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证据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证据

有人就指出,根据史书记载,周武灭商的时候,当时的淮夷将军攸侯喜正带着殷商军队在讨伐东夷。

之后这支部队在历史上再无记载,只说攸侯喜带领殷商遗民东渡“天之浮桥”,去了另一处地方。

王安石在江宁府指出,《左传·僖公十六年》中有过记载:“六鹢退飞过宋都”。

但是能够“退飞”的鸟,在中土从来没有发现过,这次扁罐他们从东胜州带回来物产中,却有一种食蜜鸟,能够退飞和空停。

这说明当时殷人的后裔和中土,可能还有过联系,带回了足以在中原炫耀的东胜州食蜜鸟。

而刘攽则列举了《竹书纪年》,里边记载着夏代命九夷,狩猎于大海,获大鱼。就是扁罐他们出发所选择的北线。

苏轼则引用了《诗经·商颂》记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指殷商的第十一代君主,而这“海外有截”这句话,说明在殷商时,中原王朝就已经拥有了海外领土。

而此次扁罐从托尔特克,呸,什么破名字,玉黍城!

此次扁罐还从玉黍城的神庙当中带回了两个玉雕和两个刻有玉圭,玉圭上有汉字!

经过司马光的解读,第一块上的文字,应该是“俎娀茧翟”,而第二块上,应该是“妣辛十二示土”。

茧翟是有娀氏的长女,殷商的祖先。帝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十二示土就是十二社,而“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所以这是当地人祭祀先祖母茧翟和高辛氏的玉圭!

那两个玉人,其服饰和发型,也和殷墟出土的玉人形象,非常接近!

韩纯彦也是考古专家了,指出当地的神庙形制、人祭风俗、用动物形象分军队旗帜等情况,和商周风貌很接近。

还有那个蛟龙的图腾形象,以及当地龙神所管辖的风、雨、云、丰收等神职内容,都和华夏的龙非常相似!

此外还有《山海经》,《神异经》很多以前看似荒诞的记录,现在都有了来路,他们描述的是那片老远老远的陆地。

于是翰林院就闹开了——这么多证据ꓹ 难道还不够吗?

蜀国公坚定地认为,奉行华夏文明的民族ꓹ 就是华夏民族。西夏、大理、交趾、日本、高丽和辽国南部,都应该被囊括在华夏文明圈子里边。

这就是韩昌黎所谓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然而现在有这么多华夏痕迹的东胜州文明ꓹ 却还说值得商榷,这是看不起人家落后吗?

在冷静务实的学者眼里ꓹ 这些都属于无厘头的胡说八道,那几个玉圭上的文字ꓹ 都和中原文字似是而非ꓹ 最多只能算是巧合。

但是即便如大宋顶级的学者陈昭明,也拿不出可以驳斥自己儿子的有力证据,相反,翰林院一堆老冬烘,就跟打了鸡血一般兴奋。

陈昭明无力地列举了当地没有青铜器,而殷商青铜器异常发达的例子作为反驳,然而却又被老冬烘们驳倒了——陈子鸣小先生说那可能是第一文明期和第二文明期之间出现了断代ꓹ 有那些宏伟的建筑,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当地曾经出现过金属加工工具嘛!

只不过后来第一文明期覆灭后ꓹ 金属工具都锈灭在丛林当中ꓹ 或者还深埋地下没有发掘出来而已。

最有力的一击来自天文资料ꓹ 这个陈昭明都得认账ꓹ 玉黍人的天文记录相当完备,甚至超过了中原保留的记录ꓹ 说明了那个文明对天文的重视程度ꓹ 和华夏文明是一样的。

陈昭明一口老血憋在肚子里吐不出来ꓹ 对天文的重视,那是每一个农耕民族的本能好不好?不然他们怎么知道何时该播种?

最后赵顼出来定性ꓹ 昭明学士这种在学术上谦虚谨慎的家风气,我们大家还是要学习滴,毕竟椅子童鞋年纪尚小,这也才是我朝第一次渡过大洋抵达彼岸,说服力稍微有些欠缺,也可以理解滴。

但这事情并不难,我们只要多派些船,多派些人过去,继续深入了解不就是了?

然后大家就一起躬身,陛下圣明。

于是赵顼又紧跟着提出下一个问题,那么这次大发现,该不该奖掖?如果该,那又如何奖掖?

