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诗会

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诗会

说起这个漏勺就有些得意:“父亲他估计也不会这些,都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不过靠渔猎不是办法,最好还是发展养殖……”

“打住。”蒋之奇见这小子越说越上瘾,赶紧制止:“广州士人百姓,每年有两次蒲涧之游,你是本州通判,又是新科探花,大家都期盼着见你一面。”

“我准备在中秋节蒲涧之会上,将你介绍给当地士绅。”

说完又道:“你日日察访,忠勤郡事本没有毛病,但是国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你总在村寮、疍户、蕃坊打转,不事交游,却有些因小失大了。”

“市舶司连年亏损,今年你来了,我想着是不是托城中士绅周全一二,认买些货品,也搞点政绩出来,不要影响子衡你铨考仕途是正经。”

漏勺很乖,听话拱手:“多谢明公,一切但从明公安排。”

三日之后,蒲涧乐游在城西白云山下举行。

白云山是广州风景绝佳之处,山下有一条清澈的涧水,因长满菖蒲,称为“蒲涧”。

广州城里有几株唐时的椰枣树,也不知道是哪位蕃商带来的,因为华夏传说里有蓬莱神仙安期生给帝王品尝“海枣”的传说,土人认为那几棵树就是安期生种下的海枣树,并且将之作为安期生曾经到过广州的证据。

又因为安期生曾经告诉过秦始皇他在蓬莱岛等他,才引出后来秦始皇派遣徐福出海的故事,因此传说里安期生来到广州的目的,是为了采药。

加上菖蒲不需要土壤都能生长,在古人看来非常神奇,将之定性为仙草,因此蒲涧就成了神仙歇脚的地方。

为了沾沾仙气,广州人每年春秋两节,会邀约前往蒲涧探幽揽胜,聊作闲游,渐渐形成风俗,到大宋如今,就和成都府大小遨游那般,成了官府组织的定期活动。

天下名山僧占多,蒲涧风景最优胜之处,就是蒲泉寺,寺后有石窟,传为安期居所,名为“安期洞”,洞前有一平台,名曰“鹤舒台”。

今日鹤舒台上,群贤毕集,蒲泉寺的信长老也是雅人。

大宋稍有文名的文人雅士,几乎就没有和大苏无瓜葛的,信长老也是大苏的文章道友,相互间时常信件往来。

听说小苏要参与此会,信长老早早布置下文会所需,清酒香茗,笔墨纸砚,就是要看看新科探花的文才。

蒋之奇今日一副道人装束,手持黎杖,身后跟着小秀才打扮的漏勺,三五清客随从相伴,一路缓缓行上山来。

道旁清溪潺湲,绿竹苍苔,的确风景优美,倒是让漏勺看得个饱。

等到抵达鹤舒台,景色又是一变,周围景色一览无余,广州城可以尽收眼底。

信长老带着已经等候在此的士绅上来合什:“老僧见过太守,这位应当就是小苏通判了吧?”

蒋之奇笑道:“官务繁忙,难得一日清闲,正宜于众高贤饮酒赋诗,洗涤俗气。看看我俩今日穿着,就不用称呼官职了吧?”

说完给漏勺介绍:“子衡,这位是蒲泉寺驻锡的信长老,跟大苏是文章好友,大苏在杭州的时候,曾托佛印给我们寄来过一车松脂,两瓶金鸡纳霜。”

信长老合什:“金鸡纳霜在广州活人无数,堪称灵效,听闻是小苏探花的兄长取自万里东洲,却是堪比安期公之能了。”

漏勺连忙逊谢,信长老却又笑道:“不过松脂就过分了,山僧平日里琢粉涩弦,哪里用得了一车?”

漏勺也合什:“那车松脂,是后学求老堂兄送来的,迟早合当大用,却非仅为弹琴鼓瑟也。”

“哦?”信长老不禁感到讶异:“未知有何用啊?”

蒋之奇摆手道:“杂务改日再说,我先与子衡介绍广州文脉。”

几名士绅早就等着介绍了,广州文事不彰,虽然个个年纪都在四十以上,但是真不敢将漏勺当做晚辈看。

文章天数,偏偏就中意苏家,吸干眉山二十年文运的家族,走到哪里都是豪横。

好在漏勺文质彬彬,活脱脱一个可爱的小秀才,人畜无害的样子,倒是颇得大家的喜欢。

接下来就是开宴,士绅们也带着不少子弟,大家就在鹤舒台上玩起了酒令,得令者命赋诗一首。

漏勺偷奸耍滑,小和尚敲木鱼虽然有长有短,但是漏勺要不故作迟疑不接,要不下手飞快,木鱼停歇之时,一枝丹桂就是落不到他手上。

信长老急了,用咳嗽给小和尚打信号,不料漏勺也装老僧咳嗽,还贼像,搞得小和尚也摸不清路数,那花还是到不了漏勺手上。

蒋之奇哈哈大乐,苏家人的顽皮,今日算是再次见识到了,开口说道:“躲来躲去地干什么?难道你今日还逃得掉?干脆,拈韵吧。”

这就是不讲理了,不过大家都说好,于是以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分韵,大家拈到那个字就以哪个字为韵脚做诗。

这回逃不掉了,漏勺拈着个津字。

众人都围拢来聚观,漏勺沉吟片刻,终于写下一首。

九节仙姿下玉津,

秋风难动满溪新。

灵泉甘澈听无主,

肯与安期借旧邻?

