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战损比

赵祯从未怀疑过大宋的战斗力,但依旧被王韶交上来的军报给吓了一跳,此战宋军无一折损,甚至连受伤的都没有,唯一一个受了轻伤的人还是被火枪滚热的枪管给烫伤的。

而吐蕃人的受损却不能看了,在战场上发现的尸体便足有五千,至于那些不能分辩的血肉还有一堆,也不知是多少吐蕃人。

对于这样的战损比,赵祯极为震惊,冷兵器与热兵器之间的碰撞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但王韶给出的总结却是在情理之中,大宋的火器之犀利“亘古未有”。

是的!赵祯在看到宋军对火器的操控以及吐蕃人如同收麦子一般倒下的模样就知道宋军火器的先进。

这场战争和他看到的后世战争并不相同,在滑膛枪刚刚普及的时代,人们使用的依旧是冒着浓烈白烟的黑火药,没有膛线,没有米尼弹,甚至没有金属照门。

但宋军的火器却完全不同,虽然还是采用燧发技术,但其他的地方已经远远超过了燧发枪,撞针的设计虽已开始出现并且开始普及。

相比人数庞大的永安军,从神都城赶来的神卫军却更加犀利,他们手中所使用的是最新式的火枪,也是赵祯不远千里把他们召集到前线的原因,测试新枪。

每一种新武器的出现都要经过实战的检验才能发现它的利弊,才能继续改进,这是不变的真理,火器司的人随军已经是极为正常的事情,他们要在战争都不断的观察来获取更多的数据。

乔文显同样也还是随军的火器司格物官,他的任务便是在战争中观察火器的使用和经验的积累,提出更好的改良。

赵祯对于这样的人是佩服的,同时也是信任的,大宋的火器就是因为他们才变得愈发犀利和完善。

此战只用了短短的半日之功,但其影响和震撼却是强大的,敌人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便是宋军自己也被这样的战果所震撼到。

至于王韶却总结出了全新的战法,这一点可以说是最最宝贵的东西。

这一战不过是刚刚开始,王韶还有许多战法根本就没拿出来,盾牌,长枪,陌刀所组成的在他看来已经有些累赘,宋军不应该被这些厚重的武器和盔甲所拖累脚步。

机动力量是一支军队的关键,宋军装备火器之后速度已经明显不同,大宋的火枪越来越轻便,而强度越来越高,在王韶看来就应该发挥这样的优势,加大对军队机动能力的改造。

长枪手可以摒弃掉,阵法需要进行改变,尤其是对付骑兵的时候,更应该减少多余冗长的部份。

盾牌可以取消,这东西在王韶看来完全就是阻碍,站在军阵之前的盾牌手毫无用处甚至会影响后方射击的抢手。

至于防备敌人的冲击和弓弩,那更是一个笑话,大宋火枪的射击步骤被简化了许多步骤,早已能做到快速射击,而三叠浪的射击方式更使得发射速度进一步的提升,熟练的老兵方阵甚至可以做到枪响不止的程度,这样密度的射击对于迎面冲锋的骑兵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大宋火枪的射程已经超越了弓弩,这才是王韶彻底放弃盾牌的主要原因,若不是有接敌拼杀的可能,他甚至希望降低军中装备铠甲的人数。

在他看来,装备火枪的步兵就应该灵活机动,快速致命,这才是宋军“换新颜”的模样。

但解除装备许久的铠甲,这对于军队来说是一项不安的变动,大宋的盔甲相当出色,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护士兵,身穿铠甲的士兵和不穿铠甲的士兵完全是两种心理。

在安全感上就有极大的不同,于是王韶使用了另一条规定,前排士兵着甲,而后排士兵不着甲,一旦白刃接敌身着铠甲的士兵回到前排作战,后排火枪手继续掩护射击。

当三才把无伤的问题说出来的时候,赵祯以及王韶,顺带着各军的将军都在用一种诧异或者说略带惊讶的眼神望向他。

场面算是一度尴尬,王韶轻咳一声道:“大官,咱们用的是火枪,不是弓弩,后排将士的火器只要瞄准好了,近距离击发几乎没有可能无伤旁人。”

这时的三才回想起刚刚战场上的一幕,颇为尴尬的望向赵祯道:“老奴愚钝了…………”

赵祯并不在意,挥了挥手继续道:“对付骑兵单单依靠火枪上的刺刀能否有效应对?”

