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遗书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敦煌遗书

夏人覆灭张氏政权之后,对瓜沙管理也比较松散,反而带来了两地的繁荣,苏油抵达瓜州之后,居然有一种穿回了唐代中原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对的,“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繁华不下中原”。

有了祁焕的书信,加上苏油的大军秋毫无犯,瓜州本地豪强供应军需还发了点小财,不少世家本身就是五凉儒家诸子的后裔……世家宗主们的眼睛湿润了,这尼玛,原来就是重归华夏,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啊……

因此积极性相当高,几家大家和沙州都有贸易往来,派遣部曲骆驼,为大军带路前往沙州。

瓜州除了千佛洞,万佛峡,还有薛仁贵征西时留下的白虎关。

除了白虎关,大军继续前进,童贯看着戈壁上连绵不断的建筑模样的巨大垛子,感到奇怪:“那些是大城的废墟?”

苏油解释:“那是西北的一种地貌,由风雨侵蚀而成,看似壮美的城池。”

“里边道路繁复,不少商队躲避风沙误入其中,然后迷失路途。”

“又因为地处风口,狂风在里边呼啸的时候,会发出鬼哭狼嚎一般的声音,因此本地将它称作魔鬼城。”

作为乡导的瓜州刘氏从子刘煜之立即拱手:“大学士见闻真是太广博了,连这些都知道。”

苏油骑在骆驼上一摇一摇的:“不过我也没有见过实景,原来是如此令人震撼!”

说完拍了拍坐骑:“好牲畜啊!”

骆驼的载重是马匹的一倍还多,每峰骆驼能够背负四百斤的重物。

如果拉车,能够拉三千斤,苏油直接将一半战车的牵引换成了骆驼。

这玩意儿背着这么重的东西,每天还能够走近百里,“沙漠之舟”的名号,真不是白来的。

如今河北大骡子才放过繁育成功,最厉害的也不过才能驼三百斤,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寿命也长,有三司到四十年,是牧民们的重要财富。

现在正是骆驼的繁殖期,苏油还有幸见识了一回公骆驼打架。

同样也是母骆驼生殖期,它们会自行离开骆驼群,前往几十里外的背风沙坑处生下小骆驼,然后将小骆驼带回来。

好在从天方过来的阉割术在骆驼身上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因此苏油现在才骑得安稳。

苏油给队伍发放的细布大口罩也终于派上了用场,用来保护呼吸。

国公心思之细密,让一班西军将领不住摇头,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沙州,前身就是敦煌,一度繁华异常。

这曾经是丝绸之路之要冲,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

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贸易中原丝绸、瓷器、西域珍宝、北方驼马。

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

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汉元鼎六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

又从令居经敦煌直至盐泽,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魏晋时期的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封建政权。

李暠据敦煌称王,建立西凉国。敦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国都。

之后凉州成为西北的文化中心,敦煌又成了凉州文化的中心。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中原硕学宿儒和百姓逃往河西避难,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汉魏传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兴盛。敦煌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又成了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

前秦建元二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造窟的风气开始盛行。

北魏灭北凉,据河西后。政治稳定,佛教盛行。其后直到隋朝,计造洞窟九十,规模宏大,壁画和彩塑,技艺非常精湛。

到了强盛的唐朝,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莫高窟开窟数量多达一千余窟,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巅峰的艺术水平。

“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吐蕃乘虚占领河西。

其后汉人张议潮起事,占据河西、陇右,敦煌重新归附于唐朝。

天祐二年,张承奉遂自立为白衣天子,建号西汉金山国。其后金山国亡,张氏绝嗣,沙州长史曹议金自领节度使。

曹氏统治时期,笼络当地望族,发展生产,推行教化,改善同周边民族关系,使河西维持了稳定安宁的局面。

直到党项族兴起,称霸河西,五六十年间,因为西夏统治西夏统治者崇信佛教,敦煌不但没有退步,反而保持着汉代以来“民物富庶,与中原不殊”的水平。

到现在,就连西夏人,也在这里开了五六十窟。

如今的月牙泉,面积比千年之后大了很多倍,而洞窟都还保存完好,总数上千,同样远比后世仅存的两百多窟壮观了无数倍。

苏油在骆驼上看着满目蒹葭,以及两侧河谷中漫山的佛窟奇观,深吸了一口气:“终于到了……”

李庸和孙能也被这景象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童贯从泉边一路看到山顶:“天神爷,这得多少钱……”

苏油操纵这骆驼跪下,从驼峰上出溜下来:“驻扎吧,有大事儿!”