这诗翻译过来,上联是说菖蒲仙子发现了这处风水宝地,便从天上搬了下来住到了这里,从此秋风都再难以进来,这里的景色四季常青。

下联则是以神仙安期生的语气,和菖蒲仙子商量——这口甘泉本来也没有主人,仙子能不能让我拿去,借给城中老邻居们啊?

“好诗!”蒋之奇首先喝了一声采。

这首诗与苏油更偏唐诗的诗风不同,更符合如今宋人的审美。

要是苏油在此,一眼就能看出漏勺的诗风是跟谁学的。

这娃的诗风,被李家妹崽带跑了。

最后一句构思尤其精巧,还以“神仙故旧”暗中恭维了一把广州父老,登时让围观的士绅们乐开了花。

当地颇有文名的老士子陶安民就拈须微笑:“此诗应时,应地,应典,最难得清新自然,而尾句奇峰突出,诗意清奇,果然高妙,不愧国朝探花玉郎。”

另一名士人刘未摇头感慨:“广州秋冬两季,雨水较少,江水又受海潮倒灌影响,变得咸苦,广州城中,除了寥寥几处甘井,其余也皆是苦咸,甚不堪饮。然百姓们也没有办法,只能一代代苦挨。”

“若是真如探花郎诗中所言,能有神仙将甘泉借与我广州百姓,那可是莫大的一桩功德了。”

说起这个来大家都是叹气,其实城中甘井,基本上都是被这几家霸占,好些人家还拿那井水卖钱,一桶两文。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而且这还是德性,因为这些人家绝不会差那点井水钱,反倒是那些故作清高不卖井水的士绅,招周围邻居们痛恨。

感慨之间,却见漏勺团团拱手:“这首诗正为引诸贤共议,咱们能不能将这蒲涧清泉,引入广州城中去。”

众人都是面面相觑,信长老说道:“探花郎有所不知,此事早年我也曾与太守耆老们商议过。不过广州地多蚬土,留不住水,要铺设五里石渠,工程浩大,非万千贯不能成事,最后只能罢了。”

漏勺说道:“最近这些时日,后学就在考察地势,其实家父在夔州的时候,便曾经造作过筅道,引嘉陵江边悬崖卤泉之水,达于县郊,免去盐工船载肩运之苦。”

“白云山地势高缓,广州巨竹繁密,稍作加工,便可作为通水的管道,除了日后维护稍微麻烦,其实花不了太多钱财。”

“倒是清泉入城之后,需要造砌石池存储,这个花费逃不掉。”

“不过我们可以烧造水泥,有了水泥之后,造池就容易了,所以此事并非不可成啊?”

蒋之奇将折扇一合,也不说什么今日只论诗词不说政务的话了:“就算造石池,州府也不是承担不起,子衡你先说说这筅道是如何造设法!”

第九百二十九章 横山关第八百二十六章 决战第二百四十四章 鹤胫弩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应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实法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斗碗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礼物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岂止于此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听介绍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争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五百五十五章 战术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与饶州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烧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轰第八百八十二章 论功过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第八百零一章 情报分析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体智慧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楼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张与王二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毕仲游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胜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闻第五百零八章 新宫殿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细第九百六十八章 窦仕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动员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权力争斗第九百六十八章 窦仕第一千零四章 扑克牌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钊的背景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凉州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击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视第五百二十七章 赵郡李家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员外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侦查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丰年第五章 血旺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谋略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阳书院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语及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兴军第五百二十二章 横有横的资本第三百九十章 被吓和吓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线第九百七十八章 军事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讲道理第六百七十六章 鸡西儿巷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七百六十八章 错过第一百二十四章 别人的奇遇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进士第七百四十六章 礼尚往来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权书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谈判第八百九十九章 软糖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戏精聚会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苏轼获释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不习惯第四百一十三章 劝降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战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谁的首功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二百八十章 写文章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话第三十八章 侧跳第九十八章 千分尺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与政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学堂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进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讨论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欧阳内翰书》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发事件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书第六十一章 曲榷协议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为止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后勤到税收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腊月第三百六十二章 没有酱油的羊蝎子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八百三十章 沸腾第八百零五章 誓师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监第四百七十四章 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