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预示

王福退下去后,王静辉翻开纸页,第一页纸上写的名字便是吕惠卿!下面依次是章淳、曾布、沈括、苏颂、谢景温等等,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有比较详细的个人履历。这是王静辉嘱托下人负责搜集的情报,上面涉及的人都是他非常感兴趣的人物,除了沈括和苏颂之外,如吕惠卿、曾布等人可都是历史上熙宁变法的中坚力量,眼看变法格局已经形成,他不能不有所准备。

这纸上的人物资料是他通过自己的生意网络来搜罗的,他和李管事、徐老商量过,要在他们的生意网络中培养一支特殊用途的人才,专门负责收集、整理情报所用,李管事也知道王静辉步入仕途后,将会面临种种难测的状况,现在大宋有谁还不知道徐氏和王氏之间的亲密关系?自己和王静辉的利益已经绑在了一起,有一个得力的情报系统也可以给王静辉提供情报,这样也算是自己作为盟友义务的一部分,再说这么一个情报系统也有利于收集外界的商业信息,这个方案一提出来后,便得到了李管事和徐老的欢迎并且鼎力支持。

这个情报网的成员都是王静辉所收养的孤儿,经过几年的培养,他们大多开始进入两家旗下的产业服务,在忠诚度上也非常可靠,只不过现在才没有建立多久,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罢了,不过两家生意网络庞大,再加上雄厚的财力支持,等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王静辉还是第一次使用这张情报网。所搜集地不过是一些官员地材料罢了。这些官员现在大都居住在汴都,也没有费什么力气。命令下达后,很快便有了回应。

通过后世史书来定位一个人的好坏实在是太过武断,所谓史笔如刀,老祖宗们自汉初便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迫害史官。修改历史地动作,流传下来的历史记录也很难说明问题,不过是个参考罢了。

这份材料写的还算是非常详细,每个人以前做过什么官,现在的官职又如何,做官地时候治下百姓如何评价种种都列在其中,让王静辉一目了然。现在王安石已经坐上了真宰相,“权位”是有了,但未必有“权力”,现在的士风还算是不错。越是权贵的人越容易遭到弹劾,这也是现在御史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尤其是自己这样的人,更是御史谏官的最爱。

王静辉想了想不禁摇头苦笑:“权位不过是皇帝的宠信而已,权力才是干大事的工具。王安石肯定会争取权力,他那个‘制置三司条例司’估计也该快出现了吧?这些人可都是王安石变法的骨干力量,虽然官位现在不高,不过一旦进入变法条例司。王安石的‘权位’可就真地转变成‘权力’了。”

仿佛是预示着这个华丽的帝国将会就此进入多事之秋一般,大宋熙宁元年二月,河北地震,汴都开封也有轻微的震感,参知政事唐介等人遂以“天命”来弹劾王安石,王安石以“灾异皆天数。与人事无关!”来反驳,这让富弼大为惊奇,富弼的感慨有他的道理,因为天灾乃昊天之垂警,作为一条古老的训诫一直是臣民规范天子的法宝,一旦推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安石地用意也并不在于彻底否定,他反对的是借天灾来阻挠变法而已,所以在这里稍稍变通了一下自己的做法,没有直接表态。

不过王安石并不知道富弼长久以来追求的便是以“天命来制皇权”,这一句话无形中便把富弼的追求给击了粉碎,这怎能让富弼受得了?一番口舌之争下来后,富弼自认为辩不过王安石,所以便在家称病上辞章。

率先挑起战火的参知政事唐介更是在福宁殿与王安石辩论时晕倒,不过其家人很快便找到了驸马,希望驸马能够为其诊治,王静辉深夜到唐介地府上亲手诊断他的病情,这才避免了历史上“唐介被王安石气死”的说法儿。

“参知政事唐介因不满天子事事都视安石可否,愤懑难捺,数与安石当廷争论。可唐介虽然号称鲠直敢言,但固执强辩却无法抵敌王安石,加上皇帝赵顼的偏向,最后气得差点儿身死。即使不论政治分歧,赵顼如此袒护王安石,注定了他今后的日子必然是众谤交加的命运。”王静辉在书房的窗边看着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心中默默的想到。

唐介老朽了,为他治疗让王静辉觉得非常的劳累:富弼上书求去致仕也是不远了,皇帝迟早要应允,现在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富弼韩琦的先后离去,这中间不乏他们的年龄问题,也表示了赵顼的治国倾向问题,不过富弼这一走,唐介的病重就真的把新旧两派的对抗提到日程上来了!

