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十里送行

王静辉解释道:“子华兄,相信你也知道本官身为驸马,做官做到今天按照大宋律例已经是个异数,本官对此也不会有过多奢望。现在大宋表面上繁荣,其实财政紧缺,从仁宗朝开始,大宋的财政便一直存在着缺口,而海外贸易便是弥补这个缺口的一个重要方法,虽然这并不是治本的万能药,但却能够给大宋以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转变。本官原打算在楚州这里任父母官的三年时间里好好的打下一个基础,不过由于太上皇的身体突然恶化,新皇登基要召我回到汴都另有安排,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有些不太现实了,所以本官要加快脚步,给后人留下一条路可走!”

曾唯听后立刻说道:“大人高瞻远瞩非下官能及,大人若有什么差遣,就提出来好了,唯定当不辞!”

王静辉笑着说道:“有些事情不过是尽人事以听天命罢了,你我所能够做的便是尽力而为而已!本官要加快海外贸易的拓展步伐,虽然有这一次海外贸易的成绩作为旁注,但要想说动政事堂的各位相公和圣上,还需要其他主管此事的官员一起从自己本身职责来说明海外贸易对我大宋的好处才更有把握。本官虽然请子华为此上书延誉,但你要从实际出发,不可为此而夸大其词,若是经不起汴都各位大臣的仔细推敲,难免要坏了子华的大好前途!”

曾唯笑着说道:“大人请放心,这不过唯本身职责而已,下官自会照实来写这份奏章的。大人不必过虑!”

王静辉得到了曾唯地肯定答复后。笑着点点头,“那好。子华兄此事就有劳你了!”两人又对海外贸易中出现地问题仔细交谈了一会儿,曾唯曾经读到过王静辉对此的一些策论,但和王静辉能够像这样一对一没有旁人打搅地情况下来讨论海外贸易,这还是第一次。他把心中所有的疑问都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提了出来,王静辉也都一一做了解答。虽然有些问题王静辉自己也说不上来,但还是凭借着后世的眼光来给出一些参考意见,这让曾唯对他的人品和才华大大地心折,心中的疑问得到解答后,曾唯便起身告辞了,王静辉将他送出临时的府邸。

眼看楚州这里的事情即将了解,王静辉的心中在欣慰的同时,突然也有一种失落和空洞的感觉在心中泛起。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楚州是自己来到大宋后第一个出任地方官的地方。估计以他的身份以后将会面临更大更多的考验,以后就没有这个机会再次放任地方做一州地管理者来实现底层的治国理想了。

王静辉对此自嘲的笑了笑:自己在过去生活的时空中不过是一个军医罢了,几年服役下来回到自己的家乡继承家族产业继续当医生,今后用脚趾豆也能够预料一生的结局,最良好的状况充其量不过是个有名的中医罢了。自己来到宋朝后不仅是名震一方地杏林高手、知名的大宋富商,日常见到的人也是在历史书中的名人——赵曙、赵顼、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还做了温柔贤惠的蜀国公主的丈夫,成了大宋地驸马爷。

一想到来到大宋这几年的各种际遇。王静辉的心中一时间充满了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从一开始与猛虎搏斗在这个时空找寻出路想平淡的渡过这一生,再到来到为了拯救那些保存在校正医书局那些珍贵的医学典籍,自己一步步的走向改变历史的道路,直到自己介入濮议角斗爱上蜀国公主后的全力以赴。好在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到现在说不上能够让大宋避免历史悲剧发生,但终究他靠着自己一番令人匪夷所思的际遇逐渐使大宋偏离了历史原有的轨道。历史已经改变了,至于今后会发生什么,他不知道,但他知道有些事情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断去努力,他现在所要做的便是再接再厉奠定一个相对良好的基础,培养后继者,给后来人指明一个大致的前进方向,这便足矣了!

“改之!”李管事在他身后轻轻的叫了他一声,打断了王静辉心中的思绪。

王静辉转过头来看见是李管事,笑着说道:“珍泉兄,有什么事吗?”

