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张

第一百九十八章套小张

宋人的道德逻辑非常奇怪,那就是你搞出提升生产力的东西,可能还能得到大家称赞,可你要是搞出让生活更加舒适的东西,还用到自己身上,那就好像私德有亏一样。

苏油准备将玻璃板用到八公卧室,龙老头的精舍,学宫校舍,土地庙去,反正自己在那边待的时间长,还能得一个敬老尊贤的好名声。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玻璃板制作出来后,还要用转轴砂轮在上面进行雕刻。

板上都是靠眉山城这边的景象,主要集中在玻璃板底部,亭台,城墙,楼阁,田野,道路,溪桥……

小一号的内层是对岸的景色,主要集中在中上部,丘陵,汀渚,花树,云朵,蓝天。

经过砂轮雕刻后,玻璃板上的景物营造出一种浮雕效果,加上内外层之间的空间距离,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立体感。

这在玻璃雕刻中,称为凹雕,雕完后要翻一面欣赏。

雕镂工艺是程家雕版坊完成的,因为玻是反的,只有于工他们这样的置版老手才搞得出来。

雕完后,还要上油彩。

中间几层圆筒,才是移动的部分,江波,车马,牛羊,鱼儿,船帆,飞鸟……

这个没法雕,不过难不倒大宋工匠,先用玻璃丝盘出来,然后贴到圆筒上。

还没有珐琅彩,只能用釉料填充,所得颜色比较清淡。

发声装置也是重点,因为灯很大,所以音乐滚筒可以存储大量信息,于是苏油设计了三种宽度的簧片,分别对应高中低声部,将单一发声变成和弦。

曲谱就得改成三个声部才行,这事情二十七娘抢过去了,天天和八娘,王弗在一处度曲,顺便打听小苏的八卦。

苏油觉得二十七娘会很失望,因为小苏的八卦,不就是读书,读书,呃,读书吗?

各家分好工,苏油这边还有事儿,那就是设计机械传动部分。

走马灯机械部分不复杂,但是相对精细,石富拿来黄铜板,苏油用铁笔和铁规直接在铜板上做图,剩下的就是石富用小钢锯将工件切割下来,然后上老虎钳用小锉打磨出来。

石富的手艺越来越精湛,用他自己的话说,搞这东西会上瘾。苏油理工实验室架子上琳琅满目的木制机械传统结构,也渐渐被换成了黄铜构件。

剩下的时间里,苏油还要组织娃子们在龙脑樟苗圃和茶树苗,还有大理带回来的梨树苗,核桃树苗的根部围上晒席,里边堆上厚厚的稻草保温,以对抗倒春寒的到来。

于是苏油这段时间里变成了城里乡下两头跑,累的是他,高兴的是黄雏。

商务情报传来,整个四川都遭遇了一场倒春寒,不过好在这已经是这场气候变化的最南边,吴中一带未受影响。

官府已经动了起来,漕帮的汉子有活干了。

经过这场事情,苏油通过龙昌期,向州县提了一个建议,在四川周围丘陵地带,开垦梯田。

除了增加耕作面积不说,山区温度比平原河谷,本来就存在一个温差,相应的,育秧的时间比平原地区会晚上两周的时差。

这样就可以从宏观上解决部分倒春寒带来的不利因素,相当于将鸡蛋放到了两个篮子里。

当然成本会很高,但是以川中豪强们对土地的热情,给出一定的优惠的政策,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

如果川中豪强们愿意的话,眉山江卿可以提供一件在山区测量等高线的神器——经纬仪,还可以提供测量队伍,帮助大家发财。

此策被张恕送到成都,身为四路转运使的张方平都感觉看不透,眉山江卿这是助人为乐上瘾了?为了体国公忠的称号这么拼?

事有反常即为妖,张方平一边将还在罗浮山飞鸣禅院瞎比比的苏洵召回来,你赶紧回眉山,看看你们江卿到底想干啥。

一边写信给自己的儿子,事情可以做,不过得一步步来,小子这是你捞政绩的好时机,听说陵井周围不少丘陵可以用作耕地?你小子要是能让井上粮食自给自足无需外运,三年后老子给你一个上上考绩,谁都放不出个屁来!

