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

第九百四十九章招供

赵顼根本不信,怀疑苏轼要么是受刑不过,要么是有更大的秘密要隐藏。于是问李定可曾用刑。

李定答道:“苏轼名高当时,辞能惑众为避人言,不敢用刑。”

赵顼立刻联想到朝中保守派,命御史台严加审查,一定要查出所有人。

拿到这柄尚方宝剑,李定立即开始从四面八方收集了苏轼寄赠他人的大量诗词。共计有一百多首在审问时呈阅,涉案三十九人。

其中官位较高的是司马光,今日李定审问的,正是这首诗。

经过一个多月的折磨,苏轼的精神明显已经有些恍惚,面对脸色阴沉的李定和何正臣,已经惊惧交集。

李定一拍几案:“苏轼!如今京中有士子售卖策论,其中使墨君者事,大逆不道,那士子已然被擒获,你既然素有名节,何不与他招了?!”

苏轼抬起困倦的眼光:“轼为人臣,不敢谋此心,却不知是何人造语?别的都敢认,此事万万不敢认。”

李定怒道:“事到如今,你还要负隅顽抗吗?!”

苏轼说道:“大博,如今苏轼忝有些许文名,好事者每写一些无聊诗作,往往托为鄙名所作,苏轼也是有口难辨!”

何正臣温言道:“子瞻,你文名久盛,诗作甚多,平日持文呷笑,无聊之作也不是没有对吧?比如你那《烧猪诗》和《安石作假山》,都是故意粗鄙之作嘛,这也是士大夫雅谐之趣,对不?”

苏轼说道:“《烧猪诗》倒是做过,但‘安石作假山’,实在不是我做的。”

当年王安石推行新法,京中流传一首诗,“安石作假山,其中多险怪。虽然知是假,真奈主人爱。”赤裸裸讽刺王安石,世传皆是苏轼所作。

李定怒道:“你还要抵赖……”

何正臣赶紧将李定拉住:“好好好,那我们不说这首了,司马学士独乐园落成的时候,众人写诗相贺,其中一首‘先生独何事,四方望陶冶,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

“这首,你不能不认吧?”

苏轼只好老实说道:“这首是我作的。”

何正臣说道:“这首诗为司马学士不鸣而怨,是事实吧?那你说,有没有讽刺新法之意在里边?”

苏轼无从抵赖:“此诗云四海苍生望司马光执政,陶冶天下,以讥讽见任执政不得其人。这意思是有的。”

“又言儿童走卒,皆知其姓字,而不得用......光当言却喑哑不言,所不言者固有,即新法也。”

何正臣和李定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色,苏轼顶不住了。

李定立即拿出两首:“这个,你和韵黄庭坚的:‘嘉谷卧风雨,莨莠等我场。阵前漫方丈,玉食惨无光。’却又如何?”

苏轼说道:“前四句以讥今之小人轻君子,如莨莠之夺嘉谷也。后面意言君子小人各自有时,如夏月蚊虻纵横,至秋自息。”

“我言山谷如‘蟠桃’,进用必迟;而自比“苦李”,以无用全生。”

“而后句‘纷纷不足愠,悄悄徒自伤。’又取《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皆以讥讽当今进用之人为小人也。”

这尼玛,李定与何正臣再次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脸上惭愧尴尬的表情。

两人心中吐了一万个槽,这要是苏轼自己不说,鬼才想到这悄悄二字里边,竟然被偷偷藏着这样的典故!

何正臣赶紧咳嗽了一声掩饰:“咳咳,说说这首汤村吧。”

《汤村》诗云:“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胡不归去来,留滞愧渊明。

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

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

归田虽贱辱,岂失泥中行?寄语故山友,慎毋厌藜羹。”

这首没啥好说的了,颇有老杜《三吏》《三别》的风采,放到现在,妥妥的讥讪朝政。

苏轼也供认自,自己任杭州通判的时候,的确有对当时盐官在汤村一带开运盐河的不满。

首先是时机不对,“农田未了,有妨农事”。

其次是方法不对,“又其河中间有涌沙数里”不宜开河,

第三是制度不对,“非农事而役农民”。

第四是态度不对,“役人在泥中,辛苦无异鸭和猪”等等。

何正臣也没有管这些,只写下判词,“轼对一切,供认不讳。”