李管事有些神色复杂的说道:“改之,门外聚集了许多楚州的乡绅想要见你!”

王静辉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不会在他临走的时候对他在楚州这近两年的施政方针有所不满而搞“上访”来抗议吧?!不过李管事的回答很快便把这种可能性排除在外:“改之,这些乡绅都是从楚州各地赶来,他们知道大人要离开楚州返回汴都去了,所以都自发的组织起来赶到这里想挽留大人!”

不管是对自己不满而“上访”,还是想挽留自己在楚州,王静辉对来客从来都是很重视的,他一直认为身为百姓父母官就必须知道自己治下百姓的要求,所以在楚州任职的时候,要求属下的官员必须对老百姓的“上访”有求必应。现在临走了,这项他立下规矩自然不能破坏,他立刻将身上的便服换下穿上官服,随李管事来到他在盐城临时官邸的大门外,看到不仅是随他而来的楚州各位官员都在,而且是聚集了几百名老百姓而不是李管事口中所说的乡绅代表。

此时王静辉也没有什么时间来询问李管事了,站在大门口的台阶上对这几百来人高声说道:“各位楚州百姓,你们聚集在此可是有什么事情要求本官去做吗?只要是本官力所能及之事,盖不会推辞!”

在门外聚集的百姓看到王静辉从大门里面走出来后,原来乱哄哄的场面立刻安静下来,听过他的话后。所有地人都齐声说道:“大人德备苍生。不可弃我楚州百姓而去啊!”

王静辉身边地官员一列站好,看到这样的场面也不禁有些动容。他们也没有想到王静辉马上就要离任回到汴都地消息会在楚州百姓当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为首的一排穿着上明显与平常百姓有区别的老人走上前去,将一个用红绸包起来地小包呈送给王静辉,他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奏章,不过寻常百姓可是不能上达圣听的。想来自己也马上就要离开楚州了,自己治下的百姓还对他有什么要求的话,就尽力满足吧!

王静辉打开这本奏章一看,脸色马上就变了——楚州百姓居然想上书皇帝,为了表彰王静辉在楚州这里卓绝的政绩而允许楚州百姓可以为他立长生生祠,家中可以供奉他的长生牌位!

王静辉看到眼前这些百姓,心中也是不断的翻腾,若是在这个时候还能够保持他以往无动于衷的神色,那他可就真的成神了。他平复了一下心绪,将这本奏章递给旁边有些好奇的官员。他们也都想看看这些百姓给驸马地是什么内容的奏章。居然让他变得有些失态起来。旁边的通判薛向之第一个接过这本奏章,看过之后脸色变得肃容起来,接着把这本奏章继续传给下一个官员,很快这本奏章便在他们手中走了一圈,原本还有些漫不经心的官员在看过这本奏章后,脸色如薛向之一样都变得异常庄重。

在那个时代,当地百姓为了表彰他们父母官,常常会把一些由这个官员主持修建的工程以这个官员的名字来命名:苏堤、万安桥……王静辉在楚州时间不长。但由他主持修建的各项工程恐怕是大宋历任官员中最多的一个,别人在任上就是一百年也未必有他这么大地手笔。借力整修各种工程,除了开始时候的大型水利工程之外,他没有掏过一文钱,而且那当初贷款出去的四十万贯早就在薛向之的坚持下,用楚州财政盈余给填上了。现在楚州各地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些工程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什么“学士桥”、“驸马堤”,如此种种早就遍布楚州各地,如果有行人问起“学士桥”该怎么走,楚州各地地人都可以在本县给他指出两座以上这样的桥来,可以说楚州现在已经打上了很重的属于王静辉自己的烙印。

王静辉要离开楚州的消息在半个月前传出来后,楚州的百姓第一想到的便是用什么建筑来用王静辉的名字来命名,结果才发现这个时候用小王驸马命名的建筑在楚州已经烂大街了,不过这绝对不会难道受过王静辉恩惠的楚州百姓,最后便决定用给王静辉立生祠,供奉长生牌位这样的举动来报答他。

奏章最后还是传到了王静辉的手中,他有些神色复杂的说道:“各位百姓,大家的心意本官心领了,本官在楚州不及两年,所做的事情都是一个大宋官员的本分,大家都不必为此介怀!”

