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苏亭

第一千七百零六章望苏亭

给孩子安排的屋子里铺满了羊毛地毯,中间还有一个小木头围子,里面是辽国黑貂皮的茵褥。

扁罐是识货的:“哟,爹你从哪里搞到的这个?这个可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

苏油说道:“我不懂,好在哪儿?”

扁罐说道:“这是最冷的时节里打到的貂,绒最细密,还是全选的是母貂,针短且柔。”

苏油说道:“我前年给辽国室老尚书送去几床丝绵的被子,这是他去年让其子带给我的回礼。”

扁罐乐道:“那爹爹你可赚大了。”

说完有想了一下:“咱大宋帮这辽人培养理工人才,稳妥吗?”

苏油说道:“技术不能指望永远瞒下去,而是要自己靠不断进步,保持代差;国力也不仅仅限于理工,还有人口,疆域,知识的普及程度。”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如果要普及,那就必然会失密,如果要保密,那就很难普及。”

“所以这里头,还有一个程度与时机的综合考量,如果能按照我们的时间表完成进度,那现在的那些人才,最终也是大宋的人才,而且是大宋在原辽国本土上发现和培养的人才,能节约我们不少的时间。”

“当然,如果完不成也没关系,别说铁厂,哪怕是他们连火器都能拥有,同样没有关系,因为火器是抵消骑射的利器,如果两国军队的能力相当,剩下的,拼的就是人口、经济和资源了。”

“还有就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局面,以前是我大宋内忧外患层出不穷,而现在,是辽人遇到了内部的麻烦,很大很大的麻烦。”

摸索出最佳战斗方式,形成了正规建制,拥有了精良武器和战马的鞑靼人,在另一个时空里边,那可是整个欧亚大陆的大麻烦。

石薇说道:“朝会大礼时,宣德门外的黑汗重骑我看了,要是没有火器,章学士可不会如此轻松。”

苏油说道:“也别小看章黑心,到时候他怕又是另一种打法了,不过估计对方的乘马会损失很多,那一战的收获就会小很多。”

扁罐说道:“对,利用射程、马速、灵活调度指挥,轻骑可以克制重骑,但是战果绝不会如此辉煌罢了。”

苏油不禁感慨:“当年我跟你娘,一千西夏铁鹞子都打得那么费劲,章黑心大战之后不待战机稍纵,继续奔袭百里还发动夜战,驱散古拉姆的仆从,等到天明了收那些跑不动的罐头,这样的打法,我可是既不会,也不敢,更不想。活该他战绩辉煌。”

扁罐笑道:“章学士是我朝当之无愧的第一兵家,老种帅现在动不动就拿出来给都经略司参谋室做人样子,李纯元他们可是在我跟前抱怨了好几回了。”

河北大练兵的过程中,诸军都深感水上作业的短板,最后还是曹南跟种诂建议,特么守着个皇家海军学院,还能被这事儿难着?

种诂是老骑军了,一时真没想到这上面来,赶紧请来了扁罐和他那一帮狐朋狗友做指导,果然,术业有专攻,分分钟搞定。

这家人可以聊开的话题实在是太多,打开来就收不住,还是石薇看天色不早了,让苏油先去做饭。

平日里忙,都是吃周小厨做的,如今能够安安心心做一顿饭,都是苏油难得的享受。

家里人喜欢吃什么苏油都知道,石薇跟着自己吃大的,喜欢河珍、山鲜还有豆花。

扁罐喜欢回锅肉,粉蒸肉,还有冒了嫩菜叶或者血旺的老鸡汤。

观儿喜欢酸甜口,比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

老鸡汤是昨晚就用砂罐烀着的,肉切得很小块,只有拇指头那么大,苏家人爱喝汤不爱吃肉,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动筷吃肉。

河北没有豌豆尖,不过有草头,也就是苜蓿芽,汆水过后也能代替。

还有鸡血旺与红薯粉丝。

泡椒鸡杂炒笋丝,薇儿最喜欢了。

现在莴苣正嫩,给观儿来个鱼香肉丝。

最后给杵儿蒸了个芙蓉蛋,炖了碗黄辣丁汤,然后将汤汁滤出来加点米饭煮烂,一家人的晚饭就齐活了。

王彦弼和王寀也过来了,王彦弼还带来了自家新妇。

王彦弼的新妇是吴充的幼女,德言容工没得挑,长公主为了自家儿子这门亲事,之前可是花了不少心思。

吴充和苏门四学士张耒的父亲是好朋友,张耒父亲请求知吴江的时候,老吴写诗相送,“全吴风景好,之子去弦歌。夜犬惊胥少,秋鲈饷客多。县楼疑海蜃,衙鼓答江鼍,遥想晨凫下,长桥正绿波。”被誉为宋代送行诗最工稳的一首。

