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卧云堂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卧云堂

据苏明润说,税收,其实只是朝廷获利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利益,在茶农,商人,繁荣的市场之上。

无数的人因此而衣食有了着落,成为了对国家有用的人,而无数粮食产量很低的山地,也成了茶园,能够提供不亚于良田的产出。

现在蜀中茶农的积极性很高,这是专榷时期无法做到的,具体问题产生在哪里,有什么利弊,一时我也说不清楚,要不等苏明润回来之后,请他来给母后讲讲?

要是只事关娘家,高滔滔绝对会不讲理,可现在被赵顼一说,这事情好像还事关国家大计,高滔滔也不敢乱撒泼了,说道:“苏明润如今也是国家重臣,这点事情怎敢劳烦?改日小妹进宫问候起居的时候,我问问她得了。”

羊毛垄断出在陕西,司马光明显是知道“商业互吹”这个词的,不禁莞尔:“你呀你,算了明润你赶紧去洛阳吧……我说不过你,自有人比你还要深沉老练。”

苏油笑道:“听完学士之训,自当再去领受富公的教诲。”

司马光点头,叹了一口气:“我知道明润你的意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切,还是留在书里吧……”

两队人在偃师分手,苏油又经过了一日,便抵达了洛阳。

富弼如今已然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是思路还是敏捷,虽然有些老年疾病,但精神还不错,听闻苏油来访,便在卧云堂予以接待。

富弼的园子乃是洛阳第一,因为是大宋的郑国公,因此老百姓将这里叫做郑公园,有两山三台四洞五亭之盛。

这里的竹林,梅林都是极盛,卧云堂在竹林的东边,与园中另一座四景堂对峙并列。

左右两座假山,分别落在溪流池塘之畔。坐在此地,满园胜景,美不胜收。

卧云堂前还有一株凌霄,更是奇绝。

后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特意记载了这株花:“凌霄花未有不依木而生者,唯西京富郑公园中一株,挺然独立,高四丈,围三尺余,花大如怀,旁无依附。”

不过如今不在花期,看不到凌霄盛开的情形,不过绿竹香梅,堆琼叠翠,却也是陕西难得一见的美景。

见到苏油,富弼第一句话就是:“陛下决意西事了吧?”

苏油微微点头:“陛下从来都决意西事,自登基之时就一直在准备。”

这话也是有出处的,熙宁元年,富弼调判汝州,赵顼诏令在内东门的小殿觐见,特许患病的富弼坐轿到殿门。

赵顼当时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富弼说:“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奸人就会逢迎。应当像天监视人一样,善恶都由自取,然后进行惩罚奖赏,这样功劳和罪恶都各得其实情。”

赵顼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说:“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

到现在,却已经十二年了,大宋先后用兵渭州、河湟、荆湖、交趾、南海,竟然是没有停止过。

富弼是大宋最顶级的政治家,有贤相之称。

性格温和,为政清廉,好善嫉恶,进退裕如。

与人言必尽敬,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有礼。

而且心思周密,小人想要害他却不容易。

当年富弼在辽宋间往来,负责岁币谈判,宰相吕夷简曾经想要陷害他,交给富弼的国书,和口述不同。

富弼领受国书出了京城之后,对手下说道:“要是国书内容与口授不符,国家大事就败了。”

于是发书审视,果然,口述和国书的内容不一致,于是富弼立刻返回京城,面见仁宗,要求将国书改正,让吕夷简的谋算落了空。

这是一个有原则但是懂机变,有底线但是够圆滑的人物,天生的政治家。

后人王夫之曾评价说:“夫富公固非有异志者,而观其生平,每多周防免咎之意。”

而苏油身上,富弼似乎看到了年轻时候自己的影子,非常看好他。

当年苏油赴任回京,富弼离京前特意去找了他,要他和王安石通力合作,先保住已有的政治地盘,留待有用之身,为朝廷效力。

害怕苏油执拗,要和王安石顶牛,破坏朝堂政局,为此甚至不惜说出你自管委屈求全,我会在笔记中为你“平反”的话来。

但是苏油很好,虽然年轻,但是手段之圆熟老道,甚至青出于蓝。

政治上,苏油并没有完全听从富弼的劝告,而是对王安石的施政瑕疵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并且附上自己的改良建议。

