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初拜萧后

康苏密死了,自缢而亡,汗庭的地牢中只留下一根结实的麻绳,还有康苏密脖子上暗红色的勒痕。

一个将死的康苏密,一个活的好好的大唐皇子,赵德言终究还是选择了后者。

赵德言很聪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没有告诉颉利康苏密勾结西突厥之事,而是告诉颉利,康苏密在狱中颇多怨言,还望颉利看在自己往日的功劳上能够饶他不死。

赵德言了解颉利的性情,颉利不喜有人邀功相挟,赵德言的话看似简单,但却恰恰击中了颉利的忌讳,推了康苏密最后一把,终于颉利一日都不想再留着康苏密,密令赐死。

于是,清早放过,康苏密便丢掉了自己的性命,满是不甘。

但没有人回去在乎一个死人的观点,没有人想知道地牢中为何会出现一个自缢用的麻绳,也不会有人回去调查康苏密自缢的真相,更不会有人想要为康苏密伸冤。

康苏密之死已经成为了一种默契,既是受康阿姆连累,又是突厥贵族们怒火的宣泄,还有对可汗威信的顾及。

就这样,曾经叫突厥各部都为之胆寒的一个权贵便如流星一样划过天空,一闪而过后便没有了踪影,甚至就连尸体都被丢在了野外的荒谷,成为了野兽的食物。

康家父子一死,李恪终于除掉了劲敌,不过现在的李恪还没有时间来得及欣喜,因为此时阿史那云正带着他拜见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萧后。

对于萧后,李恪对她的人生充满了好奇,公主、王妃、皇后,如此起伏的一生,想必也有着无数的传奇色彩。

可当李恪来到萧后的大帐,看到萧后时,他却只看到了一个和蔼的老人,眼睛里充满了平淡,仿佛是阅尽天下后的恬静,哪里像是一个曾经母仪天下的皇后。

萧后生于天和二年,如今已六十有一,李恪曾耳闻无数关于这个传奇女子的坊间传闻,可当见到她时,李恪竟有一种恍若隔世,判若两人的感觉。

“小子李恪拜见夫人。”李恪入帐,看到了坐着的萧后,上前拜道。

对于自己的自称,对于萧后的称呼,李恪也斟酌了许久。毕竟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渊都未曾下旨褫夺萧后的皇后封号,李恪就算是称她为后,也并无不妥,这也是李恪原本的打算。

可就在李恪看到萧后第一眼之后,便立刻改变了主意。

相由心生,萧后此时的风貌与野心勃勃的义成公主全然不同,若非如此,萧后也不会独居于此,而是应该在定襄陪着伪隋帝杨政道。

所以就在李恪看到了萧后之后,他便立刻改变了主意。

李恪是杨妃之子,而萧后为隋炀帝正宫,隋炀帝是李恪的外祖父,故而李恪称萧后一声夫人也并无不妥。

萧后曾为亡国公主,如今又为亡国皇后,这么多年的起起伏伏萧后早就将权势看淡,听了李恪对他的称呼,脸上露出了笑意。

“你便是如意家的孩子吧,看这眉眼,跟先皇不像,倒是能看到少年时唐皇的影子。”萧后摸了摸李恪的头顶,柔声道。

李恪道:“小子不知父皇少年时的模样,不过小子曾听旁人说过,我与父皇的外貌确有几分相像。”

萧后道:“不止是样貌,你与他的性格也很是相像。还记得十多年前,我在太原晋阳宫与你父皇初见之时,那是他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可那时你父皇便已是进退有据,宠辱不惊,浑然不似一个少年人,你们倒不愧是亲父子。”

李世民是皇帝,而李恪是皇子,萧后这么说自然是对李恪的一种赞赏。

李恪谦虚道:“李恪愚钝,岂敢同父皇相较,夫人谬赞了。”

萧后道:“我上次与你父皇相见,他还是个少年,如今已是一国之君了,这世事变化当真无常。”

李恪闻言,道:“夫人说的是,如今大唐终结乱世,却与以往不同了。”

萧后道:“说来我也有七年未曾还国了,不知国中故人如何了。”

萧后虽未明言,但李恪却知道,整个大唐,能叫萧后如此惦念的怕是只有其弟萧瑀了。

李恪道:“夫人大可放心,李恪来时萧相身子骨正硬朗,除了脾气差了些,其他的都还好。”

