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鸡西儿巷

第六百七十六章鸡西儿巷

忠烈祠的建成,其反应是连锁性的,汴京城里的小老百姓们,至少敬香又多了个去处。

很多小老百姓都不知道,大宋有这么多英烈,为了他们不富裕的生活,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节奏带起来,忠烈祠门前的松柏之间,一夜摆满了当季的菊花。

九月,丙戌,赵顼下诏,各府,州,县,建先烈祠,录所籍历年死于王事的子弟,春秋两季,郡县主官带领群僚祭祀。

丁酉,遣使瘗熙河、陕西、永兴军战骨。

十月,司天监造成基于天数设立的度量衡器,与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新型天文仪器。

圭表,浑仪,浮漏,在苏油的指导意见下,完全抛弃了之前的各种浮夸设计,比如那些装饰用的铜龙,浮漏上的莲花,一概抛弃,“大道至简”,要求精准,上头只有蚀刻的数字。

浑仪根据沈括的建议,取消了月环,减少月环对观测带来的影响。

除此之外,司天监还在翰林院观天台加装了一架大型天文望远镜,以提供更加精准的观测。

诏下,赐苏油以下各人银绢有差。

其中最精细的一件物品,是时钟。

这是一架近代意义上的钟表。以螺旋薄钢片发条提供动力,以钟摆控制擒纵装置,还引入了陀飞轮,矩链,以控制发条松紧不同时齿轮受力的稳定。

以发条驱动指针转动其实不难,难在要其稳定和精准。

如今的陀飞轮也达不到后世那种高强度合金金属丝的效果,不过石富想出了一个平衡系统,用三个飞轮,和齿轮组,抵消了相互间的误差,使得时钟的实际误差,能够在接受范围之内。

所以现在赵顼屋子里这个高达一米五的精密的金属家伙,误差能够控制在一日三分钟的程度。

这是大宋如今机械加工水平的巅峰之作,赵顼背着手围着时钟好奇的打转,听着悦耳的咔嗒咔嗒走针的声音,看着机件转动和下边钟摆的摆动:“怎么不给个盒子装着?这么精细的东西,碰着了怎么得了?”

苏油说道:“还没有最后定型,问题还有不少,比如石公发现这东西从夏到冬,误差是变化的,陈昭明他们经过计算,发现主要来自气压的变化,正在着手解决。”

赵顼觉得已经不能等了:“那就安几个调节钮呗,比如你说钟摆的快慢与摆轴长度有关,通过调节摆轴,不就可以解决气压带来的影响?”

“还有一天差三分钟有什么关系?每天把时间较准不就行了?三分钟而已,朕能容忍。”

苏油赶紧赞颂:“陛下于理工应用之道,可谓是深得其中三味了。”

赵顼根本不接这个马屁:“既然已经出来了实物,司天监赶紧将这个东西放大,给我安装到汴京码头上去!”

“大不了安排一个当值的班子,每天根据司天监测量的结果调整那什么误差就好了,我要的是明年正旦大朝会上,各国使节都能看到码头上的钟楼!都能听见传布整个汴京城的钟声!”

靠!闹了半天是为了这个!政治影响!

苏油只好躬身:“臣,遵旨。”

如今的开封府事务已经上了渠道,判官梁彦明,推官沈忱也算是锻炼出来了,摸清了苏油的施政方略,成了苏油的忠实拥趸和得力臂助。

而苏油的工作重心,移到了两件事上——开封府城防的建设和大钟楼。

城防建设是必须的,开封城的城建,经过司天监的计算,直接在城头安放镇国将军炮,强度堪忧,有可能几炮下来,敌人没打死多少,自己先把城墙整垮了。

因此需要依托城墙,单独建造炮楼,在城墙外部,以砖石水泥,修建强度更高的棱堡,将镇国将军炮,安放到棱堡里边。

与之相配套的,藏兵洞,弹仓,配件库,牵引坡,牵引机械,滑车,进出通道,都要重新设计,工程相当巨大。

因此第一期工程,只能先满足汴京城的北面和东面,西面和南面暂缓。

几处工程高度保密,汴京城老百姓都不知道是在做什么,开封府特意贴出告示,说是厢军裁撤之后,为了加强汴京城的防守力量,朝廷对上四军防御范围加以调整。

为了保证百姓的安全,将在城墙上安设营房,增设棱堡,添兵负责驻守瞭望,让所有人不要大惊小怪。

……

汴京城东北角,鸡西儿巷。

这里是之前的二十八库,大货行,小货行,东染院所在地,挨着护城河和五丈河,还有马市和马行。

这里是厢军集中营,然而最兴盛的行业,不是商业和手工业,而是——妓院。

汴京城著名的销金窟——樊楼,就在旁边隔一道街坊,位于景明坊与广福坊交接的大街口,可是那里的光景,与鸡西儿巷相比,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厢军里光棍多,每月俸禄发下来,除了关扑,就是解决生理需求。