看着桌面上的报纸,王静辉不禁有些苦笑:两派的争端的战火已经烧到他的地盘上来了,编辑部的成员倒是没有因此而分化,这主要还是因为苏洵和欧阳发能够镇得住他们,况且欧阳发似乎意识到报纸深层次的意义,不断向编辑部里面推荐人才,仅仅发行不到两个月,欧阳发便又推荐了五个人进入编辑部,这使得编辑部内部势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是该我做些什么的时候了!”王静辉走到书案前,铺开稿纸在上面写到:“张驰有道,寒暑之极”……王静辉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喜欢走极端,而不愿意采用相对温和的办法来将问题慢慢解决,就连“寒暑论”的“原版作者”苏轼也不看好他的理论,这不能不让王静辉感到非常郁闷。

“不撞南墙不回头!”新旧两派的交锋让王静辉看到也许正是需要让他们碰到麻烦,才会回过头来仔细反思,他需要更多的人来支持这种观点。来为“寒暑论”摇旗呐喊。也许他也只能够采用这种办法,在新旧两派火并的时候趁机吸纳那些两派之中比较清醒地人。

“某于改之议论素异。不过缓急有别矣。”王安石手中拿着报纸看过后对旁边地人说道。

此时王安石的府上来了很多人:吕惠卿、曾布、章淳、谢景温等人皆在他地府上,自从《大宋明镜报》刊印发行之后,王安石每日必要看报,他多次和自己朋友说道:“报纸一物看似平凡。但实乃王改之之心血所系,有报在手如对天下时局洞若观火。”

在他的带领下,这些还没有成气侯的新党成员都有看报纸的习惯,王安石对金钱一向不甚重视,在加上他现在是参知政事,离持国仅仅有一步之遥,每月地各种俸禄加在一起早就到万贯,家中订阅了十几份,分别每天送到吕惠卿等几个学生的住处,若是他们生活上需要有用钱的难处。也可以随时从他这里支取不用记账。

吕惠卿今年三十七岁,福建晋江人,现任集贤院校勘之职,嘉~二年进士,其人博学多才,精明机敏,极富辩才,城府深沉。处事果敢。生性狂傲,有以天下为己任之志;文学辨慧,有杨雄、司马相如之才。曾为欧阳修、曾公亮所推重。及第后曾任真州推官,秩满入都,遇到在京师群牧司任职的王安石,两人讨论经义。多有所合,遂订为至交,至今也有十几年的时间。王安石在皇上面前推荐惠卿,着重说他学先王之道而能致用,这与王安石本人强调经世实用的观点正相一致的。

吕惠卿放下报纸有些惋惜的说道:“可惜这报纸不能够完全掌握在手中,否则对新法推行必定大有补益!不过看这报纸真可谓是利害参半了,摇旗呐喊者有之,诋毁者亦有之,今天驸马这篇文章的意思便是中立了,倒是和他的报纸一般!”

“吉甫,报纸虽小,但费用不低,当时王相曾在圣上面前主张由朝廷来办报纸,但终究还是因为报纸每月都会亏损很多银钱而放弃。你看这报纸地纸张,十二版本仅用十文钱,就是买白纸都不够吧?!”曾布有些惋惜的说道。曾布,字子宣,江西南丰人,时年三十三岁,任集贤院校理之职。其人颇有才智,但胸无主见。曾布有个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哥哥曾巩,曾巩是王安石的密友,曾布以其兄的关系,得入王安石的门下。

王安石笑着说道:“驸马王改之惊才绝艳,不仅仅是诗词名传,更重要的是他眼光深远,某亦远不及矣。我和他数次纵论天下,可知他心中自有一篇锦绣文章,楚州两年不过是他牛刀小试耳,可惜他身为驸马不能自己来写出这篇文章了!”

