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

第七百四十章安和圩

“如今河湟重新安定,蜀中私茶园功不可没。取消榷禁之后,虽然直营收入降低了,但是税收增加了啊,而且蜀中产茶量大大增长,不但茶农们获利,地方经济提振,而且朝廷所得税收与直营收入相比,也有日渐追平的趋势。”

“再说了,就算是填了汉人的私井,忠、万、戎、泸这些夷人地区,小井依然很多,这些又何如止绝?难道不需要增设岗哨,禁止其走私?那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西南夷,会没有怨气?”

“陛下,真要如此,只怕是得不偿费。”

赵顼点头:“爱卿是个明白人。”

沈括拱手道:“其实蜀盐的道理,和蜀茶一样,或者更重要。关于蜀茶禁不禁榷的争辩,苏少保之前的奏章里,说得非常清晰明了,事后诸多后果,也一一如其所料。蜀茶禁榷,尚且这么大的为害,何况蜀盐?”

……

次日,赵顼下诏,平息了关于蜀盐禁榷的争议,同时解释了登记车辆,编制号牌的原因。召中书议论收取养路费的可行性。

吕惠卿非常开心:“存中啊,你是用了什么办法,让陛下立即同意这两件事情的?”

沈括拱手道:“圣主可以理夺,不可以言争。若民间车辆当真可以用于军事;辽盐,西夏盐,泸州盐当真能够禁绝走私,沈括自然也是不敢不赞成的。”

“但是这两件事情分明行不通嘛。所以只要解释清楚了,陛下英明,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吕惠卿对沈括称赞了一番,转身就上奏赵顼,沈括精明事理,考察两浙路的差遣办得非常好,请陛下同意其继续查看河北西路。

赵顼觉得这个主意好,于是升沈括做了知制诰,河西察访使。

转眼之间,沈括就被吕惠卿安排了一个明明白白。

……

苏油还在巡视,看过了船坞,沿着松江一路往上,就进入了太湖流域。

苏油只负责提供技术资源,如今蔡京也算是在管理上上路了,因此由他负责上游水利工程的收尾巩固,以及南北溇港圩田,太湖下游疏浚引流工程,这种过筋过脉的硬骨头,苏油只敢交给郏亶这样的真正专家。

环太湖周边,所有的溇港与太湖的接口处,都要替换成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设施,苏油的意思是一次投资,见效起码得百年以上。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整个太湖溇港,是从上游引水入渠,然后输送到环太湖周边的高地,形成水网流向太湖,再此过程中灌溉水网中圩田的大工程。

太湖流域主要是西北风,因此所有溇港开口都是西南-东北走向。如此被季风推动的水流,带来的南岸泥沙淤积,全部集中在溇港的东南一侧,不会正面淤堵溇港入口。

而每一个溇港的出水口,都会比在圩田中的干渠收窄很多,形成束水效应,水流速度在出口出猛然增快,直接将湖流堆积在出口处的泥沙冲走。

类似的巧思多不胜数,理工最重实践出真知,这些都被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出来。

当年祖宗们这样做,是从实践中试验出来的,而今列为了研究课题,大部分问题,理工人员们已经弄明白了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太湖开发整治工程,不仅仅是为了造田,同时还要提升大宋的大型工程统筹能力,水利理论研究水平,让气候学,水文学,统计学,财会学等多学科齐头并进。

一处溇港出口处,郏亶正在给苏油讲解结构。

出口的两边都是高堤,这里是直面太湖的第一道防线。

高堤上是桑林,棉田,水口处则是7字形的石围,保护水口。

沿着高堤朝溇港内走一段,才是闸口。

闸口两边是混凝土的水泥预制件设施,各有深槽。

看护闸口的村民,给苏油演示如何安放水闸。

水闸是长达四米,厚达十五厘米,宽度四十厘米的厚实木板,一侧两头安装这巨大的铁环。

村民用带挠钩的竹篙钩住铁环,各站一头将木板安放到水泥槽中。

木板很重,一块就是几百斤,第一块安好加上第二块,上面的木板便将下面的压了下去。

这样一块块地安放上去,不多久,一条水道便被关上了。

苏油点头:“厉害!”

