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试

第二百七十九章殿试

三天后,一群蓬头垢面的人从贡院出来了。

张麒接到自家小少爷:“少爷,怎么样啊?”

苏油抠着发痒的头皮:“我跟你说太遭罪了,天天方便面和自热米饭,还不能洗澡……”

然后就听身后有人在交谈:“世兄,此次发挥应该不错吧?”

就听身后说道:“别说了……上次分我到挨着马桶的臭号,整整闻了三天臭气,还能写什么文章?今年大比,来前特意去大相国寺上香,菩萨托梦说定然给我一个气息芬芳的好位置。”

另一人问道:“可灵验了?”

“灵!直娘贼的太灵了!位置好不说,也不知道隔壁应考的那位是不是厨子出身,贼厮见天的弄好吃的,味道那个……咕嘟……饿得老子痨肠寡肚,考试的时候脑子里翻来覆去全是荤菜……”

然后就听得一声悲愤的怒吼:“有本事在贡院里烧菜做饭!你有本事给大爷我站出来啊!别让我知道你是谁!”

苏油脖子一缩,扯了扯张麒的袖子:“走走走,回去再说……”

……

评卷很快下来,二月二十四,诏旨三下,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同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择日殿试。

二月二十七,士人入东华门,各行搜检身内有无绣体私文,方行放入。

皆诣集英殿起居。

起居,就是向皇帝问好行礼,距离老远,看不清楚也没人敢细看。

其后就殿庑赐坐,引试,依图分庑坐定,各赐印刊策题。

这次考试时间只有一天,只允许带文房及卷子,余皆不许挟带文集。

苏油成为其中光荣的一员。

坊间传言,王珪曾经将苏油的论置为第一,策第三,诗第二。

待得打开弥封,摇了摇头,一笔给他黜落到了第十一名。

其实这对苏油的进士资格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自张元吴昊被殿试黜落,叛投西夏以来,从嘉佑二年起,参加殿试的士子们,理论上已经是取中了。

但是殿试也的确异常重要,殿试名次直接决定着出身。

进士分五甲,第一甲三人,也就是状元和两个榜眼,初授官最低都是秘书省校书郎和知县。

如果运气好,遇到更高职位有缺,得授将作监丞、通判诸州差遣的也很多。

第二甲第一名,总成绩第四,称为传胪,到第二甲第七名,总成绩第十名,可以授两使职官,成为京官序列。

以上十人,称为甲科。

第二甲中总名次第十名以后,到第五甲末尾,称为乙科,初授和以后的迁转都不一样,比如苏轼和苏辙,得授那种某县主簿,只相当于县办公室主任。

还有一种分法,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这是皇帝给予的荣誉。

这就是大宋,不搞得复复杂杂叫人头晕就不舒服。

号位按《玉篇》这本字典排列,苏油抽到“汪”字。油汪汪,好兆头。

打开试卷,一共三道题:《王者通天地人赋》,《天德清明诗》,《水几于道论》。

对已经坐到这里的人来说,单做这几个题目都好做,但是如何出彩,是一个问题。

第一题王者通天地人,《说文解字》里有注释: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篇》:“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分析:核心思想——王持道秉中,以通三才。

第二题天德清明,来自《周颂?清庙》。

《诗》有四始。《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关于《周颂?清庙》,正义有如下解释:

“此解文王神之所居,乃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故谓之清庙也。

此所祭者,止祭文王之神,所以有清明之德者,天德清明,文王象焉。

《易》称‘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是文王能象天也。”

知道这些,才知道这诗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分析:歌颂文王清明,其德可以与高天相媲美。

最重要的,是《易》的那一句——“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再结合上一题——“王者通天地人”,就会发现,这是相互呼应,一脉而通的两篇题目。

找到了共同点,也找到了出题官埋下的扣子。

第三题,《水几于道论》,则是前两题的发挥。因为是论,所以必须引述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是《道德经》中的一句。看起来有些突兀,与前两题无甚关联。

