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程家

这位睿智的女子共生育了六个子女,长大成人的却只有幼女八娘和苏轼、苏辙兄弟。

苏洵外出游历的时候,就是程夫人教导几个孩子读书,而且教育办法很有一套。

比如她说:“你们兄弟读书,不要只知道死读,只知道为了个‘读书人’的空名而读。你们应当明白事理,勇担道义,将来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人。”

比如她还说:“你们不要担心我,要是你们能成为范滂那样的正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成为那种理解儿子牺牲的人吗?。”

孝顺父母,持家有道,教子有方,深得苏家老人们的疼爱欢心那是必然的。

苏程两家的关系,到此都算是正常。

于是按照“亲上加亲”的习俗,苏洵的女儿八娘去年嫁给了程浚的儿子程正辅。

程浚是程夫人的哥哥,在苏洵二哥苏涣进士及第后的第三年,即天圣五年同样进士及第,而且可能是程文应运作得当,程浚就在眉山附近青神县为官。

这就厉害了,官员在籍地为官,尤其川中,那是朝廷严禁。

程家偏偏做到了,因此如虎添翼,其富贵权势在当时的眉山可谓无人能及。

因此苏八姐和程正辅的婚事,就有了些“娶妇就低”的味道。

世家婚姻,与皇家不同,皇家那是已经到顶了,娶妇就低是传统,也另有一番好处。

世家则是嫁女从低,娶妇就高,这样的家庭一般和谐。高门女子携丰厚的嫁妆和家世倚仗嫁入低门,一般在夫家中地位就会比较高。

可八娘这桩婚事正好相反,看是一门好亲事,其实有些轻率了。

文史资料上记载,八娘是被其舅舅程浚、舅母宋氏、丈夫程正辅虐待致死的,死时年仅十八岁。

具体如何虐待倒是没有细说,不过说程浚好色嗜赌,舅母宋氏及家眷们又经常欺负这个小媳妇,丈夫程正辅对此视而不见、不闻不问。

然后有资料提到八娘生病后他们夺走她的孩子,不给看病,连饭都不给吃,八娘就这样不明不白死去。

苏洵痛心不已,气愤填膺,苏、程两家遂结下怨仇,互不来往。

等到至和二年,苏氏族人为纪念先祖,重新修订族谱,在祖坟地西南修建了苏氏族谱亭,并刻石立碑。

老炮堂哥的第一炮,直接轰向了自己的亲家兼大舅子。

他特意写了一篇《苏氏族谱亭记》,在文章中提到了“某人”,列举了“某人”的六大罪状。告诫族人千万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文中写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其官爵货力,足以摇动府县;其矫诈修饰,言语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

细数当时能够在眉山城呼风唤雨的厉害人物,对号入座,正是苏洵的亲家大舅子——程浚。

然而这话翻译过来,如同老炮堂哥的其余文章一般,喷得有些莫名其妙。

眉山镇首富,车马上乘,侍妾漂亮,这不应该吗?让居住在里巷里边的小老百姓羡慕嫉妒恨,是他的错吗?

官大还有钱,足以左右地方政策,注意是足以,老炮堂哥自己都没说别人这么干过,只是首富创造的GDP超过了府县,这就成了罪过?

至于矫诈修饰,欺罔君子,反过来看,恰恰说明程浚平日里之乎者也道德文章的做派,只不过在老炮堂哥眼里,这就是口不对心,就是假。

可人家心里怎么想,到底是真是假,从何辨别?

文中还说长幼共处一室嬉乐无礼之类的话,可想想苏辙自己,去开封应试的时候还和俩儿子俩儿媳同船从眉山一路坐到了开封,这又怎么说?