樊楼那种地方,厢军们是去不起的,因此以鸡西儿巷为中心这一大片,与国子监周围那一大片不同,是纯粹皮肉交易的私寮为主,甚至不少厢军的家属,都参与到了其中。

与不远处的樊楼和大小行市相对应,这里也形成了“鬼樊楼”,“鬼市子”,无数见不得光的交易,便在这里私下进行。

不过在小苏太保给厢军找到出路之后,这一带便如同老庙墙根下的旧石板,一下子被掀开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底下的虫蚁,立刻就炸了窝了,要不慌着将自己藏得更深,要不四处逃散寻找其它安稳的地方。

最明显的就是私寮窝子一下子减少了好多,不少厢军家庭,带着父母妻儿,离开了这个应该被诅咒的地方,去了东明三县,重新开始了生活。

而承包了坊务的大佬们,纷纷派自己的勾管们来到这里,接管这处肮臜并加以改造。

鸡西儿巷很窄,尽头处靠内城墙,御沟边上,朱虔婆一大早出来寻汤饼。

朱虔婆的丈夫和儿子都是厢军,十多年前运军粮去陕西后再无音信,好在留了一处小院,虔婆只能靠短租寻生计。

来这里租屋的,多数都是带着年轻女子来的,虔婆知道她们做的什么生意,羞辱门户不算什么,人总要先活命不是?

很多到她家的客人,将她当做了妈子,姐儿们在屋里侍候,有时候会打发她出来沽酒叫饭。

这些人往往流动性很大,来得快去得快,很少有租住两年以上的。

不过最近这家租的时间长些,已经过了两年,姐儿长得也出众,来的客人也不多,都是固定的几位。

虔婆估计,金姐儿是哪家大官带来京中的外宅,家里正房容不得,寻了自己家安置。

不过大官很少来,姐儿也是个不安生的,因此交游得几个浪荡子弟,另外挣一份身家。

可朱虔婆也很明白,要在这一片得活,嘴巴闭好,最关紧要。

看着周围老街坊走的走搬的搬,虔婆很羡慕。

听说小苏太保的章程,搬出城外有工做,有地分,不再守在这皇城根下,半死不活地熬命,选择拼一把的,竟然占了绝大多数。

不过这些好事儿落不到孤寡老婆子身上来,朱虔婆只好叹了一口气,都是命,走一步算一步地熬呗……

天有点雨,加上入冬了有些冷,卖汤饼的李三儿今日里还没到巷口。

巷子边倒着一个醉鬼,朱虔婆走过去准备叫醒他,这天气冻着不是玩的。

结果走到近前,发现这人脸色青白,胸口一片乌黑的渍迹,不由得蹬蹬蹬后退几步,想拼命叫喊,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巷子口传来打竹板儿的声音,那是李三儿的汤饼担子到了。

李三儿这几天正跟浑家商量要不要换个地头卖汤饼,因为最近走夜卖汤饼的生意差了好多。

妇道人家小气,一口咬定李三儿是舍不得巷子里的妖精,吃不到嘴图过眼瘾才舍不得换地儿,临出门还抓了李三一脸花。

李三儿走到巷子口,就听到一个如同风箱里边憋出来的喊声:“杀人了——死人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发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胜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五百二十四章 孙能的进步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书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顺第九百三十九章 唐慎微第一百三十章 惨相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书》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报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驼沟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会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五十二章 卖鱼搭档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析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来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财政赤字第五十二章 卖鱼搭档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一千零六章 刨笔刀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阅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颁奖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学员斥候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开张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礼物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坟场游说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发展计划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报广告第四百二十三章 战后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学员斥候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讨论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击升龙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体智慧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八百七十八章 签字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第五百零一章 没有盐第三百三十八章 冲突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一千五百章 问卷调查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动员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绝仕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统计数字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妆第七百三十六章 视察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课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惨状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变人事的另一种解说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贺兰石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七百章 乌龙第三十章 县令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农业改良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灵州第七百九十三章 劳动人民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谈判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准备第七百五十五章 争议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第一百一十二章 卖痴呆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九十九章 温度计第九百三十四章 邹时阑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纲要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会打仗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二百四十章 鳜鱼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一百零二章 告状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锁院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运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离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间反间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发展计划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贺新年)第五百五十三章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