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广成正教,如今的浮生和徐徐怎么说也是嫌疑人,不便肆无忌惮的站在人前。此时,二人便象征性的被几名广成正教中人看守着。
而此时所有的席位除了俗教掌教换人,其他没有任何变化。李家人仍旧抬着之前的那口空棺材到来,在场推举顾逊主持。
一来他的声望和名誉都当得起德高望重四个字,二来地方虽是广成正教的,可毕竟两个嫌疑人都和他们关系密切。
场面话说说便罢。跟着首先交代清楚,已经确定了偷袭至意理教的就是邪派,这个仇要报,但怎么报?什么时候报还要另行商议。
接下来就是杀害李天河的真凶,提到这,所有人的目光就全都集中在了斯人身上,而他则让浮生先将事发当日一切情况先重复一遍……
众人静静的听他讲完,斯人看向李涵荣问:“李掌门对浮生道长所言可有异议?”
李涵荣摇摇头道:“没有!这些都是已经说明过的。”
“那好!首先,证明了偷袭至意理教的就是黑山派等,另外浮生道长和徐徐当日偶然听到了阴谋,所以赶往报信这一点大概也算可信了吧?”
众人纷纷点头,斯人缓缓又道:“既如此,他们二人无论怎么想都的确没有杀害李老掌教的理由,对吗?”
众人面面相觑,李雷忽然开口:“理由只能问凶手,凭空臆测如何当得证据?”
斯人微笑点头:“李二爷稍安勿躁,我既然提到的事当然不会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他们两个可以确定是真的去至意理教报信的,那么一切就并非是他们本来计划好的行动。而且凭他们和死者的关系,也实在很难想象会因为一时口角就拼命。所以无论真凶是谁,首先杀李老掌教若并非临时起意,那一定是有何不可告人的目的,李二爷以为可有道理?”
李雷愣了下,呐呐道:“公子问我,我也不知……不知道是不是?”
斯人微笑点头:“无妨!其实我早已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暗中调查过,除了至意理教中的老一辈人物,还有曾经和李家交好的前辈。虽然这些未必就当真可做证据,但或许也能从中发现些端倪……”
各门各派除了掌门,也还有些其他专门职务,比如专门监管门人武功修为的,门派戒律,内外事务的。也有些门派因为内部的隐秘过往专门的职务,像瑶都曾经的大长老,在外人根本看不出这个职位有什么意义!
当然,专门的职位也不见得就都是见不得人的,也不是非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担任,否则便会更惹人疑心!
而在至意理教中却有一个其实已经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专门职位,因为在曾经这个职位就已经被认为是毫无必要的。而且这个职位也没有任何专门的名称代表,因为说到底这个职位唯一的职责,就只是保管好一件至意理教代代相传,恐怕从来没人知道究竟有什么作用的信物!
这件信物一直都是由掌教亲自传给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也基本只有掌教和这个人才能知道这件东西的存在。而这个人会是谁,一般就是当时至意理教的大管家。
前一个负责保管信物的是李天河长子李风,就是李涵荣和李涵哲的父亲。李风去世多年,这件信物为李天河收回,关键是之后又传给了谁?
说到这,斯人看向李雷问:“李二爷可知此物?”
李雷身子一震,有些恍惚的摇头道:“不……不知,听都没听说过……”
“哦?原来如此……”
李雷一怔!下意识回头看向本派中的几位老人,此时都显然向他投来了疑惑神情,不由得顿时心头一震!
但斯人已经不会给他申辩的机会了:“众位!可认识此物……?”
说着,斯人将勾玉拿出,李家老人纷纷凑过来打量。面面相觑之下,显然其中不乏认识的。
斯人缓缓道:“此物乃是李老掌教临终之时塞在徐徐手中的,当然,现在空口无凭也难以取信于人。不过是要大家认一认,只要确定东西没错就够了!”
此时,一个十分瘦弱的男人颤巍巍站起来:“不错!此物乃是先父曾传于大哥,而大哥去世之后,父亲便传给了二哥。当时大哥灵前,便只有我父子三人!”
别人很少认识此人,但李家人都知道,此人名叫李战,正是李天河幼子。只是此人从小体弱多病,绝了修行之路,便一早独自到了外面成家立业生活了。
这次是李涵哲亲自去请了三叔,对外只说毕竟是复仇,李战再如何也该在场,好歹也提高点声势,因此李雷便毫无怀疑!
而关键是,这勾玉还有一个极品青玉环相配。没看到也就罢了,可如今看到了,以往看见过李雷佩戴此物的可不少,他必然难以抵赖!
“不过是件寻常佩饰,我并不常戴。或许早被人盗去了也不一定!”
“李二爷何必着急?等我说完也不迟啊……”
“我……我没着急……”
见他看过来,顾逊点点头:“众位!老夫年少之时曾与李兄乃是挚友,这一点想必有些人是知道的。那时候我们二人情同手足,时常到彼此家中住上一年半载都是常事!”
连道宣在内很多人确实还记得……
半晌,顾逊缓缓又道:“当时我二人都还少不更事,有一天李兄非常高兴的来找我。也是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我们多喝了几杯。他便告诉我所以那么高兴,是因为乃父将传世至宝交给了他。当时他还给我看过,是一枚雕琢极其精细,品质必乃极品的青玉为环,而其中金丝连接便有一枚与此一模一样的翡翠勾玉。而当时老夫也只少年,除了看出玉质上乘,其实并没看懂究竟宝贝何处。但当我知道的时候……,在场老兄弟们或许还记得,大几十年前蒙山之事吧……”
众人听了一阵低低私语,这事其实说大不大,所以年轻人知道的很少。但当时可也说小不小,因此对于年纪大些,经历过的人还是记得的。何况,因当时自家有过变化的人更不会轻易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