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计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毒计

苏油笑道:“其实吧,事情要做,还是能做的。”

“哦?”

“陛下,记得河北数路最近的情形吗?”

赵顼有些明白了:“就是你说的,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那啥——抽水作用?”

为了让赵顼明白这个经济原理,苏油用了抽水来打比方。

“正是,国朝抑兼并的目的,就是减小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这个影响,在货币国家和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明显。”

“比如火柴,这东西的生产,现在主要在汴京,成都,杭州等大城市。但是使用者,却遍及全国。”

“火柴的生产成本,与材料,人工费有关系。汴京的生活水平高,工人的工钱高,火柴就会贵。”

“而这些东西的价格,在汴京人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可要是在荆湖深山的苗峒里,可能只有头人才用得起。”

“这就是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抽水效应,通过这样的商品销售行为,实际上导致了贫困地区的水朝发达地区流动,这种地区间的贸易逆差,导致了贫困地区愈加贫困。”

“如今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朝河北几路添水,通过修河,筑城,修路等大工程,让经济的水源重新向这些地方流注。让那里的老百姓能拿到工钱,感觉火柴并不贵。”

“臣估计,辽朝里边,能看透管仲之法的人很多,能看透这点的,怕是没几个。”

王珪和蔡确面面相觑,这就是陶朱之能?

就听苏油说道:“同样的道理,行业间也是如此。三司应当对国内的产业进行评估,对于需要注水的那些,国家就应该通过经济杠杆,通过税收减免,土地出让,工程优先等措施,予以鼓励扶持。”

“对于过剩的那些,就应当提高税率,压低价格,精简整合,予以平抑。”

“现在我们说辽国,辽国沿海州郡的繁荣,无疑也会对其贫困的北方产生这样的作用,我们只需要将这种烈度加强,就会给辽国带去很大的麻烦。”

“想要如管仲那样,用经济手段打击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以今人之智,那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影响其经济平衡。”

“辽国沿海的繁荣,依靠的不是他们自身的生产能力,而是大宋的商品输出,货币输出,甚至依靠的是他们自身仓库中的赋税。”

“当地官员为了谋取大利,不惜将库银进行短期拆借,用于购买两岛上的商品。”

王珪有些讶异:“辽朝君主暴虐,他们的官员敢这样干?”

苏油笑道:“这有何不敢?辽朝也是发解春秋两税,从税收集中到府库,到发解入京,中间也有时间。”

“要是收税收早一点,发解发晚一点,这中间就有不少税收被州府掌握。”

“利用这个时间和税收,购入商品,再将之卖掉,然后吃掉利益,本金还回银库当中,又有谁知道呢?”

王珪是文人出生,对这些伎俩不怎么了解,不由得毛骨悚然:“这个……我朝……”

苏油笑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发运也不是一次性发运,总得分期分批的对吧?其实只要第二批收到再发送第一批,那地方州府官员手上,就永远有一批税金存在。”

“别说短期贸易了,即便是长期的货款周转,他们也有足够的本金供调配使用。”

王珪已经掉进了本朝钱纲转运的魔咒当中,额头上的汗水都下来了:“三司……三司知道吗?我朝怎么处理的……”

苏油懒得搭理王珪,继续说辽国:“让辽朝州府官员们做这个生意,进货出货,他们才不会愿意这么干呢。”

王珪真的懵了:“这是白捡啊,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干?”

苏油冷笑道:“因为白捡都嫌麻烦。”

“他们直接将资金转借给商人,分长短期收回本金和利息,不是更加的方便?”

“对哦……”这一刻,王珪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傻子。

苏油这才对赵顼躬身:“陛下,商贾们生意做得风声水起,有足够的利润支付州府官员的利息,整个辽国沿海州郡,都因为这贸易的红利,变得欣欣向荣。”

“百姓生活水平节节高涨,无需在种地纺织,放牧熬盐,做点小生意,就能足够一家老小美美地生活,虽然对北方有些影响,但是自己的生活总是好的。”

“一天靠做生意收入五百文,就能够买到七十斤米,这样的日子,谁不想过?”

