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夹两盆”

可敦城是契丹民族的最后“方舟”之所以有两万骑兵不得南下的这条铁律,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为了在大辽危难之时还有力量翻盘留下的机会。

历史上耶律大石率领两百多人,带上区区六百多匹战马向西北可敦城进发,到达可敦城之后,耶律大石得到消息,天祚帝已经被俘虏,大辽灭亡。

为了延续辽祚,耶律大石召集各路力量,抵抗大金的攻击,这个时候大金朝与南宋之战爆发,大金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宋朝,耶律大石从可敦城出发,两度打败金朝部队。

也是因为这两万人的精锐骑兵,耶律大石才有了西征建立西辽的本钱。

而这一次,赵祯绝不会再给契丹人卷土重来的机会,可敦城大宋势在必得,大宋的十万精锐在攻下防州之后便向可敦城扑去,为的就是出其不意,打可敦城一个措手不及。

当年契丹征服漠北后,组卜各部落时降时叛,辽圣宗于统和十二年命王太妃领乌古等部兵往西镇抚,又筑可敦城于原回鹘王城附近,次年置镇、维、防三州,调契丹精锐两万余骑,诸部兵马三万,及渤海、女真、汉人千余流配之家,往彼屯垦镇守。

所以城中不光有两万契丹精锐,还有三万草原诸部的兵马,以及渤海人,女真人,甚至是汉人组建的家庭,而西北路招讨司的驻地就在可敦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敦城现在还是属于契丹人的城池,城中的人很奇怪,无论外面打的多厉害,侮辱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他们都不搀和其中。

即便是那三万部族兵马也没有任何帮助部族的打算,当然城中的人口可不仅仅只有契丹的两万精锐,加上部族兵三万那么简单。

这些人也有自己的家人,城外闹得热火朝天而他们之所以死守可敦城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家人也在城中。

可敦城可是有着数万的平民百姓,他们都是城中士兵的家属,依靠可敦城生活,还有那些渤海人,女真人,以及汉人,他们虽然是被流配,但到了可敦城也就在这里生活。

他们不想参与乱局之中,只是想完成自己的使命,原先为大辽驻守可敦城,现在为契丹驻守可敦城,一旦萧挞里带着契丹人从巨母城中西迁,这可敦城便是西迁之前最好的补给点。

城中的五万人之所以不离开乃是因为他们早已得了张俭的钧旨,不得擅自离开可敦城,他们要在这里等待皇帝和西迁的族人。

只不过一切都太晚了,张俭完美的计划出现了最大的漏洞,人心的贪婪和懒惰。

草原上忠诚和背叛的转换速度极快,当契丹示弱的时候,反复背叛契丹的草原诸部岂能放过这次极好的机会?他们反叛了,贪婪的想要独立自有,想要无拘无束。

而远在巨母城中的大量契丹人还在幻想南下收复失地,夺回上京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又因没有早早离开而出现粮食短缺,现在的巨母城契丹人是想走都走不掉了。

张俭当初的判断是没错的,在巨母城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和坚固的城池也没错,契丹在这里补充所需阻挡宋人的进攻后便可以前往可敦城,在那里再次获得补给然后西迁。

张俭比别人都清楚,唯有西迁才能给契丹以希望,向北迁徙就是死路一条,因为北面实在太冷了,但西面不同,地势相当不错,契丹人可以趁乱继续进入西域,在西域暂时驻扎,以便获得力量后继续向西。

但张俭的设想全部覆水东流,赵祯没有给契丹人任何机会,狄青率领征伐黑汗的大军从黑汗开始,一路向西域推进,这段时间已经把西域的土地全部占领,并且更名为新疆,在高昌城中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为新疆的最高治所。

