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国资本的力量

神都城的东城看上去依旧平静,一大早慧明寺的头陀便出门了,在皇宫四角钟声响起之后便开始了今天一大早的“喊晴”,通过上云彩和朝阳的变化预测一天的天气是他们的“职业技能”。

同时也大声提醒人们今天是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节气几何,以及应当吃些什么东西进补,别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活计,事实上却要懂得多得多才能担任。

否则也不会使得东城各家出钱给慧明寺“打更钱”,因为在东城,慧明寺的“打更钱”可不少,所以头陀们也格外的卖力。

当然各府的“小费”也不在少数,只要给了钱,头陀往往会喊上一嗓子:“贵府刚刚修了东厢,以桐油刷地,当以艾草去味!今桂月已过,当食“十样白”,白木模、白毛苦为最,相应白露上上之选啊!若是有秋梨那便是极佳的东西,不可错过!”

附近的府宅不缺这点钱,既然听见了便也会舍了去,如此一圈下来便能赚上不少。

虽说都是一串串的铜子,但在褡裢里却叮当作响,这是出家人的规矩,他们从来不收官钞,官钞都是大数,扎眼不说还显得太过粗俗…………

只不过今天慧明寺的头陀却不似往常那般的“顺利”即便是再卖力的“喊晴”也没有一个府衙开门,门房仿佛“死了”一般,整个东城静悄悄的,即便是头陀的喊晴声“打着圈,带着拐”也无用。

咄咄怪事,天知道这是怎么了,头陀除了小声咒骂一番之外,便再也不那么大声叫喊,既然这般那便省些力气,有气无力的叫喊一番便算了。

的相对于东城豪门的安静,大宋的市场却开始急速震荡起来,贸易战争影响最大的便是市场,这是赵祯一开始便预料到的事情。

这样的震荡并非是一件坏事,若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这样大幅的震荡便是一场灾难,但在赵祯精确的计算和准确之下,这样的震荡便是一次调整,一次重新的“洗牌”。

东城豪门夜间的操作赵祯知晓,这是在向他们的产业进行输血,但现在才开始输血便已经为时已晚。

赵祯已经亲自操刀,大宋的官印买卖和密库已经下场,东城豪门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大宋的民间商贾和资本,还要面对整个帝国最大的资本力量,帝国资本。

从形式上来看,民间资本和帝国资本已经形成夹击之势,已经脱身不得的东城豪门只能赔上最后一个铜板否则无法脱身。

赵祯相信昨夜东城豪门的出血行动只是开始,接下来每天晚上他们都要这么做,否则便会出现后继无力的情况,使得东城豪门的商号和产业彻底被“吃掉”。

这才是一场饕餮盛宴,大规模的经济战争第一次在封建时代出现,战场上无声的厮杀反映在了物价之上。

存钱几乎是华夏百姓的最大的“爱好”这个“爱好”即便是千年之后也没有改变,有了积蓄就意味着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普通人的生活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除了那些吊儿郎当的闲汉之外,几乎没人会因为物价的变动而产生多大的恐慌。

最主要的原因是,粮价这个一维护社会稳定的商品价格没有出现变动,东城豪门涉及很多领域,但唯独在粮食这一块他们没有涉足,这也是当初赵祯在解决土地兼并时提出的唯一要求和条件。

无论大宋怎么发展,粮食依旧是国家命脉,粮食价格的稳固意味着大宋基本环境的稳固。

所以赵祯才会放开手脚和东城豪门之间进行“厮杀”。

此时的东城豪门已经焦头烂额,他们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钱到商号之中也会被快速稀释,每当他们把价格压低之后,便会有更多的商号价格低于他们。

价格战的基础便是资金储备,以及生产成本,大宋的官营买卖相对于东城豪门和民间商贾来说都不一样。

所谓的官营买卖本来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从一开始他们的地位就要高于一切资本的存在,是有强权维系的资本力量,也是服务于帝国的资本力量。

大宋的官营买卖的背后是利国监,这就意味着他们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如此之下成本这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几乎可以压到最低而不用担心货物卖不出。

官营买卖从一开始便是主打出口贸易,他们只需要把货物提供给前往西方的商贾,出海的商贾,其他的便不用担心。

所以价格方面他们不用担心,所以剩下的便是走量便好,以薄利多销为主,因为商品不会进入大宋的市场,所以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

出口的商品价格永远要比内销的低一些,这是大宋官营买卖的共识,因为销售这些货物的商贾会在路上层层加码把运输的钱赚回来的同时,还要获取大量的利润,否则谁还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前往西方?

但随着来自宫中的旨意,这些官营买卖和利国监开始转而对内销售货物,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对大宋国内市场的致命打击。

他们的生产成本本来就低,而且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来稳定民生,这些人都是什么技能都没有的平民百姓。

但在官营买卖的工厂或是利国监中干上一段时间,即便是离开了也会成为别的工厂商号争相招收的人。

可以说大宋的官营买卖和利国监是培养熟练工的重要所在,当然在刚刚进入其中的人,工钱自然不高,除非成为熟练工。

生产成本底,占据了主要资源,这样的官营买卖和利国监就是赵祯手中的大杀器。

最先发动对东城豪门“袭击”的便是“景德镇”,所谓的景德镇在眼下的大宋并非是一个镇子,其真实的身份是景德利国监。

景德镇的名字来源于宋真宗景德年年号,因为在那一年浮梁县昌南镇的白瓷闻名天下,成为御用贡品,于是真宗皇帝便用当年的年号赐名“景德镇。”

在赵祯继位之后,在全国开设大量的官营买卖和利国监,于是景德镇摇身一变,成为景德利国监,大量生产品相精美的瓷器卖给商队运往西方贩卖。

而此次景德利国监抓住机会,在第一时间向大宋的市场投放了大量精美的瓷器,一时间市面“大震”。

第两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杀不得的理由第六百第二十章颠倒黑白第两千五百一十章赵祯的“相对论”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两千四百九十章赵祯的骗局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乱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钦桑波的折磨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学问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狝依旧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马第两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八百零一章禁台与候台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灵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镔铁之心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战告捷第七百二十四章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帘第两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长刀饮血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两场婚礼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赐乐业人的命运(三)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线崩溃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战争来了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种马征服世界?第七百三十一章倾家荡产的死者第两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五百二十八章疯狂的李元昊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务头子的首次会面第六百三十一章计换太子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双脚的抉择第五百八十三章辽人发兵第七百四十六章辽朝动向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两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杀耕牛第一百零七章杨贤妃的诱惑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红的张俭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剑出,展赫赫天威第两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烦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酿啤酒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舆图第两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与冷兵第一千二百六十章“养蛊”第四百六十五章辽朝风云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萧挞里的目标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换一条路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农奴的作用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长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胁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气魄第一千五百零五章东西方的区别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无间道第一百二十五章传国玺的下落第两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产力”第七百五十四章万国来朝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两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四百九十九章阴谋的盛宴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阳第二百零九章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两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诡异的神都城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动,动,则国灭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与角厮罗第九百七十二章来自辽朝的冤大头第两千二百二十六章敌人还是朋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国丈“疯了”第两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两千两百零五章蔡石的选择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运动发展的第八十八章丁谓的野望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辽挣西域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台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与统治第六百八十四章云中大同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两千两百章尘埃落定第二百三十六丁谓与寇准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换第两千零六十九章包拯才是杀手锏第三百九十六章杀戮时间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马脚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两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二百零三章大医救国第六百四十七章开封奇案(下)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负担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气文章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两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国博弈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百一十八章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