王珪,蔡确,赵顼都心惊肉跳,知道接下来苏油要说的,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

果然,苏油对三人再次拱手:“这欣欣向荣的一派大好局面,都是以獐子岛和鹿岛上的贸易活动为基础。而这样的贸易活动,大宋法理是不支持的。”

“所以要是有一天……大宋决定采取行动,让这个基础,突然消失,会是什么情形?”

赵顼猛然站起身来:“好!这是给辽人挖了好大的一个坑!”

王珪吓得直挥手:“使不得,那就是辽主集结数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的后果!”

蔡确也拱手道:“陛下,此事重大,如今河北空虚,万不能过于刺激辽人。呃……想必鱼国公还有计议。”

苏油也吓着了:“陛下,相公和执政说得在理,目前阶段,河北未安之前,的确不能过于刺激辽人。”

“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大,要完全打击其农、牧两项产业,那是不大可能的。”

“就目前阶段来说,能够影响其经济平衡,继续制造沿海虚假繁荣,通过货币输出悄悄使其开始通货膨胀,造成沿海地区与内地巨大的收入差距,形成更剧烈的抽吸效应,让其经济失去平衡……”

“要是陛下还不满意,那就……再加上培养买办阶层,培养亲宋势力,通过他们影响辽国国策……”

“还有,扶持他们一些产业也行……”

赵顼愣住了:“明润你确定没有说错?朕替辽国扶持产业?!”

苏油摸了摸鼻子:“当年在南海占城三州,臣不也是扶持了甘蔗产业嘛……谁知道后来甘蔗刀演变成了义军的武器,推翻了暴政……”

赵顼想了想:“那该是什么产业比较好?”

苏油说道:“不能是农业和牧业这两项增强其国力的产业,这个……臣想来就是矿藏。”

“引进矿藏,使辽人的矿工增加,矿工都是壮丁,因为开矿也必须集聚,一旦最后被断了生计,最容易造反。就是……就是怕辽人不上这个当……”

蔡确忽然拱手:“陛下,相公,国公,你们觉得……伐木怎么样?!”

靠!

就听蔡确说道:“伐木和开矿差不多,同样需要集中壮丁,而且要用到刀斧等工具。”

“还有,伐木必须是森林地区,而辽东一带的森林地区,盘踞的都是女直部落。”

“女直如今渐有反意,如果能说动辽朝高层,对他们来说,通过和我们的木材贸易,是不是也可以起到安抚女直人的作用?”

“就辽人现在的德性,肯定会将这生意转包给当地部落的头人,他们从中赚取不菲的差价。”

“木料不比矿藏,不会过度刺激到辽人,而且有大利可图。”

“如此一来,他们对女直人拥有刀斧,多半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我们也可以利用那些木材,在獐子岛修建城寨,打造船只。”

“这项贸易,对大宋,辽国,女直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不过余味悠长,再往后会是什么局面,呵呵呵……”

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宁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锅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观量派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论核心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转轮铳说说外官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蒸汽机车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七百三十七章 两首词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无此君臣民开个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写不下。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第七百一十九章 举措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议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苏元贞的去向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鸡毛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回护第七百四十六章 礼尚往来第三百九十六章 计较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实验第一百零一章 鸭雏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贪官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阳关引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会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戏精聚会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一千零二十章 标准化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旧交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变革前的祥瑞第三百二十三章 劝解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师道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五百九十三章 传说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毕仲游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确的帮手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们越线了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苏辙上书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游园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五十三章 讹诈第一百五十五章 伟大的航程第八百九十九章 软糖第二百二十章 买房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禅师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战端再启第九百章 缝纫机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三百九十六章 计较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两封信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抛弃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灵柴第四十四章 元素周期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马光逝世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复官第二百三十二章 苏伯纯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七百五十七章 笔名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再见辛娘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夜袭第二百八十六章 为国考试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学习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垄断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发现第一百九十三章 鸡丁第八百六十一章 参观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复行汉制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会做官第八百四十章 断刑第一百五十八章 东川郡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关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岳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为公辟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盘子第八百二十六章 决战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礼物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翰苑群英第九十六章 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