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中投行

北地全线开战后,辽人百姓由于各种原因大量涌入中原躲避灾荒。他们对于服劳役根本没有怨言,能有一口饱饭吃的就行了。

在朝廷的各种势力争夺下,将近二十余万名辽人被分配到了工建总署、农政总署和商务总署、军部(二十五岁以上稍有姿色的女子,一年营伎劳役)手中,有效刺激了国内正在进行的国道、水利工程、码头建设等项目。

这些项目都需要庞大的劳动力,汉人劳工愈来愈少,主要是高丽、日本、交趾、蒲甘、占城国、西夏战俘、金国战俘、辽人来充当,管一天三顿饱饭,还有少量的工钱拿,算是对得住他们了。当然,其中金国战俘是没工钱的,不管里面是蒙古人、辽人还是女真人,统统在矿山里劳役到死。

军部对营伎的需求一向很高,盖因朝廷文官们插手反对,军部才被迫把营伎服役时间硬性规定为一年。

反正前线拼命的小伙子们精力旺盛,休整的时候大多会在营伎身上发泄发泄,别说,怀孕率还挺高的--只是不知道孩子父亲是谁罢了。

只要营伎在一年服役期怀孕,立刻就能获得国民身份,被调回到专门的地方进行生养。生养出的孩子由中华国朝廷负责养育,养育到三岁以上就可以让民间百姓领养。

从中华二年起,军部开始搞营伎措施后,至今为止为国家增加了将近三万名新生儿,也算是不小的贡献。

士兵们为国家玩命奉献之余,还能创造人口,对此朝廷也不强硬了,捏着鼻子把营伎最低年龄从三十岁下调到二十五岁。

当然,此事不甚光彩,说出去也不好听。所以朝廷没有设立律法明令,由军部负责管理营伎事宜,内务署负责监督。

为鼓励生育,朝廷在中华三年起就颁布了奖励政策,百姓在第一胎的基础上每多生一个孩子,就减免10%的土地税赋。当然,土地仅限于个人分配的最低五亩最高三十亩个人田产,不包含从官署里额外租种的土地。

现在国内的南方水田一亩地价由官署回收的话,已经涨到了一百一十七元,由官署转租承包出去一年才收三十元。西北一带的土地每亩转租费,堪堪十六七元。

大量西夏、回纥、辽人妇女涌入中原后,被朝廷分配到各地进行开荒,大量的新田被开出来。

等这群妇女劳役期满后,当地官署直接按政策分配给她们一些,另行对外招募外来汉人男子来承包种植。汉人男子来后,不但享受土地承包的优惠政策,还能跟当地外族妇女结合成家庭。

反正这种事是先到先得,越早来越能选到样貌不错的外族女人,只要符合朝廷的一妻五妾法就行。嫁过来的外族女子自然是要把土地当成嫁妆的,还可以跟当地官署申请最高限额三十亩的未满额土地。

所以,一个赤条条的汉族光棍只要跟债券交易所借个五百元的启动资金就可以来到大西北过好日子了,连找老婆的麻烦事儿都省了。

而且,债券交易所对放贷给这群去西北种地的百姓特别放心,因为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分期偿还债务,基本上三年以内就能还完了。

随着由商人投资的债券交易所的发展,规模日渐扩大,朝廷于今年七月份正式将其更名为“商业投资银行”,直接纳入银务总署体系(不受当地银务署管理)。由各位商人董事直接参与管理和运作,朝廷银务总署退居幕后,只有监管和审核职责。

这就相当于朝廷允许商人们公开放贷(前朝都是偷偷摸摸的,王安石时期允许了一阵子还得被朝廷官员插手),且只要符合朝廷政策方针,商投行可以自由地利用大资本进行投资。

在朝廷的主导下,中华商业投资银行总行在京师专门买下一块靠近皇城的地皮兴建总部,元武陛下亲自出席奠基仪式,留下一副“中华商业投资银行”的墨宝。匠人们将按照这幅墨宝的字体比例扩大后雕刻,制作陛下亲自书写的牌匾。

中华商投行成立后,将向朝廷银务总署里存入不可提取的15%保证金(随着资金额度变大需要不断补充,必须满足15%),其余的钱都可以自行提取出来,留下20%的流动保证金(防止挤兑现象),其余65%的商业资金可以对民间自由投资。

