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启程

第九百四十二章启程

吕惠卿有些焦急,真要如苏油所言,就算国家排第二,自己怕也会被徐禧连累惨,不由得问道:“如此我上书朝廷,言陕西局面需当持重,如何?”

苏油想了想:“可别,吕公你离开陕西的原因,不就是因为有徐禧在那里吗?如今还要上书言陕西事,那就是继续给御史们送弹劾的借口。”

“还是等我进京之后,慢慢找陛下言说吧……”

说到这里,两人的话题才从边事转向朝堂,吕惠卿说道:“元绛去职,空出了参政的位置,吴充怕是也待不住了,陛下选这个时候让明润入朝,想来便是将位置腾出来,让王禹玉和明润你处之。”

苏油不敢这么认为:“一切还看陛下的意思,我无所谓,哪里都去得。”

吕惠卿有些羡慕:“放心,明润此番入朝,乃是水到渠成,外路十八年的积淀,深厚非比寻常。”

“王相公养望二十五年,所任不过州府,而明润你虽然年头比王相公少了七年,但是功绩却是更加丰隆。”

“立德,立功,立言,可谓是千秋大业,虽久不废。”

苏油看着海面叹气:“有什么用,如今只是刚刚建立起了了经济的良性运转……得等到西夏和燕云到手,我华夏才算勉强恢复生存空间的基本盘面。”

说完对吕惠卿道:“因此南海才是至重,一年经营,所得千万,乃是大宋他年一整年的盈余。”

“且远在南边,没有强横的势力制衡,可以大力发展。”

“有了这个聚宝盆,就算在崛起的道路上再有一时的波折,大宋也不怕了,敢说一句‘输得起’。”

四路转运,还都是草创,事务交接肯定是繁多的。

光是介绍官员,势力,纷繁芜杂的外交和内政,就够两人忙活好几天。

还有海贸,军事,圩田,港口,移民,情报,学校,医院,宗教,城市建设……

光光宗教都让吕惠卿头大,比内地还多了婆罗教和回回教,此外还有本土佛教,中土佛教,以及新来的天师道教。

还有各种各样的人,中土人,交趾人,占人,昆仑人,疍人,以及几十个国家的外来人口……

还有相对独立的财政和金融,比大宋还多了金币和银币,而同时大宋的宝钞和大商号间的汇票,支票,本票,也在流通……

还有到处分布的大型的工矿企业,珠宝加工业,金属加工业……

黄金产量占全国一半,银四分之一,铁三分之一,铜五分之一,锡三分之二,糖三分之二,香料十分之九,名木五分之三……

每年大宋三分之二的航海大商船会经过这里,然后还有差不多同等数量的蕃商海船也会来这里聚集……

因为粮食高产,四路人口,包括原交趾,占城,真腊一部,加上龙牙港到槟城的半个海峡,以及后期一名,竟然竟然多达千万。

面积总计四十多万平方公里,是两浙路,福建路和广南东路三路面积的总和。

因为地处偏远,为了鼓励来此履任的官员,俸禄不但足额发放,还全部加了一阶,吕惠卿看过了账簿才知道为啥没有一个选官闹着要回去,全特娘的在闷声发大财,又拿面子又拿里子!

放逐边荒的怨气,被家中妻儿脸上的喜气都冲淡了很多,鬼知道南海原来已经被苏油整治成了这样!

哪里还需要借钱买地,凭自己参政出外,转运四路的官职,一年五百多贯的足额俸禄,就已经能够本让吕惠卿谋划诸多产业了。

而且这里离福建很近,对吕惠卿的好处,比对苏油还多。

因此虽然苏油告诉他新州才是今后海贸的重点,但是吕惠卿还是选择了呆在交州治所。

明面上是尊奉朝廷之命,实际上,嘿嘿嘿,新州连接的是两浙路和龙牙港,而交州,才是方便连接福建的重要城市。

蕴州城的别墅多少钱一栋来着?先买一栋简装的占着,然后在慢慢的收孝敬装修,美滋滋……

和吕惠卿交接工作花了很多的时间,苏油也来不及回交州与众人告别了,只给吕惠卿引见了邹时阑,沈括,给李道成和王韶,李舜举留了书信,便从新州启程。

其实这样也好,免得被交趾百姓挽留,又扯出一大通的麻烦。

一路同行的,还有张散和赵宗佑的两支船队,身边则带了平正盛和程岳。

还有未来的大医唐慎微。

这次航行将是苏油最长一次航海,时间整整长达一个整月。

苏油对航海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舰队的航海令制,这一年多来又发生了不少的改变,苏油待在船队的旗舰乳狮号上,充实得很。

