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军政

第六百一十二章梳理军政

司马光说道:“如今他打着新法的名目,在陕西因势利导,局面初成。彦国,我们要不要推明润一把?”

富弼摇头:“过犹不及,我们参与进去,怕是要引来朝中反弹。就这样挺好,多在地方施政,舆情把控上支持就行,其它的,任他施为!”

“此子手段心思,都称得上老辣,可是对百姓却又慈悯。差不多担得起内圣外王四个字了,何须你我操心,且待时日罢。”

六月,王安石请贬监察御史里行刘挚,御史中丞杨绘于岭南,赵顼不许,改刘挚监衡州盐仓;杨绘罢为翰林侍读学士,出知郑州。

防汛进入关键时期,各地开始爆发汛情。

苏油做事一向都是作在前头,而且陕西地势高,只有旱情没什么水情,不用太操心。

不过两浙,河北,甚至汴京,局势危急。

六月,丁巳,河北饥民为盗者,减死刺配。

七月,辛卯,北京新堤第四、第五埽,最终还是没有扛住,决口了。漂溺馆陶、永济、清阳以北,遣内侍都知张茂则乘驿相视。

甲午,赈恤两浙水灾。

不过总体来说,算是一个丰年,八月,陕西开始收粮,农人的脸上,终于开始有了笑容。

苏油指示常平仓使,按照转运司之前的评估,一边大肆腾出陈粮加工面粉,面条,馕饼,一边收购粮食,避免粮贱伤农。

即便如此,陕西粮价,依然出现了二十年来第一次整体性的下降!

改革派高歌鼓舞,将这个丰年作为新法的成果大肆宣扬。

恰逢西夏使节闹着要大宋归还被劫掠的人口俘虏,中书行文陕西,征求意见。

苏油上报朝廷,说是鉴于西夏面临严重的粮食饥荒,将这些百姓还回去,那是让他们送死。

这部分百姓,是为陕北开发做出了贡献的,同时还附上了五万夏人移民的万言书,言辞凄切,求大宋陛下仁慈开恩。

看着密密麻麻的红指印,赵顼的眼眶红了,不是感动的,是被刺激的。

敌国百姓,哭着喊着请求内附,从古到今,几个皇帝做到过?

历史记载只有周文王,所谓东征则西怨,南征则北怨,皆曰奚我后?

凭什么不先打我们啊?凭什么要把我们排在后边啊?

于是赵顼飘了,指示陕西,一定要做好西夏内附群众的安抚工作,要搞好他们的民生,要稳定他们的情绪。

有了这道圣旨,苏油反手就对夏人说起了硬话,陕西可以归还部分西夏战俘,大致五百人,并且为西夏提供四十万石粮食援助,但是在人口内附问题上一刀切,从此翻篇不准再提。

一句话,要,还是不要?!

而另外一头,苏油给董毡和李文钊送上情报,西夏今年处境堪忧,从目前情报看,河套减产已成定局,现在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机会自己把握。

董毡表示自己很久没有过过肥年了,西夏那边的熟蕃都是俺亲戚,眼看着亲戚遭难还不伸手,那就不是人。

李文钊回信说天都山的问题就是粮食太多人太少,谢谢苏探花的关心,该做的事情,我已经在做了。

双方都竖起仁义的大旗,大肆在边境招诱西夏熟蕃。

这下西夏人彻底慌了,苏探花,说好的四十万石粮食,不能反悔!

终于,熙宁四年七月末,宋夏重新谈定和约,做完这笔二十万石粮食换十二万人的生意后,大家继往开来向前看,让历史翻过新的一页。

常平仓大使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下仓库可算能够腾出来了。

两路军将轮训完毕,苏油开始在军中建立有效的体系。

当然苏油也是二把刀,和郭逵,种继祖商议后,最后将幕府划分为战略分司,机宜分司,督察分司,后勤分司,校检分司。

战略分司就是战略计划和参谋体系,苏油手里边人才大把,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种诂,折克行,林广,狄咏。

