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内奸

第八百章内奸

蜀国公主见两人明白了,这才点头:“弼儿的病,多亏了姐姐才救回来,现在姐姐有事,扁罐和漏勺,就交给我照顾好了。”

石薇笑道:“嗯,交给你我也放心,就是他太调皮,妹妹你多担待。”

蜀国公主蹲下来牵着扁罐的手:“扁罐乖,弼儿想你了,你去陪他玩玩好不好?你要保护八公,你娘也跟你一样,要去保护你爹爹。”

扁罐到底有些舍不得自己的娘亲:“那我也去保护爹爹。”

蜀国公主摸了摸扁罐梳着垂髫的脑袋:“那八公怎么办呢?你还要保护八公啊。”

扁罐抬头,眼巴巴地问石薇:“娘,你什么时候回来?”

石薇对孩子其实心挺硬的,现在听到这句,眼睛也是泛酸:“这个,得看你爹爹的本事儿了……”

……

不说苏油那边收到旨意之后如何准备,单说朝中,战还没有开打,架倒先吵起来了。

首先是赵禼虽然是统帅,但是也是进士出身的文臣,对派太监监军这一套就极为反感。

加上李宪也不是什么好鸟,大功在身,除了功劳比他还大的,除了宗室和勋贵,他也被那些溜须拍马的给捧坏了,谁都看不起。

加上李宪本来也没啥文学修养,不像张诚一,李舜举这些内使,能吟诗作赋颇具文采,成天一副混混德性,所以和赵禼第一次见面就起了冲突。

于是赵禼请见赵顼,要求罢免李宪。

赵顼有些头大,问赵禼谁可以代替。

赵禼推荐自己的老上级郭逵,说郭逵老于军事,还做过签书枢密院事,谋才将略都是上乘,如果郭逵领军,他甘愿做郭逵的副手。

王安石屁股也天然歪,对赵顼劝谏道:“派太监监军,本来就是后唐五代时的弊政。对军事的影响,坏处多过好处,不如便依从赵禼的建议。”

几方僵持的时候,苏油的奏报到了,说是自己已经接到朝廷的任命,惶恐非常,希望赵顼派遣得力的内使帮助他,同时请求卸任两浙路转运安抚使的差遣,专心军队后勤。

赵顼心里一百个舒适,看看人家苏明润,同样也是文官,可这文官跟文官,德性怎么就不一样呢?

转头又与王安石等商议要不要卸了苏油的差遣。

王安石犹疑了很久,最后还是觉得以国事为重:“陛下,其实有一个人非常合适作为苏油的继任者。”

“哦?”赵顼问道:“谁啊?”

王安石长吁了一口气:“淮南转运使,知应天府,苏颂。”

赵顼也想起来了:“对对对,河北灾伤,苏颂上书提醒。说是移民往邻路州逐熟,固是良策,但是要考虑到食口多寡的问题。”

“比如淮南诸郡,虽稍登稔,但食口若多,必致物价腾踊。”

“万一秋成失望,漂泊之民,一时未有归业之期。到时候坐食贵谷,又需须烦县官赈救。”

“所以要救灾,不如先平物价,要平物价,不如施行粜给,使流民有贱价之物,则不觉转移流徙之苦。”

王安石躬身道:“正是,非老成细致之臣,想不到这些。因此他与苏油商议,从两浙路调运了更多粮食到本就粮丰的淮南,又转迁了部分流民,到两浙路种植新开的官田,如今看来,的确是良策。”

赵顼说道:“可当年苏颂拒绝拟任李定的诏书……”

王安石拱手道:“国事当前,不容私怨。”

“其一,苏颂至孝大忠,为人中允敦厚。所学庞杂,与苏油相近。苏油那些化工理学圩田海船的举措,他都能明白。能力上是没得说的。”

“其二,苏缄忠烈之举,当褒荣其族,苏颂乃苏缄堂侄,这番任命,也是朝廷奖掖忠臣家族之道。”

“其三,苏颂的资序,在英宗朝就已经很高,足够当任两浙路转运使。”

“其四,苏颂对苏油的作为颇为欣赏,苏油在两浙路诸般举措,他必然萧规曹随,不会罢停更张。”

“陛下,臣与苏颂固有私怨,与苏油理念上也不相谐。然苏油的确是处理交趾后续事务的最佳人选;而苏颂,也的确是处理苏油去后两浙后续事务的最佳人选。”

“两处都是大宋如今关要,容不得一丝闪失,既然有足任之臣,那我自然也不敢不荐。”

赵顼满意地笑了:“那行,这就让知制诰拟草,着郭逵为帅,赵禼为副。

苏颂充两浙路转运安抚使。

苏明润以枢密副使提举安南行营后勤司,杭明市舶司,节制夔州义勇,并广锐,衣锦两军。

李宪转充两浙路兵马都钤辖,静海军节度留后。”

