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战争

第九百一十一章奇怪的战争

“话别说得这么难听嘛。”黄永苦口婆心地说道:“明公,旧州不管归谁,关键是,咱的利益,是多了还是少了,对吧?”

“如果归宋之后,利益比现在还多呢?官职比现在还大呢?”

王珍变得若有所思起来。

黄永继续说道:“当年鲁肃劝孙权迎战曹操,理由就是臣下皆可降,而孙权不可降,说白了,就是群臣大赚,孙权大亏。”

“明公,你觉得自己现在的处境,是张昭,还是孙权?”

“会安市舶务,那是多大的流水?以明公之能,就能将局面做到这么大?我们旧州城,光这两年扩建的仓储,码头,多挣了多少?这些利益,谁带来的?”

“如今的局面,就是占王不拿下旧州不放心,大宋不拿下旧州不死心。”

“明公要是能有如小将军那样的气魄胆识,黄永即便肝脑涂地,也要想办法给明公纵横游说,替明公死保这一州之地。可是明公,你自己分明就不是那样的人啊……”

王珍摸了摸自己皮甲下肥肥的肚子,不由得叹了口气。

黄永说道:“既然事机如此,那就只能顺行,不可逆抗。”

“有旧君呼召,不为失义;有新王不仁,不为违道;有人心思宋,乃顺从民命;有宗主仁德,乃慕仰天恩;有三州举事在前,不为首逆;有诸处皆未归效,不比迫降。”

“明公,如穷蹙投宋,是为被逼无奈,但是如果战胜伪王,震动国中,激励三州,投归大宋,以首效之功,入天朝版图,大宋能惜一节度之职?”

“明公乃是做老了生意的,梳理利弊,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

王珍点点头:“既然有这么多好处,为何都要给我?大宋那边直接出兵占了不就好了?我几次求援,为何大宋还扭扭捏捏,都不发兵?”

黄永贼笑道:“明公,真当大宋没有发兵?两千蓝衣军,你真当是自己飞来的?对面市舶务,如山满仓的金银货品,真当大宋一点都不怕抢掠?”

王珍有些糊涂了:“怎么这么多弯弯绕?”

黄永笑道:“大宋作为宗主国,要的自然是个体面,不能给诸国留下觊觎藩国的话柄。”

说完又道:“这不正好?大宋已经将全部梯子都架好了,就等着明公扬威南海,一战成名。然后向宗主痛诉藩王无道,顺应老王之命,首先投效。”

“此等际遇,正为明公而设,不得不说是天大的福分!我估计啊,大宋待明公,当不比钱塘钱氏稍差。”

王珍搓着手:“那老黄你赶紧再去江对面,跟那边说说,看看是不是真这么个意思,要真是的话,咱就演个全须全尾!”

黄永笑道:“不害怕了?”

“怕!怎么不怕?”王珍一瞪眼:“不过有大宋在后边撑腰,怕……也怕得轻些?”

说完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要是真能胜过这一场,那我们再截断横山关守军的归路……”

黄永一拍大腿:“好决断!要是能再迫降良保故伦,伪王休矣!更是大功一件!”

不说两个老奸巨猾的人在厅中商议细节,只说王德气鼓鼓地来到军营。

陈田对着他招手:“公子来,我们给占城人设了个陷阱,你看如何?”

王德摘下头盔:“我那爹胆小如鼠,我就不知道诃黎有什么好怕的,反正要我再当别人的财产,那我宁愿和他拼死在战场上!”

陈田笑道:“你爹也是为了你着想,这么大份家当,考虑得就多,不说他了,公子来看这布置如何。”

王德凑过头去,只扫了一眼,便指着州城的西南角:“这里,有问题。”

陈田笑道:“对,占军攻城,两个城角突出部位,肯定是重点攻击地区,这里不好守护。”

王德问道:“那该如何?”

陈田说道:“只有将这两个角挖掉,变成这样……”

说完在地图上用铅笔画了两道曲线:“利用城中屋宇,截断街道,做成瓮城,我们守在屋顶,将他们放进来打!”

王德接过铅笔,将圈子画得再大一圈:“东南和东北两角,穿过街道,一边进来是校场,一边进来是普照寺。”

“两处地势开阔,能容纳不少兵力。待到占人蜂拥而入,我们便在此周围,射杀他们!”

说完又留下几处口子:“这里,还有这里,待其丢魂丧胆,我可以率步军突进,予以剿杀!”