跟张散学习舰队指挥,帮通信官学习旗语,跟大副学习测量计算航程,描绘航海图,翻阅航海日志……

要不就是练习炮兵操典,火炮保养,跟着水手打扫甲板,学习绑各种各样的水手结……

或者更赵宗佑一起研究星图,整理标本,物产,还有素描速写和笔记资料。

赵宗佑这次还带了两个土人,一个是高大威猛的明组岛黑人,身高有两米,据说是酋长的儿子,将一身月白色的宋人丝袍穿成了过膝裙,只会简单的宋语,一见到苏油就露出大白牙呵呵傻笑。

这娃是赵宗佑的忠狗,腰间的长弯刀一看就是天方天烽铁打造的精品货色,看来是张散送给节度使的礼品,节度使给他用上了。

还有一个是矮胖的土人,肤色与宋人相似,不过更加偏红,鼻孔穿着鸸鹋骨磨制的尖刺,身上点着刺青的点子,最擅长用梭镖投鱼。

听赵宗佑说这个土人是他在海上捡的,当时他趴在一艘翻覆的独木舟上,眼看就快要晒死了。

觉得他是个幸运儿,赵宗佑给他取名叫赵幸,而高大的黑人,赵宗佑觉得威武如蚩尤,则取名叫赵蚩。

苏油觉得除了肤色有些不对,这就是当年自己跟班范龙山和田守忠的翻版。

各有各的玩法,石薇和唐慎微喜欢探讨医术,平正盛和程岳时常比武,还跑去飞鱼号上练习操舟,一个月时间里边,倒是颇不寂寞。

……

西夏,兴庆府。

皇帝秉常,今年已经十八岁,亲政已经两年。

但是他感觉如同生活在一个牢笼之中,自己的母亲,是梁家人,自己的国相,是梁家人,甚至自己的皇后,还是梁家人。

这个国家,不是自己的,而是梁家人的。

国相叔父那骄横狂妄的嘴脸,表兄的无能贪鄙,母亲的严酷淫荡,让本就正值叛逆期的少年痛恨非常,而表面上又不得不恭恭敬敬。

祖辈,父辈,与宋国战斗了一辈子,以武立国,却几乎全都不得善终。

秉常自幼得名士高僧教诲,对宋国的繁华倾慕非常,对佛理也颇为精通,就跟现在的西夏精英们一样,对西夏的将来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父亲死得早,在他的心里,父亲是伟大的,一生都在战斗,但是只要有时间,他就喜欢带着自己骑马,打猎,把自己放在鞍前,放声的大笑。

兀卒,长生天之子,父亲骑着照夜白从天都山千里奔回给自己过生日,照夜白以“跨灶”的速度从绿洲将奔驰而来,背后的青天一片湛蓝,地上的草原一片葱绿,天地间一匹白马由远而近的场景,是秉常一辈子刻骨铭心的记忆。

第五百八十章 萧关第七百九十一章 吕惠卿贬官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复失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七百一十九章 举措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统计数字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九百一十九章 诃黎之死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烧曲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国力的衰涨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禄寺的老头第六十一章 曲榷协议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类人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种鄂的方略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锁院第三百零五章 熟蛮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谢罪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师叔祖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节第一百七十一章 陆路第六百四十一章 陛见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八十二章 常数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财产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来信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九十章 孝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结婚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马蜂窝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产量第四十四章 元素周期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与生存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三百零九章 计谋被识破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五百四十五章 军工和三产第七百一十八章 游说各方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夜袭第五十九章 河帮雏形第四百二十五章 红旗犹带冷梅香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场第八百二十三章 来使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养第八百二十八章 齐射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语及第六百四十二章 见解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弥辣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伪钞第四百七十四章 论政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军校第四百五十九章 苏洵去世第四百一十章 弹劾来了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机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龟贼弄潮图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炉和高炉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运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国力的衰涨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刺客第三百二十一章 闹剧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丧心病狂的山长们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梁乙埋的顾忌第八章 肚里有货第七百零六章 商议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贤妃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却上心头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训小辈儿第五十五章 老军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标杆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会第九十七章 划时代第三百六十二章 没有酱油的羊蝎子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侦查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愈第七百四十六章 礼尚往来第三百六十章 纲领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调整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连累的朋友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见第五百五十章 论《青苗法》第五百八十七章 梦想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