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新年

户部尚书刘正夫则指出,大宋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帮助和扶持为主,其目的,是使藩属国的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国有道,宗主就会奖励;国无道,宗主就会惩罚。

阻卜、白鞑、准布,不管他们与辽国的关系如何,但是站在大宋的角度,在宋取西夏后,三部人民与大宋开始有了接触,并且在民间的宗教、商贸交往交流过程中,向大宋宁夏路、西域都护府的人民学习,选择了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

崇尚佛法,急公好义,能歌善舞。

为了解救被黑汗压榨的佛徒,鞑靼诸部自带牛羊,随军数千里,这些都是符合公义的,符合维护文明的标准的。

有了这样的基础,他们才有了被大宋接纳的资格,成为了大宋藩属大家庭里光荣的一员。

大宋接纳他们的做法,同样是符合公义的,符合维护文明的标准的。

而女直与大宋的贸易往来,甚至比鞑靼还要早,大宋曾经斡旋调停过他们和高丽之间的冲突,总体来说,女直对大宋的意见,是恭顺的,那大宋理当予以奖喻。

右仆射苏辙则表示,大宋是温和的国度,爱好和平的国度,包容的国度。

对于努力改善自己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努力去除自己国家野蛮和落后的习性,努力提升自己国家文明和道德水平的藩属,大宋会根据藩属国的具体国情,提供不同的扶持方案。

比如鞑靼和女直,接下来就会通过派驻军事观察员、执法队、节度幕府从事、参军,僧团和巫团等诸多举措,扶持他们,使他们向善。

当然,教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过程。

但是基础是有的,我朝吏部尚书苏元贞讲得好,“蛮夷之俗,不知礼法,与中国诚不同;若其恋父母骨肉,保惜山林、土田、资产,爱生而惧死,其情一也。肯无故以其身试白刃哉?”

辽国近年来发生的大规模冲突,不仅仅发生在贵国周边,同样也屡屡发生国内,因此辽国的当权者们,不应该仅仅以为这是藩属反叛问题,而要深挖根源,多从自己的国政上寻找原因。

兵部尚书黄裳表示,大宋是负国际责任的国家,也是公平正义的国家,此次鞑靼女直入贡的同时,还有一个重大项目,就是献俘与我朝。

我朝通过纳贡的方式,给予鞑靼和女直藩属的资格,赏赐了他们金宝钱粮,从他们手里,换来了不少被俘的原辽国将士。

其中包括了在草原上失踪的原辽国西北步军都统耶律那也、被辽国叛将萧海里当做人质,携裹入女直的宗室子女!

这些俘虏和宗室子女,大宋已经妥善安置,准备转送回辽国。当然,这是人道援助,费用什么的,大宋是不会找辽国要的。

然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辽国愿意接受这些人,同时也对于大宋换取辽国这些重要人物的方式,表示承认与赞同。

不然我大宋岂不是好心被当做驴肝肺,花钱费力不讨好?!

……

要说讲道理,辽国从来就讲不过宋国,但是以往讲理讲不过的时候,辽国就会继之以武力威胁。

失去了武力威胁这一条后,辽使看着大宋满殿群臣慷慨激越地秀存在感,真的充满了憋屈与无奈。

我就抗议了一句,你们就出动左右仆射,三四个尚书来怼我,这公平吗?!

还有那些俘虏和宗室子女,大辽能不要?!

蔡京微笑着做了总结,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你们不要跳,我这都还没安排两族使臣上殿痛哭,申述契丹不仁,欺压边蕃的桥段呢。

要是劾者在殿上玩一出以刀毁面,控诉契丹,那才叫精彩!

不过要是那样的话,大宋就必须发兵干涉了,不好不好……

其实这就是反过来以军事威胁辽国。

辽使终于认怂了。

事后蔡京因为“失礼不慎”,被殿中侍御史弹劾,罚俸一年。

然而此次廷议面折辽人的过程,《时报》予以了全文刊载,顿时引爆了士民空前高涨的爱国情怀。

以前只知道蔡相公的经济之才,治政之才,性格上却不知道跟谁学的,有些油滑软弱。

殊不料在对外事务上,竟是如此强项,铁骨铮铮,有礼有节!