人群中走出一个八旬老者,在旁边一个青年的搀扶下走到台阶下说道:“驸马不必推辞,这不过是楚州百姓对大人的一点心意,与驸马在楚州为百姓所做的相比,还差得远呢!大人若是不离开楚州就好了,但楚州百姓心中也知道大人有鲲鹏之志,胸中自有一篇治国平天下的锦绣文章,大人乃是神仙下凡来助赵宋官家中兴大宋的,岂能留在楚州一隅?尽管如此,还请大人向圣上转交这份奏章,这是楚州百姓唯一能够回报大人的了,万望大人莫要推辞!”

这个老人说完后,身后几百百姓齐声说道:“万望大人莫要推辞!”

王静辉此时心中觉得有一种很令他发酸的东西堵住自己的心口,让自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旁边的薛向之靠近他说道:“大人,既然是楚州百姓的心意,你不妨收下!不过这本奏章如果让王大人呈送圣上,按大宋律例终究有些不妥,本官还是楚州的通判,这本奏章交由本官来转呈送给圣上,如何?!”

薛向之在楚州为官几年,楚州百姓对他也不陌生。虽然他不像王静辉那样这么有能力。但也是清正廉洁,在楚州的官声也是非常不错了。他出面便是给两边都解了局。薛向之在这里给前来的百姓保证要把这份奏章呈送皇帝后,这些请愿而来地百姓才开始慢慢散去。

回到府内,薛向之和王静辉走在一起,王静辉突然停下来对他说道:“薛大人。把那道奏章交给本官来处理吧!”

薛向之笑着说道:“大人,要是你自己来送这份奏章,终究是有违大宋律例地,到时候肯定少不了御史谏官的弹劾,这种事情还是交由本官来做吧!”

王静辉坐在一个石墩上说道:“庆云兄误解我了!本官在楚州为百姓没有做多少真正地实惠事,心中惭愧万分,实在是当不起百姓如此对本官。本官不过是想将这本奏章留在身边,每当懈怠之时便拿出来以作鞭策!”

薛向之收起了笑容,对他说道:“大人之志实非下官所能比及,不过下官也是认真的。这道请愿奏章是楚州百姓呈送给圣上的,交到下官手中,下官便要行使那通判之责,否则有何面目去做楚州的父母官?!大人,此事就这样安排吧,明日大人就要上路赶往楚州北上汴都了,圣上那里还在汴都等着大人呢!”

王静辉看薛向之这么回答,也知道从这个木头疙瘩手中要出奏章是不可能了。便放下这件事,把所有官员召集在一起开会,尽快地把自己在楚州这里的事务安排妥当,好正式把楚州军州事的职权交还给薛向之。

翌日,王静辉登上了吕先云的战船,他准备从水路坐船到楚州城。然后直接继续乘船北上回汴都,正好顺道把一直停靠在阜宁港的那四艘装满黄金白银和各种从高丽、倭国带回来的珍奇之物的战舰一同带回汴都。

天才刚蒙蒙亮,王静辉、薛向之等人便早早的登船启航驶向楚州城了。在船头看着一个阜宁港新城沐浴在初生的朝霞之下,王静辉的心情显得格外舒畅。正当他在船头欣赏日出地时候,旁边的薛向之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大人,看看河南岸!”

