的经济将在三年内迎来一个质变飞跃期。

这三年里,只要金国不挑衅,他就不准备跟金国全面开战,把西夏和高昌回鹘消化掉再说。

还有,也得对大理和吐蕃、河套往北的部分蒙古诸部进行外交深入,能兵不血刃地拿下这些地区才是完美。

若是有人不开眼,他正好拿他开刀。

至于北部跟金国接壤的西京道,只要金国不撤军,他就懒着不走,不断地摩擦摩擦再摩擦,消耗对方国力顺便轮换着练兵。

有了高昌、西夏、乃蛮部现成的战马,就算河套和燕云还未发育起来,骑军规模也可以武装到十万左右了,金国再也不敢随随便便就派出一支三五万人骑军来搞事了。

十万规模的骑军,用来扫荡吐蕃,那是搓搓有余。

至于大理……

张林冷笑一声,这个国家更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对手。先不说这个小国只有不到十万数的兵马,其国内军心民心和政权就不稳当。

现在在位的大理皇帝为宪宗段正严,还是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十八岁小年轻,其国内大部分政权和军事统兵权也掌握在高氏手里。

段家人不肯合作,那很简单,找大理相国高顺贞谈就是了。刀架在脖子上,正常人都要审时度势,西夏李乾顺都萎了,大理还想顽抗到底?

相比起大理国,吐蕃诸部却是必须要见刀兵的,盖因这些蕃族桀骜不顺,战争动员能力不弱,比起西夏更胜一筹。

在盛唐时期,唐朝大军跟吐蕃交手都吃了大亏,甚至连安西四镇都一度沦陷,唐朝后期连长安都被吐蕃三番五次地占领。

当然唐朝时的吐蕃是个统一而辉煌的国度,而现在的吐蕃则是四分五裂的局面,其地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愿意投靠中华国的部族也不少。

丝绸之路上的吐蕃青唐部乃是西方商人进入中原的一个中转站,吐蕃四分五裂后也不是没有想过统一,只不过被前朝宋国的名将曹玮给打破灭了。

三都谷之战,宋军以阵亡六七十人的代价就击败数万吐蕃军队,直接导致大多吐蕃部族投诚宋国,统一之梦破碎。这就是所谓的“十万胡尘一战空”。

不论是前朝宋国还是中华国建国后的这三年,对吐蕃部族的拉拢和蚕食政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当然,其中也出过一些文人败类,就比如史书上颇受好评的司马光,其实也干过卖国贼之事,把士兵们好不容易打下来的葭芦、米脂、浮图、安疆四砦割让给党项人,为了笼络住西夏换取和平。

这个事情曾被新汉报当成文人的耻辱大肆批判,搞得文人阶级一度大失颜面,军部乐得在旁看笑话,甚至还推波助澜。

所以现在中华国内谁敢提出割让土地或者跟金国和谈的话,会被百姓们扔石头砸窗户的。

吐蕃诸部中身份最“根正苗红”的乃是吐蕃王朝赞普后裔青唐唃厮啰部,而这个部族已是在宋仁宗年代就归入中原统治,地处现在的秦凤行省。

所以,盘踞在余下青藏高原吐蕃部族都是些“非王族正统”的政权,名义上不占优势,与中华国兵力上更不占优势,收复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张林一点都不着急,等消化掉从西夏、高昌、乃蛮刮过来的战马,花费一年时间再集训出一支十万规模的骑军再说。

第45章 提拔陶小娘子第597章 化学甘油第244章 各处安排第472章 宫里头的小秘密第286章 火炮进展第529章 战策转向第285章 大校阅第386章 当一个炮兵第418章 一战成名第284章 新时代的兵种第689章 家族第213章 胆大包天第166章 缘分送钱法第161章 员工激励政策第264章 佯攻高邮军,实取扬州府第499章 赐婚第506章 西夏危急第170章 严惩偷窥第43章 公司模式第265章 攻破扬州府第295章 梁山上岛第31章 武松被激怒第709章 新军事战术第628章 熊鹰俩派第547章 用人体制第252章 讲造反的道理第514章 同化蕃邦第604章 东西伯利亚的归属第396章 砖窑第107章 便宜堂姐第297章 干晾着你们第301章 兵压婺州第706章 移民歧视事件第563章 新中华气象第630章 第四期五年计划第439章 比斗第582章 宪法第516章 大理第558章 工业带第168章 改良肚兜第135章 造反总得有个理由第159章 踢开孙提举第660章 大打出手第341章 调整研发方向第447章 舍不得吃第352章 小巷姑娘第527章 飞剪式战舰第504章 秦桧的前程第257章 杀奔南下第308章 笔杆子和枪杆子第85章 逃之夭夭第88章 经济发展第16章 其实不想第257章 杀奔南下第15章 武大王婆怼起来第699章 封锁帕尔拉第661章 老人病第480章 内战第609章 小规模战争练新兵第171章 抓贼当人桩用第715章 以战争开启新时代第7章 肉夹馍第189章 好女怕郎缠第14章 煎饼出炉第166章 缘分送钱法第74章 威胁的文书第304章 叫你退兵你就退第482章 金夏灭辽第242 处理产业第67章 另起炉灶第236章 铁骑冲杀第725章 新世界第726章 勇士角色第351章 基础工业第143章 挑选官船第275章 名正言顺地改制第234章 声东击西第76章 其中纠结第163章 老镖员有模有样第689章 家族第351章 基础工业第508章 西夏回援第347章 光阴迫人第42章 管理人才第444章 正统国教国学第532章 官商互动第457章 哥是大天尊第298章 乖乖伏首第534章 铁钉战略第205章 梁中书的变态行径第299章 军机政要第306章 丫鬟心思第262章 沐阳知县第205章 梁中书的变态行径第476章 宿醉第601章 总督之位第128章 教育教材的提议第407章 伤亡比例缩小第608章 皇位继承人第145章 聘请卖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