……

瞩远楼忘雨轩,几家董事头碰头的开会。

“看看,看看,小狐狸还是斗不过老狐狸!”程文应抖着手里的小报,对苏油说道。

史洞修也叹气:“明润这招瞒天过海加釜底抽薪,这下变成作茧自缚了呢。”

按照苏油的想法,是通过这方法锻炼测绘队伍。同时将豪强们吸引到土地开垦上,从而减少竞争对手,给眉山商业集团赢得从容起步的关键时间。

结果方平一生唯谨慎,不上这套!

苏油摸着下巴:“没关系,套不着老张,我们套小张。嗨这本来就是好事情,怎么被姻伯和世伯说得跟阴谋诡计似的?”

史洞修还有些肉痛:“贤侄,虽说都是爬坡上坎,可开出来的都是水田啊,我们当真不……”

苏油笑道:“姻伯,资金都有个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土地梯田,对我们来说,回报率太低了。”

“真要对种地感兴趣,还要高回报的话,陕西才是黄金宝地。”

史洞修奇道:“那边兵荒马乱的,怎么还成好去处了?”

苏油说道:“高风险高收益嘛,一来那边种粮有个好处,不愁卖,立刻就能换成解盐盐引,或者银子,铜钱。二来那边的地都是现成的熟地,第三回报率真高,世伯你想想,从益州,京师运粮草到陕西,刨去那么高昂的运费都还有赚,直接种地出粮卖给军队,省出的运费是多少钱?”

这其实也是除军屯,民屯之外的第三种屯田方式——商屯。

不过这法子至明代才出现。

明代继承宋制,行盐引制度,就是令商人运粮至边境入仓,政府按其道路远近和运粮数量的多少发给盐引,商人持盐引到内地取盐贩卖。

后来,商人们索性雇人在边疆屯垦,就地缴粮换取盐引,这个办法叫“开中”。

它不仅使政府节省军粮运输费用,而且使边疆的荒地得以开垦,是一项相当好的法子。

当然,前提是明军打得蒙古人嗷嗷叫,而别像大宋这般被西夏人打得嗷嗷叫才行。

史洞修也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连连摇头:“使不得使不得,只怕是肉炊饼打狗哟……”

几人正说得热闹,就听有小厮前来禀告:“张知县来访。”

众人连忙起身迎接,张恕一看:“哟,明润也在,龙山长真是不管你了?”

说起这个苏油就悻悻然:“每天早晚加起来,那也是四个时辰,一点不少。平日里还要见缝插针地背笔记。”

张恕哈哈大笑:“谁都是这样过来的。”

苏油就更嫉妒了:“张学士可不是。”

张恕一下子笑不出来了:“明润,以后在我面前别提我父亲大人,压力很大的。”

说完想起一事:“子瞻呢?我还没找他算账呢!”

这就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了。

苏洵去绵州时,路过成都,就顺便拜访了张方平,张方平一见苏洵就许为国士,然后问起:“听闻你们家子瞻学问不错,他现在在干啥呢?”

苏洵就回答:“子瞻最近在重抄《汉书》。”

张方平是出了名的记忆力超强,所谓“书过眼不再读”,闻言瞠目结舌:“文字尚看两遍乎?”

事情传回眉山,苏轼气得把书都摔了:“此老特未知世间人尚有看三遍者!”

天选之人,惹不起惹不起。

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礼物第九百一十章 商议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三十三章 账本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镇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义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鱼摸虾第八百九十章 海运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七十六章 在藜将军第七百三十八章 谁剽窃谁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曙生病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线路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体智慧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伦理》第六百四十章 赐第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谁是大爷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笔收入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饼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礼物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养成第十八章 小康标准第三百五十章 再见苏轼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议第七百三十七章 两首词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诱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宫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导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钊的背景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后世之美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踪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复杂性第七百五十九章 石薇的决定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轰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话第九百六十八章 窦仕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选择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马光逝世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义之争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九十四章 去势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五百二十九章都是熟人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击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战略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第三十四章 蚀刻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弥辣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军第三百零八章 炽火的开解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苏伯纯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发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书》第七百章 乌龙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动员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龟的名字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两口第二百一十七章 桥的题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输法的弊端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议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谋第六百章 吴逵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应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们该打什么战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会打仗第一千六百章 代笔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高永昌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八百六十一章 参观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调第一百零三章 鳝鱼第二百九十六章 游园会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老头的幸福生活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风扫落叶第十六章 仓舒转世第三百八十八章 对答第四百三十八章 日历计算器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图说话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五百九十五章 改革和叛乱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谁是大爷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马光逝世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体系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学派第八十四章 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