在坐的众人对王静辉报纸上地一些言论比较感冒,不过没有想到王安石作为他们的首领,却对王静辉有这么高的评价,真是让他们意外的很。

“不过吉甫说的也对,朝廷也应该有一份报纸,这已经在筹办当中了,当然也是由驸马来负责操办的,不过编辑部地人选则是由朝廷来选定,估计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因为驸马曾上书:汴都这里的纸价已经大为上涨,若是朝廷在此时刊印发行报纸,那不仅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也会刺激纸价进一步走高,他已经在汴都郊外兴建造纸作坊来弥补不足了。”

曾布说道:“那王相有没有可能说服王改之和我们一起走变法之途呢?这可比办报纸要省事多了!”

王安石听后苦笑的摇摇头说道:“王改之的心意难测,谁都不知道他心中是如何想的,我也曾数次试过,不过他的兴趣不大!尽管如此,他还是把一些手稿赠送了给我,我看后大有补益,若真的能够得到他的辅助,则变法之事成矣!”众人听后不仅哑然,只有吕惠卿和王雱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不快。

自唐介事件之后,事态已渐渐明朗,改弦更张的变法措施即将出台,也早已不是秘密。唐介养病期间。朝中大臣在皇帝赵顼对王安石信任益专的情形下。也无人再出面饶舌。只有一贯强项的御史中丞吕诲给王安石拟构了十大罪状,上闻帝听。但这种出于愤怒而炮制出来地东西尽管来势汹汹。可根本经不起推敲,吕诲便因此而丢了官。宰执中曾公亮数请告老,富弼称病不出,都在静观时变。早年有“铁面御史”之称地参知政事赵忭。此时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看到有事变更,就连叫十几声“苦”字。京中有一句政治笑话在流传:“中书有生、老、病、死、苦”,说地是王安石生、曾公亮老、富弼病、唐介差点儿死、赵忭苦,倒真是十分形象。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光给王静辉写了一封亲笔信,希望他能够站出来收拾这一摊破烂局面——司马光自己也在这段时间里面因为“理财”而和王安石发生了多次冲撞,面对昔日的老友,司马光受伤不浅,不过他也倒是非常争气:“你的‘理财’能力好。但能够强过驸马?!”这么一句话顿时让王安石哑口无言,而皇帝赵顼则是目瞪口呆。

在大宋若论玩钱,估计谁也不敢称比王静辉做的更好,即便是王安石再自负,在整理驸马地“功劳簿”上,那一串串让人发狂的数字,他自问自己是没有这个本事的。也许司马光这最后的一句话真的成为了经典,保守派的人仿佛看到了明灯一般。曾公亮、富弼等人都写信给王静辉,希望他能够影响皇帝,并且也多次上书皇帝,希望皇帝能够让驸马出山为朝廷效力。这个时候无论是王静辉还是赵顼,看到这些信件和奏章,都有点像烫手的山芋一般的感觉。

皇帝赵顼突然感觉到王静辉“休息”的时间也太长了。是该让他出来的时候了,以前自己让他当个翰林学士位列紫宸殿百官会议,都会受到重重阻挠,现在倒是可以名正言顺地请他出山来出谋献策了。

也许是君臣两人早就形成了一种默契,皇帝赵顼在司马光给王静辉来信的第三天召驸马入宫议事,而王静辉在福宁殿见到赵顼的时候,献上了一本策论《论中国南海贸易和开发》,还有附上了一本《大宋皇家海运南海航线请示札子》。在这次会面上,只有皇帝和驸马两个人,当然临时还有一个宫廷画师被紧急调去听用,旁边连一个太监都没有,更不要说分属两派的官员了。

“爱卿可知道为什么今天朕召你入宫吗?”御案上的赵顼有些疲惫的说道,这段时间他面临如此复杂的局面,实在是有写为难他了。

“臣妄自揣测,圣上是因为最近朝堂上的一些波动才召臣进宫地!”王静辉还是一脸平静的表情,联想到驸马公主恩爱非常的传闻,这不禁让赵顼有些嫉妒。

“驸马可有何良策来教朕?”

