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所谓冗官

进行行政编制,创立他的卢齐(如同赵宋)政权时,T7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冗官。他仿照后世,初步拟定了行政编制计划,想在政务院下面设立了二三十个部门,然后在各地方衙门分别设立了一二十个行政机构。他的行政编制命令到达政务院时,就被首相张叔夜驳回,而且措辞严厉地指出“主公欲亡义军不成,设此纵容冗官之法。”

卢俊义吓了一跳,忙请张叔夜询问冗官之事。等细细问过之后,卢俊义才明白,原来他认为合理的事情在这北宋年间一点都不合理,而且频频被人讲起,视之为苛政。

什么叫冗官,就是当官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当官又不做事的人特别多。

“冗官”一直是困扰宋朝吏治最严重的问题。北宋大臣王禹偁向宋真宗上疏:“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问其租税,减于日也;问其人民,逃于昔时也。一州既尔,天下可知”。意思是,济州以前只有一个刺史一个司户管理,未曾有政事荒废,但后来增加了众多官职,按说办事应该更有效率,但是税收反而比以前减少了,逃难的老百姓反而比以前更多了。庞大的官员队伍增加负担却降低效率,冗官已经影响宋朝政府机构的正常工作。

卢俊义纳闷地问张叔夜道:“为何宋朝一代会有冗官?”

张叔夜道:“首先是因为宋朝制度变更导致机构众多,太祖皇帝为削弱宰相权力,增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等机构。宋以前的地方政府是州府和县二级,宋在州府之上新增一个‘路’的机构,另外还有独立于路府之外的叫‘军’的行政机构。宋经济发达,专门派人管理茶、盐、酒税收,还有派人管理负责海上贸易的市舶司,这些多出来的机构都要有人去补缺,官员就多出来了。宋祁曾向皇帝上疏中说:‘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州县面积没有比以前扩大,但州县的官员数量是以前的五倍。其次是赵宋朝的科举取士数量非常多,唐代取士最多不足百人,宋朝礼部规定四百人,实际常常有超额,扩招的进士都得安排官职。然后赵宋朝廷还有个‘荫补’的官职制度,官员的亲属享有不经科举直接做官的特权,荫补的允许范围非常宽泛,子孙基本都能享受荫补,高级官员的异姓亲属也可以荫补,甚至门客医人这些非亲属也可以。一个官员有很多个荫补名额,宋朝荫补做官的人远比科举做官的人多。奸相王有很多侍妾,其中得到封官的达十八人。王的儿子十四岁便任待制,被称为‘猢狲待制’。赵宋朝廷对官员优待,俸禄相对其它朝代都要优厚,法律约束宽松,太祖皇帝曾密令子孙不得杀士大夫,所以很多人挤破脑袋都去做官。”

卢俊义点点头:“机构是不能增设太多,科举取士亦不能太过繁多,更不能搞什么荫补制度。只是我疑惑的是,如果每个人都勤于政事,官多了也没啥太大害处。”

张叔夜摇摇头:“主公此言差矣,这么多的官职除了少部分必需,多数都不管实际事务,多数都是占着位子混饭吃的,老病、昏聩、平庸、不理政事的官到处都有。欧阳修在庆历三年给皇帝上的《再论置兵御贼》札子中说,郢州知州王昌运年老病重,腰腿不能行动,每天要两个人抬到衙门办公,三年之内,州政大坏;后来有一个叫刘依的人来替换老病的王昌运,刘依也是个七十多岁脑子糊涂的老头,欧阳修任滑州通判时刘依正寄居在那,三四次来找欧阳修,每次都问:‘中书省有一个王参政,叫什么名字?’作为一州的最高长官,竟然不知道中央高级领导的名字,告诉他几次都记不住。欧阳修就对皇帝说:‘陛下试思如此等人,能为国家置兵御贼乎?’”

卢俊义疑惑道:“那朝廷难道没有什么举措去裁汰冗员?”

