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亲临

一国之君对官员最大的尊重莫过于参加他的葬礼,在大宋享受过这种荣誉的只有太子太傅王旦,但今日卫真县黎德润却也得到这种荣誉,一大早百姓们就聚集在县城的长亭外等候。

官家居然为黎德润这样的从六品知县事亲自参加葬礼!

这让原先许多对朝廷不满的人闭上了嘴,当地从路一级道府一级的官员全数赶来,就连周琦和那帮陷害黎德润的官员也不敢例外。

百姓们望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快意,这些害死黎青天的罪魁祸首就要遭到官家的惩罚,朝廷派来的人在传达过官家前来为黎德润送葬的消息同时也说出了陛下会严查黎德润一案,这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

在任何一个时代百姓都见不得好人蒙难坏人逍遥的事情。

赵祯坐在马车中,朝廷的大部分官员依然留守东京城,他只带了一些刑名老手前来,为的就是把案件查的水落石出给百姓一个交代,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三才在平稳的马车中端起茶壶给赵祯的茶杯中续上茶水,皇帝的马车宽大平稳,茶水并没有多少洒出,赵祯接过润了下嗓子道:“让包拯前来见驾。”

包拯现在是有名的青天,当年监军明如明镜,之后权知开封府更是井井有条,断案入神,这也使得许多外地的百姓前来告状,包拯是来者不拒……惹得外地州官大为不满几次上疏参奏与他。

但赵祯的御批很简单:“汝能断案公道,辨明是非,百姓又何必千里迢迢赶往东京城寻包希仁主持公道?”

那些上疏参奏的官员一时间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上奏,但在不久之后便请求朝廷派遣包拯手下能干的刑席前去帮忙,赵祯大笔一挥的便同意了,知道自己的短处并说出来并不是什么坏事。

自开封府一府分三衙之后,一大批的刑名出现,甚至还被授予了品级,这是难得一见的事情。

赵祯这是在鼓励他们努力钻研,从古至今刑名都是一件相当重要的科目,只不过这种所谓的“小事”被历代帝王所忽视,赵祯岂能懈怠?

马车还在前进,但速度变得又快又稳,不是车夫的技术有多高超,而是进入卫真县境内后,原本的土路被平稳的水泥路所替代,这条路便是黎德润带领百姓修建的。

卫真县虽属毫州治下,但距离应天府只有短短的百里之遥,有了这条水泥路速度还能更快,赵祯坐在车上暗叹一个好官的枉死。

地方官员不需朝廷下公文便能自主的向当地大户筹借钱款带领百姓来修路,这在大宋并不少见,但黎德润是没有参杂一旦私利在其中的,不为政绩,不为名声,只是单单的想让百姓过的更好。

赵祯一路上早就翻看过黎德润的官志,对他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当初他向自己检举州官的时候,赵祯便打算提拔他,可他拒绝了。

一句“以同僚不法而自上其位,何以做官,做事,做人?”赵祯至今记忆犹新。

赵祯相信他是一个不输与海笔架的好官,海瑞甚至都比不上他,黎德润并没有像海瑞一样自己节俭也让家人受苦。

相反他把家人照顾的很好,黎德润家中兄弟姐妹甚多足有六七人,这样的家族也不小,他在时常常接济亲友,善待妻子,奉养父母,没有让任何人受苦,这是最为难得的。

赵祯看人是多方面的,因为他信奉辩证之法,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但在黎德润身上他几乎找不到缺点,如果硬要说缺点便是他刚过易折的脾气和对自己太过苛刻。

但这何尝不是他的优点呢?

百姓们见之喜,士人们见之敬,不法之徒见之惧,赵祯从不远处前来迎接皇驾的百姓身上便看得出来,他们的身上几乎都是披麻戴孝,脸上的表情也多是痛苦之色。

包拯站在皇驾之下,赵祯让他上车,与君同乘是一件相当尊荣的事情,包拯想了想还是上车了,赵祯指着车厢中的固定在地上的凳子道:“马上便要到卫真县了,朕传你来是想问问,你打算如何办案?”

