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后世之美

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后世之美

朝堂之上,几乎全成了保守派和改良派的天下,改革派现在就剩下一个右相韩缜,一个户部尚书曾布。

曾布是因为之前接替苏油安定宁夏的功劳,加上做过三司使,被章惇援引复朝的。

戊辰,苏辙言:“陛下用司马光为相,而使韩缜以屠沽之行与之同列,以臣度之,不过一年,缜之邪计必行,邪党必胜,光不获罪而去,则必引疾而避矣。”

“去岁北使入朝,见缜在位,相顾反臂微笑。是因缜举祖宗七百里之地,无故与之。”

“臣闻契丹地界之谋,出于耶律用正,今以为相。”

“彼以辟国七百里而相用正,朝廷以蹙国七百里而相缜,臣愚所未谕也。”

一剑封喉。

其实韩缜有些背锅,那七百里疆域是王安石和赵顼经过深思熟虑,研判了当时河北情形与辽国敌情之后,最终决定放弃的。

而韩缜不过是当时朝堂派出去的谈判代表而已。

但是朝廷的锅也该韩缜背,这就是政治。

苏辙这时拿出来弹劾,韩缜本来就在求退,立即合门戴罪。

己丑,朝廷接受了韩缜的辞呈,罢右仆射,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

高滔滔对韩缜和对蔡确的态度截然不同,虽然台谏前后论缜过恶甚众,高滔滔皆留中不报,但韩缜的不报与蔡确的不报,也是有区别的。

高滔滔还曾经宣谕孙觉、苏辙:“进退大臣,当存国体。韩缜虽不协人望,但是也必须主动求去,而后出之。”

刘挚等攻之益急,高滔滔同意韩缜辞职的同时,又出内批给给事中:“缜自以恐妨贤路,故乞出外,视矜功要名而去者,缜为得进退之体,宜于制词中声说此意。”

意思是说,韩缜的求去,比那些自夸功绩索要名声而后去的人,不是同一种性质,朝廷在给他的制词中,必须要声明这一点,给他足够的体面。

所谓“矜功要名”,意思很明显,就是指的蔡确、邢恕。

韩缜去后,右仆射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之前司马光除左仆射的时候,曾固辞以疾,推荐高滔滔召用文彦博和苏油。

范纯仁,吕公著也以文彦博老成,推荐其入朝。

文彦博都已经致仕,和苏油差不多,现在只享受荣衔,官封太师,为文臣第一人。

于是高滔滔诏文彦博肩舆赴阙,并令河南津派出专员为文彦博处理行李。

同时御札付司马光,欲除彦博太师兼侍中、行右仆射事。

司马光奏:“彦博官为太师,年八十一,臣后进而位居其上,非所以正大伦也。”

吕公著也认为文彦博资序太高,不如将老头置于苏油那个位置,备位咨询,然后将苏油召回,放在自己和司马光中间,担任这个右相。

朱光庭亦三上章,以为:“彦博师臣,不宜烦以吏事。若右相,则苏油、吕公著、韩维、范纯仁皆可为之。”

刘挚、王觌上书,也认为文彦博毕竟春秋太高,不可为三高官官。

苏油知道司马光和朝廷的意思后,立刻上章表示坚决不接受。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台谏有自己的子侄,而且苏辙工作得非常好,完全胜任,那就让他好好干完一任。

苏辙在任期间,自己便不好呆在宰执的位置上。

第二个原因是文彦博和自己同为龙昌期的学生,而且一个已经是太师,一个又守着司徒,要是同在朝中,同任实职,也难免会引来朝臣非议。

第三个原因是自己实在脱不开身,学校制度需要建立,课程教材需要修订,教师学生需要招纳安顿,各学院课题需要拟定,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如今朝中位置安排得很好,老师兄乃国家元戎,尊位致仕,再次出山想的也肯定是国家的需要,绝不会是为了什么权势地位。

言下之意,老头已经混到了当朝第一人,什么样的官没有担任过,什么样的功劳没拿过,他还会在乎这些吗?

否则他又何必八十一岁高龄还一召即起?因此想必也不会介意太皇太后的任何安排。

既然不会介意,那就干脆连右相都不给,给个平章军国事,备位参赞,文公也一定会竭心尽力。

高滔滔舒服了,明润这是给递了个台阶,说得也非常有道理,于是接受了苏油的请求,没有强求他执政,也没有在强行给文彦博安排政务。

高滔滔将几人意见告知司马光,司马光说道:“若令彦博以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亦足尊老成矣,而右相之位苏油坚谢的话,吕公著是最佳的人选。”

壬寅,诏:“文彦博特授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以门下侍郎吕公著为尚书右射兼中书侍郎。”

又诏:“彦博一月两赴经筵,六日一入朝,因至都堂与辅臣议事;如遇有军国机要,即不限时日,并令入预参决。”

活动在朝中的太师,不再是虚衔,这份尊荣在有宋一朝,也算是不多见。

不过在章惇去后枢密使的人选问题上,保守派内部自己都发生了分歧。

乙卯,以同知枢密院事安焘知枢密院事,试吏部尚书范纯仁同知枢密院事。

给事中王岩叟表示反对:“安焘资材阘茸,器识暗昧,旧位且非所据,况可冠洪枢、颛兵柄!

