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专业

第九百零三章专业

薛向是俗吏出身,但是正因为出身低,对经济规律的理解,反倒比一般朝官更强,与张方平苏油相似,颇为“现代”。

理财是一把好手,善于利用经济规律解决问题,得苏油一路大力推荐,王安石力主大用,虽然被御史们一再阻挠,却依旧因缘际会,做到了现在的高位。

赵顼此次任命他为同知枢密院事,也是苏油对赵顼和冯京的推荐,梳理解决京师冗军问题,离不开他。

薛向出列躬身:“正是,此制实为苏明润首倡,臣不敢居功,只是萧规曹随而已。”

王珪对这话很敏感:“苏明润从未位列政府,这个比喻过了。”

薛向出身太低,跟王珪这皇帝小马甲没法比,一时僵在了那里,不知道该不该继续。

吴充自打被王珪坑了一道之后,对他颇为反感,以首相的身份发话:“说来听听,就事论事,不要蔓扯枝节。”

薛向这才敢继续开口:“是。”

“此制其实最早是从陕西开始的,苏明润在陕西大兴水利,所用者多是厢军,得地之后,便令厢军就地屯田,田熟之后,厢军愿转民业者,一听任之……”

王珪提出疑问:“厢军就愿意放弃他们的食料钱?”

薛向拱手道:“陛下,厢军积重难返,其最大因由,就在聚而不散。”

“每逢水旱,流民四起,朝廷选拔青壮,列入厢军,固祖宗之良策,爱民之本心。”

“然聚集之后,除了每月发给基本盐菜钱和口粮,再无其它管理手段,军纪颇为散乱,说白了,就是一帮受军法管制的囚徒而已。”

“时日一长,厢军游手好闲,每月食料钱发下,多是关扑搏易,耗散殆尽,然后或沦为流氓,骚扰地方;或沦为佣仆,难以自立。”

“一旦有事欲用之,朝廷还得再花费一大笔安置,而常常不得其用。”

“苏明润陕西之法,是先教之劳之,让他们先习惯劳动;然后命其屯田,学习农耕之计;在此过程中,赏给从厚,教其积蓄。”

“待到数年之后,田地开垦出来,厢军们也有了一定积蓄,加上官府发售田亩,禽畜,家资种子农器,厢军们当然愿意转业了。”

吴充有些疑问:“苏明润如何解决兼并的问题?只怕厢军田土到手,还是好逸恶劳,转手卖给富户。”

薛向说道:“这问题的确发生过,解决方案很简单,就是将档案订立详细,厢军授田,十年之内不得转卖。”

“陕西发生这问题的,主要是蕃人熟户,他们以军功获得授田后,喜欢转卖给汉人套取短期利益。”

“为了将他们固定在土地上,苏明润发明推广了青储圈养牲畜之法,然后大兴毛纺,蕃人定居之利,超过了游牧之利后,这种现象也就日渐消失了。”

王珪怫然不悦:“说到底还是言利之臣,须知今日可以以利诱之,他日亦可以利叛之。”

薛向躬身道:“的确如此,但是苏明润说,仓廪实而知礼义,他在陕西之举,只是解决第一步的问题,之后才说得到第二步第三步,否则就是好高骛远,一事难成。”

赵顼点点头:“能走出这第一步,已经很不错了,陕西这些年,倒是不怎么劳朝廷操心,但能在汴京施行吗?”

薛向说道:“汴京城稍微难一点,因为汴京城周,没那么多的地。”

“但是所幸的是,汴京城周,工役繁多。”

“几年前从汴渠工程开始,之后是洛水水利工程,然后尉氏,东明,中牟三县建设工程,道路工程,直到最近才完工的汴京城墙改造工程。”

“这些工程,浩繁而民不怨,是什么原因呢?没有别的,多用厢军,日钱丰足而已。”

蔡确出列:“此非苏明润之功,这是舒国公免役之法。”

薛向躬身:“对,汴京的法子,基础是舒国公免役之法。”

吴充冷笑道:“然则王公之法,为何独在开封府有效,于其余诸路,除了扰民生事,一无所取呢?”

吕公著也拱手:“陛下,当年王公兴免役法,臣与列议,以为不行。”

“此乃收编户之蓄,以付奸狡之民,而兴当务之役。多所靡费而难以见功。”

“如今看来,免役之法但兴于开封一地,而于其余诸路,未见成效。古语有云,‘利不百,不变法。’未若废之。”

眼见争议要起来,赵顼制止:“且听薛向继续往下说。”

薛向拱手道:“是,王公之法,本意是好的,但是有个问题,就是举役之人……用苏明润的话说,不够……专业。”

“大宋富裕地区,如蜀中,汴京,两浙,老百姓当然愿意交钱免役,以免打扰正常生产。但是有个问题,就是朝廷将钱收起来之后,交给谁来完成这些工役呢?”