其实种谔和王韶也厉害,可惜一个在青唐大干,一个在华州待罪。

机宜分司其实就是早就在运作的大班子,以对外的听风阁和对内的忘雨阁为架构,主官是王厚。

督查分司负责军中思想把控,纠察懒奸贪虐,克扣空饷,整顿军容风貌,教育军士忠君爱国等。

这其实是监军的翻版,不过深入到了基层,苏油称其为宪兵。

能干这个的人,以王中正,童贯为首,一波太监可以胜任。

他们同时还要担任军事会议的记录员,重要会议,由他们整理后上报朝廷和皇帝。

后勤分司管理粮秣军械马匹账务,这个只有眉山力量才能胜任,苏油将这个分司独立出来,交给经略司以外的文官体系——陕西路转运司来负责。

不过如今蔡挺的任命已经下来,即将进京就任枢密副使,最好主管人选刘嗣给章惇截胡了。苏油只好暂时自己牵头,实际让张麒负责其事,等新任转运使过来再说。

校检分司负责义勇和正军的训练,郭逵在担任自己副帅的同时,负责这个能力绰绰有余。

职事划分明确之后,就是规矩条令。

其事宋军条令还是非常完善的,甚至有过滥重叠之嫌,所以苏油需要做的,一是梳理归类,将之归到各个分司去,一是做减法,汰裁重叠冲突的部分。

这个苏油就外行了,只能放手有郭逵和折继祖种诂三人整顿,然后开扩大会议咨询意见,自己只打着主持会议的幌子偷师,然后签字而已。

所有分司,都对经略使和监军负责。

如此看来,广锐军叛乱倒变成了好事儿,没有这一茬,朝廷也不会放手永兴军进行军制改革。

然后苏油顺便将陕西路和永兴军路一起改了。

当然这次改革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更加高效的指挥中枢,至于军队的中下层,因为军士的素质本身堪忧,如今能做到忠心敢战,服从指挥,遵守条令就好,将囤安控鹤那一套搬过去,做到官兵一体,取消体罚虐待,保证供应,加强训练,已经让郭逵惊喜莫名了。

还是老三样,精细纯,这其实是一次对军方的巨大放权,让武将成为战区司令的重要臂助。

要知道,大宋如今的战区司令,基本上都是文官。苏油的理想是,即使由文官来当任战区司令,只要他不乱来,依靠这套系统的强大纠错能力,至少也不会像韩绛那样犯下大错,进取不足,至少自保有余。

剩下的,就看谁更会搞民生了。

八月,王韶完成了河湟攻略的第一次重大部署。

王韶如今坐镇古渭城,武胜军,负责招纳蕃部市易、募人营田等一切事宜,专事专职,连苏油都不能干预。

萧关大捷后,青唐诸部震动,对大宋的实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古渭城周边的渭源羌与夏人部落,以蕃部俞龙珂最大,王韶引数骑直抵其帐,谕以成败,留宿其帐中。

第二天,两种皆遣其豪随王韶东还,接着,俞龙珂率其属十二万口内附。

既归朝,俞龙珂自言:“平生闻包中丞朝廷忠臣,乞赐姓包氏。”

赵顼同意了他的请求,赐姓包、名顺。

这件事情对董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青唐和大宋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各地粮食打下来之后,陕西模式终于引起了赵顼的重视。

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将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见王雱第九百五十七章 吕公著第七百一十一章 离京第二百一十五章 铂金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后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无双国士第二十五章 纸第七百三十八章 谁剽窃谁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见第二百六十六章 汴京风华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锁院第四十四章 元素周期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变化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战役第三百二十六章 布置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风扫落叶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七百五十章 海鲜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胫转运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尧舜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张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念书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义之争第九百五十七章 吕公著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场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扫荡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论党争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进士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领思路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议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九百九十六章 种山药的道理第九百三十三章 刘蛟第四十五章 张天师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辽阳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第二百四十六章 惩罚和教育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一千零五章 岛礁和泡沫第一千四百章 决议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问询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战争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终极解决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九百八十三章 赵孝奕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外交乌龙第二百三十二章 苏伯纯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为盟主mercury11加更!)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妆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粮道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请客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丝马迹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四百八十七章 鳌山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颁奖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海军战术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礼物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两封信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寿昌更化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六百二十四章 禅师第五百零四章 何为先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气象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种鄂的方略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应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灾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学堂第八十五章 返乡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转化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场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计第五百五十四章 贷与赈第七十八章 指点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计第二百八十三章 谢恩第九百四十二章 启程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龟的名字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遗书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连机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