录完供词,何正臣将之交给苏轼:“学士看看,如果没有问题,便请押字。”

押字,也是文人常玩的一种东西,就是自己创造一个符号,作为自己的签名,比如宋徽宗的“御押”,后人探究,是“天下一人”和“天水”的组合。

关于文中涂抹修改的地方,何正臣也一一指出,让苏轼看了,然后在那上边盖上御史台印,以示不是时候刻意涂改。

做完这些过场,何正臣和李定走出门来,李定对何正臣说道:“如此审讯,怕苏轼难获重罪。”

何正臣微微一笑,将其中的几张抽了出来,将剩下的合成一份:“现在再看呢?”

李定取过来一翻,里边苏轼为自己辩白的那些词句,已然全部没有了,剩下的都是自己关于罪行的供述,这样一拼接组合起来,就苏轼毫不辩驳,踏实认罪。

李定也笑了:“还是你有办法。”

就在这时,衙役急匆匆地跑来禀告:“不好了!苏学士过来了!”

李定怒道:“惊惶失措,成何体统?苏颂不是正审理着?舒亶干什么吃的?”

衙役连连摆手:“不,不是,是探花郎小苏学士!”

“这么快?!”李定不由得大惊,苏油已然返京,而二苏尚未结案,用脚趾头想都想得到,事情必然会出现麻烦!

……

三院东阁,御史台与大理寺正在合审苏颂。

受李定指使,御史们正在极力诱供。

舒亶劝苏颂说道:“府尹是素有雅望的长者,请自己招供吧,免受困辱和皮肉之苦。”

苏颂说道:“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要我说的,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舒亶再次诱供:“府尹与枢密副使吕公甚善,李氏乃吕公甥女。有司已收到检举状,赖是赖不掉的,还请苏公自言,定可以从轻发落。”

苏颂气愤地说道:“使我诬人,死不可为。欲自诬,虽重不避。以我之口,难对御史之心。御史可不可以告诉我,如何自诬才好?”

两名御史对视了一眼:“那就从水运仪象台说起吧。”

苏颂说道:“仪象台已经被苏明润改了名字,也不再用水力作为动力。”

舒亶教导:“那是苏明润的事,而学士之前的设计图纸,命名,就是水运仪象台是吧?”

苏颂点头:“是。”

舒亶笑道:“我大宋承火德,而学士将周星运行之器命名为水运,这是要以水灭火?”

“你!”苏颂怒目圆睁:“御史台陷人,已经如此不择手段了吗?”

舒亶脸一冷:“你只要回答,有,还是没有。”

苏颂终于平静了下来,长出了一口浊气:“有。”

就在这时,一名衙役匆匆走来,在舒亶耳边耳语了两句,舒亶顿时脸色大变,匆匆起身:“今日暂时审理到这里,我还有急事。”

说完连忙随衙役出去了。

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谋主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视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会做官第一百五十章 变化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统计数字第六十章 仿宋体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颜部第三百九十一章 梁屹多埋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体验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图说话第七百八十一章 劝说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鸡毛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温泉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胜利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游说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颗米第二百六十九章 勋戚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宝丹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穷处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宝钞第九百三十九章 唐慎微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视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风扫落叶第四百零九章 尖厉獠牙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为惧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大开发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驮马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软模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见面第八十三章 开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东西大工艺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战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应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顺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争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毕观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共同利益第四百九十章 经济影响力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宁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应第六百六十二章 职田第八百零八章 定议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阳书院第八百一十九章 处处烽火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扑第三百八十章 学问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愈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虚张声势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龟的名字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游江第四十九章 蜂窝煤第五十六章 十字歌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辽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谥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对皇帝的要求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游园第三百零二章 烟笋排骨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动员第四百五十章 再到东川第三百二十三章 劝解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开会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乱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五百九十四章 温饱线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析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六十四章 早饭第二百四十四章 鹤胫弩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确的帮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二百三十七章《尚书祈询》加更求票啦!开个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写不下。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汤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乐之第二百二十九章 论计第五百五十三章 讲解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网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论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扫荡第七十九章 竹屋