吴充十几年前就死了,长子也死了,家中主事的是次子吴安持。

吴安持如今也在河北,是王安石的女婿,大宋著名的水利专家,之前对这门亲事,还一直没松口。

等到王彦弼成了状元,吴安持一下就痛快了,还准备了丰富的嫁妆,在汴京西郊置办了一个庄子,亲自将妹子送到汴京,生怕妹婿迎娶走太远耽误了时间。

几家女眷也不忌讳什么男女相见,这叫“通家之好”。

等苏油端菜出来的时候,吴氏正跪在小围栏前,看着抓着栏杆学走路的杵儿,挪不开眼。

苏油基本上拿王彦弼当儿子看,因此也就将吴氏当做儿媳妇看:“豳娘,杵儿很可爱吧?你们也要抓紧哦……”

吴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家里糟心事儿可多,对于苏油这种反而过着小家小户生活的顶级豪门,之前还觉得别扭和古怪。

等到嫁给了王彦弼,王彦弼对苏油基本上是有样学样,吴氏才真正体会到了这种人家的好处。

她也是聪明人,转眼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嫁鸡随鸡,从此放下了担心,收起了故相女儿状元娘子那一套架子,舒舒服服地做人。

听闻苏油如此一说,吴氏不由得脸上一红:“大伯说笑了,我们不急……”

苏油哈哈一笑:“先得把身体养好,适当运动,你刚来大名府的时候太瘦了,最近终于面色红润了些,来来来,开饭了!”

吴氏将杵儿抱出来放到苏油最近让人打造的“婴儿椅”上:“你们先吃,我来喂杵儿吧。”

“不用!”苏油对门外喊:“程岳!程岳你来,把杵儿带走,给他喂饭!”

程岳在门外眼巴巴看杵儿好久了,闻言立刻进来,将杵儿抱走了。

家宴摆上,苏油又给一人发了一个海鸭蛋显摆:“都尝尝,漏勺从广州送过来的,这可是真正起沙流油的好东西!”

……

广州,新会县,熊山下,茶坑村。

其实不是熊山,下边是三点而不是四点,应该读作泥的发音。

这里是一片得天独厚的宝地,位于珠江八大出海口崖门水道的银州湖畔,离广州城两百里,水土丰润,农作物产量很高,还是个渔船避风的优良港湾,渐渐形成了一个小鱼港。

不过现在这里还是半归化的夷人聚居区,还有就是住在渔船上的疍民,汉人不过小半。

漏勺对茶坑情有独钟,两年多下来,茶坑人的生活也在漏勺的引领下天翻地覆,当地人在他的指导下种植起了油菜、香料、柑橘、果树,养起了鸡鸭、肥猪、水牛,还发扬光大了自己传统的手工业——蒲葵扇。

这里的风景绝佳,当地老百姓受漏勺恩惠太多,在崖门渔村码头上最高处,修造了一个亭子,命名为“望苏亭”,意思是喜欢在这里观望,盼着小苏探花来。

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场第三百二十九章 铁门关第五百一十八章 孙能第一百八十九章 养屁股第九十七章 划时代第六百四十章 赐第第五十七章 瓷码第五百一十章 万货集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腊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问题第一百三十二章 苛政酷毒,犹胜猛虎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学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穷第四百六十一章 换俘第九百三十二章 旧州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妆第五百四十一章 军器监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年成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赢家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七百四十一章 砻磨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四十四章 元素周期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四百八十一章 种谔的攻略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复失第八百八十七章 铁板钓鱼第一百九十六章 虚惊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窑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断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晋王少保第一百七十章 快递小哥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浑脱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驳第八百章 内奸第一百三十五章 来访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还钱第八百一十一章 吕惠卿的鱼死网破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铂金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乱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惨状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兵变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县令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应第六十四章 早饭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回护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图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开张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钱可通神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五百一十章 万货集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议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见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暴发户家长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黄金不久埋第三十八章 侧跳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对第八十章 观瓷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都艰难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驳侄儿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击升龙第两百零一章 可龙里号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举荐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复行汉制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杀鸡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曙生病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争议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郁的心思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动脑筋第三百零四章 翻译官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变人事的另一种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