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臣才天授

“啊?哈哈哈哈……”

赵顼捧腹大笑,笑过之后一边抹眼角一边点头:“八公的道理,比王相公的易懂多了,颇有自然之道。哈哈哈哈……”

说完对苏油说道:“诏书再下,万不可推辞了。”

苏油拱手道:“陛下,军机处的提举人选,确定了吗?”

赵顼很尴尬:“没人啊……军政皆通的,朝中就那几位,章惇算一个,不过他那脾气……王韶算一个,不过现在还在南海……熊本,章栥……资望又不足……”

“明润,既然这是你的建议,那要不……由你来提举?”

苏油正色道:“臣固不敢辞,那臣请陛下收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任命。”

赵顼有些恼怒:“我是昏庸之君吗?不值得明润你效力?章惇都能任参知政事,你干敏如此,焉可置国计于不顾?”

苏油躬身道:“陛下待臣以腹心,臣感激涕零,然军机处乃机衡中书,枢密,计司之要。”

“如果臣还担任中书要职,以后对枢密院和计司有什么要求配合的地方,则有以中书压制枢密,三司之嫌,难免不会引起他们的非议。”

“只有独立于三处之外,方能公允处事。”

赵顼问道:“这个军机处,一定得有吗?”

苏油说道:“陛下,我朝之待武臣,厚其禄而薄其礼。当年贾昌朝在弹劾恩幸子弟垂涎三衙职位章奏中,就曾经说过:‘其志不过利转迁之速,俸赐之厚耳。’”

“虽然难听,却也是事实。”

“以祖宗之宏烈,尤有高粱河,好水川之失,军机不振,就是主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岂可不慎?”

“我朝军制,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率臣皆临时委任,事毕撤销。”

“这种方法好处在于武臣难成藩镇,坏处却在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仰地方文臣鼻息,战力难得施展。”

“陛下亲政之后,锐意改之,由王相公行保甲,置将,更戊诸法,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也获得了不少实效。”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如今新军的战力已然表现了出来,我大宋军制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

“对武将的制衡,应当从‘厚其禄而薄其礼’,转变成‘尊其位而扼其耗’。”

“新军打的就是后勤,失去了后勤的新军,战力还比不上一支蕃骑,而后勤平时有文官监督,战时有军需官监督,新军将士有文化,有信仰,不会再是某名将领的私兵,也不易被作乱的武将蛊惑收买。”

“加上由监军发展出来的宪兵体系,军队内部就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将领除了带领军队为国效力时成为指挥统帅,专精作战外,其余时候,会有全方位的监督与制衡。”

“这才是久安之策。”

“与之相适应的,就是新军的体制,后勤,战略,机宜,训练,将领培养,这是一整套体系的构建。”

“还关系到优礼元戎,备上咨询,规划韬略,奖掖忠勇,激励气节,荡涤风气诸多事务。”

“关系到与军方宿将的相处,与中书的斡旋,与枢密的计议,与三司的交接。”

“其任之重,并不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臣不胜惶恐之至,只恐误了陛下大业,又岂敢以禄位敷薄而轻之,反贪慕宰执之名位?”

赵顼终于叹了一口气:“仁宗皇帝和太皇太后识人之明,非我所能及。你家大苏给范文正公集题的序言说道:‘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我看,明润你也当得起此语。”

苏油躬身道:“范文正公固然是天下楷模,微臣不敢望其项背。仁宗皇帝与太皇太后识人之明也不待言,然用于为臣身上,实在也是过誉了。”

“臣自幼顽劣,是太皇太后命张知县督我求学,方才不敢自轻;文字粗鄙,是仁宗皇帝力排众议擢臣高第,方才不敢自弃;是陛下不以臣德薄年微,托以腹心,关怀备至,相得怡然,更不敢不竭心尽力,回馈赤诚。”

“所以臣能成为今日之臣,有太皇太后引导之仁,有仁宗皇帝知遇之义,有陛下腹心之信。”

“不是臣有什么超卓之处,为太皇太后,仁宗皇帝所识;实在是他们的仁慈和煦,一路栽培护佑,成全了臣。”

“世井传言,臣之才乃得天授,然此天非别,实乃太皇太后,仁宗皇帝,及陛下是也。”

赵顼心底里那叫一个舒坦,简直就好像泡进了苏家汤泉池子一样,赶紧强行稳住转移话题:“听闻苏辙和晁补之进入辽境,辽人争相围睹,以至于上树骑墙,皆曰看上国三元,夫子的亲弟和弟子。”

“还听闻苏轼送苏辙出使,写有诗作?苏辙在路上也写了一首诗?”