王韶躬身施礼后答道:“官家,火枪为长短两种,长者为六尺,短者为五尺六分,再加上套筒刺刀的长度,以可堪长枪所用!若组成阵形,可抵挡骑兵冲击!”

赵祯点了点头:“若是如此便可免去长枪兵,以加快军阵行动的速度,眼下还没有机会验证,但却要想把玛儿敢占下,四川路招募来的劳力应该很快便会赶到!”

君臣之间的合作相当完美,赵祯抛出问题,王韶解决问题,同时还有其他将军甚至是军中校尉的参与,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派到各个地方然后得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大宋眼下的君臣模式,当然这也是仅仅在军队中实行的模式,赵祯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官兵自自觉的把自己融入到了其中。

他们的观点不再是“浮云”而是可能被采纳的“宝贵意见”,将士们能够得到认同,同时也自己参与到其中,这对大宋军队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改变。

赵祯出现在军中的时候,刚刚合并组建的永安军达到了“沸点”,大宋军队上下向来是把赵祯视作一位“战神”一般的帝王。

即便是狄青这位“常胜将军”也要在赵祯的后面,从古至今有几位帝王能做到赵祯这般亲自手刃敌国帝王的“丰功伟绩”?

赵祯在军中的威望超越了任何人,大军的战意顿时高涨到了无法预估的程度。

谁都知道西征吐蕃可能是大宋百年间的最后一场对外征伐,能够赶上这场征伐已经是天大的幸事,而能够见到官家更是天大的幸事!

此战一旦功成,得到的战功和赏赐将会不可限量,激励大军不光要靠语言,更要靠“真金白银”的好处!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游必有方第五十四章太子三卫的改造计划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两千五百九十五章搅动西方风云(上)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两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们的“公平”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萧挞里的目标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温柔的陷阱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杀气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结束的战争第一百零七章杨贤妃的诱惑第五章初入东宫第两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线第两千零八章狄汉臣的长进第两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获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条街的差距第两千两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两千六百二十九章论“人才”重要性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与苏轼第七百四十七章年关(上)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苏轼从军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该走的还是走了第二百四十四章赵祯的腰第两千零九十三章更为隐秘的辖骑第两千五百章赵武灵王旧事第两千六百零二章犹大的悲哀第两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张王氏第一百五十五章牵机药的秘密第两千零六十八章欧阳修的莫须有第五百七十七章阴差阳错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辽计(下)第两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九百七十二章来自辽朝的冤大头第六百七十九章斩衰之服第两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执法”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间炼狱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惊愕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八百九十九章历史沉钩的抉择第四十一章丁谓的邀请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溃第两千二百九十九章汉家变了第两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鱼肉第两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触即发第两千五百四十六章观月的学问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战争开始第两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两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两千三百八十八章围攻玛儿敢第两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来了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云动第两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内禅第两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纠缠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厮罗之叛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两千三百八十章角厮罗的警觉第一千五百章赵祯与王安石与“三不足”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亲审第两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万斩阎罗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与活人第四十章太子奏对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八百七十六章骑兵的序曲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谈?没有可能!第两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边军第两千一百六十五章圣君的“门道”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万事俱备第两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谈判第一百一十一章将门的手段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价第九百二十章大驾卤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诏书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两千二百七十六章无遮大会第二百六十章军人的状态第两千一百五十一章国法之辩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抢女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萧挞里的目标第两千五百六十二章采购大宋货物的重要性第两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两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击”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九十章寇准访东宫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来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三章帝国百科全书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财富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刘涣的心路(下)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赵祯心中的理想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弹是怎么出现的?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