如今的朝中尤其争议,保守派对西夏能否被大宋占有表示了怀疑。

司马光曾经跟苏油写信,认为沙洲、瓜州这样的地方,武帝开垦出来,最后也是资敌,从地缘政治来说,大宋如今能够控制套内,拱卫兰州,局面便已经很舒服了。

大宋其实最好不要在宁夏耗费太多的精力,毕竟河北那边还有个庞然大物——辽国。

蛮夷要做交易,大可以让他们到兰州来嘛。

历史上司马光曾经因为放弃夏人频繁争夺的数堡,在历史上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但是当时的陕西兵隳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研究他的奏章,其实司马光也并不是不重视军队建设的人,如置将法,在王安石出台之前,他早就已经对朝廷有了类似的建议。

陕西是他的老家,他对陕西深重的苦难,肯定比王安石、章惇这些南边来的,更加感同身受。

因此真实历史上的司马光,因为战略眼光的不足,在对比完两国力量之后,认为大宋不可能干得过夏人,这才放弃了几处得地。

但是他的行政能力同样不行,因此虽然得到了短期和平,也没有能利用这点宝贵的时间,让大宋局面改观,最多算是给后来的赵煦保住了家底。

如今的情况,远远好过历史同期,在苏油持续不断推动陕西路改良派改革十九年之后,陕西的局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

司马光虽然对朝廷全取西夏有些担忧,但是还是先写信给苏油,毕竟苏油是主持大局的人,而且一直以来成绩不俗。

苏油收到信之后,知道司马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的,是一群人的思想。

这群人眼高手低,但是学识渊博,文化水平是宋朝的巅峰,对自己也一直关心爱护。

这些人是自己的盟友,要转变他们的思路,最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就是让这个离大宋行政中心距离一万多里的沙州,具有足以摇撼他们灵魂的价值!

那就是文化价值,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敦煌遗书。

年代上起东汉,下至当今。

其间经历三国、两晋、五凉、梁、陈、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归义军、沙州回鹃、西夏十多个朝代。

每逢战乱降临,无数的文化典籍、档案、或官或私,被有心人有意无意地封藏在这些佛窟当中。

其中汉文的,具有年代记录的,现今流传文献中所佚缺的,价值尤为珍贵。

这些资料后来被掠夺,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前后几批被劫掠的文献资料的总和,总计超过了二十七万件之巨!

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驼沟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九百五十九章 进取之时第四百二十三章 战后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该打的仗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继续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众将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书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都山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战第九百二十一章 赵顼的家事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边子第二百八十章 写文章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实验第三百章 再见张方平第一百三十章 惨相第三百九十九章 抬杠之旅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两国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复行汉制第五百二十四章 孙能的进步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九百五十一章 乌台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准备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烧曲第三百零四章 翻译官第七百零六章 商议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张方平走了第六百八十章 布置(为盟主财叔宁打赏加更)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杂货铺第五十二章 卖鱼搭档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穷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鸡毛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对第七百五十八章 两浙风味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众将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对策第七百三十六章 视察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台球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头鱼宴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三百二十三章 劝解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战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五十章 沙金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游江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收关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一百三十七章 风筝诗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线路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节奏乱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金奖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桨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见董非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三百五十四章 断案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军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卖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日心说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四百二十三章 战后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郁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七百二十五章 巨舰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闻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辽阳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论第八百一十九章 处处烽火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线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改造第一百九十三章 鸡丁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四百一十三章 劝降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润救我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旧交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张方平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学派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东胜祖地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书第一千章 冬蔬菜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细第四百一十八章 义勇第四百九十三章 纲要第八百八十二章 论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