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齐楚浙宣

叶向高不能让李成梁出事,科道风闻弹劾虽是成宪,但正如当年申时行对皇帝所言那般科道就是一群乌鸦,只会呱呱乱叫,哪会办得成什么事。他们的本事,也就是毁事而矣。

人证、物证,叶向高不信。

他信李成梁的解释,舒尔哈齐之所以诬陷于他,不过是与其兄奴尔哈赤争权失败,这才铤而走险,妄想混水摸鱼。

进京的舒尔哈齐子扎萨克图现关押在锦衣卫,叶向高已令人去再三审问,虽对方咬死其伯父奴尔哈赤和李成梁勾结造反,并出示种种证据,但终归还做不到铁证如山。

有关草帽顶子山一战的详细经过,辽东都司和辽东巡抚都有奏报,双方对此战都用了一个词定性,那就是误会。

但不约而同的是,不管是辽东都指挥使李成梁还是辽东巡抚李炳,都对文华殿舍人魏良臣颇多不满,直指小臣误事。

唯一替魏良臣说话的是杨镐,这个让叶向高颇为玩昧,想到是司礼太监金忠在陛下面前替那魏良臣求来文华殿舍人一职,而金忠在宫里又素来是贵妃一派的内监,叶向高便一肚子数了。

辽东方面的奏疏如何说,叶向高不理会。大事小事,关键不在地方,而在朝堂。而朝堂,关键在小臣,即科道。

摆平科道就能摆平朝堂,朝堂无忧,地方再乱,终是小患,朝廷有足够的时间和手段去解决。

李成梁坐镇辽东数十年,要说叶向高对他完全放心,亦是不可能。别的不提,就李成梁垄断辽东关利这一点,就为党内同僚诟病不已。若非需要他稳定辽东,并且联手对付皇帝派去的矿监高淮,东林党也不会容李成梁安稳这么多年。

接替高淮的新任辽东矿监张晔就是东林党派在辽东的钉子,这个张晔早前做过御马太监,和东林党的智囊李三才关系极好。通湾税关一设,李三才仅靠地皮就谋利数万不止。

高淮是彻头彻尾的唯皇帝马首是从,张晔却不同。有张晔在辽东监视李成梁,叶向高相信李成梁纵然有什么异心,也断然不敢为。

按李三才的想法,既然朝廷阻止不了皇帝往各地派矿监税使,那就来一个斧底抽薪。说白了,就是发动各地的官员士绅赶走那些听皇帝话的太监,迫使新来的太监和地方合作,从而使矿利税利能够留存一部分在地方。

由此便能解释为何这十多年各地屡屡发生暴乱,而地方当局对此却是无能为力,或直接参与其中了。

效果是很明显的,一切都在往李三才设计的方向转变。

所以,眼下出不得一点乱子。

尤其是辽东,此地虽是边陲,可却是京师侧塌,万不能有事。

叶向高派自己的弟子李邦华为说客,想要说服发难的御史张鹤鸣他们收回弹章。

李邦华也是东林党人,其与东林党骨干邹元标是同乡,与其父李廷谏一同考中乡试举人,成为一时佳话。

之后,父子二人互相激励,身穿布衣,徒步至京师参加会试。结果父亲李廷谏落榜,儿子李邦华却考中了进士。那年,主考官正是叶向高,故而按规矩,叶向高就是李邦华的座师。

李邦华现为都察院御史,早前增补阁臣办法就是由他提出来的,即内阁不当专用词臣,词臣不当专任翰林,亦不当任东宫教习。

李邦华提出的这个建议经顾宪成加工后,就变成阁臣不当专用词臣,亦不当专用南人这一为李三才量身订做的意见了。

同为都察院同僚,李邦华对于张鹤鸣和朱应毂十分了解,虽党派不同,但平日还是有些情份的。

叶向高原以为李邦华能够说动张、朱二人,不想张、朱二人却不为所动,甚至于李邦华为说客的第二天,吏科给事中任应徽就上书直指叶向高干涉科道,把叶向高弄的灰头土脸。

…………

崇文门东城角有一条锦秀河,这锦秀河离观象台不远,那里洼然一水,东西是堤岸,岸上广种高槐垂柳。水面上芦荻丛生,下有鱼上有鸟,碧水澄清,尘埃罕至。南北则是达官贵人的园林,有树有水有亭有廊,曲径通幽。实是京师一处风景胜地。

这日,锦秀河边亭台来了几个儒衫文人,这几人都非寻常人,皆是朝廷官员,其中便有刚从北直提学御史任上返京的黄彦士。

黄彦士提学北直有功,此次回京按例会高升,却不知是左右副都,还是六部或地方布政巡抚。但不管是六部还是地方,黄彦士总算是多年媳妇熬成婆,仕途从此顺达,将来督抚不在话下,入阁亦不是不可能。

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京师竟有小雪花落下,黄彦士便邀了好友官应震等人往锦秀河边一游。

老朋友相邀,官应震自是不会推辞,往院里说了声,就叫了车马直奔锦秀河而来。到了地方,便见黄彦士还有几人立在立在一处亭中翘首以盼。

远远见到官应震的车马,黄彦士当即从亭中迎了出来,爽朗的笑声飘然而至:“东鲜兄,两月不见,别来无恙啊!”

