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苏文字

第九百九十九章小苏文字

苏油朝外头看了一眼:“这天气正好吃不完冻着,可以吃很久。”

这是大手笔,光鱼身子肉差不多就是二十斤,得四十个鸡蛋的蛋清,光备料就是不小的工程。

苏油指挥两个厨娘开动,去皮,去刺,鱼头切块,用擀面杖敲打成鱼泥。

葱、姜要弄成细茸,苏家厨房的手动小磨机这下派上了用场。

磨成泥后,加清水搅拌,然后倒入纱布,挤出汁水。

将葱姜汁倒入鱼泥中,剩下的还可以拌炒时使用,撒了一斤的盐,整整一两白胡椒粉,倒入两瓶料酒,一大块猪油,用擀面杖将鱼泥搅拌均匀。

然后分次倒入蛋清,每搅拌均匀之后再倒入下一次。

所有调料和鱼泥充分混合后,开始换一种手法,搅拌的时候故意将鱼泥挑起来一些,让鱼泥将蛋清充分吸收,并在其中产生大量细小的气泡。

很快,鱼泥开始具备粘性和韧性,这就意味着鱼泥搅拌好了。

大锅内加水烧开,然后将明火用炉灰盖上,让水重新平静下来,之后的事情就跟做丸子一样简单了。

两个厨娘用手抓起适量的鱼泥,在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处挤出大小合适的鱼丸,放入水中。

不多一阵子,鱼丸表面发白,密密麻麻漂满了一锅,苏油又指挥厨娘将鱼丸捞出镇到冰水里边。

这一热一冷,鱼丸会变得非常Q弹。

数十斤鱼丸可得做一阵子,苏油如今是甩手大掌柜,教会了厨娘便离开了厨房,跑到鱼塘边看热闹去了。

石家的鱼塘非常的生态,草鱼很多,喂食的是它们喜吃的甜象草,一个个长得非常壮硕。

草鱼排出的鱼粪,以及池塘边鸡鸭的粪便,又能够将水体保养得富含藻类和微生物。

这些又供给了螺蚌,草虾,鲢鳙之类的生长。

而螺蚌草虾,成为底层鱼类如鲤鱼,鲫鱼的食物。

加上水体温暖,简直就是鱼类的天堂。

北方水体要上冻,北方人也不善于养鱼,八公在每年春天三月的时候,还会沿着暖水塘放下很多棕片,让鱼能够顺利产卵,保证存活率。

同时又能收获大量的鱼卵,移到没有大鱼的小精养塘里,泼洒发酵青储底部留下的沼液,培育出大量的夏花鱼苗。

自己家的鱼塘根本用不完这么多的种苗,苏家庄子每年还得往外大量赠送。

还有人工孵化的鸡鸭苗,扦插培育的桑树苗,魔芋胶膜高空压条技术取得的桃梨等果树苗,八公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半卖半送的卖给司农寺,皇庄,以及周围的农户,苏家庄子的口碑,在开封府三个县里,那是授人予渔,出了名的仁善人家。

鱼太多,庄户们将大鱼都挑出来,一筐筐地抬走,半斤靠上的鲫鱼,丢到塘中一个小网箱里,随吃随捞。

剩下的太小的,丢回塘里继续养着。

主妇们则抓紧天寒地冻的时机,将鱼料理成可以长久保存的美食。

暖水渠边都是欢声笑语,那里摆起了一排锅灶,腌缸,熏棚,开始流水线作业。

好些种做法。

一种是蜀中腊鱼的做法,将鱼从后背剖开,洗干净,撕去黑膜,从后背剖然后用刀在鱼肉上划出口子。

锅中放入盐、五香粉、花椒粉,中小火炒变色,出香味。

白酒、酱油、白糖调成汁。

在擦干的鱼身上涂调料。

将炒热的椒盐涂在鱼身上,边涂边按捏,全身都涂抹均匀。

然后入缸,剩下的调料汁和椒盐浇在最上层,蒙上麻布。

这只是第一步,明天天亮的时候还得翻一遍,把上面的鱼翻到下面,再腌制到傍晚,就可以挂起晾到半干,然后入棚熏制了。

第二种做法则是两浙路熏鱼的做法。

将鱼洗净,刮鳞去鳃处理干净后,切成大小宽厚差不多一指左右的鱼块。

拌盐,倒入适量料酒和酒糟腌制一刻钟。

锅中入油,等油温上升后放入葱、姜以及八角煸炒出香味,随后放入清水、料酒、老抽、生抽、五香粉、白糖、盐,搅匀之后让其煮开,再加盖小火熬制十分钟晾凉做成卤汁。

晾卤的过程中,另一边开始炸腌制好的鱼块,等到鱼块炸至金黄后盛出,待水气散掉一部分后,再复炸一次。

将炸好的鱼块放进卤汁中浸泡片刻,等到完全入味后捞出,放到簸箕上晾凉上冻。

这个是可以立即就开吃的,苏油带着平正盛扁罐王彦弼还有庄上的娃子们就守在锅边,一会儿吃炸好没过卤的,一会儿吃从卤里刚捞出来的,主妇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偷嘴也偷得不亦乐乎。

八公也没有阻止,反而乐呵呵地看着,对张二笑道:“这就是我不喜欢进城的原因,冷锅冷灶的,哪里看的着这一份热闹兴旺!”

