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计划”

没错,萧挞里已经打算放弃现在的契丹了,但她并不打算归顺大宋,在她眼中,归顺大宋就相当于亡国灭种,他赵祯会用种种办法同化契丹人,使得契丹这个伟大的民族和党项女真一样,消失在华夏的历史之中。

华夏就是一个凶猛的怪兽,连龙的图腾都是由吞并征战同化而来,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些东西是平白组合在一起的吗?

显然不是,原本萧挞里也不知道其中缘由,认为是华夏土地上真的出现过神龙才会有如此神奇的神物,但在看了赵祯寄来的书后,她便恍然大悟。

原来这一威严的生物居然是被拼凑起来的,是华夏历代祖先通过战争吞并同化而来的,现在看看还真是如此。

可见华夏汉室最擅长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吞并外族,不断的吸纳外族,成为一个庞大的存在,也难怪汉家百姓如此之多,现在的汉家百姓人口已经是契丹所仰望的存在了。

既然想要保有契丹的本族,就不能与大宋对抗,眼下的情况很清楚,宋人已经下定决心,或是说他赵祯已经下定决心要灭亡契丹了。

四百万的大军完全能把上京道从东往西,从南往北的犁上一遍,若是从正面抗衡,最终的结果只有国破家亡,当初张俭提醒自己是对的,契丹不能一味的仿照大宋。

只能仿照一部分,剩下的依旧要保有契丹先祖的草原本性。

但当时的契丹已经完全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事实上许多人早已抛弃了草原民族的胡风,越来越像是汉家百姓,穿衣打扮,说话举止,读书科举等等。

即便契丹最传统的发型也被抛弃,髡发渐渐消失,原本应该剪去颅顶部分,剪短四周部分,在颅侧部位,蓄两绺长发,垂于耳侧。

现在呢?全是如同汉人一般的发髻,带着汉人的帽子,衣冠服饰皆是汉风。

事实上契丹人的发型看着简单,但却十分复杂,前额两侧各保留一小绺长发,或编成发辫,或自然下垂,而将其余部分剪光或剃尽。

耳后颅部两侧各保留一小绺长发,其余部分全部髡掉。

这还不完,最好的是把前额部分留两绺相连的长发,于相连处上侧,剪出三角形缺口,长发或编成发辫,或自然成绺,垂于耳侧,其余部分,全部剃掉。

至于萧仁为何没有用契丹发型,最简单的原因便是在萧挞里心中他是赵祯的孩子,身上带有汉的血统,即使不想承认,萧挞里也在心中默默的认为汉家的装扮比契丹的好看…………

心中有所想,现实中就会有所表现,当然萧挞里也不会再去要求契丹人移风易俗,改变为原本的样子,胡服骑射是好事,但现在的契丹人还没有丢弃祖先的本能。

一旦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契丹的百信会全部变成马上的骑兵,当然萧挞里不会单单去依靠百信,这么多年来她培养的亲信不在少数,若是没有这些,她也不可能登基称帝。

可以说萧挞里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眼下差的就是一点时机,一个能彻底打破契丹人幻想的契机,赵祯说的那句话很对,你能叫醒一个睡着的人,但是却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在契丹越是有钱人,越是权贵之家便越相信大宋会网开一面,不会彻底灭绝契丹,否则大宋和谁去贸易?

别看这么多年来,大宋与契丹的关系恶劣,但事实上两国商贸从未停止,互通有无的同时,也互通着财富,在契丹人眼中,宋人商贾完全离不开契丹,所以也不会灭亡契丹。

但很可惜这只是契丹权贵商贾得到的猜测罢了,事实上大宋不仅不需要契丹的商贾,甚至利用他们操控契丹的经济,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迷惑契丹人,让他们放弃粮食这一块。

最后的结果也很明显,大宋只用了一招便让契丹自己乱了起来。

即便是到了眼下,契丹的商贾们也不愿开仓放粮,平价买卖粮食,而是抱着奇货可居的态度囤积粮食,萧挞里相信,当,民意愤怒到一定的时候,最终的结果便是爆发。

而这些该死的权贵商贾最重会彻底成为契丹的“叛徒”。

契丹国内的所有战力都在萧挞里的手中,对抗宋军是她说的算的,明知不敌最好的办法就是养精蓄锐,这么多年下来,契丹并不是一无所获,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这些财富都将成为日后东山再起的本钱,至于那些臃肿的,无用的,甚至是腐败的地方,该“割掉”就要“割掉”因为他们再也没有什么用处,只会增加契丹的负担。

萧挞里站在宫墙之内望向远方,一片乌云不断的向上京城压来,就如同大宋的百万雄师一般,让人觉得压力太大,喘不过气来。

今夜这股压力便会释放,不过这上京城中却要血流成河,宫中的密卫已经出现,他们带着最精良的装备,为的就是保护皇宫,保护契丹的重要之地。

这些密卫都是从宫中最为精锐的宫分军和御帐亲军中挑选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来自帝王的心腹,皮室军。

萧挞里组建密卫的事情在朝中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甚至连萧家的人也不太清楚,因为一部分萧家的人也在“清理”的名单之中。

这是一次契丹的“大清理”萧挞里要净化契丹,让这个曾经辉煌鼎盛的王朝再次焕发活力。

张俭是知道萧挞里这个计划的,但除了他之外,再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意义,即便是参与这件事的将领也不知道,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忠于契丹的女皇陛下。

天色逐渐变暗的时候,皇宫也跟着进入黑暗,这有些反常,在往日皇宫永远都是上京城中最为明亮的所在。

但今日却是黑漆漆的一片,灯火通明成为黑暗,金碧辉煌陷入沉寂,但整个皇宫却更加凶猛,显得煞气逼人,如同一只蛰伏在黑暗中的猛兽,随时准备着出击把敌人撕成碎片。

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垒第八百三十一章没藏讹庞的邀请第两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执法”第六十二章太子驾到!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没有和谈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百六十章乱局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两千三百八十二章潜入北城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九百七十六章拨云见日,如梦初醒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义的定义第七百零三章辽朝乱局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敌袭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难民浪潮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赵祯的条件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两千零三十九章封驳缴诏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杨怀玉与苏轼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萧挞里的目标第两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种子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帮手第二十五章书法小渣渣,家装小能手第两千五百三十九章无法拒绝的理由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七百七十九章长城还是要修的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尧与舜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两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两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第四百九十九章阴谋的盛宴第两千三百五十一章“诱饵”第九十八章东宫第两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系第两千五百九十二章遥远的“京观”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两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约!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七百三十六章祸不单行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发的敦良第两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厮罗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时归第两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四十四章东宫之中第两千零九十七章国丈与包拯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与檄文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时机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与祖宗之法第两千三百九十章没有救援,也不会有救援第八百零五章语出惊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强者不屑阴谋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杨怀玉与苏轼第两千两百一十八章“证据”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乱的皇位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计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舆图第三百七十章羽林卫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势第两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厮罗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开封府第两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圣君第两千六百二十六章赵祯的兴京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胜追击第九十七章皇权斗争中的失败者第两千一百一十七章弥勒教的前世第两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将第二十二章殿前铁板烧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过?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学即是科学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辞凤阙第两千五百九十二章遥远的“京观”三百七十九章萧惠的恐惧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丽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进深渊的人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两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样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疯的吕洞宾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云动第七百三十六章祸不单行第一百四十九章犹太商人与大马士革刀第四十六章面见群臣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二百零八章赵祯的布局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语决人生死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图格鲁克的抉择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