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尘埃渐落

宣和三年二月二十一。

夕阳将西方的天际染成壮丽的桔黄色,与杭州城中一片的大火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这日的申时末刻时分,经过不到一个时辰的抵抗义军开始溃退,在溃退之前,他们点燃了所掌控地方的一应物资,引发了一场弥天的大火。

战斗的经过乏善可陈,对于官军来说,难度要比昨夜的攻城小上太多。本来义军经过两日的消耗战,数量已与官军相差不多,以两军战力的悬殊,估计方腊也不会有信心守将官军赶出城去。他所设计的计划基本也是想利用城中道路纵横、不利用大军团作战的特点,依仗这些天来对于城中地势的熟悉,在穿插作战的过程中尽量集中优势兵力截杀小股落单的官军。总之,便是撤退之前,更多的削弱对方实力,毕竟己方还有二十万的大军在向这边赶来,胜负未必已定。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官军似乎同样对这儿的地形了如指掌,原本设计的游击战、伏击战,最终变成了双方几乎数量相同的怒怼。

如此一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义军折损过多,过早地退出战场,从南门撤向了富阳。

成功收复了杭州,童贯亦没有急着下令全军追击。杭州乃是东南重镇,他不能眼见城内的大火任意漫延,需得集中人手将火捕灭。另外,尽管强攻得手,官军的战损也比预料这中少得多,可打仗总要死人,这样的规模的战役,你实力即便再强,也总要付出近两万人的代价。此刻,容各部休整一番是非常必要的。

更何况,如此的大胜,也该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

经过一番战果统计和高层密议,一天之后呈报朝庭的升赏折子便发了出去。

此次所得军功最多的自然是与杨帆一道在嘉兴城下击溃方七佛部,又在攻陷杭州之时担任前锋的刘镇部,他们所得赏银无算,军中将领亦皆有升迁,像韩世忠,经此杭州一役,他便凭首登城墙之功,由小校之职升为军中偏将。

而至于军中的高层,此次的首功却是给了杨帆。这点童贯倒也稍显大气,其余将领亦是拜服,原先他们曾将杨帆视为一名“福将”,大抵是将他在军中的作用归类于“吉祥物”一般的用途。而此杭州之战,众人却是见识了这个年轻大官的神奇。可以载人飞上天空的孔明灯,其意义决不仅仅在于此次攻城,以后的战争之中众人又多了一个对付敌人的本事。

出征西夏之时祭出了火药包破门的方法,此次杭州之战又拿出一个可以攻击、可以侦察的热气球,这杨帆究竟还有多少让人称奇的手段?众将心里琢磨着,甚至期盼着以后的作战,这杨大人来自己军中任监军才好。

然而,对于杨帆来说,拿出热气球之类的东西,也实在勾不起他的成就感。历史上的方腊注定要失败的,他所期望的不过是想让官兵这边少费点力气,方腊那边能够及早溃散,哪怕是回去当他的山大王也好,总之要避免死太多的人,耗费太多的钱粮。

不过方腊显然不认同他的这一想法。

二月二十三,撤离杭州的方腊之军,在富阳附近与赶来增援的历天闰等人会合。见人马又增至二十多万,方腊立即挥军北上,第二次将杭州围了起来。

此时的杭州城内,粮草短缺,十二万的官军需要从嘉兴等地补充补给。方腊这一围城便断了官军的补给线。他大约打的便是利用城中缺粮,逼走官军的主意。

然而这样的举动对城内的官军来说并不是什么大的挑战。双方的实力明摆在那儿,实力不济的一方又如何能围得住比自己强大的许多的敌手?