国家税务改革初见成效,尤其是在汴京周边、河北、蜀中和两浙。

地方官员手里丰润了,自然就会给朝廷说好话。

蔡相公在朝野的威望不断地攀升。这路子,似乎越走越宽了呢……

……

此次大朝会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用乐。

高滔滔的丧期已过,朝廷开始重新用乐,群臣们这才发现,这一年里边太常寺可没闲着。

紫宸大殿,被改造成了一所音乐大厅。

雅乐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雅乐必用“正音”,要庄重威严,气象恢弘。

当管风琴与诸部乐器的共同奏鸣,在紫宸殿响起的时候,没有人能挑出来一点的不是。

这是绝对的雅乐正音,并且由申王赵佖亲自演奏。

朝廷雅乐,在绍圣二年正旦这一天,第一次传出了宫禁,乐声范围覆盖了整个内皇城周边。

无数的老百姓赶到宣德门、拱辰门、东华门、西华门,听着据说是从大宋最高等级的建筑——紫宸殿中传出的“德音”,倾听着气象庄严恢弘的乐章,激动得眼含热泪。

当最后一曲《四海清平》演奏结束后,百姓们不由自主地在四门跪拜山呼。

新年正旦的《时报》、《潮报》、《新报》,《蜀报》,同时加印了特刊,朝廷不再如以往那般藏着掖着,直接亮出了一年来取得的可喜成就,包括朝廷岁入,支出,来年预算列支等等数据。

同时转载了赵煦署名的“亲笔文章”,号召全天下百姓努力生产,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生活水平。

号召大家热爱这个国家,以忠孝立身,以信义为本,赡养父母,关爱小辈,友悌弟兄,亲睦周邻。

还明确了个人对国家所应当承担的义务,申明他们应当承受的税务、役务。

诏书告诉所有人,如果地方官员违背国法,私设多征,那就是和皇帝过不去,和国家过不去,和百姓过不去。

鼓励百姓踊跃告发,国家必将采取严厉措施。

最后宣布两项德政,其一,经过数年试点,已经证明“摊丁入亩”的政策是有效的,是对百姓有好处的,是得民心的。

因此朝廷决定,从今年开始,结合两税改革,在全国范围,正式施行!

其二,经过数年试点,已经证明“祭田”之制,是有效的,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是得民心的。

因此朝廷决定,从今年开始,结合“以窄就宽”的移民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施行!

新年特刊上的文字,质朴而简明,和以往朝廷的诏令相比,粗通文字的老百姓都能够看懂,听懂。

也就是说,赵煦的这篇文章,不是写给官员们看的,而是写给全天下百姓看的。

赵煦文章里的最后两句话,和“国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句喊了近百年的口号不同,给臣民们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大事,终须天下人共为之!

十八岁的皇帝,以亮出成绩,接受监督,许天下人议论,对百姓关爱亲切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

皇帝与天下人相约,共同捍卫国家尊严,增加社会财富,照顾大多数人利益,建设美好家园。

两项德政,说明这样的姿态不是空话,这是千古罕见的明君帝范。

文章最后,还来了一句祝大家新年快乐!

顿时让老百姓们舒适度满点,让大家欢欣鼓舞。

这句话也成了流行的新词儿,新年里大家出门拱手打招呼,都会带上一句——“新年快乐”。

苏油在河北,用一句话给这样的君主定了性:“尧舜以来,未之有也。”

大朝会之后,朝廷立刻以李夔引鞑靼来朝之功,加枢密直学士,权提举鞑靼三节度制置安抚使;

以苏利涉引女直来朝之功,升检校司空,女直节度幕府判官。

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传承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众将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两口第五百七十五章 枢密院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会做官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书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旧部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课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黑汗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比烂的世界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图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踪第四百七十二章 进京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五百七十七章 经略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第二百八十六章 为国考试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冈峡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净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号第两百章 贺礼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戏精聚会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学员斥候第二百二十八章 对与错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怀心思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马,一样打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巩第六百五十四章 调查报告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发展计划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养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优待第五百五十六章 荆湖建议第七百二十九章 祢衡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二百六十六章 汴京风华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变化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断第一百七十五章 宝贵的炉渣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征的逆袭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报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击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八百四十八章 廖恩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举措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击升龙第八百八十七章 铁板钓鱼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调整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临终对话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老头的幸福生活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认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历法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颂第二百八十九章 救日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黄金不久埋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七百三十六章 视察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礼物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旧部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觐见第八十五章 返乡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台山第一千六百章 代笔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鹤军(为本书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谋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弹劾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话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战计划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电机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将军第四百二十章 冲击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况新问题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转轮铳第二百五十九章 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