王静辉回过头来一看:只见前方一两里地的地方,河岸大堤上密密的站着人群,看上去岂不是有万人?难道阜宁港里面的居民都跑出来了吗?!他知道这些站在河南岸大堤上的人都是给他送行的,远远飘过来人们地呼唤声。

等王静辉的坐船驶近人群后,河岸上的人们也看到了独自矗立在船头一身便装的王静辉,薛向之知道自己在这个时候实在不适合在和王静辉站在一起,这个时刻是属于王静辉一个人的!不过他还是向吕先云交代了一下:让水手将船速降下来,给岸上的百姓更多些时间和王静辉告别!吕先云也是头一次在这里见识到只有在说数人嘴中才能见到地景象,面色沉重的接过薛向之的命令,下到船底仓去安排了。

王静辉站在船头听着岸上楚州百姓对他的呼唤,抬起手来向岸上的百姓示意告别。战舰缓缓的破开水面向前慢慢的前进,岸上的人群也随着战舰的前行而缓缓向前,一直送出去八九里地,这让还站在船上的王静辉异常的感动,他传话给吕先云,让他放下水手到岸上去劝开送行的百姓。不过一会儿吕先云回到他的身边轻声说道:“岸上的百姓非要送大人十里不可,属下也认为大人还是领了楚州百姓的这份心意吧!”

吕先云昨天在船上便听说数百人围在王静辉临时的府衙门口不肯散去,一开始还以为有人要暴动,赶快点齐兵将直奔王静辉处,不过到了之后才知道是楚州百姓自发来请愿的。今天他又见到这十里相送的场面,饶他是个刻板的军人,面对这样的场面也不禁动容,心中对驸马的为人品行大大折服,这不由得他也开始相信驸马是神仙转世来帮助赵宋官家中兴大宋来的了。平日有限的接触也使他感觉到王静辉的心中有着不凡的理想,此刻他更下定决心要追随驸马的脚步了。

十里路程很快便到了,王静辉立在船头,看着那慢慢模糊的送行人群,两眼终于在此时流下了两行热泪:人如果活到这个份上,纵死亦无憾了!

离开阜宁前往楚州城,这一路上并不是风平浪静的,王静辉的坐船每经过一地,当地的百姓都会自发的组织起来到岸边目送他离去,这个过程直到他到达楚州城才达到了最后的高潮——全城的百姓都聚集在码头河岸两旁来送王静辉,一时间繁华直逼汴都开封的楚州城居然万人空巷,这让外地的客商大为惊讶。

第277章 民生与军事第106章 赏赐第327章 埋伏第368章 后院起火第381章 硫球第358章 挑拨第1章 英雄第327章 埋伏第219章 许诺第14章 策论第24章 赴宴第88章 天价第168章 传警第342章 杀伐西夏(六)第352章 尾巴第77章 两难第356章 图谋第62章 亡羊补牢第248章 回归第41章 点拨三百六十七章 贸易第127章 利诱第325章 内应第389章 贸易第113章 推销第237章 天上掉馅饼第301章 设套第362章 分裂第429章 转移第370章 诱导第363章 团聚第233章 校场阅兵第173章 拒受第234章 去职第35章 演戏第345章 杀伐西夏(九)第120章 志向三百六十七章 贸易第35章 演戏第420章 马屁第178章 第一枪第225章 舌战第90章 前奏第355章 马氏兄弟第148章 风起第16章 借书第358章 挑拨第325章 内应第283章 天波第297章 扩张第396章 变局第430章 相聚第38章 收徒第177章 中书会议第288章 序幕第350章 释疑第332章 送行第291章 蜕变第333章 缓兵第223章 收帐第300章 反对第413章 清单第244章 一语成第297章 扩张第134章 王雳第48章 治疗(上)第336章 铁与血第294章 平安归来第123章 走马观花第294章 平安归来第210章 猎人第6章 赠杯第309章 乌龙第338章 杀伐西夏(二)第323章 倒计时第190章 波澜再起第293章 质疑第426章 圈套第377章 刺杀第100章 成果第77章 两难第138章 新事业第125章 烦心第339章 杀伐西夏(三)第117章 见面第265章 解烦第387章 法律第270章 推荐第26章 涟漪第408章 逆袭第181章 扩张的心脏第276章 事故第136章 科举第363章 团聚第387章 法律第43章 转机第261章 答辩第129章 销路第330章 压力第382章 泛舟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