其实这题得倒解才行——文王几于道,若水,处众人之所恶,利万物而不争,故得上善。

这也与《易》循环往复之意暗合。

苏油估计,这崇政殿的这么多考生里边,大多数得栽在这俩坑里。能看破这几点的剩下那些人,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这一次的详定官,是王安石与杨乐道,如今看来,王安石的意志得到了支持和体现。

王安石的文化水平,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

天地人水,文王演易,核心都是一个字——变。

再联系到王安石当政之后的作为,这几篇文章要怎么写,不言自明。

老王在偷偷埋着自己的私货。

总分析:

赋,要写王者所因,圣王之道;

诗,要歌颂文王,将他作为圣王的样板,通天地人的王者范例;

论,则要写文王的治国思想,需要结合史实和当今,从《易》和《道德经》里边摘出主要论据,旁引申述。

核心思想——变化,变化,变化。

至于如何应对变化,老王如今还不太敢直接亮招,那自己也就藏着掖着地做答为好。

到此三题贯通,一气呵成。

审题完毕,苏油取过草稿纸,思索如何起赋。

思路清晰,接下来就简单,要先从王字的结构说起,扯到《易经》中的乾卦,然后分别罗列三阳,论述天地人的特征和相同之处——易,也就是三者在不停的变化和运动之中。

再扯到周礼祭祀通天地的讲究,最后论述王通天地人的方法,表现,功绩。

最后引述天地人道都蕴含其变化规律,指出掌握了《易》的精髓,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圣王之所以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就是掌握了不易之易,上善若水的道理。也就是他用来通天地人的神器——道。以呼应下一题。

还可以偷偷点一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给老王一颗甜枣,又让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不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通了,还得得巧妙地敷衍成文字才行。

这点很重要,得让考官眼前一亮,才有高中的可能。

思索良久,苏油提笔写下:

“天行日月之序,地谧山川之理,人于其中,别领贤愚。

察阴阳之气,识高下之机,燮聪顽之具。道贯唯一,圣王是举……”

两句扣死题目,然后洋洋洒洒五千字,好多段落都是这两年来反复洗刷淬炼过的,如今就是将能用的那些挑选出来,串联起来,融合为一体。

今日状态非常好,行文极为顺畅,转眼间写到收尾。

“……于是绥五方,立四仪,明流易。良臣星列而北拱,圣主日熠而南居。承天庆运,奉祖灵希。运甄道庆,兆衍昭祺。”

一篇赋结束,这只是通草,字句还需琢磨,不过也是之后的事情了。

接下来是考虑诗歌。

唐宋制诗,用五言六韵,比如唐代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一篇标准的范文。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所谓五言,就是一句五字;所谓六韵,就是六个韵字押尾,以此篇为例——灵,听,冥,馨,庭,青。

然后除首尾两联,其余均要对仗,内容要扣题,就这么简单。

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寿昌更化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号第三百九十章 被吓和吓人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九百三十四章 邹时阑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八百一十六章 决战在即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条陈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难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三百五十章 再见苏轼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将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报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会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面粉厂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摆事实第三百零三章 帮手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争议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九百四十二章 启程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战略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贞第六百零三章 宾化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运粮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员外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议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别第九百八十七章 补全证据链第一百六十七章 纵横家第四十七章 基建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战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弹劾第九百九十二章 当家长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价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闻捷第五百二十章 议河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宝钞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台山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鱼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张方平走了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师儒第四百七十六章 谁也改变不了谁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肃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女婿上门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领思路第九百五十七章 吕公著第一千零二章 热闹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烧曲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冈峡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谈判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类学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汤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临终对话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台球第四百六十四章 财政赤字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五百九十二章 纵横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种树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战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离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郁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凉州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二百九十二章 马上草赋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驾崩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击手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八百六十二章 扁罐的书房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和亲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宾图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战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争第五百四十七章 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