这块圩田叫安和圩,东西边长一公里,南北一点五公里。

这就一点五平方里,两千多亩地。

闸口不远处就是一处小村落,郏亶介绍道:“这是去年才弄出来的一处小试点,此地叫刘家村,家主是一个选官,叫刘万春。”

站在高处往下看,整个圩内,高处是桑果,菜蔬,村落,然后往圩田中部分了三层良田,依次下降,中心处是几片鱼塘和湿地沼泽,能看到鹅鸭,边上还有一处小工地。

移步朝村口走去,一位四十岁左右,穿着绸衫的员外在那里迎接。

见到苏油过来,员外抢前两步,深施一礼:“治平三年后学进士刘万春,恭迎少保。”

这就是考得太差做了选官,然后一直没选上,又没钱买官,拿不出履历来说事儿。

苏油虚扶了一下:“世兄不必多礼,看贵村井井有条,稻香鸭肥,这齐家之道也是了得。”

刘万春说道:“不敢不敢,还请少保入村中少歇。”

苏油摆摆手:“不用,你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再歇不迟。”

刘万春说道:“那便请少保随我来。”

一番交流下来,方知刘万春老家在温州山中,是族中勒紧裤腰带将他供出来的进士。

但是两浙路的进士太多了,名次稍差都排不上号,在京中蹉跎了几年,实在是见不到前途,只好回了老家。

郏亶整治水利的时候,刘万春前来投奔,结果水患一起,郏亶自己都吃了挂落,更别说这倒霉蛋了。

好在苏油即时将郏亶捞了回来,给了大把钱粮,于是刘万春一咬牙,主动要求在湖州试验圩田。

前期工作必定是艰苦的,但是希望很大,刘万春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将举族百口迁移到了安和圩。

幸好是搬过来了,要不然今年旱灾一起,合族都得吃救济粮。

安和圩就不一样了,刘万春带着族人在这里开辟出了一千多亩水田,两百亩旱地,三百亩林地,还有几十亩水塘。

如今水田刚收了四千多石粮食,眼看着还有一千多石秋粮,农闲时还组织下湖捕鱼,到现在刘万春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自己的家族,基本算是在太湖边站稳脚跟了。

回到村中,苏油看到房子都还是泥墙,不过比竹篱糊泥高级,是泥胚墙体加草顶,与后世苏湖狗大户们的园林戏院豪宅相比,只能算是初具规模。

村里有一溜大屋,是祠堂和仓房。

苏油进到堂屋里边,老族长已经有些老年痴呆了,拉着他的手:“万春啊,今年村里的粮食打够了吗?”

刘万春贼尴尬:“大爷爷,这位是苏少保,我才是万春!”

老族长看着他:“素烧包不好,你是贵客,怎么都要弄点好的!”

说完继续拉着苏油:“客人来了,得弄几个肉菜。万春啊,让娃子们去山里吆一吆,兔子山鸡的搞点来……”

刘万春大声说道:“大爷爷,我们都下山了,现在我们搬到太湖边上来了!没有兔子山鸡了。”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旧部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议政第七百八十章打鱼摸虾甲天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比烂的世界第一千零四章 扑克牌第一百八十九章 养屁股第九百三十八章 薏仁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医第四百七十六章 谁也改变不了谁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龙山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蛳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贬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输法的弊端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么敢第九百二十九章 横山关第四百五十九章 苏洵去世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坦荡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诗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别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钊投诚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两口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号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谋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转般仓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状元第七百九十二章 枪榴弹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释马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学习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农田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后生可畏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点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终极解决第八百章 内奸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将军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气象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七百八十九章 李士宁第五百五十五章 战术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战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应第八百一十二章 没卵子的大象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检查第四十章 生计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传第四百三十八章 日历计算器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长疮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学问还没丢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九百九十二章 当家长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学派第七百五十一章 蚝油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图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题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浑脱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费第十六章 仓舒转世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谍第八百九十八章 苏颂的态度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收关第七百零二章 大胜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课第二百一十一章 托请第九百二十一章 赵顼的家事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争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头鱼宴第七百八十一章 劝说第七十八章 指点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战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问题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报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议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四百八十九章 游玩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会安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宫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谈判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