……

邕州,交趾检校太保李常杰,与都指挥使宗亶,正在士兵们的簇拥之下巡视。

其实现在的邕州,已经不能再称为城池了,因为城墙已经被拆毁填入邕江,而城中经过大屠杀,近六万人累成了五十八座尸堆。

邕州,已经成为了一座废墟。

城中的大火早已熄灭,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李常杰已经年近六十,但是因为没有胡须,保养得宜,加上常年习武,身体依然健壮,看上去也就是四十来岁,而且生得很英俊刚毅。

他的本姓吴,乃吴朝王族吴权之后,其父是李太宗时太尉郭盛溢,世代都是武人。

至于为何老吴的后代姓郭后来又生了李常杰,只能说……交趾是个神奇的地方。

李常杰自少“姿貌扬逸”,并且练骑射,习兵法。李太宗时因为承父荫,被委任为骑马校尉。

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弟弟李常宪一起净身成为太监。

李乾符有道三年,李常杰被召入皇宫,担任侍禁及黄门祗候。

李圣宗时,李常杰积功晋升为太保。

彰圣嘉庆三年,李常杰调任为清化、乂安等地察访使,镇压当地的芒族动乱。

天贶宝象二年,因“占城国常来骚扰”,李圣宗亲征占城。

交趾军在李常杰的指挥下,战事相当顺利,节节击败占城军。

占城君主律陀罗跋摩三世兵败逃走,同年五月,被李常杰在真腊界内俘获。

占城王只得求和赎罪,割让了地哩、麻令、布政三州给李朝。

其后占城陷入内乱,律陀罗跋摩三世投奔李朝。

太宁四年,李朝派李常杰率兵南下,以扶持律陀罗跋摩三世复位为借口,再次攻击占城。

这一战打了个平手,但是交趾作为进攻方还是占了大便宜,掠夺了大量人口移居到当时交趾占领的地哩、麻令、布政等地。

可以说,李常杰戎马生涯四十年来,从未打过败仗,堪称交趾军神。

如今竟然敢发起对宋朝的攻击,而且,战而胜之,扩地三州八百里!

宗亶对李常杰佩服到了极致:“太保神威盖世,连下三城,此番回去,王上必定大加奖掖。”

李常杰微微一笑:“回去,为什么要回去?广源州侬蛮久不服王化,如今心胆皆破,而且大宋的桂州,似乎还没有什么动静。”

“宋朝的反应,太慢了。我们还能继续扩大战果。”

说完转身对身边一位儒生说道:“徐生果然是人才,如非你献计,邕州城旦夕之间,还难以攻破。”

儒生乃是宋人,出生岭南,名叫徐百祥。

徐百祥早年也曾十年寒窗,饱读书史,颇有些才学。

谁知时乖命蹇,与张元吴昊一般,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

年华老去一事无成,满腹经纶没有用武之地,渐渐怨天尤人,满腹怨气,认为宋朝皇帝和官吏有眼无珠,不识贤才,耽误了自己大好前程。

熙宁二年开始,徐百祥听闻宋朝和交趾国关系紧张,心中产生了一个罪恶的念头。

于是他提笔给交趾国王写了一封信。

“大王先世本闽人,闻今交趾公卿贵人,多闽人也。

百祥才略不在人后,而不用于中国,愿得佐大王下风。

今中国欲大举以灭交趾,兵法有先声夺人之心,不若先举兵越境,百祥请为内应。”

李常杰与徐百祥多次交通消息,觉得其人可用,说得也非常有道理,于是突然兴兵,果然打了大宋一个措手不及。

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册府元龟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对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标杆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灵第二百一十七章 桥的题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纯臣第四百章 物尽其用第三百九十四章 变化中的渭州第二百九十五章 国舅第一百零三章 鳝鱼第三百六十章 纲领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穿越者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国力的衰涨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没想到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矿藏第九百二十章 劝谏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来的新法第五百零四章 何为先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贞第七百一十七章 旱情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谏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二百三十三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三百九十一章 梁屹多埋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六百六十章 天数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辽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与生存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辽阳第八百七十三章 矿区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练兵第七百九十八章 议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刚崖第二百零九章 北极院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动员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图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关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发事件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第三十五章 产业布局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八百三十八章 会飞的货物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为盟主mercury11加更!)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战第五百五十六章 荆湖建议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七百五十一章 蚝油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阻击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检查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黄金不久埋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五百八十章 萧关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谁的首功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危机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号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会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尧臣去世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与皇后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东方朔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图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遗嘱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六百一十四章 检查组第八十八章 娃娃亲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请客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广州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话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七百零一章 蛮干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贤妃第八百四十八章 廖恩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七百四十一章 砻磨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谋算第三百零七章 水转大纺车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收关第一百七十五章 宝贵的炉渣第四十三章 张象中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锁院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计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八百九十八章 苏颂的态度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梦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