朝廷银务总署亦是分出20%的民间借贷业务给商投行,并作出书面承诺,将在十年后放开一部分(非核心技术)国营工厂的股权限制,准许商人们控股51%以上。

这些国营工厂涉及冶铁、矿山、船厂、机械车厂(战车、马车、农业用车等等)、酒厂、军工副产品工厂(被褥服装、鞋帽套袜、背包绳索等等)、大型物流集团(原名是镖行)、瓷窑、国营大型纺织厂等几十个种类。

这无疑是朝廷在征收四大四小税后作出的巨大让步,中华商投行七月份成立后,刚过八月份,总部还没建好呢,就已经拥有了将近两亿元的巨额资金。

真是尼玛,都快赶上朝廷的银务总署的存款了。

好在朝廷可以制造货币权,并且有限制粮价跌涨的权利,一些大型国营的控股权和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手里。

中华商投行的成立,商人们地位水涨船高,可以对朝廷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力。相应的,朝廷制定经济发展政策,也不得不把商投行的大股东们叫来一起开会。

而元武陛下所代表的皇室,就是这家商投行的最大股东(拥有大小股东147人,规定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投资四千二百万元,占股21%。

另外,前朝宋国赵家也入股了一千八百万,占股9%。蒙古乃蛮部首领,如今河内行省知省秃骨撒的二儿子阿卜木刺投资八百万元,占股4%。西夏皇室投资一千一百万元,占股5.5%。高昌回纥皇室投资六百万元,占股3%。另外还有一个暂时不为外人知晓的神秘股东(大理高氏),占股3.5%。

除了这些大股东,其余都是小股东,很有政治色彩地分配给了中华国内各个名门望族和被覆灭的政权皇室里。

这些皇室也都清楚元武陛下的意思,好好坐家里赚钱就行,一些小心思该消了。只要中华商投行不倒闭,他们家族子孙坐家里数钱玩都没问题。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中华商业投资银行的前途不可估量,只会发展的愈来愈壮大,甚至能和朝廷银务总署并驾齐驱!

毕竟有中华帝国的皇室在里面占大头,朝廷若是向其伸黑手,岂不是要跟陛下对着干?

第475章 河西之利第361章 南北局势第28章 武大惨祸第578章 战争成本回收第470章 成就感第311章 命如草芥第97章 王婆投奔第357章 日本平氏来人第631章 三权第270章 夷州岛的新家第652章 道教发展第656章 技术输出第273章 有了闺女第267章 苏州城遇方腊军第611章 土地第368 校阅调防第98章 高员外好心办坏事第68章 新天地第168章 改良肚兜第109章 石秀呕血第673章 同进社第228章 梁山设计第702章 中东新格局第625章 孟加半岛第488章 海军规划第84章 盗取暗室第255章 天下人第245 荷塘好事第334章 财政吃紧第349章 大东亚联盟第207章 诱使梁山来讨伐第130章 人生得有目标第28章 武大惨祸第460章 周边形势第67章 另起炉灶第326章 国家体系第554章 草原叛心第611章 土地第3章 嫂嫂潘金莲第573章 行省规划第396章 砖窑第499章 赐婚第196章 交换人质第559章 中投行第149章 背包生意第556章 开战第48章 拼命三郎第443章 新皇宫建设第707章 事件发酵第28章 武大惨祸第230章 青州三山第285章 大校阅第374章 威胁金使第529章 战策转向第294章 梁山解体第136章 建设团体得有口号和理念第510章第131章 唆使郁保四第179章 准乎?第40章 赔罪主薄第31章 武松被激怒第321章 上门第606章 整风第458章 行省和军权第95章 赤发鬼刘唐第594章 镇你族永世不得翻身第141章 官坊旧船翻新第556章 开战第15章 武大王婆怼起来第232 军人和政治家的区别第217章 安排苏巧巧第705章 第四任皇帝第87章 镖行开业准备第166章 缘分送钱法第299章 军机政要第423章 辽军拼命第385章 先锋军登陆第13章 收买王婆子第135章 造反总得有个理由第343章 整治寺庙第524章 背后袭击第456章 慈善事业第359章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第317章 口才越来越好了第600章 私巡第184章 真话不是骗人第145章 聘请卖笑女第346章 战略第208章 贱人第631章 三权第39章 琐碎第303章 计划四步走第337章 娘子有孕了第426章 放走高俅第7章 肉夹馍第224章 灾雪荒年第354章 牵牵小手逛逛街第364章 推行新汉学第701章 兵临喀布尔第472章 还是电脑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