苏油赶紧拱手:“臣替两位侄子请罪。”

苏辙出使,大苏写诗相送。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别的都不用多解释了,最后一联里边其实是化用了一个典故,出自《新唐书》。

唐代大才子李揆当年入蕃,蕃主问他可是唐代第一人李揆,李揆怕对方会把自己留下,便称自己不是。

因此这一句的意思是:“如果辽国国君问起你的家世背景,你可千万别说大宋一流的人物都出在我们苏家,小心被留下哦。”

好吧话虽然是开玩笑,大致也是事实,但是刚刚才被现实狠狠地打了屁股,一转身就忘了痛,大苏的没心没肺也是没谁了。

而苏辙到了辽国,遇到辽人里边的知识分子争相问及大苏,还拿出苏轼的诗集显摆,求大苏最近的新作,也颇有些为自己兄长自豪,便也写下一首诗。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

这首诗要深究起来,也有些不敬的意思在里边,后边一联的意思是说:哥哥你就不要写诗了,你看这都惊动了外国,哪怕是远在江湖谈笑而已,也要小心产生挂碍哦。

很明显,有讽刺朝廷搞乌台诗案的意思在里头。

因此赵顼一提,苏油赶紧请罪。

赵顼有些恐辽症,然而正因为如此,对于能力压辽国的事情,惊动辽国的人物,特别得意上心。

吕公著刚刚被任命为开封府尹,老头上任伊始就展现出自己的风格,除了在短时间内清空积务,让开封府老百姓见识了什么叫干臣风采,还搞了个政务透明。

将自己上任开封府以来办理的相关的政务,断过的案子,一切作为,通通张榜公示,主动接受百姓官民的监督。

此举引来了上下交赞,辽国使臣经过开封府门前的时候,看到了这个稀奇,跑到赵顼那里,特意大大赞扬了一番,贵国有这样的名臣,何愁不兴?

赵顼得意非凡,立刻给了吕公著丰厚的赏赐。

这个时候自然是哈哈一笑:“别闹!声名远播外国,大涨国威,何罪之有?”

说完想起一件事情,翻出来桌上一道奏章,笑道:“看看这个。”

苏油打开一看,却是苏轼到了黄州之后写的谢表。

这娃也是倒霉,即使是被贬到了黄州,事情都还没完。

之前知徐州的时候,出了一股“妖贼”,虽然后来苏轼大胆启用程杲,擒获了匪首,但是功是功过是过,磨勘下来之后,定了他一个失察之罪。

于是苏轼的谢表里边老老实实认错,但是又委屈地偷偷加了一句“无官可削,抚己知危”。

意思是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官职可贬了,现在居然还有罪过没清完,摸着自己身上,感觉好怕怕呢。

苏油不由得都气笑了:“这不是耍赖吗!?”

赵顼哈哈大笑:“可不是,既然无官可削,再要追究,怕是得杖责了,这是害怕吃棒呢!”

既然当着苏油这么调笑,这就是不追究了,苏油对赵顼拱手:“多谢陛下宽容。”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讨论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会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海军战术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三百零九章 计谋被识破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图说话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爱读书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两道菜做六天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二百五十章 弹劾第六百四十二章 见解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七百二十三章 盐户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侦查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防辽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验收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发第八百四十七章 请求移民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后世之美第一百七十章 快递小哥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七百八十九章 李士宁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八百六十章 微服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师第八百三十五章 杨曙第五百六十章 进与退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发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隐君第二百五十五章 织锦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二十六章 新酒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兽不如第三十四章 蚀刻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种鄂的方略第二百八十四章 琼林宴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民兵郭二蛋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三百五十二章 变态繁荣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银行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们该打什么战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欧阳发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荐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台球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产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惨败第九百零三章 专业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八百八十四章 议定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风筝第九百三十二章 旧州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证据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万人敌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战役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一百八十四章 布置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计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论核心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归来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绕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见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优待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会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术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谋主第九十章 孝心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发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三百零五章 熟蛮第三百零六章 转运判官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胜利第四百七十五章 谁改变谁第一百八十八章 挨揍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三百二十章 驾崩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楼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来的新法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鹤军(为本书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三百七十章 演习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