“圣上,恕臣无能,臣也想不出什么办法能够化解现在的局面,臣虽然给圣上讲过政治得失利弊,但臣却从来不善于政治斗争,所以面对这一局面臣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臣唯一能够给圣上分忧的便是让我大宋的国库快点丰盈起来,让皇上在想做事地时候,不至于因为国库空虚而烦恼,不至于加赋于天下百姓!”

“好!好!好!”皇帝赵顼连声说了三个好,脸上的疲惫之色也少了许多,“爱卿不愧为‘纯臣’!好个‘不加赋于天下百姓’!爱卿是不是又有什么办法来改善现在朝廷财政了?”

王静辉笑了笑说道:“臣配不起‘纯臣’这一称号,臣违背吏治规矩经商,这中间的罪过就够大的了,圣上不加以怪罪,臣哪里还敢奢求什么‘纯臣’?!”说完便把准备好的两本奏章策论呈送上去。

赵顼笑着站起来走到王静辉的身前接过策论和奏章,说道:“爱卿经商乃是太上皇亲口应允的,再说朝堂上哪个大臣会这么干净?如果他们也能够像你一样在经商的同时能够为国分忧,那朕情愿他们都去经商!”王静辉哑然失笑,不做应答,赵顼手里拿着策论和奏章就站在他身前翻阅,时不时还提出一些问题,他也不断的解说其要点。

赵顼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的松开了:大宋皇家海运的威力,他是见识过了,虽然王静辉最后自己承认那是自己为了做出成绩而做的拔苗助长之事,以后不会有这么多了,但每年至少在北方航线上,大宋能够至少收益一百五十万贯,这还不算秘密的军火交易,和向辽国走私食用油交易在内!

第61章 雨至第319章 天变第57章 天机第63章 路难第409章 草原第73章 献宝第339章 杀伐西夏(三)第193章 书童第246章 燃烧弹第354章 图利第302章 取舍第400章 女直第415章 讽刺第98章 俘虏第341章 杀伐西夏(五)第336章 铁与血第159章 命苦第303章 纵横第85章 外放第72章 妙用第285章 退却第143章 言弊第177章 中书会议第262章 未雨绸缪第197章 抢劫第116章 伏笔第248章 回归第270章 推荐第139章 关节第45章 试探第251章 乘风第17章 身份第363章 团聚第311章 释疑第294章 平安归来第324章 淡出第44章 目的第33章 拜访第136章 科举第77章 两难第235章 教诲第239章 沉醉第229章 军费第28章 文联第30章 经济侵略第393章 扯动第418章 新政治势力第55章 难治第52章 心意第16章 借书第120章 志向第60章 将至第330章 压力第148章 风起第7章 让利第47章 人口贩子(下)第226章 改变第17章 身份第336章 铁与血第209章 转变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317章 厉兵秣马第387章 法律第213章 针锋相对第362章 分裂第200章 诱敌深入第275章 诱惑第127章 利诱第306章 断仇第335章 定西军第132章 宿命第120章 志向第35章 演戏第317章 厉兵秣马第94章 农书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79章 新生第333章 缓兵第178章 第一枪第426章 圈套第111章 巧合第104章 议事第362章 分裂第52章 心意第433章 出击第54章 上邪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64章 恳求第301章 设套第356章 图谋第23章 请帖第270章 推荐第214章 苏颂沈括第295章 主战第279章 矛盾第147章 国之发防第213章 针锋相对第170章 预示第49章 弥合第268章 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