包拯躬身到:“起奏陛下,黎德润的官志臣已经看过,只需走访卫真县全境便能得出他是否为百姓和朝廷做事,不过臣觉得有些多余,长亭的百姓应该就能说明黎德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赵祯点了点头道:“是啊,百姓如此爱戴黎德润也远远出乎朕的意料,无论老幼,无论富贵,无论亲疏,解释披麻戴孝,可见黎德润的人品,官品。朕要你查的是周琦等人,你可有把握?”

包拯信心满满的说道:“臣有把握,他们绝无脱罪的可能!”

国法是赵祯制定的,那他也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必须要以证据定罪,否则不能以皇帝的金口玉言弄死周琦等人,虽然赵祯在心中已经把这些人砍了不知多少回……

法度这种东西一旦要建立起来,便能难推翻,赵祯就是要利用黎德**事,向天下人表明大宋对贪官污吏的严惩,同时也告诉天下人,大宋的法度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更改。

这是在为以后的帝王打下基础,给皇权套上一个小小的枷锁,形成祖宗之法,后世子孙不可过于利用皇权泛滥行事。

包拯岂能看不出赵祯的用心?

“陛下以身作则,后世之君定当谨遵!”

赵祯笑了笑并不说话,封建王朝的延续都是有始有终的,赵祯不相信大宋能永远长存,但只要延续华夏文明的火种这就够了,他所能做的只有在他活着的时候把大宋经营的更好,尽量延续大宋的国祚。

马儿迈着轻快的脚步到达了长亭,仿佛不用车夫的指挥,马儿就自己缓缓减速停下,人山人海的景象它们已经习惯,谁让它们的主人便是大宋的统治者。

包拯在马车停下之前便急急的跳下马车,他可不想被别人看见和官家一起乘车,这不是现在的他能享受的待遇,让人误解可就不好了,赵祯在马车上微微摇头,士大夫心中的坚持与骄傲还真是让人难以琢磨。

皇帝亲自抵达卫真县,百姓们当然是兴奋的,可皇帝又是来参加黎青天的葬礼,百姓们更多的是感激。

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门岛演变史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鸡贼的赵祯第两千零五十四章巡幸兰州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错必改,法必变第一千三百章困兽之斗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坠的家族第两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谋第二百二十章深宫中的疯狂第四百六十九章战争的艺术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风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军事学院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锁天竺,禁绝往来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战争的序幕拉开第两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踪迹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赵祯的“噗南币”第两千四百六十五章离宫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论证火器的重要性第七百一十二章狼与羊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辽朝?不值得在意……第四百四十一章赵祯心中的宏图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权的遮羞布第两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优势第两千四百一十六章无耻小人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国系统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战起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宝第两千一百六十五章圣君的“门道”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飞地就再飞一会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变的故事第两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两千四百一十四章疯了的仁钦桑波第两千三百二十章仁青东的恐惧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两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会团体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论西藏的重要性第两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来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辩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颜面天子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皱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谁才是真正的资本?第两千一百一十七章弥勒教的前世第两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迁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国丈“疯了”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刘涣的心路(下)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开往大定府的火车第两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怂了的苏轼第两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六百八十章临横府是个好地方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八百七十六章骑兵的序曲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变的故事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为零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群“狼”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无辜的赵祯第两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两千三百四十七章论“间谍战”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归宿第两千六百零七章摊子算是铺开了第两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对奏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钱从何出来?第两千零九十三章更为隐秘的辖骑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与子(下)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网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五百五十二章“赵二爷爷”留下的难题第两千三百四十三章西边的异动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贾禁绝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谜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灵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诏书第两千五百九十二章遥远的“京观”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处处万岁声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赐乐业人的命运(二)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亚历克斯第两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亲审第一百九十六章庐陵欧阳修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会第两千五百五十四章扎根西北的柳永第两千五百六十六章抵达阿母城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废帝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厮罗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游上京城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两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二百一十章仁民爱物第两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关第两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儿子等出了麻烦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赵祯的“自私”第一千零三章无巧不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