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大结局

满清鞑虏始终对胶州营的火炮到底强到什么程度没有概念,他们或多或少的把从前攻击明军军阵的方法用在这个上面。

双方在寻找战场的时候,鞑虏的兵马或许可以闪避,可这是满清的内线,王海顺着义州到盛京和辽阳的大道一路向西,那就威胁到满清八旗的腹地所在,多铎和鳌拜必须要纠集兵马去决战。

面对面的碰撞,仅有蛮勇的蛮族士兵,必定不是火器的对手。

收到这封军报的时候,李孟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太高兴或者是欣喜,心情平静的很,若是从前,多铎、鳌拜这样所谓鞑虏贼酋的授首,会让他很激动,可现在也就是平平常常,因为这并不让人感觉到惊奇了。

河北军总兵张江的部队,有一万左右的兵马留在北直隶和山东过来的武装盐丁一起维持北直隶的治安。

其余的兵马则直接顺着山海关开入辽东地界,接受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的地盘,准备和鞑虏先行交战。

李孟则是把大本营摆在天津三卫这边,准备在秋天的时候开始进行关外的战斗,在从前,关内有什么风吹草动,消息都会在第一时刻送到满清盛京的亲贵手中,可现在却完全的被封锁掉了。

现在辽西的草原上,每天都有战斗,每天都有死伤,到了现在,已经不需要陈永福他们这些人来进行压迫和驱动。

蒙古人和女真人已经有了血海深仇,每日间厮杀不休,不把任何一方彻底的杀光,不会罢休。

满清亲贵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一部分人说是放弃辽镇这汉人地方回祖宗地方去,一部分人则是不舍得放弃这大好江山。

在李孟率领的大军到达永平府的时候,盛京发生了一次内讧,摄政王多尔衮一天夜里派镶白旗的部队杀进了礼亲王代善和肃亲王豪格的府邸,因为早有勾结,内外响应,暂时回京议事的两位亲王都被杀死。

英亲王阿济格领兵围住和他在一起的勒克德浑,可是却事先走漏了风声,接过勒克德浑率兵突出重围,朝着宁古塔那边跑去。

正在指挥部队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尽管事先接到了多尔衮的通知,可看见内讧的这么厉害,心中惊惧,趁夜带着自己的镶蓝旗部队也是准备撤回吉林。

可大批的土默特部骑兵冲破关口,跟在后面杀来,在半路上追上了撤退的部队……

本来摄政王多尔衮想要整合八旗的力量,却没有想到措手不及,造成内乱重重,满清鞑虏经过这一次之后,多尔衮手中能控制的力量也就是仅仅保住盛京和辽阳这一块了。

无奈之下,也只能是收缩在各处防御的兵马,李孟在过山海关的时候,在军中称帝,国号为“华”,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华太祖。

胶州营的主力部队行军很慢,在盛京和辽阳之间的地方,大批涌入的土默特部骑兵和满清的部队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在双方伤亡惨重的时候,胶州营的部队到达了辽阳和盛京城下,教训了几股已经是控制不住的土默特骑兵之后,胶州营用大炮轰开了这两座大城的城门,多尔衮在巷战之中被长矛刺死。

攻入城内的第二天,胶州营兵马撤出了城,给蒙古兵马放假三天,在不断的厮杀之中,蒙古和女真的仇恨已经是不能化解了,放假三天,实际上就是屠城三日……

出关这一次的战斗,李孟实际上感觉到很无趣,或者说没有预想中的那种兴奋了,放蒙古部落进来之后,对女真八旗和那些女真化的居民和士兵造成了最大的破坏。

两败俱伤的蒙古部落和女真人,再也不能对华夏造成什么威胁,何况关外的驻军因为在海路和陆路的连接下,也可以随时的到达辽镇,实现了完全的控制。

李孟在十一月的时候,从辽镇折返,留下了辽宁将军王海安定这边的局面,华二年八月,这边发生了关外自满清起兵以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满清兵马向着装备燧发枪和火炮的辽宁军发动了无畏的冲击。

经过这一战之后,女真人再也形成不了千人以上规模的抵抗,王海派出的小部队向北探索,在雅克萨和俄罗斯人发生了冲突,所有的俄罗斯殖民者都是杀死,并且按照他们的临死招供,知道了在西伯利亚俄罗斯人为了远东殖民而设立的城堡要塞。

宁南公左良玉在华二年初的时候,部队在压力下或者是溃散,或者是向胶州营投降,左良玉在有一天晚上在军营中不知所踪,不知道是被人杀死,还是携带金银细软逃跑,这之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大西军张献忠部,在陈六和马罡率领部队的追击下,在广东边境处彻底的崩溃,李过、高一功自尽,张献忠率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投降,张献忠尽管野心勃勃,可在山东的严密看管下,倒是善终。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都在胶州营中做到了很高的位置,其中孙可望和李定国还成为一方大将,负责对外攻略。