二月二十六日,王禀率兵出城,与方腊在城下决战。结果义军大败,方腊本已不多的精锐丧失殆尽,苟正、甄诚等一众高层的将领殉身战场。之后方腊带领不足五万人马撤向富阳。

在杨帆看来,方腊再次进攻杭州实在是左倾主义严重的不智之举。不过,以方腊等人的认知,自然想不出农村包围城市这样的政治路线。方腊已经立国称帝,他是不甘心辛苦打下的国都便这样的易手,搏一搏的心理总是占有上风。

杭州决战之后,义军元气大伤,他们的形势也急转直下,开始节节败退。三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山。在此过程中,方腊重新收拢了二十万人马,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与平民百姓相差无几。

四月,东路王禀十万大军与西路刘延庆的三万人马以及二五万的地方军队,在青溪县会师,完成了对帮源山的包围。

四月二十三日,官兵开始对帮源山展开进攻。这日下午,在几个入山口官兵再次击溃防守的义军。二十四日,方腊只率领不足七万人马躲入深山之中。

傍晚。刘镇与杨可世从王禀的军帐之中走出,两人骑马朝自己的军营走着。

“你老兄吹牛也不拣个地方,这可是军中,军中无戏言。难道老兄你不记得了?”

“什么吹牛!捉方腊有何难处?这帮源山的四周被围得铁桶也似,他只能藏在这一带的山中,仔细搜山,必定可以搜到!”

“哈哈!搜山?这一带山上有多少个洞窟,你知道吗?别说暗洞,就是明洞也不知多少!别说两天,就是搜上半年,你也别想搜出方腊来。”

“没这么夸张吧?”

“这这么夸张!我今天上午刚刚找了这边的村民问过。”

“我操!老弟你不够意思,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如果早知这样,今日我怎么可能在众将之前夸下那样的海口?”

“什么我不够意思,没见我刚才一直给你使眼色吗?”

“我哪里能猜到你是什么意思?唉!完了完了,这下叫老子怎么办。”

“哈哈!老兄你这次估计是要栽了!”

“我呸!你就不盼我点好!对了!对了!一会我找杨枢密去,说不定他会有办法。”

“不是吧?这杨大人真像你说得那般神奇?”

“不错,这军中若真有人能够想出办法,我看便是杨大人了。行了,不跟你废话了,我先行一步!”

刘镇鞭子一扬,策马朝自己的营房驶去。

晚饭之后,刘镇带了礼物匆匆来到杨帆的帐中。

此次围剿帮源山,见胜势已定,童贯并未来到阵前,而是留在衢州等待消息。因此,杨帆已是这军中唯一的“政委”式人物,刘镇前去讨要计策,自然不敢怠慢。

将来意一说,杨帆禁不住心下暗笑。今日王禀大帐的会议他也有到场,大约是之前的几场战役拿首功拿得多了,这刘镇不免有些骄傲,一直叫嚣着要在三天之内活捉方腊。

从这两日双方的形势变化来看,刘镇的愿望倒也不算是吹牛。方腊七万大军躲入深山之后,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自然是粮食,七万人的吃喝不是一个小问题,或许方腊在这山中藏了不少的金银财宝,但之前本就短缺的粮食却不曾在这山中储存一些。

二十五日这天,这七万人马便开始化整为零,开始向山下突围,不过,除了方七佛、方百花等武功高强的好手趁夜色零星逃走外,大部分的义军被击杀或是选择了投降。这里面并没有方腊的影子,后来经过审讯得知,方腊由于染疾在身,行动不便,没有选择随军突围,而是留下了少量的亲随护卫,躲入了山中某个隐密的洞穴。

至此,这场曾经轰轰烈烈的造反,实际已经烟消云散。唯一剩下的悬念,便是贼首方腊这个“彩头”,被谁获得而已。

擒住方腊者,封三镇节钺——赵佶许下的这个“彩头”对任何一个军人来说,足以怦然心动。

当然,杨帆作为文官对这一功劳却并不感冒,他现在所感兴趣的是:方腊藏入山中的宝藏。之前方腊每下一城,官府富户皆遭洗劫,大量的金银财宝落入永乐朝之手,这些金银财宝一部分用来购买粮草军械,而更多的则是被方腊暗中运抵帮源山,藏在了一个隐密之处。