扁罐现在的朝请郎,文散官正七品;椅子因为苏小妹得太皇太后和太后宠爱,恩荫得比较早,现在是通直郎,文散官从六品。

这个官阶已经相当高了,要是再升官阶,搞不好就要走上苏油现在的路子。

于是大家都提出反对意见,不能再升官了,最起码,不能再升文阶了。

蔡确建议道:“既然不升文阶,要不就授职吧,降两级授实职,将作监、军器监丞就挺合适。”

赵顼想起俩孩子在武器设计上也有天赋,蔡确的这个建议也算合情合理,两个职位虽然是八品,但是已经比宰相子初得授职高了一级。

不过一个十四一个十二,就领受了京官职务,却又是难得的殊荣了。

而且扁罐和椅子在这次大航海中,一个表现出管理能力,一个表现出设计能力,蔡确这道建议,可以说四平八稳,考虑了各方意见,没啥好说的。

然而关于赵孝奕的任命,就有些麻烦和敏感。

頵王爷的儿子,不好安排啊……

见群臣都噤若寒蝉,赵顼直接开口:“那就升雄州观察使,重新做回机宜厅知河北事。明明是干才,却偏要放浪形骸……”

“呵呵呵……想做米虫,都没问过朕答不答应。”

这可以算是格外的恩遇了,这娃前科太烂,做了一回军机处机宜厅知河北事还逃了差遣,这回又被赵顼按回了原有的位置上。

这也是赵顼的考虑,大宋皇室明面上可永远是兄友弟恭,母慈子孝。赵顼决不会在这方面落什么忌惮弟弟的口实。

……

曹王宫府。

赵孝奕看着朱漆的宫门,叹了一口气,迈步朝里走去。

王府管事赶紧迎了上来:“观察,王爷在书房,等你好久了。”

赵孝奕白了管事一眼:“你这老狗,消息倒快。”

管事腆这脸笑道:“少爷这番也算是给王爷挣得了一份脸面和光彩,你是不知道,你出海这些日子,王爷闭门不出,日日长吁短叹,他可是想念少爷得紧……”

就听书房内一声怒喝:“想他早点死在海上差不多!萧乾你在胡沁啥?!让这孽畜赶紧滚进来!”

赵孝奕迈步进了书房:“父亲这话,可是将蜀国公、石仙卿、昭明学士、苏山长一起得罪了啊,要说父亲将自身置于危境的本事儿,儿子才是第一个佩服。”

说完规规矩矩跟赵頵行了一礼:“父亲,孩儿回来了,特来领罚。”

“你!”赵頵一见儿子这惫懒样子就怒火腾腾往上冲,可见到儿子肤色都变成古铜之色,一身看着健硕了不少,想着他这一年来都不知道在海上吃了多少凶险多少苦,不禁又长叹一声坐了下来:“我已经管不了你了,这个家,你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是你别忘了你的身份,你这是要坑死咱一大家子是不是?”

“要不是陛下宽仁,光你这擅离京城,潜窜海外之罪,你父亲多大的能为,能给你遮掩得下来?”

赵孝奕一声轻笑:“父亲,儿子顽劣,不都是为了给你老人家添点污迹吗?难道你要学二叔那般,广布党羽,做大宋的贤王?”

赵頵吓得心惊肉跳:“这还是在宫里!你敢如此浪言?!你……你……”

赵孝奕摇头:“父亲还是没看透,你要是相信儿子一回,就上表陛下,自请出外吧。”

“休要胡言乱语!”赵頵下意识地朝书房外看了一眼:“你皇祖母那里不顾了?再说你二伯都没动,轮得到我动?”

赵孝奕冷笑道:“你是你,二伯是二伯,你为什么事事都要惟他是瞻?你跟二伯是兄弟,跟陛下就不是兄弟?他是我二伯,陛下却更是我大伯!”

第一百九十六章 虚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礼物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医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汉第二百六十四章 两道菜做六天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总得讲道理吧第七百三十四章 顶级数学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斗智不斗力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体系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四十三章 张象中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郓州方略第三百七十七章 诚意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节奏乱了第五百二十二章 横有横的资本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马,一样打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百零八章 无聊第七百五十八章 两浙风味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汤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梦中诗第一百六十二章 马本纲银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惨败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继任者第九百三十四章 邹时阑第九百六十八章 窦仕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七十三章 看破说破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九百九十章 汤泉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结婚第八百零八章 定议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是老的辣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发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训第六十一章 曲榷协议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学讨论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医之家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举荐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势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权力争斗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运改革第三百九十七章 运动会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冈峡第七百九十八章 议事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刺客第三百三十四章 图经本草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卧云堂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军第五百零一章 没有盐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骗子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后世之美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连累的朋友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苏半朝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写入画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方夜谭第六十九章 雀谱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张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六百章 吴逵第四百六十七章 彻底失控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梁第十三章 精盐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隐君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兀锏第一百七十六章 陈希亮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游说天都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垄断第六十八章 大苏小苏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无双国士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脸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见面第八百五十九章 张载逝世第九百零二章 建设兵团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龟的名字第五百四十七章 风波第七百三十六章 视察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五百零五章 择术为先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七百二十八章 字典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与生存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扫荡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