张叔夜苦笑道:“朝廷当然也想精兵减政,裁汰冗员,但是裁到谁谁都不愿意。

世上庸人往往是哪里有利就往哪里走,世上官场这块地盘最有利,于是赵宋朝堂上的官员越来越多。冗官虽然属于多余,只消耗俸禄无益政事,但是这些已经坐稳位子的冗官,多数都难以动摇他们的地位。谁在什么位置,谁能动谁不能动,这不是由当事人的意志或才能决定,而是由相关的利益决定,世上大大小小的山头衙门都是这样。范仲淹曾尝试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内容之一就是裁剪冗员。

仲淹在考核名单上把不合格地官员名字勾掉。富弼劝T‘你一笔下去轻松。被勾地一家人可要哭了。’范仲淹说:‘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好。’但是那些冗官地利益不是这么容易被触犯地。范仲淹虽然豪情万丈。被他勾掉名字或将要被勾掉名字地人不甘心已有地利益受损。便从中闹事。庆历新政实施了一年多。冗官没裁掉几个。范仲淹却被裁掉了参知政事地乌纱。以后朝廷虽然继续尝试裁剪冗官。但对盘根错节地官场群体无从下手。冗官现象终归因袭既久。难于骤革。一直烂至此时。”

卢俊义遂问道:“赵宋朝廷究竟养了多少官员。便称冗官?”

张叔夜答道:“真宗时。文武百官有九千七百多。仁宗皇祐年间。增至一万七千多。而现如今因朝廷奸臣贪官当道。荫补之官甚为泛滥。官员多达五万人。”

卢俊义听了这个数字。不禁笑问道:“赵宋治下户多少?人口几多?”

张叔夜不明白卢俊义为何这么问。便答道:“政和元年。全国总户数达到了2100万户。口总数可以达到亿以上。如果再加上部分隐藏人口。当在一亿一千万左右。”卢俊义哈哈大笑道:“这官民比例只有1:2000。便称之为冗官?”

张叔夜不明白卢俊义为何发笑,便搬出历史上的数据:“西汉年间,官民比例为1:8000,唐朝时为1:4000,比起强汉盛唐,赵宋时期的官民比例自然是高多了。”

卢俊义抑制不住开始大笑起来,只不过他的笑容中带有几分苦涩和绝望:“如果有一个朝代,他的官民比例为1:30你觉得这个朝代怎么样?”

张叔夜张大嘴巴,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的朝廷?”

卢俊义沉痛地点点头:“这个朝廷冗官之风愈演愈烈,它屡次搞精兵简政,结果下面的官员是越精简越多,变相的荫补铺天盖地,而且寻常家庭的孩子通过科举常考不中,官宦子弟往往一路顺风,仕途平顺。”张叔夜听了大惊:“竟然有这样的朝廷,真让赵宋朝廷刮目相看。我真佩服那个朝廷治下的百姓,他们真的能忍受。”

卢俊义哭笑不得道:“我也很佩服他们,他们真的是逆来顺受,任人欺凌剥削的顺民。”

张叔夜问道:“主公乃天神下凡,自然知晓世间有这样的国度,下官对这个国度有个疑问。既然有那个国家的顺民们喂养了这么多官吏,百姓们到衙门办事应该很顺利。另外这么庞大的官僚系统应该很讲究分工、分权、制衡,他们的官吏办事效率应该很高,官员应该各尽其职、自守清廉,社会秩序应该有条不紊才是。”

