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能怎样?
走马上任呗。
走之前,李凤梧去拜访了叔公张浚。
或是郎中妙手,或是知晓侄孙高中探花,张浚的身体近些日子有些好转,言下之意,待身体痊愈便回四川汉州的绵竹老家。
刑部侍郎张杓并不在府上。
是以李凤梧稍微要舒心一些,自从叔公张浚罢相后,张杓就没给自己好脸色过,李凤梧相信,只要自己稍微落一点把柄在张杓手上,他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整倒自己。
张浚听李凤梧说了朝廷任命后,思索一阵,“你怎么想的?”
李凤梧已想通了,赵昚并不是害自己,淡定自若的笑道:“看似危险,实则无碍。”
张浚点头,“确实如此,就算金人南下,襄阳最多就是面对一万以下的兵力,属于战术牵制,不会发生规模战斗。”
“当然,必然会有金人部队前来试探进攻的,若是城破那你的仕途也到头了。”
李凤梧很有些蛋疼,“所以就算侄孙守住襄阳县城,也还要在襄阳县当三年的知县啊……”
三年知县,这得荒废多少光阴。
那时候太子位置都怕已经立了下来,这才是自己担心的事情,等自己再回到临安,黄花菜都凉了,就算到时候赵昚保自己,可只要太子是赵愭或赵惇,自己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张浚笑了笑,“不会。”
李凤梧精神一振,“叔公此言何解?”
“你近些日子蒙受圣恩之隆中,已然有逾越各科状元的规格,官家是喜欢你的,也正因为喜欢,才将你送到襄阳去当一个知县、观察推官,你道为何?”
李凤梧虽然有上帝视觉,可此时涉及到政治手段,还是有些两眼一抹黑。
“襄阳知县,是让你多了解基本政务的处理手段,了解大宋的基本国情,了解官场最基础的处世准则,这些东西,等你将来逐步走进朝堂中枢之后,会有巨大裨益。”
“襄阳府观察推官,是让你进入到京西南路的军政圈子,从而让你深入了解军政大事的流程、规格,又能从京西南路诸使身上学到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如此,将来万一执掌一方大权,比如让你担任江淮宣抚使,守备两淮,你才能有所作为。”
顿了一顿,张浚欣慰点头,“官家苦心待你啊,你可要好生回报。”
李凤梧沉默了一阵。
又听得张浚道:“听说了对辛青兕的旨意,官家是有意栽培他,文武并封,俨然是直奔枢密使的位置而来,你这次的授职,又何尝不是宰辅之轨。”
叹了口气,“可怜官家之心呐。”
……
……
从张府出来,李凤梧带着李巨鹿来到太学。
因春闱刚过,太学之中人心浮躁。
考中的已离开太学,没考中落榜的无心学业,太学祭酒程大昌干脆禀明洪遵,太学四月施行开放式管理。
洪遵禀告官家后得到肯定回复,便准了。
于是太学生们在四月可以自由进出太学。
李凤梧找到郁郁不得志的张观,笑道:“长兄切莫灰心,金榜题名会有时,敢笑鲲鹏三万里。”
张观苦笑,“李兄即将外出高就,今日寻我莫是有事?”
李凤梧点头,“不如移驾一叙?”
此时已快傍晚,李凤梧便引着张观前往西湖,上了夏暖滟的花船——这自然是有目的,并不是单单寻花问柳这么简单的事情。
花船上,夏暖滟吩咐金婆去湖畔酒楼订了饭席。
李凤梧,张观相对而坐。
夏暖滟在一旁抚琴,檀香缭绕中,甚有书香墨气。
张观抿一口酒,丢了个颗花生米在嘴里咀嚼着,笑道:“你我虽然相识不久,但相见如故,承蒙李兄不弃,张某一直以诚心待之,有话但请直说。”
李凤梧笑了笑,没有直接说正事,而是看着夏暖滟,对张观说道:“长兄,这位小娘子姓夏,讳暖滟,爱说诗词,喜好传奇……”
张观愕然,不明白李凤梧究竟想干嘛。
李凤梧继续道:“不过在我的引导下走上了歧途,现在已经放弃传奇,在写一本话本小说,名字都已定好,《聊斋》。”
又对夏暖滟说道:“暖滟,去将《婴宁篇》拿来,张兄才华满身,请他指点一番。”
张观苦笑,“李兄莫要折煞我了,在你这个探花郎面前,谁敢自诩才华满身?”
待从夏暖滟手中接过书稿,仔细看了一会,便陷入故事剧情中,看得如痴如醉,忽悲忽喜,不知置身何地,最后掩卷长叹,“志怪爱情,俨然又一位白娘子。”
李凤梧笑了笑,“张兄,我想成立个学社。”
张观恍然大悟,有点明白李凤梧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
李凤梧点头,“没错,我即将到京西南路襄阳为官,这个书社的筹备、成立,我想全权委托给张兄。”起身从花船的角落里拿出一张巨大宣旨。
摊开,张观果然如夏暖滟想的一般反应,口瞪目呆。
咱的探花郎真是大气魄。
梧桐公社四字已经足够惊掉人下巴,现在这个书社的牌匾题字,比梧桐公社四字差不多哪里去啊……这书法造诣在今年的新科进士中也是没谁了……
青云书社。
四个字。
若是李凤梧一贯练习的欧体楷书还好,偏生这货风骚一把,写了个行书,“笔走龙蛇”啊,扭扭曲曲确实锋芒毕露,但怎么看都豪无意境可言。
“成立书社诸多事情,还望张兄一力承担,所用资费我皆已规划好,若张兄答应,今夜便可从太学离开入住书社,账房、奴仆等一应人手,我已着人找好,书社就在梧桐公社旁边。”
当初有这个想法后,李凤梧就在梧桐公社旁边租了个院子,如今科举落幕,这件事终于摆上了日程,前日已去临安府登记造册,如今只等张观答应,便可顺利成立。
张观沉默了许久,才笑道:“看来我不答应是不行了。”
李凤梧哈哈大笑,举杯,“今夜不醉不归!”
张观也举杯,“愿得李兄青云志!”
夏暖滟抿嘴而笑,心里乐开了花,书社成立,自己写的话本小说也不会孤芳自赏了。
接下来两人细谈了书社方面的事情。
李凤梧全部放权,交给张观操办,只有一个要求:加入书社的人,不要求大才大名,也不需要进士及第,但求志同道合。
张观当然欣喜。
又听得李凤梧的打算,说要聘请众多说书先生,在诸多瓦子里先将婴宁篇作为说书,大肆宣扬之后,忍不住拍案叫绝。
李兄大才,观生慕矣。
青云书社正式成立。
仅三人。
李凤梧,张观,夏暖滟。
吃过晚饭,游过西湖,张观告辞,在李巨鹿带领下前往梧桐公社旁边的青云书社,今日起,他便要入住青云书社,正式主持青云书社所有事宜。
李家小官人么,要离开临安了,自然要留宿花船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