所以程家怎么受得了这个,于是两家交往从此断绝,逾四十年。

程夫人尴尬的处境可以想象,母女连心,夫兄反目,爱女的早逝让程夫人遭受沉重打击。

结果自然是忧思重重,积劳成疾。五年后,还未等到两个儿子高中进士、荣归故里,就去世了。

仅凭这一条,苏油认为,老炮堂哥做得有点过了。

同时老炮堂哥激愤的性格,也让苏油对程家的观感和事情的真相有些存疑。

苏油觉得这更像是几大世家一窝一窝出进士,连同自己妻子的大度宽容和家世的煊赫,加在一起对他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然后情绪失控借此宣泄。

那篇《苏氏族谱亭记》,和老炮堂哥后来的文章《辨奸论》一脉贯穿,前一篇里,车子好马子好是罪过,后一篇里,吃得差穿得不干净也是罪过。

拿这些东西作为子弹来扫射政敌,让苏油觉得嘴炮堂哥总是喜欢走歪把子机枪的路子。

而他一辈子最喜欢干的,几乎都是这个,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论据全部来自古文,基础就无法坚不可摧,容易被人抓住漏洞反击。

王安石对他反感,厌恶,但并未将他当做同一量级的对手,多源于此。

平心细想,能教育出程夫人这样名副其实大家闺秀的家族,能培养出好些位进士的家族,当真就如苏老炮所说那样不堪?

而且从后续的史料来看,苏洵死后,苏轼和苏辙同程家恢复了旧好,而且和八娘的丈夫程正辅,关系也不错。

老炮堂哥嘴里的“州里大盗”程浚,共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儿子都先后外出做官,有的还位高权重。

其中程正辅本身就不弱,后来做到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当年被贬惠州安置的苏轼正在他下辖,还多得这表哥的照顾。

好吧苏轼侄儿是个马大哈,对害过他的人如沈括,王安石,章惇,后边都是宽容大度,可以忽略不计。

可苏辙不是这样的人啊,能得到苏辙认可,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因此这事情就显得有些蹊跷了。

到底怎么回事,苏油决定一探究竟。

于是过了大庆楼,他没有去纱縠行,而是直接去了街对面的程氏书坊。

程氏书坊门脸高广,临街九丈三开六合大门的铺子,一字排开共有十三间!程半街!

进入后便是墨香阵阵,一排排半人高的柜台,上边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部部蓝色封皮的书籍。

书分经史子集各类,还有一个超级大的柜面,摆放的时文制策,那是供考生们揣摩的。

苏油不由得叹为观止,大宋三大印刷出版基地,杭州,建阳,眉山,其中眉山又以程舍人宅私家刻印为最,端的是名不虚传。

掌柜的是个中年男人,见苏油小小年纪,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手里边拎着两箧书籍,一看就是自家书坊的印记,连忙迎上来彬彬有礼道:“小先生,可是我家书坊的书籍有什么不妥之处么?”

苏油笑了,一般商家遇到这情形,先是撇清自己产品的不是,敢这么问的,要不就是经营理念得当,要不就是对自己的产品具有极大的自信。

放下书籍,双手打了个叉,笑道:“安镇乡可龙里苏油,前来拜会尊上。”

掌柜看来对江卿世家也是门清,可龙里是苏氏宗祠山田所在,不由得小心地问道:“那是姻亲啊,敢问……呃……小郎君尊讳是哪个油?”

苏油微笑答道:“蜜里调油的油。”

水字牌!这就和家老爷一个辈分!那这小孩口里的尊长,就不是家老爷了,而是家中最长的长辈——大理寺丞程文应程老太爷。

这个大理寺丞是程文应因两个儿子做官得来的封赠,在苏油的心里其实不当事儿,不过在眉山确实是拿得出叫得响。

掌柜更加低眉顺目:“小郎君请随老朽来。”

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历史文明展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八百六十九章 张道长第七百九十五章 辽国之变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议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师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驼口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计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兴军第一百八十章 洗脑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宁第六百零三章 宾化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争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戏精聚会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积极防御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镇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七百九十三章 劳动人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胜利的大会第六百零三章 宾化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见司马第五百零八章 新宫殿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颗米第九百八十四章 精微操作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三百一十六章 灵柴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尧臣去世第二百一十九章 俩花熊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争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见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三百六十八章 说情第两百零一章 可龙里号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张叔夜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台山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传身教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讲解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张叔夜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见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贺新年)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课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连机铳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龟的名字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凉州第四百五十五章 乐于县第五百二十七章 赵郡李家第六百四十九章 冷处理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穿越者第一章 眉山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谏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视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黑汗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发现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惨状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二百二十章 买房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军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书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美食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议政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缩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无条件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后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四百八十四章 谅祚之死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颗米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应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夏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范先生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第九百零六章 两分五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铁壳船第二百六十五章 请解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四百六十九章 神机铳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术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饼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