卢俊义欲哭无泪:“实际恰恰相反!那个朝廷的每一级的衙门都有二三十个,老百姓们跑去办事非要求爷爷告奶奶、请客送礼,而且还要跑上十几个部门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是上司交代的事情,他们就能第一时间办好,如果是老百姓过来办事,十天半个月是最少期限。至于他们的贪污**、行贿受贿、渎职、不学无术,您可以看看如今朝廷内的蔡京、王、高俅等人,那帮官吏比蔡京之流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可恶的是他们纵容子女经商,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权贵官僚资产,全国最富的一帮人里面,大部分都是衙内。他们的监察系统是自纠自查,互相包庇,有将金矿和铁矿贩卖给异邦的官僚竟不受处分。不用多说,亦不用再举例,那个朝廷里大部分官员们做出的事情,是一堆勉强可以糊上墙的粪土,那个官僚系统是最可笑、最可怕的豆腐渣。想想普通百姓为了生存而起早贪黑、栉风沐雨,而有些人的工作类似于迟到早退却避免了四季的风吹雨打严寒酷暑!穷人们看不起病、读不起书,而有些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依赖纳税的子民!良民为了打拼出一片天地费尽心血,而自己的钱财却被另一群养尊处优者耗尽!不瞒你说,我整顿吏治的决心就是受了这些蛀虫的影响。”

张叔夜叹息道:“如果让齐国吏治堕落到那个国度的田地,我这个首相愿自刎谢罪。”

卢俊义收起自己又无奈又悲哀又绝望的情绪,强笑道:“我这是一时心血来潮,你无须介怀,我相信在你我携手同力之下,必不会落到那步田地。”随后跟张叔夜反复修改拟定了新的官制,力争不出现一个散官也不出现一个闲官,荫补衙内半个都欠奉。(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四章 编排明教第五章 诱惑难挡第二十七章 绣防第五十八章 红袖添香夜写书第九十一章 圣手书生和玉臂匠第四十八章 未娶妻先纳妾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五十章 张觉之变第六十一章 攻破开城第五十八章 红袖添香夜写书第一百章 宋江来犯第六十五章 金军南下第三章 经营流求第十八章 以武会友第四十五章 军政编制第二十四章 统一道教第四十五章 笨女孩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二十八章 三败高俅第三十九章 高丽卢氏第一百二六章 胶东黄金第一章 看过水浒吗第七十八章 复兴架构第二十九章 军事优先第八章 景阳冈第九十一章 梁山扩军第二十一章 占领苏南第七十七章 金军暂撤第六十六章 未来的炮兵大将第三十六章 杨家复兴第四十七章 田虎旧部第五十一章 所谓冗官第五十八章 两妹出嫁第四十七章 田虎旧部第三十七章 名将之瑕第三十三章 意乱神迷第七十三章 孔雀开屏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灭第二十一章 占领苏南第六章 扶道抑佛第八十章 灭倭在即第五十五章 出书第七十三章 孔雀开屏第八十一章 混江龙李俊第五十三章 天寿公主第二十二章 占领浙东第六十七章 汉奸药师第二十四章 高俅来犯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三十五章 名将脱颖第四十九章 宋赎燕京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七十五章 灭亲自罚第十四章 金国奸细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七十六章 携美逃跑第八十二章 汴京失陷第八十二章 彻灭倭族第五十章 张觉之变第三十六章 杨家复兴第四十章 收服马灵第五十四章 税制改革第九十章 齐国律法第六十五章 二十一条第三十四章 征服金莲第七十八章 可恶的地头蛇第五十章 结盟方腊第十五章 童贯溃败第六十三章 不能守株待兔第五十章 张觉之变第十章 过年第七十四章 荆公后裔第一百一零章 呼延来犯第七十二章 宋失黄河第五十八章 红袖添香夜写书第四十三章 小美女第二十三章 赵明诚第九十三章 孙立混入第五十三章 宋非良国第四十九章 洞房花烛夜第七十一章 军衔制度第九十章 梁山乱因第五十七章 后顾无忧第五十六章 麒麟春功第七十六章 赵桓议和第二章 巧取流求第一章 病关索杨雄第七十八章 复兴架构第九十九章 建国大业第六章 扶道抑佛第十四章 童贯进犯第十二章 庞春梅第七十九章 梁山军校第三章 明教归附第四十四章 辽国内乱第八十四章 青州三山第三十九章 高丽卢氏第四十五章 现世蒋瑶第三十一章 朝廷定策第七十九章 梁山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