从新疆路设立的那一刻开始,西域已经正式消失,而是成为了大宋的新疆路,所有西域人都属于大宋的子民,要么效忠大宋,要么被驱赶出自己的家乡,没有其他的选择。

大宋在一定程度上用强权保证了西域的忠诚,用经济带动了双方之间的经济,毕竟西域和大宋宁夏路紧紧相连。

只要有了经济往来和交流,新疆和宁夏就被连接了起来,新疆不光能蓬勃发展,更是带动了宁夏和大宋的经济,可以说现在的新疆就是大宋的风水宝地,是出口贸易的重要路上通道。

而这条通道为大宋带来的好处自然是不可厚非的,朝堂之中也有对新疆加强统治的声音,也不瞧瞧多少人指望着新疆发家致富,多少人又是这条丝绸之路的获益者。

这样一来倒霉的只有契丹人,他们西迁的目的地都被端掉了,还怎么西迁?黑汗已经是大宋的领土,于阗人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

这个原本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在大宋的帮助下站了起来,并且他们在文化和习惯上与大宋无异,于是顺理成章的归附,大宋对待的于阗的政策是外族当中最为宽容的。

所有黑汗的土地都归于阗人,他们可以随意迁徙到最为富饶的土地上,而大宋会在那里设立衙门,州府县治,以便统一管理。

现在的西域也是大宋的新疆成为了华夏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紧密的联系起来,整个丝绸之路全部被大宋占据,同时也封锁了契丹人西迁的唯一通道。

就在杨怀进攻镇州的时候,狄青已经完成了对上京道西北金西山附近粘八葛部以及乃蛮部的收复和整合,这段时间上京道东面打的火热,来了赵祯都亲自坐镇呼伦贝尔城了,但狄青依旧率部在这里进行慢条斯理的收拾。

因为这里是一道天堑,同时也是一道天然屏障,赵祯严旨狄青率部稳扎稳打,不得贪图东面的军功,务必把上京道西北扎扎实实的拿下!

原因无他,金西山就是阿尔泰山脉,这里是“三山夹两盆”的最后一部分,大宋拿下了阿尔泰山脉后,其与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景象,而盆地是西北最为富饶的地方。

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归来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两千六百零七章摊子算是铺开了第两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论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约(上)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占不得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两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迁徙第两千二百六十四章强大的错觉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与帝王对话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动第八十六章五年计划第两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后生第六百二十七章战争的经济效益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图格鲁克的直觉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谕第二百零九章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两千二百三十六章赌徒理论第两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误的“化学家”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读书人更狠第两千三百零八章是谁在“巧取豪夺”?第两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厮罗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条件第一百四十二章杀鸡儆猴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蛊之术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两千五百九十一章宋军的远征第一战第两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渐浮上水面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与高丽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后的底牌第两千一百七十一章临走前的反击第两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第三百二十八章蚕食倭国第两千零四十三章骑兵与骑兵的较量第两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纵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萧挞里的掠夺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阴谋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胶着的战事第两千零三十三章入宫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头颅饮浊酒第两千五百五十二章贵女王柔第七十七章杨府小衙内杨怀玉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权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将星升起第两千零一十七章西军的种帅第二百章真相第一百六十一章东京城的早晨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击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两千零六十八章欧阳修的莫须有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辽朝?不值得在意……第两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门口的“闹剧”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项来使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视察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尔克的心思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长城!长城!长城!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约翰第三百三十三章孙沔之死第二百二十三章东京城的改变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楼塌了!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坚强”外衣下的柔弱第一百四十六章萝卜加大棒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辽朝之危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弹是怎么出现的?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归第两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于利第两千二百二十三章资本无情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战(上)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节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将心不附第两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记”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百一十三章战还是降,这是个问题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两千三百五十六章坚如磐石,动如潮海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营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气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刘涣的心路(下)第五百八十二章城墙上的博弈第两千五百九十五章搅动西方风云(上)第六百第十九章当众打脸第两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纵第两千五百五十二章贵女王柔第八百四十六章取舍之道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谁的棋子?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敌人的敌人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战起第四十八章思念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