临清人景某,在华二年的时候,出现在草原上,自称为来自黄教大庙的活佛,自称弥勒宗传世弟子。

华十二年的时候,草原上各部已经有六成信奉弥勒宗,羸弱不堪,草原上全是关内大族豪商控制的草场,蒙古贵人或者和这些大商人合股,或者是把自己的牲畜部民交给关内来的人经营,自己坐收红利。

朝鲜在华三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华的属地,被分成三个府,属于辽宁巡抚管辖,华五年的时候,利用日本国幕府和地方大名的矛盾,华海军出兵干涉,占领九州和四国,并且在本州岛上取得租借地。

华六年,南洋各国的西方殖民者开始和华国的海军发生冲突,差不多在华十年的时候,南洋诸国或者是被华直接控制,或者是臣服。

华朝被称为是大地主、大商人的国家,是以李家王朝为代表的山东军事集团统治亚洲的王朝。

城市中实行鼓励工商,发展内外贸易的政策,在城市之外的地方,则是实行屯田田庄,严密控制农民,压榨农民的政策,因为天下间的土地在完成全国统一之后,差不多都被以各种方式瓜分。

大地主们一方面把土地上赚来的财富投到城市的工商业中,一方面希望获得更多的土地,在他们的推动下,华朝对外政策基本上就是扩张。

华朝从一开始的政策就是士绅一体纳粮,地主们对屯田田庄有经营权,佃户和屯田户为他们生产,关系仅此而已。

官府不仅是保持着税赋的征收,佃户和屯田户的兵役徭役,以及通过兵役徭役获得自由的政策,一直是顺畅的执行。

事实上,佃户和屯田户不愿意离开庄园,在这里的生活相对稳定,而且公民权利基本上可以保障,获得自由之后,没有田地分配给他们,只有去城内更残酷的手工工场中讨生活,反倒是下降。

华六年,赵能率领的西北军团和西蒙古葛尔丹各部发生了冲突,并因此引发了对漠北和西域的远征。

华三十二年,皇帝李孟驾崩,史称太祖,华这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并且还在持续的扩张之中。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416章 患 京师 盛京第454章 下套 边角之战第35章 楞马罡第2章 贩私盐改善生活第250章 敌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第30章 有事相求第504章 绞杀战第318章 济南 南阳 松山第18章 将来吃肉第15章 只是怀疑第229章 屯田和垂帘第104章 东家请客第29章 有人找第69章 酒楼所闻第434章 大火并 又得子第13章 从容出城第35章 楞马罡第354章 南直隶 颍上 开战第134章 五万两第240章 忐忑第114章 一无所获第188章 轻重第172章 无用的武库第490章 死亡冲锋第305章 军依水动 有旨不尊第487章 砍瓜切菜 屠狗杀羊第176章 人要有兵须跋扈第298章 城头观兵 京师弄险第8章 赚钱了第454章 下套 边角之战第471章 山陕当先 闯王逃奔第475章 峰回路转 绝境已成第287章 天下之事 前倨后恭第419章 齐王第38章 城门所见第87章 回归 京师第476章 杀牲前行 芒刺在身第381章 杀人祭旗 战守定策第324章 官军的填河 裂痕第135章 不负君心第382章 求战 使命感 战始第384章 对峙 火铳屠骑 开战第269章 海边青壮 全家出游第401章 困兽 轰杀 合围第400章 长矛 火铳 杀不停第312章 王府密宴 禽兽之兵第104章 东家请客第505章 稳如泰山 战场转折第486章 击溃战第290章 百丈长矛 不败之地第171章 姓费的洋人第135章 不负君心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战后诸事第529章 买田作进身之阶第48章 前任师爷第222章 理由第9章 惊变遭难第294章 翁婿之谊 一视同仁第211章 考试第526章 齐王制度第176章 人要有兵须跋扈第416章 患 京师 盛京第59章 青盐第323章 钢铁暴雨 杀人的时代第234章 既定事实 承认第395章 李将军到第152章 托付第457章 借刀杀人第446章 索性火并 杀将 吓城第448章 平静的前奏第40章 货栈掌柜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内”的历史渊源第501章 家中事 双雄会第519章 回应 助你上煤山第222章 理由第336章 淮安小战 兵部林主事第354章 南直隶 颍上 开战第434章 大火并 又得子第509章 识时务者保富贵第406章 英灵祭第148章 暴病身亡第277章 始料未及 大事第217章 下注而已第173章 甲胄 马具 佣兵第120章 兵营初设第337章 点验兵马的张主事第317章 十八孩儿 谶纬之言第243章 德州城第276章 煤铁 逼迫 因由第197章 陷害 不知世情第17章 押运工作第262章 围住第290章 百丈长矛 不败之地第412章 无功 定罪 送人头第154章 有贼南山第257章 尽人事 小战第216章 晋商第158章 钞库街第369章 风雨来前的平静第330章 铁面人 亲疏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