萧后听了李恪的话,担忧道:“时文的性子一直如此,直率惯了,不晓变通,长久下去恐怕不妥啊。”

时文乃萧瑀的字,以眼下萧瑀的辈分和权势,除去皇帝李世民和太上皇李渊,普天之下能直唤萧瑀表字的恐怕只有萧后了。

李恪的脸上虽未表现地太多,但心里对萧后的话却深以为然。

萧瑀耿直,敢直言犯谏,虽有干才,但却不懂变动,他的仕途也可谓坎坷沉浮。六次拜相,六次罢相便是他性格最好的写照,这一点身为阿姊的萧后很是清楚。

李恪安慰道:“萧相性情忠直,乃耿介之臣,有些说话虽直了些,但父皇也清楚萧相脾性,想来应无大碍,夫人也不必太过担忧。”

萧后闻言,摇头笑道:“时文虽年长,但有些事情看得还不如你来的通透,你倒是生的一副七巧玲珑心,一点就通。将来你若是归国,时文那边还需你与他告诫几句。”

李恪道:“这些话由小子来说怕是不妥吧,来日若有机缘,夫人何不亲自说于萧相。”

“我吗?我这辈子还有回去的机会吗?”萧后听了李恪的话,脑海中不禁浮现起了故国景象,想起了长安城气势恢宏的太极宫,想起了风景秀丽的江南乡土,眉间一阵恍然。

如今的萧后年已过六旬,无论是在突厥还是在大唐,六旬绝对算得上是高龄,以眼下突厥与大唐的两国局势,萧后当真还能等到还国的那一天吗?至少萧后自己的心里是没有底的。

对于萧后的疑惑,李恪却也不好多说什么,他总不能告诉萧后,大唐数年即将北伐,到时待大唐平定北疆她便能回到长安了吧。

李恪只是笑道:“夫人身体康健,大唐与突厥两国已然和谈,再过些年,小子自有法子助夫人还国,到时夫人便可与萧相团聚了。”

萧后听了李恪的话,心情似乎好了许多,笑着问道:“你生于长安,皇室规矩又严,想必还未去过江南吧。”

李恪不知萧后为什么会突然这么问,但还是点头回道:“自出世以来,这还是小子第一次出远门。”

萧后盯着李恪看了片刻,突然道:“来日我若真有机会还国,你可随我一同南下,看看江南风物,我也带你引见一下萧氏族老。”

第六十六章 传见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责第八十九章 绝婚第二十五章 武顺入宫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四十八章 药王出手第四十三章 欲保东宫第八章 恶阳岭第四十四章 谓我何求第三十一章 春猎第二十二章 怜惜第二十一章 自请为质第八十八章 梁王李愔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将如美人第七章 命格第九章 拒亲第八章 禄东赞见驾第九章 南下筹谋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七十七章 误会第八章 不让寸步第四十章 换帅之议第二十九章 骗城第六十章 东市巧遇第四十章 子罪连父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忧第四十三章 李恪设宴第七十七章 权万纪第四十七章 回扬第八十章 武士彟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六章 分封第六章 石室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十一章 择师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章 西平边患第六十六章 尚书李绩第五十一章 楚王让美第二十九章 开府第十九章 寻机第三十五章 再会赵德言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约第五十五章 嫡子争议第六十六章 蛊惑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十四章 恩荫第十一章 另辟蹊径第十三章 南下第二十七章 便桥之盟第八章 恶阳岭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五十七章 改观第九章 拒亲第十九章 醉客第五章 侯君集第八章 自求弹劾第二章 西南战事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二十三章 战前第九十二章 手书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五十六章 设局第四十三章 赵德言的抉择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七章 和亲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七章 朝议分封第二十章 马周第四十章 子罪连父第二十四章 贪狼会火铃第四十七章 武威仓第九章 贺兰越石之死第十八章 逼反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三十一章 汉王李元昌第七章 和亲第五十二章 弹劾第四十章 一语惊四座第六十八章 应对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四十四章 谓我何求第四十三章 赵德言的抉择第八十三章 将向荆州第三十七章 试探第十八章 请旨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三十二章 萧后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七十二章 做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