张二对自家庄子也是得意得很:“那是,春末收麦子,油菜,夏天出瓜茄,果子,秋天收稻子,冬天打鱼,杀猪,加上瓜茄是汴京城第一轮,冬日里还有韭黄绿菜,各种各样的杂项加起来……哎哟咱们庄子一家四十亩地,能干出两百亩的收成,这……这满大宋都见不着啊!”

一边忙活的主妇们就打趣:“可见张二家的有福,家里多少进项这男人都不知道,当家的原来是娘子呢!”

张二家的抱着好奇的漏勺看打鱼,心里美得慌,嘴上却一副嫌弃模样:“这就是兵汉出身的鲁夫,任事不管的闲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多大人了没事儿还撺掇人家张驸马进山打野鸡,糊成泥团烤着吃,他才是个有福的!”

张二表示不服气:“那叫叫花鸡,说起来还是老爷教给我们的法子。还有我哪里撺掇他了,明明是他撺掇的我!”

张敦礼刚刚和苏辙走到门口,就听见有人在说自己:“张二枉我对你这么好,你竟然背后编排人!”

张二忙不迭作揖道歉:“驸马爷真是要了亲命了,这耳朵怎么生得。”

苏油打趣道:“怕不是听着风来的,而是闻着味儿来的。”

张敦礼抽了抽鼻子:“你苏家庄子用香料用油就是狠得下手,今日又是什么料理?”

苏油笑道:“来巧了,今天有道苏浙的鱼丸你肯定喜欢。”

张敦礼点头:“那就晚间再回去。”

这里不是读书人说话的地方,苏油将张敦礼和苏辙带去书房,泡上茶,张敦礼看着他忙活:“不白吃你的,你家子由在我庄上写了一篇好文章,日后必定流传。”

“哦?是吗?快让我瞧瞧。”

苏辙将文章从袖中取出来:“还请小幺叔指点。”

苏油打开来一看,不由得一愣,历史又发生了改变,这篇文章不可能是真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

文章类似唐代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写的却是八公种山药的故事。

同样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散文,通过八公种植山药成功,邻居效仿失败,然后两人通过对话的方式,八公向邻居讲解种植山药要明白物性,利用观察推断种植原理,大胆改变种植方式,最后获得成功的道理。

文中的乡农八公,和他的知识分子邻居,两人的出发点相同,目的也相同,中间都有各自的推理和研究,这个过程还是相同,但是得到的结果却完全相反,中间说明了很多道理。

苏辙最后通过一个名叫“求是公”的虚拟旁观者,给出了结论,两人的真正区别,在于一个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推理和研究的过程脚踏实地,思虑周全,所以才获得了成功;而另一个却完全建立在空虚的理论之上,在书房中空想出一套方案,以为自己掌握了真正的真理,最后却被现实活生生的打了脸。

而背后的意思并不隐晦,,就是在批评王安石执政以来,不重视实际情况,不进行全面调研,不讲求方法论,导致朝政出现的严重偏差和闭门造车的空想风气。

同时也反过来给出了深刻的反省和劝告,要求当政者脚踏实地,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能让改革获得成功。

第十二章 牛杂可是好东西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收关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见面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二百八十章 写文章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宝贝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日心说第三百一十一章 输了!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凶险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击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三百一十三章 爱听评书的战俘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识产权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货币化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宝钞第九百三十三章 刘蛟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气象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钱可通神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穿越者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风筝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讲解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举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笔收入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疯狂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钊投诚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胜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体智慧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巩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四百二十九章 计相学宫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场第九百七十八章 军事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腊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卧云堂第一百五十二章 玩香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户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三百六十五章 马鹿第三百零六章 转运判官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养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骑兵合成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举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再见沈括第八百二十三章 来使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丧心病狂的山长们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功课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园林设计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国县第一百五十八章 东川郡第六百零六章 模范村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办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场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战第三十五章 产业布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张方平第四百二十章 冲击第七十七章 蛮部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鸡毛第九百六十一章 牡丹诗第四百七十六章 谁也改变不了谁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四百八十一章 种谔的攻略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鹤军(为本书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梦中诗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五百六十九章 苏元贞的去向第九百七十三章 旧事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号第七百五十八章 两浙风味第二百九十六章 游园会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九百八十四章 精微操作第四百四十四章 洞房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书第八百九十八章 苏颂的态度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讨论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夏龙雀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兽不如第四百三十四章 请假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辽国变故第四百七十二章 进京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苏油的背锅侠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