“诸路多半是交给一些惫懒无业之徒,这些人根本不能好好完成役务,官府徒费钱粮,最后还是要劳烦编户服役,搞得怨声四起。”

“开封府是将工程进行了招投标,应标的都是长期搞工程建设的专才——四通商号营建司,胄案河渠司,还有就是将作监。”

“这些司坊都有专门的人才,知道如何承建工程,开封府还派有专业队伍,考计工程进度,成本,这才诸事顺利。”

“在承建的过程中,吸纳了大量的闲散人丁,几个大工程下来之后,大量的厢军,转成了工程建设队伍的干才。”

“这就是免役法在开封府成功的原因,法为良法,但良法也得良吏方可施行。开封府至今,各路城建水利工程队伍,吸纳了不下十万人,力夫一日所得,除了每日两餐外,足给三百文。”

“这十万人已经完全脱离了土地耕作,全年营造城池,道路,水渠,堤坝,他们不是奸滑惫懒,而是用之不得其法,无人教授而已。”

“这些人里,不少已经安置在黄河与开封之间的新囤土地上,现在还在靠兴工为生计的,尚有六万众。”

赵顼点头:“虽然授人以渔,但此法也只是解决了一时啊,如今各处工程均告结束,这些剩下人如何安置,枢密院有意向吗?”

薛向说道:“这就要说回刚刚冯枢相提到的建设兵团了,这数万人的建设专才非常难得,河东如今连遭水患,民生凋敝,闲田废亩非常多。”

“枢密院的意思,是可以让他们自由转业,必竟他们干了这几年,已经有了积蓄,可以鼓励其移民荆湖南北,广南东西,甚至交趾湄洲。”

“这些地方地广而人稀,如广南东路,不过二十万丁,曾不如繁要一州,沈存中在湄洲,更是开出优厚条件,一丁十五亩三熟之地,十五亩草泽,发给住房禽畜农具种子,就差没有发妇人了。”

赵顼脸抽了抽:“薛公消息滞后了,沈存中联系了苏明润,苏明润又委托李道成,在交趾寻了三万寡妇和贫女,与湄洲民夫婚配。呵呵呵,他们啊,妇人也发。”

殿中诸人都是莞尔,不过不以为意。

官府督促适龄男女成家,在这个年代本来就是正事儿。

赵抃在杭州,去年还送了嫁妆,让一千多贫女得嫁,朝廷为此专令嘉奖。

就听薛向继续说道:“军器监言:‘五路州军近年增置壮城兵,虽有教阅指挥,而所习武艺全无实用。’”

“如大名府城围四十馀里,炮手只有四人,其它挂搭、施放火药、全火等人亦皆阙。盖旧无教阅格,又无专点检之官。”

“大名府乃北京,天下重镇,枢密院的意思,请效京师规制,重修大名,完善炮手之制……”

这个有点吓人,薛向嘴里的炮手,和之前大名府点号炮的炮手明显不是一回事儿,赵顼立即问道:“可不可以设在河间府?”

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五百九十七章 广锐军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苏辙上书第六百七十六章 鸡西儿巷第九十七章 划时代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辽人是传统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体罚第四百九十九章 开幕式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诱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三百六十八章 说情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欧阳内翰书》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七百五十九章 石薇的决定第五百八十七章 梦想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灾第三百二十九章 铁门关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转般仓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历史文明展第一百零五章 龙脑第二百二十九章 论计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与饶州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监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会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金融业务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太原第九百七十九章 后勤第五百零六章 阿云案第二百二十四章 诗会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难熬的一夜第九百八十三章 赵孝奕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两封信第五百九十三章 传说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连连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课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国天下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会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闻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灵第二百八十三章 谢恩第八百九十九章 软糖第一千三百章 评价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六百零九章 冲击相府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击手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闹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学区房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额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四百三十九章 还乡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九百六十五章 窦四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铺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功课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岂止于此第六十一章 曲榷协议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们越线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万人敌第三百九十一章 梁屹多埋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训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潜移默化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虚张声势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会第九百四十六章 诗案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权力的诱惑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弹劾第四十一章 铁锅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美食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九百二十一章 赵顼的家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俩花熊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盘子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背锅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书生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饱便飞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复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变人事的另一种解说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产第三百九十四章 变化中的渭州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乡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顶级武力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发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见司马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