而且绝不光是说说而已,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放手大干,既不违反王安石的大政方针,又用自己的精微操作将王安石的新法当做一个壳子,装上了自己改良之后的瓤子。

wωw◆ TTKдN◆ C O

此举给大宋带来的利益难以言喻,让新法派无言以对,也让保守派大感振奋。

而苏油的政治实力和政治盟友,也在一次次交锋中越来越厚,越来越多。

大宋需要改革,这是所有政治家都明白的事情,而保守派和变法派的意见分歧,其实是集中在如何改上。

说白了,就是财富的重新分配。

两派都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定数的。

保守派的观点认为,财富不当损失百姓而集中于国家,哪怕国事衰疲,也不能饮鸩止渴。

这样造成的坏处远大于好处,国家虽然一时强大,但最后必将自食苦果。

而变法派则认为,以大宋的国力,先将财富集中到国家手上,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决定性的优势。

老百姓虽然暂时受一些苦,承担一些代价,但是相比万世基业,这样的阵痛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苏油却甩出来另一套完全独立于两派的方法——你们,都错了!

大宋国家的财力,还大有潜力可挖,只要让有限的财富流动起来,就足以产生加权效应。

一文钱,完全可以变做两文钱三文钱来花!

只要这些钱用到了恰当的地方,就能够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大宋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同样能够一边抵御外辱,整顿军备;一边开发良田,改良工坊,增长人口,改善百姓生活。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让国家经济循环流动起来!

而且仅凭物质救不了大宋,还要改造精神!

这种说法在二十年前提出来的时候,相信的人没有几个,哪怕张方平以三司副使的身份亲自撰稿,相信《金融论》的人都寥寥无几。

而发精神改造初声的《士德论》,除了获得一份喝彩,真正体行不悖的,其实也不多。

不过如今信的人却越来越多了,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苏油不但提出了理论,还付诸实践。

相信苏油的人,都获得了长足的回报,苏油在大宋凭空做出了许多蛋糕,还邀请那些相信他的大佬们,加入了瓜分这些蛋糕的行列。

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影响力越来越大,受邀者的身份越来越贵重,等到赵顼成为最大的受益人之后,苏油的理论终于水到渠成。

这个过程苏油走得慢条斯理,优哉游哉地走了二十几年,走得别人都替他着急。

走到从乌台出来,开封府,枢密院,三司,大佬们就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

真正精明的大佬都知道,大宋国势扭转的背后,站着一个年轻的身影。

不是赵顼,而是苏油。

但是让富弼最感到宽心的,是大宋这些年发生的战争。

相比以往,大宋似乎发生了一种战略思维上的变化。

战争这种自古以来就是纯消耗的事情,竟然被苏明润打出了丰厚的利润。

其实战争只要是战胜,那必然是有红利的。

但是苏油主导的战争,哪怕是在本土进行的防守反击,也一样获得了红利,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国寺第五百六十二章 斗争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晋王少保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谋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一百一十章 对对子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变应在辽国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宝钞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五十三章 讹诈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战争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龟贼弄潮图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龟贼弄潮图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栓动小猎铳第八百六十七章 龙牙港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抚使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风筝第八百四十七章 请求移民第四百三十四章 请假第八十二章 常数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种树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请罪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义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问题第二百五十五章 织锦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击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七十三章 看破说破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举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战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二百五十五章 织锦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亲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号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念书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车阵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第二百九十五章 国舅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说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一百五十五章 伟大的航程第七百三十八章 谁剽窃谁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凉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灵州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进攻第七百二十三章 盐户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岳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苏辙上书第四百八十章 货物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游牧与农耕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拦驾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学问还没丢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继任者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龙山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贬第八百六十章 微服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诗第四百六十四章 财政赤字第五百五十六章 荆湖建议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老头的幸福生活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战略调整第六百七十八章 金姐儿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刺客第八百零五章 誓师第三十章 县令第九百九十章 汤泉第三百零四章 翻译官第四百五十一章国王跑了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连累的朋友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欧阳夫人第二百四十章 鳜鱼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话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见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二百零九章 北极院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兴亡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继任者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举荐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驳侄儿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报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斗碗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