所有画黄,谨缴进。其范纯仁除命,伏乞分为别敕行下。”

意思就是太皇太后你这一招捆绑销售是没用的,安焘做个同知都不合格,枢密使想都别想。

因此请你将两件事情分开,范纯仁的任命我们同意,安焘的,呵呵呵……

苏辙、孙觉、刘挚亦相继论焘不当骤迁。

其实安焘的履历还是不错的,仁宗朝的探花,之后在干过吏部、转运、提刑、常平、外交,都还算比较出色。

不过真的没有干过军事。

安焘也不敢在反对这么强烈的情况下就任,因此辞谢。

而高滔滔直接敕黄,就是将写好的诏书交给王岩叟,让他当个二传橡皮图章。

王岩叟之前的上书,就是行使自己封还词头的权力,并且继续锲而不舍地上书:“陛下用范纯仁虽骤,何故无一人有言?盖赏贤也。

一进安焘,则谏官、御史交章论奏,盖非公望所与也。

臣两次论驳,窃闻已有指挥,门下省更不送给事中书读,令疾速施行。

臣位可夺也,而守官之志不可夺;身可忘也,而爱君之心不可忘。

陛下既重改成命,则愿差官权给事中,以全孤臣之守。”

意思就是陛下你要绕过给事中直接下敕就是不合规矩,我在给事中位置上就有这权利,你要乱来,那就先将我移走才行。

庚申,刘挚言:“安焘、范纯仁告命不由给事中,直付所司,陛下自堕典宪,使人何所守乎!”

高滔滔脾气上来了,撤就撤!我要换掉你们,让中书舍人胡宗愈上!

应该说,这一次事件,是高滔滔在稳定权利之后,开始意图扩张,伸手有点不依规矩了。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苏油上书:“今文彦博平章军国重事,司马光除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公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范纯仁知枢密院事,王韶举军机处,则朝廷格局已备。”

“其余中书侍郎、六部尚书,枢密同知,馆阁台谏,当稍抑中旨,使臣下会议拟进,择能者而用之,庶几无失。

斯亦为后世之美矣。”

“后世之美”四个字,完全挠到了高滔滔的痒痒,这下听进去了。

三月,丙辰,罢诸州常平管勾官。辛未,以吏部侍郎李常为户部尚书。

李常和孙觉是同学,与王安石曾经是好友,王安石当年曾经要李常制置三司条例司,不可谓不重,却被李常以政见不合拒绝。

之后因封还推行青苗法的诏书,与当时的右正言孙觉、御史中丞吕公著、赵抃、程颢、张戬、王子韶一起罢官外放。

李常和苏轼是非常好的文友,苏辙也曾在他手下,被庇护过一年多,元丰七年李常重为吏部尚书,曾经想提拔苏轼,却被蔡确王珪所阻。

除了苏轼苏辙,其实李常与苏油交情也不浅。

李常少年时与其弟李布,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僧舍读书,兄弟俩一直在不懈藏书。

李常方十三岁时,兄弟俩就已经藏了九千卷!

仁宗皇祐元年,李常中了进士,之后将九千卷藏书都捐献给了当地,将那个僧舍改造成大宋第一家私人图书馆,称为“白石山房”。

到现在,白石山房已经成了大宋著名的私家教育基地——白石书院。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抛弃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场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兀锏第六百二十四章 禅师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国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四百三十五章 两宫之意第八百一十九章 处处烽火第四百一十三章 劝降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战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潜在产能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会打仗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对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议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辽阳第八十八章 娃娃亲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百六十七章 纵横家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复盘汉灭匈奴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变化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见面第一百二十八章 灵光第二百三十三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八百三十五章 杨曙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会打仗第三百零九章 计谋被识破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课第九百二十章 劝谏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张方平走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检查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梦中诗第四百五十五章 乐于县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难第八百二十三章 来使第五百一十四章 护送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四章 苏八娘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驮马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铺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一百九十三章 鸡丁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六百八十九章 国家预算第六百一十四章 检查组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八百三十八章 会飞的货物第十八章 小康标准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练兵第七百三十八章 谁剽窃谁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纲要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师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点第一百五十八章 东川郡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头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岂止于此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课第九百四十八章 审理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鸡毛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游园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办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妖师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领思路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饯行第四百八十八章元宵节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价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东西大工艺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们该打什么战第二百七十五章 内官第三十章 县令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论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一百六十七章 纵横家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谁的首功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一百三十章 惨相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举荐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隐君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种树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争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见面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都艰难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问题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高永昌第六十三章 扎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