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会

第一千八百零六章中秋会

梁师成的妈妈当年在徐州曾经在大苏府上做过佣人,大苏被贬的时候自顾不暇,不可能在带着那么多人去黄州,因此便解散了大院儿里的人,只能带着最亲近的少数人上路。

其中梁师成的妈妈就被苏轼介绍去了当地的殷实人家梁府,后来生出了梁师成。

梁师成稍长一些后,就问他妈爸爸是谁,不知道梁妈妈出于什么心理,告诉小师成,你爸爸啊,是文曲下界的大苏学士。

小师成觉得自己爸爸是苏轼很光荣,待梁妈妈死后,不惜入选内侍,就是为了进京见爸爸。

结果爸爸没见着,倒是惹来了司徒的关注,将八字一排苏油发现,梁师成他妈怀孕的时候,正是大苏正式纳朝云为妾的时候。

朝云十二岁进苏家,十八岁被苏轼纳为妾室,而那时梁师成的妈妈,已经是三十出头的人了。

大苏一边新纳如花似玉感情深厚的朝云,一边还找年过三十的梁妈妈偷嘴,这事儿基本上……不大可能。

得知真相的梁师成不禁哭笑不得:“我,我妈她……骗我?”

苏油也只能叹气,拍着他的肩膀:“没关系,进入内宫努力学习,把握机会,一样能够成才。”

于是安排他进了贾详的书艺局,学习文章书法。

梁师成聪明慧黠,在三年时间里熟习文法,兵法,算是内官里成绩出挑的后辈。

贾详临死前,推荐自己这个得意学生管理睿思殿文字外库,负责出外传道上旨。

辽东缺监军,梁师成自告奋勇主动申请,赵煦嘉奖其志,同意了。

如今大宋在辽东的军力,鸭绿江四州就剩了梁师成统领的两千人,锦州有张叔夜镇守的一千人,剩下三千人,随扁罐征战辽河。

……

八月,中秋,汴京城。

中秋节在宋朝开始,正式成为华夏民族一个庆祝节日。

主要是中秋节日子太好了。

大宋的八月份,正是各酒务、酒库新酒上市之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当然如今的大宋已经进入了物质相对丰富的时期,今年是两税制分行的第二年,各地官府为了增加农税,疯狂鼓励和推行优良的种植方法和高产作物。

其实大宋的税率并没有调整,但是农人的收益普遍增加,以往三年才能收到两年的赋税,现在已经能够收齐了,地方政府能够截流的收益,其实比以往的农税还要增加三分之一。

而且因为粮食储备的增加,又带动着饲养业和造酒业也开始兴盛,如蜀中二林到眉山一带,黔州到蛮州一带,江浙太湖一带,北方太原一带,大名府一带,西域瀚海一带,已经形成了几个传统美酒产区。

这些地方的美酒,被商人们不远千里运送到汴京城,整个八月,就是售卖美酒的旺季。

八月还是每隔三年的科举之月,全国的举人试开始进行,所谓“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常娥爱少年”。

于是,佳节和桂冠结合在一起,应试高中被称为“蟾宫折桂”。

读书人朝州府聚集,带来的也是莫大的商机。各大商铺开始大搞促销活动。“御街如绒线、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灯烛华灿,竟夕乃止”。

“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八月也是大宋农人们忙碌一年之后,稍得休憩的月份,淮河以南,稻谷已经收割完毕,而北方的新麦,已然开始上市。

除了美酒,还有美食。

有了丰裕的食物,仓廪殷实,才有余裕赡养老幼。

《周礼》《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从太宗朝开始,皇宫里流行制作宫饼,之后传到民间,民间也开始制作小饼、月团,都是方便老人和孩子的食物。

这些饼类又被称为“荷叶”“金花”“芙蓉”,是月饼的前身。大苏就曾经写过诗歌:“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饴就是糖。

苏油专心饮食数十年,如今也搞出了不少新型的饼类。

比如通体酥脆的桃酥饼,后世广式风味的火腿饼,云南蜜渍花瓣酱制作的鲜花饼、蜀南工艺的千层酥皮饼。

此外还有大苏在江浙杭州一带搞出来的冰皮饼等。

八月还是天气转凉,花好月圆的时节。被易安妹崽评价为“虽有好句,破碎不成名家”的文学家晁端礼,就曾经写下过“小庭幽槛,菊蕊阑斑。近清宵、月已婵娟。莫思身外,且斗樽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这样的日子是美好的,于是人们又给美好的日子加上了美丽的传说和更加美好的祝愿。

