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梦中诗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梦中诗

苏油摇头道:“刚刚那些,都是假设,太后对我苏家的厚恩,你们也不可不知。”

接着将那一夜的经历与二人讲过,大家又都是一番感慨。

苏轼这才回想起来:“对了,在乌台里的时候,一天晚上暮鼓已然敲过,我正要睡觉,忽然看一个人走进我的屋子。”

“那人一句话也没说,往对面床上扔下一个小箱子做枕头就睡了。”

“我以为他是个囚犯,便不去管他,写完供词,我自己躺下也睡了。”

“大概……四更时分吧,我觉得有人推我的头,迷迷糊糊睁眼,却是那个人向我说:‘恭喜!恭喜!’”

“我翻过身子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安心睡,别发愁。’说完带着小箱子又神秘的走了。我到现在都莫名其妙。”

苏油笑道:“那一日可不光是你,老族兄,我,身边都来了这样一个人。这是官家根本不相信谏官们的话,所以暗中派宫中太监来观察我们。”

“见你鼻息如雷。他回去禀告陛下说你睡得很沉,很安静。陛下因此知你胸中无事。”

苏轼很好奇:“那你们又是如何做的?”

苏油说道:“我们当时也不知道是陛下派来的太监,老族兄正逢释放,见那人什么行李都没有,于是只带走了书稿,其余的全都留给了他。”

苏轼也乐了:“族叔仁善,有这份善缘,想来那太监回去净说好话了……那小幺叔你呢?”

苏油很尴尬:“我?我与来人聊天,发现他精通水利,于是便抓住他给我整理水利条陈,然后……推荐给了陛下,现在那人已经在宋用臣手底下治水了。”

“啊?哈哈哈哈……”苏轼捧腹大笑,笑完之后又摇头:“虽然意料之外,可细细一想,却又是情理之中,哈哈哈哈……”

叔侄三人又聊了一阵朝局,苏油也勉励了苏轼一番,要他到了黄州,好好听知州徐大受的话,除了签字画押什么事情都不要管,游山玩水散散心最重要。先苟一段时间再说。

之后又聊到文学,苏油将子由的《八公种山药记》取出,与大苏观看。

大苏也同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弟弟文风大成的作品,此文一出,大宋文坛必有苏辙一席之地。

当日晚饭时分,苏轼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并且在饭桌上宣布了出来:“我决定了,从今以后,再也不写诗作文!”

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这是要闹哪样?!大苏不写文章了?不写诗词了?!你问过大宋人民答应吗?啊不,还有朝鲜日本辽国人民答应吗?

苏轼端着酒杯,看着如丧考妣的一群人:“这文章最是累人,稍不留意便成罪过,于修身养性实无助益,所以我今后不写诗词了!要写,就写医药,种树等实用之书,什么风雅颂赋比兴,让它们去休!”

苏油都傻了,老子这一穿越,把历史上的大苏给穿没了?那两个赤壁赋怎么办?啊还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还没有出来,老子这不成华夏文坛的千古罪人了?!

举起酒杯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才能把大苏劝回来,难道说大侄儿你莫慌,等你到了黄州就会进入文学风格的转变时期,然后创作的巅峰时期,最后成为世界级文化偶像?

苏轼伸过手来和苏油碰了一下杯子:“看,明润都支持我,就这么定了!”

喂!我都说了什么了就定了就?!

这一夜苏油是真没睡好,大苏没了,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等到早上被扁罐昏昏沉沉地拖起来,昏昏沉沉地跑了两个圈,再昏昏沉沉地回到庄子,却发现自家书桌上摆了两首诗。

一首是:

百日归期恰及春,残生乐事最关身。

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另一首是: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斗少年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辽西。

苏油顿时勃然大怒,抄起贴子就来到堂屋,苏轼却正在老神在在地喝豆浆吃油条。

“子瞻!这是不是你写的?!”

“啊?对,是我写的。”

“那你昨晚上骗我们说从此不写诗了?!害我一晚上都没睡好,以为把大宋文字天才给扇没了!”

苏轼两腿不自觉地并拢了一下:“骟……什么骟没了?”

苏油顶着两个黑圆圈,为自己不足的睡眠感到恼怒:“说!这两首诗怎么回事儿?!”