陈田满意地看着王德:“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你爹要是有你一半的胆色就好了。”

说完一指帐中的武备架子:“那是老夫的板甲和长刀,老夫如今穿着上战场就是个笑话,便送给公子了!”

那可是二林部的锻造渗碳钢甲,还做了烤蓝工艺,发出冷幽幽的暗光,王德早就垂涎已久,闻言不禁大喜:“多谢陈公,王德定不辱没长者厚赐!”

陈田摆手:“来,我们接着商议布防。”

元丰元年十二月六日,一场激烈战争,在东南亚重要港口旧州城打响了。

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历代战争里,都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形。

会安河上小舟往来,无数的旧州居民,集结了竭尽全力能够找到的小船,甚至是拆除了自家的房屋,门板,做成木筏,往来不绝,运送物资,伤员。

更多的居民,则聚集在河边,关注着对岸的战事。

每当占城军被打退一次进攻,这边就欢呼叫好;每当占城军集结准备攻城,这边就敲锣鸣金地干扰,喝倒彩,打击他们的士气,弄得占城军不厌其烦。

几艘木筏撑了过来,上边是受伤的军士,几队扛着麻布担架的汉子冲到水边,将伤员放上担架就往镇子里跑。

一名伤员直起身子:“我是轻伤!我还能打十个!你们放我回去……”

话还没有说完,就又被按回到了担架上。

不断有居民过来问情况:“城里头还顶不顶得住?你们还需要什么帮助吗?”

“娃子哪条街的?认识硝皮铺子李大壮不……”

“哥你那里还要人不?我跟你回城成不?你看我身子多壮……”

“大叔这是我家煮的鸡蛋,我娘说你们都是英雄,要我给你们送过来……”

担架队经过街道,街边不少妇人在浆洗缝补军服,一些在煮绷带,一个管事模样的老头还在一边唠叨:“昨天可是搜检到衣袋子里头有人塞纸条了,各家可管好各家闺女!”

“做事归做事,动什么小心思?衣服拿进城你知道穿在谁身上?不一定就是你汉子情郎!哎哟可长点心吧……”

妇人们一边低头狠命搓着军服,一边满脸通红吭哧吭哧地笑。

粮仓附近,几台风磨转得呼呼的,米粉,豆粉,芝麻粉,坚果粉……各种粮食的粉料从风磨眼里出来。

一边有一个巨大的铁转炉,工人们将粉料按照配比丢进去,不一会料就熟了。

然后在加入蔗糖,盐,油,还有肉松,拌匀之后,压成一个个的方块。

这就是干粮,开水一冲就成香甜可口的糊糊,消化快吸收好,加上水果罐头,完全能够满足士兵们的营养需要。

当然不可能全吃这个,边上还有一帮大妈们在摊菜叶卷饼,反正气候不冷,吃点冷食也无大碍,有时候送过去得及时,城头上的军士们还吃得到热乎的。

妈祖庙就是医院,伤员们都在这里进行救治。

救死扶伤就没关系了,所以这里的医护人员全是宋人,有天师道的道长,宁海军的军医,还有交州的女护士。

还有律陀罗号召起来的一些占城僧侣,也在这里跟着学习救治。

整体说来,后勤运转高效有序,让城里的军队可以安心作战。

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赢家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医第八百五十一章 支持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来访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软模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确的思量第八百二十章 水战第三百九十九章 抬杠之旅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日本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遗书第五百六十六章 颁奖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七百五十一章 蚝油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议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订单第六百五十章 调研第七百五十八章 两浙风味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财产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战第六百四十一章 陛见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钊投诚第八百九十九章 软糖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园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标杆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题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马光逝世第三百三十八章 冲突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张方平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绝计第八百九十章 海运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举措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复盘汉灭匈奴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宝钞第七百一十章 为君之道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回护第七百三十三章 贾宪第一百五十章 变化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风气和国格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七百四十四章 晒盐场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颂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四十九章 蜂窝煤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论党争第一百四十五章 随手功夫第二百八十九章 救日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权力争斗第四百三十九章 还乡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将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宾图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惊风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八百九十六章 结案第五十三章 讹诈第八百九十五章 郑州对话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一百零六章 五金博士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八百一十章 联军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连连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五百八十章 萧关第六百二十五章 苏方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背锅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八百三十五章 杨曙第八百零一章 情报分析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粮道第四百四十一章 众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难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梁乙埋的顾忌第九百三十二章 旧州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马经第七百五十五章 争议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诗会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四百二十三章 战后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阳书院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楼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八十章 观瓷第一百零二章 告状第二百四十章 鳜鱼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谏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