俗传齐国无盐女,天下之至丑,因幼年拜月,后以德选入宫。

帝未宠幸,上因赏月见之,姿色异常,帝爱幸之,因立为后。

又今是夜月色明朗,兔弄影而孕,生子必多。海滨老蚌也吐纳月影,则多产明珠。

比明年采珠捕兔者,卜此夕为验。

故而“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澹伫妆饰,则愿貌似常娥,圆如皓月。”

已婚夫妇,则愿多生贵子。

最终一个盛大的节日形成了。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丝篁鼎沸,近内廷居民,夜深遥闻笙芋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京师最高风景最佳的地方,当然就是城北太史局的观星台。

即便在理工学问已经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观星台在人们的心里,也是一处神圣的地方。

历法的秘密已经被大宋的天文学家们彻底破解,日心说,地球说,月球绕地说,得到诸多天文数学验证,已经牢不可破。

大宋的历法因为照顾习俗,依旧采用一年三百六十天,四年补一闰的做法,今年就是闰八月。

不过每年太史局会计算岁差,在出台新一年的历法时通过测量和计算予以误差纠正,这就让华夏历法,永无差错。

元日调钟,已经成了大宋一项礼法。

正旦大朝会前,会有司天官计算太阳从汴京地平线上出现的时刻,然后再调整汴京城大白钟楼和紫宸殿座钟的标准时刻。

之后用钟声宣布大朝会的开始,已经成了宋人沟通宇宙的重要典礼。

不过如今的大宋天家,已经没有了真宗的那种迷信,赵煦今天收拾闲暇,将家族聚会安排在这里,与一些近臣饮酒欢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几位弟弟熟悉天文仪器操作,使用观星台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看月亮。

观星台上布置下许多的菊花,摆上了桌椅,糕点,茶饮,君臣闲话,不忌拘束。

赵煦是苏油的粉丝,因此他的常服几乎就是苏油年轻时候的翻版,以素淡舒适为主,不取华丽,身着一身天青色的暗花素纹锦袍,里边是丝光棉的内衣,头戴鲸骨乌纱幞头,只在腰间多了一条君王才能佩戴的和田白玉通犀蹀躞带,不识货的粗看一眼,或者就要以为是位入京赶考的年轻书生。

现在这年轻书生怀里抱着个几个月大的女婴,是孟皇后才给赵宋天家生下的小公主,赵煦爱若珍宝,赐名寿宁,每天下朝后就是抱着女儿逗弄,妥妥的女儿奴。

宋人聚会自然少不了诗词酬唱,几位近臣如蔡京、章惇、漏勺,书法都是可观。

不过他们现在都没写,而是和赵煦一起,围在书案之前,看十一王爷赵佶用金鼠笔展示自己的书法。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诗帖展现的是大宋最新出现的一门书体——“瘦金书”。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复行汉制第七百一十八章 游说各方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议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台球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队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课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处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七百二十五章 巨舰第八百七十三章 矿区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节奏乱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鹤军(为本书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再见沈括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确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疯狂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来了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夜班第三百四十七章 潜移默化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辈可议第四百三十四章 请假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八十八章 娃娃亲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四百六十四章 财政赤字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宫中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应第八百一十六章 决战在即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号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苏半朝第九百五十三章 谢表第五百九十五章 改革和叛乱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万人敌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疯狂第三百六十二章 没有酱油的羊蝎子第七百章 乌龙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十七章 斗茶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纯臣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张与王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视第五百四十一章 军器监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谋算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书第八百三十五章 杨曙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结婚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书生第八十章 观瓷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宫中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功课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回护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开会第一百零一章 鸭雏第九百八十七章 补全证据链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见谤诗第九百四十六章 诗案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长疮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阳书院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弹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十八章 小康标准第五十九章 河帮雏形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连连第一千零一十章 苏油的不靠谱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风扫落叶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经济课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征的逆袭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训第五百一十四章 护送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深夜报捷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会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六百五十章 调研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军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体系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七十章 授课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岂止于此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遗书第九章 风投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报第八十四章 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