至于三镇节钺的那个封赏,杨帆的记忆中没有关于这个印象,方腊是被韩世忠所擒,这个他倒是记忆犹新,只是韩世忠是南宋之时才声名鹊起的,此时定不会官晋节度使之职。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即便是他亲手擒了方腊,这么大的功劳也不可能真的算到他的头上,怎么也该是“领导有方”的长官占有大头。

刘镇此来求捉拿方腊的计策,杨帆倒是心中有些想法。一来知道韩世忠擒住方腊的史实,只要让刘镇重用韩世忠便是了;二来对于这帮源山的洞窟,杨帆却是有些了解,去年自己被明教俘虏之时,被关的山洞本就极其隐密,很可能就是方腊的藏身之地。

这些自然不够,统计局江南站在方腊退守帮源征收新兵的过程中,早已安插了诸多的钉子,尽管这些钉子大多不曾接触到义军的高层机密,但总有一些路线信息可供杨帆推断出方腊大体的位置。

第三二三章 燕云会(六)第一八九章 迷惘第九十二章 先知的痛苦第十四章 枢密院第一七七章 赴宴第五十四章 五剑第二十一章 人约黄昏后第三二八章 燕云会(八)第一六九章 檄愈头风,兵凶城危第三三六章 燕云会(十六)第二七六章 归心急第一三〇章 铁骨柔情第三六九章 识相?第一九九章 捉人、救人第一七四章 虫臂拒辙,初战告捷二七一章 论自杀的方式第二三九章 美人恩(下)第一二〇章 第一场雪第二五三章 明修栈道(下)第二三五章 阻力第一八五章 折将第二八三章 论美第四十章 拳头、规矩第一五二章 夺命钓叟第三五五章 经年(上)第六十四章 归去来兮第十二章 若英第三七四章 政变(上)第三五九章 黑云压城(下)第三一二章 真正的较量( 一)第三O七章 佯攻(上)第一九一章 祸水北引第二七六章 归心急第一百章 斩首(上)第二八六章 身手第一八五章 折将第一六四章 相见欢,时事艰第二四一章 翘楚之词第一五八章 明教教主(上)第三五三章 平州(上)第二五二章 明修栈道(上)第五十六章 武人如狗第三十一章 逃婚第一二七章 逃逸第三九三章 引狼入室(下)第二四二章 劝学第一百〇七章 退水第一五七章 又见聂云裳一四六章 谷底第三三九章 燕云会(十九)第一八五章 折将第十一章 表演第三八一章 拉仇恨第一九二章 决战来临第一九三章 没那么容易第一百章 斩首(上)第二十一章 人约黄昏后第二一六章 大财力、大气魄第五十七章 激将第一六二章 出谷第一百〇三章 进退第一百〇九章 梁山军校第三七六章 政变(下)第一百〇一章 斩首(下)第一五九章 明教教主(下)第二九五章 遭遇战(下)第三五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一二八章 坑第二三二章 猫鼠(五)第一六七章 兵锋将至,大战伊始第六章 帝姬第三三六章 燕云会(十六)第二九四章 遭遇战(中)第九十四章 千年的狐狸(上)第三三五章 燕云会(十五)第一六八章 刀光剑影,暗战之城第一九O章 V蝠王第二一七章 秘密舰队第二四四章 风月(中)第九十四章 千年的狐狸(上)第三七二章 去死吧(上)第二二O章 初冬(上)第二六五章 算计第一七九章 聪明误第一七九章 聪明误第一三〇章 铁骨柔情第二九一章 涿州降第一七一章 困城之“鱼”第三四一章 尾声(一)第三三九章 燕云会(十九)第一六Ο章 分裂第二八五章 暗刺第三七五章 政变(中)第三十九章 绿野魔踪(下)第一六二章 出谷第四章 古代有风险楔子第三八四章 颠覆第六十五章 脉脉此情谁诉(上)第二一六章 大财力、大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