苏轼说道:“第一首里边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却对酒杯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我是真的下定决心从此不写诗词了。结果昨晚做梦,却又回到了从乌台出来的那一刻,感觉春风拂面一身轻松,于是在梦中作了这两首诗。”

“明润,那是在梦中,这个……我也管不了梦里边的自己啊……我这也没办法啊……”

苏油哭笑不得,这尼玛,梦里边都能作诗,还能引经用典搞得这么工整,我是该夸你还是该骂你?!

苏轼哭丧着脸:“既然已经破戒,再骗自己就没意思了,看来这一辈子,注定为文字所累,唉,可能这就是造化弄人吧……”

苏油:“……”

这是真怒了,你这么不满意,那让造化来弄下我呗?!

两首诗,第一首是说自己被审查了一百来天,放出来的时候马上就是春节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风也好像那么的温柔,喜鹊也一直喳喳叫。

端着酒杯,都不知道是不是在梦里;拿起笔来,诗思灵感还是那样如神喷涌。

这场灾殃已经没有什么好追悔的了,却还能不称职地留在官场里,连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

第二首,则是说一辈子都受了文名所累,这回吃了教训,一定要学会了低调做人。

这番际遇,就好像塞翁失马,他日归来,焉知非福;也不想再与斗鸡少年,争强好胜。

从此变成休官的彭泽县令陶渊明一样,生计可能会受到影响,搞不好都没酒喝了;

相比王维在退隐之后,妻子病死立誓不娶,自己却还有妻子可以依赖,却又比他强,没什么不好的。

只是睢阳老从事指弟弟苏辙,子由听说兄长被下狱,请求勉除官职为自己赎罪,这下要去辽西了。

不过历史上苏辙是被贬筠州监酒,因此原诗是江西,而如今变成了礼部郎中,告哀使,因此诗中就变成了辽西。

苏油坐下来,伸手指着“城中不斗少年鸡”一句,冷笑道:“说好的谨慎文字呢?这句又怎么说?”

然后又指着“切禄”二字:“这句又怎么说?”

“城东不斗少年鸡”用唐陈鸿《东城父老传》故事:贾昌以善斗鸡而得玄宗之宠,被封为“五百小儿长”,当时盛传一句谣谚: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苏轼的意思很明白:老子这回好歹算是没有被你们整死,勉强算是塞翁失马,但是也被你们搞的心力憔悴,没功夫陪你们玩斗鸡了。

这还是讥讽审查他的官员不学无术,是弄臣和优伶一样的小人,较真起来,又是诽谤。

“窃禄”的典故就更严重,虽然唐代杜荀鹤《自叙》诗里有“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意为自己无才为官。

苏轼这首诗,明显用的是这个典故,但是“窃禄”的典故可不止这一个。

三国时一位大儒给曹操的一封信中,说他是窃禄之人。而曹操杀荀彧的时候,给他寄了个空盒子,打开来没有东西,荀彧感叹道:“世食汉禄,终无汉禄可食!”于是服毒自尽。

这个典故要攀扯起来,可以说苏轼是自比曹操,呵呵呵……怕又是得脱一层皮。

苏轼虽然性格大大咧咧,但是典故精熟得很,苏油一指出来,立马就噎住了:“咳咳咳……梦里边管不住手,这不是我的意思……是……都怪这手……”

苏油扯了扯嘴角:“你就不能改一改?”

“没这习惯。”

“……”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鸡毛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三百零五章 熟蛮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宝钞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换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么敢第六十四章 早饭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四百四十章 再见可龙里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练兵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粮道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号窟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试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旧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认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胜利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争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汤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难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转化第五十八章 方法论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处第四百五十三章 铜矿第七百一十二章 诗人第六百四十章 赐第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驼口第八百九十八章 苏颂的态度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员外第八百三十八章 会飞的货物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百五十五章 伟大的航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课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试行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翰苑群英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钱也不好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风向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证据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年终总结模板第八百四十八章 廖恩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训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发准备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五百零一章 没有盐第一百五十七章 斗智不斗力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应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毕观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书》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四十五章 张天师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东胜祖地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三百九十六章 计较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胫转运第三十章 县令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兽不如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亲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对策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谁是大爷第四百五十章 再到东川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二百九十二章 马上草赋第七百零六章 商议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谋第六百六十八章 失踪第九百九十二章 当家长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宝钞显灵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来宰相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点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产第五百零二章 解决第十章 讲究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论功过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死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卧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