“抑美兄,你也别来无恙啊!”

官应震笑着从马车中跳下,施了一礼后,目光落在黄彦士身后那几人身上,几个面孔都生,他不曾识得。

见状,黄彦士忙为他介绍,指着最前面那胡子最长一人道:“这位是翰林院汤霍林!”

噢?

官应震目中一动,汤宾尹乃是左春坊左谕德,万历二十三年的榜眼,这几年朝廷内外制书多出其手,号称得体,深得皇帝赞赏。但这不是让官应震动容所在,原因却在于这汤宾尹于齐党、楚党、浙党、东林之外自创了一党,名为“宣党”。

宣党人数虽少,但也有一定影响力,眼下朝中东林一家独大,齐楚浙三党都有些力不从心,若有宣党相助,则力量自是大了一分。

...............

感谢斐度、请叫我斌仔、7岁丑三位大佬的百元打赏!

第七十九章 忠仆第九百二十五章 上坊桥事变(上)第六百四十一章 老大死了,你就是老大第五百八十九章 啊,原来是魏公公!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天魏公公第八百六十八章 锦衣卫办案第三十二章 要想活,多杀鞑第八百三十一章 魏良臣的投名状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佬王体乾第八百零四章 史黑,无有正义第三百八十三章 寿宁公主第七百零三章 他办事,朕放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公如俞、戚再生!第五百零七章 动身第一百七十六章 当太监,也要强第二百八十章 奴尔哈赤,你出来啊!第二百一十九章 同一个世界第八百六十五章 快给皇军带句话第二百零三章 你是魏忠贤第四百八十章 莫要怕,咱家给钱第四百四十八章 公主委屈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士可杀 屎不可辱第一百三十二章 月黑风高第一百八十二章 山海关军变第九十九章 开会,开大会第九百四十二章 留都防乱公揭第八百一十七章 必为大明一员虎将第八十五章 废品收购站第八百二十二章 上帝的继承者魏第二百六十八章 贵妃失心疯了?第六章 大丈夫当如是也第七百三十九章 板哉!第四百六十五章 来给咱家唱个曲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公,您在哪啊!第八十章 浩然正气由脸而生第四十五章 西李和东李第七百四十九章 咱家不是那种人第九百三十六章 赢了,就得数钱第一百三十八章 少年有为魏良臣第七百四十六章 扬州三把刀第八百六十六章 日久,终见人心第六百三十章 假的比真的要体面第八百七十五章 太监的家国情怀第五百一十六章 反东林大同盟第二百六十章 先打朝鲜,再灭明军第八百二十八章 四明不出,谁与争锋第七百六十九章 大郎,朝廷有任务给你第一千一十八章 冷美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上头让多关两天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有什么面目回去!第三百三十七章 阁下,必须尽快的镇压啊!第二百五十五章 公公有点虚第七百一十章 北有诏狱 南有海狱第五百九十二章 小臣不治国,岂知治国难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千岁立枷(二更)第三百零四章 魏公公将发表重要讲话第七百零四章 特事要特办第五百八十九章 啊,原来是魏公公!第五百三十九章 再访公主殿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视钱财如粪土第二十一章 没有剪刀有大刀第六百一十二章 曲阜孔家很有钱咧!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人有个厉害的侄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陛下,你真的要发啊!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爷重托不得闲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人行,必有我爹第三百四十三章 你能这样想,我很欣慰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子亲军第二百一十八章 叶赫最后的机会第五十章 以前叫人家大人,现在叫人家混蛋第三百四十四章 舍人准备怎么做第五十七章 咱家可是虎太监第九十六章 良臣声明第二百六十五章 是明军!第七百一十九章 穿这么好干什么?第二十五章 小的想进宫第二百三十二章 卷土重来的明军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我要自己练第九十四章 凿石人、卖河图第四十七章 如何跟知识分子打交道第四十四章 筑基丹第一百二十四章 牢狱之灾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凭咱年轻呗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忠不孝的家伙第五百二十七章 南镇田尔耕第五百四十五章 殿下请你吃宴呢第四百九十章 咱家就要不认字的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表,是俺咧!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皇回忆录(番外结局篇)第二十二章 封刀第三百零九章 海军姓朱还是姓魏第七百二十三章 后人至此,拜咱三拜第四百六十四章 道兄入土第二百零八章 我要治国第八百四十六章 秘而不宣第一百五十五章 对京都的攻击作战第七百三十二章 魏太监可不是好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珰亲征,绝不空手!第六百九十八章 公公,您发发慈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